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60节
可没想到贼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无奈之下,他也只能举家归降。
江瀚倒是没难为曾瑞,举人知县投降,这对他来说还是头一遭。
倒不如先留着此人,将来或许会有更多朝廷官员投降。
拿下广元后,江瀚只是稍作休整,随后便继续向东攻破昭化县,与在这一带活动的马旭、杨平等人,接上了头。
见到传闻中的“江大帅”本尊时,杨平显得很激动,当即纳头就拜,表示想要追随大帅鞍前马后,推翻明廷。
江瀚对此倒是不置可否。
杨平这帮人吧,说白了就是一群农民,虽然空有几分气力,但却没经过什么像样的军事训练。
虽然马旭接过指挥权后,一直在有意的锻炼这帮人的胆气和战阵技艺,但一时半会也是收效甚微。
从农民到战兵,这帮人还差得很远。
杨平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提出自己部下先跟随大军行动,从辅兵做起,慢慢熟悉战场。
就这样,两方人马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地开往了北路最后一处关隘,百丈关。
百丈关,即后世的旺苍县所在,距离广元县东一百六十里地。
百丈关地处嘉陵江上游,东河干流水路可直达重庆,汇于长江,陆路为蜀汉交通枢纽,是米仓古道上的重要关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只要拿下百丈关,整个保宁府的东部门户,就将向江瀚彻底敞开。
可想拿下百丈关也绝非易事,此处城周长达四里,四面皆有城墙,城墙外围还有一道宽五尺的护城河。
江瀚带着部队抵达百丈关外,面对此等雄关,他也没有急于下令攻城,而是派出了广元县令曾瑞,想要劝降守城的官兵。
百丈关西门外,千户曹二带着曾瑞出阵,举着藤盾靠近了护城河。
曹二望着三十步开外紧闭的城门,以及城墙上仓促集结的守军,高声大喊道:
“里面的官军听着,我等兵强马壮,不仅兵力十倍于你等,还有攻城重炮!”
“识相的就赶紧降了,我家大帅说了,降者免死,也可保城中百姓无虞!”
驻守在百丈关的有两员将领,一个是守备郭震辰,另一个是指挥田寔。
他俩听了曹二的叫嚣,气不打一处来,接过身旁的亲兵的弓矢,对着城外的曹二就是两箭。
曹二举着藤盾不慌不忙,反倒是一旁的曾瑞看得是心惊胆战,生怕不小心被流失射中,一命呜呼。
曹二撇了一眼身后的曾瑞,皱了皱眉:
“你慌什么,举着盾他还能射中你不成?”
“快,上前来喊话,用你知县的身份劝降关内守军。”
曾瑞听罢,也只能乖乖照做,他现在是已经上了贼船,想下也下不去了。
“城内的守将听着,我乃广元知县曾瑞,大帅特意命我劝降于你。”
“我军不仅兵精甲足,而且火器齐备,切勿负隅顽抗,免得误了尔等性命!”
“限你们一个时辰开城投降,否则大军兵临城下,悔之晚矣!”
隔着护城河,靛蓝色的江字大旗迎风招展。
守备郭震辰看着不远处的江瀚部队,人人都穿着醒目的蓝花棉甲,还有那一字排开的重炮,心中不免生出恐惧。
他可以想见,到时候这几十门重炮齐齐开火,然后贼兵掩杀而来的场景。
城头上的守军也有些松动,有的甚至埋下了脑袋,不敢再去看城外的贼兵,
指挥田寔见状,立刻站出来鼓舞士气:
“慌什么!”
“百丈关城周四里有余,城高三丈,共一千多处垛口,难不成这帮贼人还能把城墙给轰塌了不成?”
“我等世受皇恩,岂可学那狗贼曾瑞忘恩负义,委身降贼?!”
“军中任何人不得言降,违令者斩!”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江瀚也没耐心再等城内的守军回心转意。
他站在一处预先筑起的土山上,手里拿着千里镜,俯瞰着整座关城。
“传令炮兵营,让董二柱开炮,给城里的守军提提神!”
“杨平部的民兵们准备好,只等炮声一响,便立刻带人上前,填平护城河!”
轰!
随着江瀚一声令下,护城河畔的重炮齐齐发出轰鸣,炮弹朝着百丈关倾泻而下。
其中一颗七斤重的铁弹,拖着凄厉的呼啸,精准地砸在了西门城楼的顶檐之上。
霎时间瓦片四溅,木屑横飞,巨大的冲击力让整个城楼都为之一颤,城头的守军被一轮火炮轰得是灰头土脸,根本不敢站在城墙上。
眼见守军退下城头,阵中随即响起一阵鼓声。
“乡亲们,跟我冲,把手里的家伙事儿往河里填!”
杨平头扎红巾,扛着一麻袋沙土,带着麾下的农民兵们就冲了上去。
他身后,数千名同样头扎红巾的农民军,扛着一袋又一袋土石柴薪,涌向了面前的护城河。
眼见贼人正在填河,城头上的守备郭震辰急得直跳脚。
但面对贼人倾泻而来的炮弹,他也只能干着急,根本不敢往城墙上靠。
没办法,现在只能耐心等,等贼人的炮管发热,然后再组织反击。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头顶上的炮声终于开始逐渐停歇,见此情景,郭震辰立马带着亲兵登上城头,准备发射火器抵挡贼兵。
“放!”
随着郭震辰一声令下,城头之上各式各样的火器开始朝着城下倾泻,其中有神机箭、碗口炮、百虎齐奔、一窝蜂等等。
有明一代,为了远程投送火力,明军的火器可谓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都有,根本没什么统一的标准可言。
在一连串嗤嗤的火药引燃声中,上百支火箭拖着怪叫,如同乱舞的火蛇,朝着城下的杨平所部疯狂地射来。
杨平麾下的农民军,哪见过这等阵仗,他们只见过自家的火器轰人,还没被官军的火器对准过。
不少人当场就被吓得腿脚发软,丢下手头的沙袋四散奔逃,阵型大乱。
但他们身后的战兵们,见到官军的火器,反倒是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这些玩意儿最多也就听个声响,吓一吓这帮没见过世面的农民。
他们以前用的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火器,还能不清楚底细?
这些玩意儿,不知道是哪年的老古董,怕是早就年久走硝了。
有胆大的甚至直接上前,在同袍的哄笑声中,一把抓住这些过期火箭,像是逮住条乌梢蛇一般,随手就扔到了不远处的护城河里。
“都给老子回来!”
“怕什么,官军的火箭中看不中用,伤不着你们!”
老兵们的吼声,如同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恐慌的农民军心中。
看着这群从容不迫的战兵,原本还惊恐无比的农民们,眼里瞬间升起了一股莫名的崇拜和狂热。
杨平本想趁机带人,扛着云梯冲到城墙下,蚁附登城。
可此时,江瀚却传令让农民军们回师,转而派出了自己麾下的战兵们。
杨平听见命令,有些不解,赶紧跑回中军处找到江瀚:
“大帅,为什么不让咱们上?”
“现在正是登城的好时机,这帮农民们只有经过战场的考验,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战士!”
江瀚听了这话,白了一眼杨平:
“你们连甲胄都背不动,拿什么攻城?”
“好好看着便是,等以后有机会,我会让你们上的。”
杨平急了,不就是几件甲胄吗,他们这帮常年在地里刨食的庄稼汉,还能没有力气?
江瀚耸耸肩,懒得过多解释,只是示意杨平亲自去看看,自己麾下攻城选锋的装备。
杨平一脸不解,带着人跑到了前线。
只见一群人高马大的汉子,正紧张的检查着甲胄护具,准备攻城冲锋。
最里面的内衬是鸳鸯战袄,随后一层环锁铠,环锁铠外再披上一层亮银锁子甲,锁子甲外是一件厚实的铁叶棉甲,整整三层,裹得严严实实。
除了甲胄外,还有一应护具。
选锋们手臂上戴的是铁花臂鞲,喉、心、腋几处要害均绑有精铁护具,头顶的是钵体明盔,脸上还蒙了一层面甲。
身上的装备倒是简单了许多,右手拎着一把二斤八两重的长刀,背上是一柄三斤重的标枪,左手是一面五斤重的藤盾。
占据了龙安府后,江瀚手底下的军器局火力全开,可谓是把这帮精锐选锋武装到了牙齿。
三层甲胄的攻城选锋,不管放到哪朝哪代都是绝对的大杀器。
见了这帮人身上的装备,杨平这才回过神来,确实不怪大帅,手底下有这种兵,任谁也会看不起自己这帮农民军的。
这些装备少说也得四五十斤打底,普通人光是穿着正常行走都要费不少力气,更别说登城爬梯了。
“弟兄们,随我破城!”
随着曹二一声怒吼,数千选锋推着十余台攻城车和组装好的木幔云梯,朝着百丈关城墙缓缓进发。
城头上的守军见着贼兵的云梯,连忙抄起手里的家伙事,想要阻拦云梯靠近城墙。
可任凭他们手里的弓矢和火铳怎么狂轰滥炸,底下的贼兵就是岿然不动,亦步亦趋的向前推进着。
三层甲胄的防护,足以让他们无视头顶上的远程火力。
攻城车缓缓靠近城墙,几名士兵撑着大梁,把巨大的木幔悬在云梯之前,遮蔽了正面的箭矢和炮子。
木幔云梯这玩意儿很像是宋代的吕公车,但又有所改进。
吕公车是专门设计出来攻城的,但在实际战场上,却用处不大。
首先吕公车体积庞大、重心太高,对地形的要求很高,稍不容易就会倾倒翻覆。
即便是没有出现火炮的时代,守军也能轻易通过投石器将吕公车砸倒。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