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83节
半晌,他才将奏疏递给了身后的温体仁,温体仁接过,同样细细阅览了起来。
一时间,偌大的武英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三人或轻或重的呼吸声,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无论是周延儒还是温体仁,看完奏疏后都选择了沉默。
陕西的军务,都不是他们两人经手的。
两人一个首辅一个次辅,都是文臣“翘楚”,写得一手好文章。
可对于排兵布阵、疆场厮杀之事,却是不折不扣的门外汉。
他们两人的战场,在京师,在朝堂,在围剿东林党的棋盘之上。
陕西那个烂摊子,谁碰谁倒霉,他们精明得很,自然不愿意轻易沾手,所以才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
崇祯看着底下两个装聋作哑的肱股之臣,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心中愈发烦躁。
他终于忍不住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都看完了?说说吧,此事该如何处置?”
周延儒斟酌再三,才缓缓开口:
“陛下,臣以为,陕西之事,关乎国朝安危,当慎重处之。”
“先前三边总督杨鹤不是曾经提过,想要在陕西实行招抚政策吗?”
“臣以为,事到如今,可以一试。”
周延儒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只是把杨鹤之前的提议又搬了出来,然后当成皮球踢了回去。
崇祯面无表情,没有立刻表态,又将目光转向了温体仁。
温体仁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拱手补充道:
“陛下,臣以为首辅说得在理,应当慎重处置为上。”
“那匪首已经逃遁至山西,手下兵马强悍,不可轻视。”
“臣以为应该以杨总督的意见为主,以招抚为上;毕竟杨总督就在陕西,比咱们更了解当地情况。”
这两人,一个首辅一个次辅,都是人精。
他俩都不想去碰陕西这块烫手的山芋,索性将事情都扔给了杨鹤。
崇祯听着两个阁臣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巧妙地避重就轻,将责任往外推,心里那股火气又蹭蹭地往上冒。
他一言不发的盯着两人,像是座即将喷发的火山,正在酝酿情绪。
周延儒见势不妙,只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
“陛下,如今山西境内,匪患并非只有江瀚一股。”
“那巨寇王嘉胤盘踞河曲一带,声势浩大,竟然开府称王!足见其野心之大!”
“山陕两地全力围堵,兵力已是捉襟见肘,恐怕再难分兵对付江瀚。”
“与其两线作战,不如先集中力量解决王嘉胤这个心腹大患。”
“至于这个江瀚,听说其部众是原延绥镇总兵吴自勉麾下,咱们不妨暂且试行招抚之策,以观后效。”
崇祯一听到吴自勉的名字就火冒三丈,这帮五省勤王军,不远千里跑来京畿勤王一趟,除了哗变劫掠就是畏战不前。
这群饭桶,怎么到了江瀚手上,就变这么厉害了?
第94章 你不拿,我怎么拿?
崇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又皱眉着眉头继续问道:
“那为何不先招抚势力更大的王嘉胤?”
温体仁立刻接过话头,补充道:
“这王嘉胤虽然也是边兵出身,但造反已久,和官军积怨已深,不好招抚。”
“况且王嘉胤所部,成分复杂,山头林立,其中还有不少饥民流寇,正适合分而歼之!”
“而江瀚所部,多为原延绥镇勤王兵出身,只是因为前任总兵吴自勉苛刻,才不得已反叛,想必他们大多数人还是忠君体国的。
温体仁顿了顿,给出了他的意见,
“朝廷可以遣一员干吏前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封他一个游击、参将之类的军职,或许就能将其招抚收编。”
“如此一来,不仅能消弭一场大祸,朝廷亦可平白多得数千可战之兵。”
“有了这股精兵,无论是用来剿灭其他流寇,还是用于将来抵御东虏,都大有裨益!”
崇祯听罢揉了揉眉心,暗自在心里权衡利弊。
眼下国库空虚,兵力紧张,确实不宜再开辟新的战场,招抚,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唉”
崇祯长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疲惫,
“罢了!就依两位爱卿所言,着三边总督杨鹤,相机行事,准其招抚群贼,成与不成,让他自行斟酌。”
“这个江瀚我亲自派内监去。”
崇祯还是疑心重,他不愿相信这帮外臣,所以决定自己派出一名内臣,亲自前往山西,招抚江瀚。
安排完毕,崇祯突然又想起一事,陕西的那帮败军之将还没处置!
于是他猛地一拍桌案,看着一旁的王承恩,厉声喝道:
“拟旨!”
榆林镇内,太监赵进忠正扯着那公鸭嗓,宣读着皇帝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膺天命御极以来,夙夜乾惕以靖国事”
“今查:延安参将艾穆剿匪不力,丧师辱国,即着刑部从速议处,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临洮总兵王承恩统兵无方,于甘泉大败,本当夺职问罪。”
“姑念旧日微功,贬授随军千户,仍于洪承畴帐前听用,倘若再贻误军机,必锁拿问斩!”
“宁夏总兵贺虎臣坐镇要冲而纵寇东逃,致李卑部全军覆没,罪同玩寇!”
“着即褫夺总兵印信,降为游击,戴罪统领余部,若六个月内不能荡平流寇,二罪并罚!”
“李卑力战殉国,虽败犹烈。特加恩恤,荫其一子入锦衣卫,授世职,着兵部从优议恤。”
“凡我臣工当以此为戒,若再敢怠慢欺隐者,朕之天子剑不赦也!”
“钦此!
随着太监赵进忠宣读完圣旨,杨鹤正准备起身上前接旨。
但赵进忠不慌不忙,又掏出了一卷圣旨,接着又读了起来,杨鹤一愣,连忙跪下继续接旨。
“寇亦我赤子,宜抚之。”
“特拨内帑白银十万两,专为安民赈济、整编降卒之用,遣监察御史吴甡赍银赴陕,亲督钱粮发放。”
“嗟尔臣工!朕以血肉养天下,尔等若再因循欺蔽,致赤子流离、贼势复炽,三尺国法断不姑息!”
“钦此!”
尖锐的嗓音在大堂内回荡,传旨太监赵进忠合上圣旨,脸上带着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跪在地上的杨鹤。
而此时,跪在地上的杨鹤听完人都傻了,
赤子?招抚?白银十万两?
陕西都成这样了,皇上您抠抠搜搜才拨了十万两出来?
这让他怎么招抚?拿什么去赈济?用嘴皮子吗?!
但这话,他是万万不敢在赵进忠面前说出来的,甚至连脸上都不敢表露丝毫不满。
“咳天使远道而来,辛苦了。”
杨鹤小心翼翼地组织着语言,试图旁敲侧击的提醒赵进忠,
“只是.天使您看,如今陕西遭灾的百姓何止百万,各路反贼也声势浩大,这十万两.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赵进忠闻言,朝着杨鹤翻了个白眼:
“怎么,杨总督,嫌弃皇爷给的少了?”
杨鹤连忙摇头:
“不敢,不敢。”
赵进忠冷冷地看着杨鹤:
“咱家可得提醒你!”
“皇爷为了这天下,为了这陕西的百姓,那是夙夜忧叹,宵衣旰食!”
“宫里的用度一减再减,常服一个月才换一次,每日食不过三味!”
“为了筹措军资,甚至连内府里一些值钱的物件都拿出去变卖了!”
赵进忠上前一步,逼视着杨鹤,语气愈发不善,
“皇爷自己都快勒紧裤腰带了,才给你们挤出这十万两赈济银!”
“你杨鹤倒好,不思体谅圣上,竟然还敢嫌少?!”
“怎么着?你是想让皇爷不吃不喝,省下口粮来,供着那帮杀官造反的刁民吗?!”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铁锤一般砸在杨鹤头上,句句诛心!
杨鹤被怼得满脸涨红,冷汗涔涔而下,哪里还敢接半句话?
他连忙低下头,讪讪一笑:
“天使息怒,天使息怒!”
“杨某绝无此意!皇上体恤万民,下官感激涕零,岂敢有半分怨言!”
听了这话,赵进忠才点了点头,不再追究。
他话锋一转,继续开口道: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