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69节
触觉脱敏,则是更具对抗性的训练。
训练时,会预先在马场中放置大量手持木枪的草人。
骑兵要不断地控制胯下的战马,接触、冲击这些草人,消除其对碰撞的恐惧。
等这一系列的脱敏训练都做完了,至少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
可这还没完。
脱敏成功,仅仅只代表马匹可以被牵上战场了。
之后还得进行更为复杂的实战模拟训练,将马匹的战场行为彻底固化为本能。
众所周知,马是群居动物,天生就带有协从性。
没有经过训练的马匹,在奔跑时互相之间的距离,会本能地靠得很近。
而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种极近的距离是非常致命的。
所以,骑兵需要让马匹习惯,在冲锋时,将互相之间的间距,控制在一丈二尺左右。
这样既能形成集群优势,又能避免互相拥挤,方便骑兵辗转腾挪。
等马儿熟悉了距离后,就到了最后一步,实战演练。
选精骑数十,披甲持械,模拟对敌冲杀。
或佯败奔逃,令马追逐;或突然鸣金收兵,令马急停。
马儿如果出现惊慌失措,那骑兵就需要紧控缰绳,厉声喝止,然后再反复演练。
骑兵的作战方式,绝不是后世影视剧里展示的那样,大兵团集群冲锋。
经过这一连串的训练,每个骑兵都精贵着呢。
如非必要,是不可能轻易去冲击早已摆好了阵型的步兵方阵的。
明代不同于宋代,全副武装的具装甲骑极少,大多数骑兵都是以弓马骑射见长。
因此,也更讲究多梯次、小分队的连续进攻;要求做到前队无功,后队再上,攻势连绵不绝。
这对于骑兵和马匹之间的配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精细,且极为漫长的过程,一点也急躁不得。
有句话说得好,“躁进则马胆裂,徐图乃可成良驹”。
所以说,刘宁才是整个作战任务中,最关键的一环。
江瀚什么时候发动总攻,全看刘宁手底下的这支骑兵,什么时候能够真正成型。
面对如此重任,即便是久经沙场的刘宁也不免有些紧张。
没办法,他也对下了死命令。
麾下所有的骑兵,除了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必须和自己的战马,待在一起。
就算吃饭,也得端着碗蹲在马厩前,和自己的战马同吃同拉,培养感情。
感谢立根本在破岩中大佬的盟主,今天日万!
先更2章五千字,等我吃个饭再来!不写完不睡觉!
骑兵怎么训练我已经交给你们了,记得穿越的时候用上,不用谢。
第231章 保宁府的防御
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训练,一支两千五百人的骑兵营,终于在十月底组建完成。
随着传令兵把消息带回百丈关,江瀚等待已久的总攻时刻,终于到了。
虽然已经是初冬时分,但要进攻保宁府城,还真就得等冬天才行。
主要还是因为保宁府的地理位置,太过特殊。
它位于嘉陵江中游的东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形成了一种依山傍水的天然防御格局。
西侧、南侧,都是嘉陵江的主航道,江面最宽处足有百丈,堪称最难逾越的天然护城河。
而江瀚手上又无水师可以调动,所以他只能等冬季枯水期到来,再行攻城。
江瀚所部,从百丈关一路向南,很快就攻破了保宁府北面的苍溪县,十分顺利地和邵勇西路军成功会师。
两部人马声势浩大,虽然其中以民兵和新归附的起义农民居多,但满打满算,也有三万五千之众。
可即便人多势众,但当江瀚等人抵达保宁府城外时,还是被眼前的地形给震住了。
(丰水期的保宁府)
只见城池之外,嘉陵江呈一个巨大的U型,绕城而过。
虽然已是枯水期,但目测江面还有三四十丈的宽度。
江面上,十几艘大小不一的战船正在来回巡逻,看其制式,应该是小型的苍山船和沙船。
从千里镜向江对岸望去,河滩上满是密密麻麻的鹿角、拒马等工事。
城头上更是守备森严,旌旗林立。
“看来,张令这个老东西,是把宝全压在了这座府城上了啊。”
“还真是个硬骨头。”
江瀚放下千里镜,看着眼前这座守备森严的城池,喃喃自语道。
与此同时,保宁府的城墙上。
川北副总兵张令看着对岸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头的贼兵,也是头疼不已。
“这帮贼兵,入川时不是只有八千多人吗?”
“这才不到一年的功夫,怎么怎么突然就冒出来这么多兵马?”
张令是永宁宣抚司人,是一员年过六旬的老将了。
说起来,他也是个反贼出身。
当初天启元年,奢崇明造反时,他就是其麾下的总兵。
但令奢崇明没想到的是,张令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后来张令率众归降明廷,奢崇明一怒之下屠了张令全家老小,并且还挖开了其祖先的坟墓,以泄心头之恨。
时任四川巡抚的朱燮元上书,称张令为国忘家,请朝廷从优拔擢。
张令这才摇身一变,从反贼成了大明的参将,后来累功升至副总兵。
土司作乱出身的张令搞不明白,为什么这帮西北来的贼兵,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拉出来这么多兵马。
当年安奢之乱虽然浩浩荡荡,但实际上也只是边疆地区的叛乱罢了,属于是癣疥之疾。
可这帮饥民百姓组成的乌合之众,竟然在短时间内就冲破了一省之地,为祸中原,显然就是奔着冲击大明的统治根基去的。
这帮人才是大明的腹心之患。
在张令看来,明明传承了两百多年的大明,才是天下正朔。
可现在,却遍地烽火,四处反贼。
不提中原地区,就连他这偏远的川北,贼兵随随便便就能凑出两三万的兵马。
反观自己手上,却只有区区五千人。
其中,三千多还是保宁府本地的卫所兵,根本不堪大用。
为了保存兵力,张令很早就放弃了剑州、百丈关一线的各处关隘,转而专心防守府城。
在贼兵攻破北面的苍溪县后,他就已经提前派出了信使,分别前往绵州的侯良柱、成都府的朱燮元,以及川东的石柱土司秦良玉处,求取援兵。
他现在的任务,就是死守。
只要保证府城一月不失,他就能等来其他各路的援兵。
到时候,三路大军齐聚,必然能把贼兵全歼于川北!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张令的防御做得极为充分。
他依托府城四周的特殊地形,组建了三层水陆联动的立体防御网,以充分发挥水师的机动性和江河的屏障优势。
第一层是外延江防,控遏水道咽喉。
张令把保宁府附近,所有还能堪用的战船,全都集中起来组成了一支水师。
水师又分成驻泊、巡逻、应急三队,形成梯次防御。
其中,驻泊队有战船六艘,锚定于核心水域,停驻在府城正面的深水河段。
每艘船上,有二十到三十名士兵,并配火器弓失若干。
驻泊队的主要任务是:
当发现敌军在江对岸的缓段集结渡船时,就迅速抵近,用火铳、弓箭射击,摧毁骚扰敌军船只。
据张令所知,这伙西北来的贼兵是没有水师的。
要想横跨嘉陵江,要么乘船渡河,要么在隐蔽处搭设浮桥。
而巡逻队的任务,主要就是分片监控环水河道,避免贼兵趁夜偷偷搭设浮桥渡河。
张令把三面环水的区域,如嘉陵江上游段、涪江段、以及两江交汇处,划分成了三个巡逻片区。
巡逻队也分三队,每队两艘快船,负责一个区域。
白天,每两个时辰巡逻一次;夜间,则增加至每一个时辰一次。
快船配有灯笼、铜锣,以及鸣镝等作为信号。
如果发现贼兵在岸边想搭桥,就立刻以鸣镝示警,并用火箭通知沿岸的守军和驻泊的船队,前来支援。
最后则是应急队,配备三艘快船,隐蔽待命,随时准备快速支援。
应急队不参与日常的巡逻,仅在某个片区发出紧急信号,比如驻泊队遇袭、巡逻队拦截失败时,才会出动,快速支援。
第二层是岸防协同,避免水师孤立作战。
张令在各处水流较缓的岸边,修筑了不少临水的箭楼。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