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70节
箭楼共三层,每层都设有弓箭手和火铳手。
并且,他还在箭楼前修筑了厚实的土墙作为掩护,防止贼兵轻易地突入近前,拆毁箭楼。
此外张令还命人在岸边的浅滩上,埋了不少削尖的木桩和竹竿,用以阻碍贼兵登陆浅滩。
最后一层,则是加固城防,避免贼兵从陆路进攻。
环水的三面解决了,对于唯一没有临水的北门威德门,张令则是投入了重兵防御。
他手上的营兵,几乎有一半都被他放在了北门处。
为了守住这座府城,张令可谓是耗尽了心血。
他几乎把所有能用上的方法,都给用上了。
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感谢立根本在破岩中大佬的盟主,今天日万!
先更2章五千字,等我吃个饭再来!不写完不睡觉!
第232章 战前侦测
江瀚站在嘉陵江西岸的锦屏山,手里拿着千里镜,仔细地观察着保宁府的防御体系。
这个张令不愧是征战多年的老将,守城的本事确实有两把刷子。
三段式的立体防御,水陆联动,层层相扣。
江瀚看了都觉得头皮发麻。
但他此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虽然此次作战的目标是围点打援,歼灭从绵州来的侯良柱所部。
但江瀚也不可能真的就囤兵城下,一枪不发。
明军又不傻子。
如果看到江瀚的数万大军,只围不打,任谁都知道肯定有诈,十有八九就是要围点打援。
到时候,张令只需要派人乘快船顺流而下,就能轻松地通知到其他各路援军,提醒他们小心防备。
所以,这保宁府该打还是要打!
只不过不能硬打,要想办法巧打。
看看怎么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给城内的守军施加最大的压力。
要让守军感觉到城池危在旦夕,从而不断向其他府县的明军求援。
中军大帐内,江瀚召集了所有将领,准备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保宁府怎么打,我想听听各位的看法,怎么才能减小伤亡。”
但董二柱显然还没想明白其中的关窍,瓮声瓮气地问道:
“大帅,咱们不是围点打援吗?”
“何必非要攻城?等援军自己送上门来,不就好了?”
江瀚恨铁不成钢地撇了他一眼:
“说你笨,你小子就真不聪明!”
“咱们要是一枪不发,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其中有诈。”
“到时候守军乘船通知其他路援军按兵不动怎么办?咱们岂不是白白囤兵城下,浪费粮草?”
董二柱恍然大悟,挠了挠头又坐了回去。
江瀚没有再管他,而是继续看向帐内的其他将领,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邵勇倒是很谨慎,只是提议道:
“大帅,现在官军各处守备力量还没探明,工事部署也不甚明晰。”
“依我看,要不还是先侦查侦查,等汇总了消息再做决定也不迟。”
江瀚听罢点了点头,先把战场情报探明总是没错的。
于是,他开始朝着众将分配起任务:
“这样,咱们分头行动。”
“保宁府城三面环水,水师尤为重要。”
“邵勇,你立刻把斥候都派出去,给我沿岸散开,务必搞清楚官军的战船数量,”
“洪明,你带马队沿着嘉陵江和涪江一路往上,去上游找船。”
“不管是渔船还是货船,只要是能浮在水上的,都给我调过来!”
说着,江瀚又补充了一句:“记得给钱,别坏了我军形象。”
“马旭,你回去之后,带领军中掌令和把总一级的将领,在民兵营中逐级摸排,看看有没有精通水性的。”
“这些人我有大用,记得把他们单独拎出来。”
“我带曹二往北面去,这边没有临水,我试试看能不能从陆上攻破城池。”
议计已定,所有将领,都开始行动起来。
找船的找船,找人的找人,整个队伍都各自忙活了起来。
江瀚带着中军,急匆匆的赶往了府城北面的蟠龙山。
蟠龙山是紧挨着府城北侧一系列山脉,它并非一座孤峰,而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丘和山脊。
这里的情况并不乐观。
经过江瀚数日的侦查,他发现蟠龙山面向府城的南坡、以及可供攀登上山的北坡,两处地方坡度都十分陡峭。
尤其是在靠近城池的南面区域,山势更为险峻,甚至有一部分地段是天然的峭壁陡坡,根本无法通行。
而且这里的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并非平缓上升,而是由多个山丘、山脊和沟谷组成,地形极为破碎。
在这种地形下,要想进攻城池,十分困难。
在山脚和城墙之间几乎没有足够开阔、平坦的大片区域。
江瀚的数万大军,根本无法在这里集结,更别提部署大型的攻城器械了。
云梯、冲车,甚至是重炮,都很难通过这片细碎的丘陵区域运抵城下。
最令江瀚忌惮的是,城中的守军竟然没有派人,提前砍掉山上的乔木、灌木等植被。
按理说,凡是攻城战,守城的一方都会提前将城墙周围的林木,全部砍伐干净。
一来是防止攻城方,就地打造攻城器械;二来也是为了防止林木遮挡视线,影响城头火炮的射界和杀伤效果。
可偏偏张令就没有这么做。
都是积年老将了,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江瀚站在山脊上,看着周围的林木恍然大悟。
眼下正值初冬,天干物燥。
张令这厮,恐怕是想趁着自己在山林中集结部队之时,趁机发动火攻!
“走!这北面攻不下!”
探明了北面的情况后,江瀚没有丝毫的犹豫,带着部队掉头就走。
听到贼兵撤走的消息,城头上的张令还有些失望。
他本来在北门的山林沿线,布置了重重的工事和伏兵,想要趁机埋伏贼兵,杀一杀这帮人的锐气。
可没想到,贼兵竟然如此谨慎,连试探性的进攻都不肯发起一次,直接就放弃了北门。
看来,接下来的攻防重点就是那三面临河的区域了。
张令不敢大意,立刻从北门抽调了数千营兵,投入到了沿河的浅滩之上继续加固工事,准备应对贼兵接下来的进攻。
此时的江瀚,已经赶回了西面,正听取着从四面八方汇总起来的消息。
“大帅,现已探明,敌军水师共有十五艘战船,基本都是小型的苍山船和沙船。”
“另外,马队沿嘉陵江和涪江,往上游方向探查了三十里,只找到了十几艘小型的渔船,每次最多只能搭载三到五人。”
“根据当地渔民说,官府很早之前就开始大规模地组织凿船。”
“显然张令是提前做好了打算,准备靠着水师死守江面。”
“洪明派人把渔船先送回来了,而他则是带人继续往上游找船,估计还得十来天,才会有最新消息传回来。”
江瀚听完,陷入了沉思。
他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思索着该如何破局。
邵勇见状,试着提议道:
“大帅,要不咱们干脆派人泅渡过去?”
“马旭搜遍了军中,大概找到了三百多号精通水性的当地渔民。”
“这帮人的渔船都被官府给凿沉了,眼看断了生计,这才愤而参加起义造反,加入了我军。”
“根据斥候的回报,官军大概有六艘战船,一直停靠在府城正面的深水河段,作为主力部队。”
“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派这些精通水性的渔民,趁着夜色泅渡过去。”
“让他们用油布携带炸药包,等靠岸后,找机会吧官军的战船给炸了。”
“等官军的战船少了,咱们就可以趁夜搭建浮桥,强行渡河。”
可江瀚听了邵勇的计划,却有些不太认同。
三百多号人实在太少,且不说他们能不能顺利避开江面上巡逻船。
就算他们真的成功摸到了对岸,也要时刻警惕,千万不能被沿岸巡逻队的发现。
如果江瀚没看错的话,那几处水流平缓的河段岸上,可都是筑有箭塔的。
这帮没经过训练的渔民,能不能避开箭塔和巡逻兵的侦测,都是个问题。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