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82节

  想到这里,王嘉胤看向李自成,拍板道:

  “好!闯将,既然你与他有旧,此事就交给你了!”

  “据探子来报,江瀚所部目前正在石楼县左近休整驻扎。”

  王嘉胤顿了顿,接着吩咐道,

  “你带些礼物,替本王跑一趟石楼,给他带个口信。”

  “问问他,是否愿意与我等合营共举大事。若是愿意,本王虚席以待!”

  “若是不愿,那也无妨,大家都是反抗明廷的兄弟,日后也可以互通有无,守望相助,共同对抗官军!”

  李自成点点头,随即领命而去。

  但收到消息的可不止王嘉胤一人,榆林镇这边,江瀚的消息也开始传得沸沸扬扬。

  时值腊月,寒风卷着毛乌素沙漠的沙砾,不停地拍打在榆林镇内,刮得人脸生疼。

  帅府之外,几个百无聊赖的守卫正缩着脖子,呵着白气闲聊:

  “哎,哥几个,听说了没?”

  “延安府那帮叛军,就是以前从咱们延绥镇出去的!”

  一个守卫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地左右看了看,

  “可不得了啊!”

  “他们先是把艾将军打得丢盔弃甲,然后又伏击了王总兵;就连贺总兵,也被他死死摁在延安府里,不敢冒头!”

  旁边一人倒吸了口凉气:

  “嘶这么狠?”

  “那帮叛军这么能打?王总兵和他那手下帮临洮兵,可是和东虏血战过的狠角色,连他都败了?”

  先前说话的守卫一拍大腿,语气带着几分莫名的兴奋:

  “何止啊!”

  “我听说李卑,李将军,都被阵斩了!”

  “斩了?!”几个守卫同时惊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那刚守卫连连点头:

  “千真万确”

  另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守卫哼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怨气:

  “什么叛军不叛军的,还不都是被上面逼的!”

  “当初吴总兵在的时候,扣粮饷,喝兵血,把弟兄们往死路上逼!”

  “要我说啊,打得好!就该让那帮只知道捞钱的老爷们看看,把咱们这些丘八惹毛了,咱们也能……”

  可他话还没说完,屁股上就结结实实地挨了一脚,疼得他龇牙咧嘴,转头就要骂娘。

  但当他看清身后站着的人时,瞬间僵住了,旋即换上了一副谄媚的笑容,腰也下意识地弯了下去:

  “杨杨总督”

  踢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杨鹤。

  此刻的杨鹤,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背后嘀嘀咕咕的,说什么混账话!想造反不成?!”

  “去!把王承恩,贺虎臣,艾穆,都给本督带到大堂来!”

  值守讪笑着点了点头,领命而去,一边跑还一边抹着额头上的冷汗,心脏砰砰直跳。

  还好杨总督没听到他的悖逆之言。

  不多时,王承恩、贺虎臣、艾穆三人就被带到了帅府内。

  杨鹤端坐于上首,一脸阴沉的看着大堂内的三个败军之将。

  三人表情各不相同。

  王承恩须发凌乱,脸上满是悲愤与不甘,

  贺虎臣则是一脸的愤愤不平,梗着脖子,

  而艾穆此刻却面如死灰,眼神空洞,低垂着头,不敢与杨鹤对视。

  杨鹤看着这三个人就来气,他猛地一拍桌案:

  “蠢货!废物!”

第93章 崇祯的困惑

  他指着三人,手指都在颤抖,

  “一万多朝廷精锐!浩浩荡荡地带出去!”

  “可结果呢?!就给我领回来不到四千人!”

  “其中还有不少是自己跑回来的残兵败将!”

  杨鹤气得咬牙切齿,

  “那江瀚带的莫非是天兵天将?”

  “区区三千人,就能把你们近万大军打得找不着北?!”

  贺虎臣忍不住了,还想上前争辩一二。

  这次剿匪,就属他最窝囊,一场仗没打,坐在延安府里看着几个队友出去全送了。

  最后手上没了兵,结果被叛军堵在延安府里围点打援,又把李卑给斩了。

  但杨鹤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厉声打断,

  “闭嘴!”

  “本官是治不了你们了,我已经将此间详情,八百里加急奏报朝廷!”

  “等着吧!等着皇上亲自发落你们!”

  随着杨鹤一封奏疏送入京城,江瀚这个名字,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迅速在大明京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哎,听说了吗?西北又出了个了不得的悍匪!”

  “听说那贼子叫江瀚,连败了西北两个总兵,还阵斩了一位参将!”

  “嘶真的假的?这杨鹤的三边总督是怎么当的?怎么匪越剿越多,越剿越凶?”

  紫禁城内,又是冬天,又是正月,又是熟悉的武英殿。

  时隔一年,崇祯又一次听到了江瀚的名字。

  一年前,这个江瀚只不过是洗劫了刘家庄的一个流寇而已。

  崇祯只是有些生气,随后便将其抛之脑后,专心对付入寇的东虏去了。

  可现在,崇祯看着手里的奏疏,只觉得脑袋发昏。

  宁夏,临洮两镇总兵都败了?

  参将李卑,当场阵亡?!

  匪首江瀚已经流窜到了山西?!

  消息一个比一个坏,好似一记又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崇祯头上。

  怎么才短短一年,这江瀚就从一个打家劫舍的流寇变成了一个兵强马壮的悍匪?

  崇祯猛地一拍扶手,霍然起身,但或许是起得太猛,又或许是怒火攻心。

  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身子晃了晃,险些站立不稳。

  “皇爷!”

  一直侍立在旁的大太监王承恩眼疾手快,连忙上前一步,稳稳扶住了崇祯的手臂,

  “皇爷您没事吧?!”

  随即,他转头对着旁边的小太监厉声喝道:

  “还愣着干什么?!快!快去传御医!”

  “不必了”

  崇祯摆了摆手,声音有些虚弱,在王承恩的搀扶下重新坐回椅子。

  他闭上眼睛,用力按了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深呼吸了几次,这才感觉那股眩晕感稍稍退去。

  王承恩见状,连忙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

  崇祯接过来,顾不上细品,猛地灌了两大口,这才稍稍缓了过来。

  “不必了,我就是一时心急而已。”

  王承恩还想再劝,却被崇祯抬手打断:

  “去,把首辅和次辅都叫过来!”

  王承恩见崇祯主意已定,不敢再多言,躬身行礼后,快步走出大殿,派出内监,去将两位宰辅找来。

  不多时,内阁首辅周延儒和次辅温体仁便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武英殿。

  两人都是人精,只看殿内肃杀的气氛和崇祯那阴沉得吓死人的脸色,心中便咯噔一下,知道定然是出了大事。

  两人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跪地行礼:

  “臣周延儒(臣温体仁),叩见陛下。”

  “不知陛下急召,所为何事?”

  崇祯懒得多说,只是让王承恩将杨鹤的折子传给周延儒。

  周延儒接过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他看得极慢,眉头也越皱越紧,脸色也随之变得凝重。

首节 上一节 82/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