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321节

  “眼下当务之急,是将洪承畴的部署传到保宁府,让大帅早做准备。”

  黑子听罢,终于点头:

  “好!你我兵分两路。”

  “我带人下乡做戏,你派人去保宁府送信!”

  次日清晨,黑子率领三百兵马,浩浩荡荡开往西坪村。

  西坪村是汉中府附近一个不大的村落,村民多以种田为生,平日与黑子这帮阳平关守军有些生意往来,彼此颇为熟络。

  村里的里正老王头见黑子带兵前来,还以为又是来买吃食的,笑呵呵迎上前:

  “方将军,您老又来照顾我们村的生意?”

  “这次想要点啥?”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往日里还算和蔼的黑脸将军,今天却一脸强硬,语气冰冷:

  “闭嘴!”

  “我等是奉洪督师军令,清查通匪奸细,筹措平叛军粮而来!”

  “限你西坪村半日内,交出五百斤粮食!”

  “敢有隐匿、抗拒者,以通贼论处,格杀勿论!”

  听了这话,老王头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五五百斤?”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

  “将军,您高抬贵手啊!”

  “今年收成不好,又逢大旱,村里哪有这么多粮食?”

  “您行行好,放咱一条生路!”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跪下,哀声一片。

  黑子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一横,猛地转过头,对着身后的副将下令道:

  “搜!”

  身后的副将冯老二心领神会,带着士卒就冲进民宅,将屋里的男女老少全都驱赶到了屋外的空地上。

  一行人在屋内翻箱倒柜,动作粗野,锅碗瓢盆被随意掀翻,被褥衣物被扔得满地都是。

  整个西坪村被搅得是鸡飞狗跳,一片狼藉。

  可就在这混乱之下,屋内士兵的目光却飞快地在床下、灶台、柴堆等隐秘处扫过。

  当看到藏在稻草堆下、被破布盖着的半袋杂粮,或是塞在水缸下的几串铜钱时,他们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故意用刀鞘、枪杆将其往更隐蔽的地方拨弄拨弄。

  甚至有人在翻找时,会故意背对着藏匿点,挡住外面可能投来的视线。

  为首的冯老二在掀开米缸盖时,发现缸底浅浅一层糙米下面似乎有东西,他立刻盖上盖子,大声骂道:

  “空的!晦气!”

  然后一挥手,带着身后的士卒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屋子。

  这场声势浩大的搜查持续了将近大半天,可最后黑子带走的东西,却少之又少。

  等村民们战战兢兢回到家中,准备收拾残局,却惊喜地发现粮食大多还在。

  当晚,劫后余生的村民们趁着夜色偷偷溜出了家门,准备将幸存的粮食藏起来。

  刚爬到半山腰,里正老王头却撞见邻居李三也鬼鬼祟祟地在藏东西。

  两人怀里各抱一袋粮食,面面相觑。

  李三压低声音:

  “里长,你这粮食?”

  老王头一愣,低声道:

  “早上那帮官军走后,我回去收拾,发现屋里还剩不少。”

  “你莫非也是?”

  李三一脸惊讶:

  “我也是,娃娃发现的。”

  “难道.那帮狗日的留了一手?”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疑惑丛生,但眼下不是细想的时候。

  他们赶紧将粮食埋进岩洞,用枯枝掩好,约定谁也不许声张,生怕官军杀个回马枪。

  果然谨慎是对的,不出两天的功夫,西坪村又迎来了一队官军,为首的正是贺人龙。

  他带着副将郭浩,气势汹汹找到里正,开口就要一千斤粮食。

  可里正早就把粮食藏好了,理直气壮地推脱道:

  “军爷,您来得不巧。”

  “前些天已经有官军来过了,村里的粮食都被征走了!”

  贺人龙眯起眼睛,半信半疑:

  “阳平关?邓阳那厮的人?”

  他朝身后郭浩使了个眼色,

  “去,带人搜搜看!”

  郭浩领命,带着十几个兵丁闯进民宅,翻箱倒柜。

  可村民早有准备,粮食都藏进了山洞,屋里只剩些破烂家什。

  郭浩搜了半天,一无所获,气急败坏地逼问村民,得到的回答全是如出一辙,都被官军抢走了。

  贺人龙得知消息后,也只得悻悻带队离开。

  待官军走远,村民们聚在村口,总算是长舒一口气:

  “得亏是前头那帮军爷留了情,否则咱西坪村这冬天可真过不下去了!”

  就在汉中各地被官军搅得鸡飞狗跳的时候,邓阳已经派出心腹,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了保宁府的江瀚手上。

  信中详细阐述了洪承畴的兵力以及作战计划。

  汉中三万人走陆路,吸引江瀚主力,湖广的卢象升则自夔州率军入川,东西夹击。

  可江瀚接到信后却一脸诧异,朱由检莫非得了失心疯?

  高迎祥和张献忠可还没死呢,怎么就突然来找他的麻烦了?这是真不把闯王和大西王放在眼里啊。

  眼下,成都府出了府城外,就只剩下几个州县在苦苦支撑了,没想到朝廷突然想起他来了。

  无奈之下,江瀚也只能下令兵分两路,自己带兵前往夔州防守卢象升。

  至于汉中那头,他则是让董二柱一个人全权负责。

  在江瀚看来,三条入川的道路都已经被锁死,洪承畴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三万人也休想从汉中入蜀。

  回来晚了,先发再改!

第262章 送上门来的俘虏

  与洪承畴在汉中刮地三尺、闹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不同,卢象升在湖广筹粮可谓是一帆风顺。

  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在郧阳府任上种下的善果。

  听闻卢巡抚要为国剿贼,一时粮饷周转不开,郧阳府的百姓们竟像是商量好了一般,自发地把家中的存粮匀了一部分出来。

  粮车一辆接一辆地往军营送,勒紧裤腰带也要向敬爱的卢巡抚,献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而更让卢象升感到欣慰的,是麾下兵丁的态度。

  当他站在点将台上坦诚相告,粮饷需暂欠数月时,台下非但没有传来嘘声,反而响起了一片嘈杂且坚定的声音:

  “抚台!要是换了其他人说暂时欠饷,咱弟兄们是打死也不信!”

  “但既然是您开口了,咱肯定信!”

  无他,只因为卢象升治军,是真真切切的把手下的兵将当成了亲儿子。

  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计,给了田产房屋,甚至还操心他们的终身大事,帮衬着安家。

  军中衣食住行,皆有章法,伤病抚恤,从不拖欠。

  这份恩情,早已刻进了这些郧阳汉子的骨子里。

  郧阳府在卢象升的治理下,早就从之前那个十室九空的四战之地,变成了一片物阜民安的乐土。

  早在陈奇瑜担任五省总督围剿农民军时,郧阳府就是重要的调兵枢纽;

  而在之后对抗高迎祥、张献忠等人时,郧阳也是明军的桥头堡;

  甚至在历史上,直到大明亡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都降了,郧阳军民还在为大明尽忠守节;

  一直到清军围攻夔东十三家时,郧阳府依然坚守在第一线。

  而郧阳府周围的襄阳府、荆州府,在听闻卢象升要入川剿匪后,更是大方资助了不少粮秣。

  就这样,卢象升带着他组建的郧阳标营,汇合了左良玉、邓玘、唐晖几部兵马,再加上荆州水师营守备茅泽统领的船队。

  共计步骑水军两万五千余人,大小舟船五百余艘,浩浩荡荡地从荆州府拔锚起航,抵达了入川的东大门,巴东。

  卢象升在此扎下水陆大营,整军备战。

  眼下只等汉中的洪督师率先发动进攻,吸引贼兵注意力,他便可率军逆流而上,夹击川中贼兵。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上游的夔州府早已是危如累卵,自身难保。

  自从接到邓阳从汉中传来的消息,江瀚就马不停蹄的带着人赶往了夔州府。

  此时的夔州府,已经被四千战兵加上五千民兵围了个水泄不通。

  知府于文博急得是团团转,城内守军兵微将寡,再加上粮草不济。

首节 上一节 321/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