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568节
【由于黄盖舍生忘死,火攻取得了极大成功。】
【本来黄盖火攻船数量有限,就算全部成功也不过烧毁曹军10艘战船,这点损失曹操承受得起。】
【然而黄盖的决死冲击,让曹营水军上下吓破胆,许多船舰不等命令便匆忙拔碇避让乃至逃跑,全军完全失去组织。】
【面对乱局,曹操纵有天大本事也只能徒呼奈何,眼睁睁看着江湾入口孤立无援的连环船被周瑜主力围攻。】
...
众人看到这,都是忍不住感慨连连。
“没想到这黄盖竟然这么猛!”
他们虽然知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事情。
也知道黄盖在这件事情上,出了巨大的功劳。
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的功劳,竟然会大到这样的程度!
这确实是让他们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了。
太狠了!
这黄盖实在是太狠了!
死亡本来就是一个不论是谁都害怕的东西0 ....
但偏偏,黄盖就是可以做到悍不畏死的冲锋!
如果没有他这悍不畏死的冲锋,哪啊么这一场战斗的结局谁都说不准。
...
【黄盖的突出表现为他赢得了此战头功,所以战后他被任命为武陵太守,封赏几乎与周瑜程普相等。】
【当周瑜击溃曹军铁环连锁阵线,成功突杀入乌林港湾,曹操的混乱之师不可能再抵御优势江东军,赤壁之战大局底定。】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的战略胜利,从此荆州1.9地区战略主动权易手,三国鼎立局势初步成形。】
【但是孙刘联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在这一战中歼灭大量曹军;事实上,曹操陆军主力并未遭到严重损失,水军也没有全军覆灭,是他发现乌林不可守,于是决定壮士断腕,焚毁能控制的船舶以免资敌,自率余部沿华容道小路退往江陵。】
....
第七百四十九章:淝水之战,改变一切的只是一场小战役
...
众人看到解析结束之后,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将自己的目光重新放在了眼前的解析上,继续开始查看了起来.
...
【2.淝水之战:】
【这场改变一个王朝命运的大战,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千军万马、奔腾雷动,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它仅仅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和之前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根本没法比,甚至他都不是一场战斗,而只能算一次不入流的撤军行动,只有退,没有战,前秦是退败而不是战败,败的让人一头雾水还带一脸懵04逼。】
【西晋灭吴时,共派出了东中西三路大军,此时的蜀汉政权已在多年前被司马昭所灭,西晋已经占领了控呃长江上游的益州,可以率水军从长江上游出三峡,顺流东下直接威胁中游的荆襄和下游的建康,这一路就是西路军。】
【这一路的意义在于,西晋水军对于东吴水军而言,是俯攻,东吴是仰攻,东吴所依仗的长江天险,已经不复存在。】
【而西晋的船队能够顺流东下,离不开其他友军的支持,比如说后勤补给、通信联络、牵制敌军等等,这里,就需要其他两路大军了。】
【中路,从荆襄地区出发,一路南下,攻克吴国的长江中游重镇—江陵,再协同西路军攻克另一重镇。】
【只有有了中路的支持,西路才能够顺利的顺流东下。】
【晋灭吴时的东路。这路大军直接从青州、徐州一带南下,一直到达长江岸边,隔江对望。】
【在这三路大军的夹击下,东吴几乎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在不到一年内便迅速亡国。】
【应该说,前秦最初的战略构想,也是想实现这种战略态势,只是最终没有完全成功。】
【从西路来看,前秦在此时已经占领了西川益州地区,控制了长江上游,与西晋一样,可以组建西路军,顺江而下,这一路优势存在。】
【从中路来看,前秦在这一路不算太成功。太元三年二月,苻坚派他的大儿子长乐公苻丕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并让两位枭雄慕容垂和姚率兵配合,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
【这一仗总体来说打的比较艰难,可能北方铁骑确实不适合在南方作战,三路大军820会战襄阳,却让襄阳守将朱序在死守了近一年后才城破被俘。】
【虽然拿下了重镇襄阳,逼降了襄阳守将朱序,但再往南就无能为力了,荆襄九郡不止包括襄阳,前面的江陵、武昌还在东晋的桓冲手中,这意味着,西路大军只能行驶到长江中游,就遇到了阻力,无法继续沿江东下了。】
【因为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中路大军并没有驻足于襄樊,而是继续南下,攻击东吴在荆州的残余势力,使之无法对西路水军部队的后勤补给造成干扰。】
....
第七百五十章:冷兵器时代空前绝后的战斗!
...
【而前秦显然在中路上用力不够,在进攻荆州失利后,便不再争取了,任由桓冲这颗钉子钉在那里,牵制住西路军不能东下。】
【从东路来看,前秦在这一路可是完全失败了。】.
【在长江下游,淝水之战前,苻坚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
【东晋名相谢安在建康布防,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
【这一路前秦军可是惨败,没有达到占领长江下游重镇的战略目标。】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天时上看,前秦在战略大方向上并没有对东晋形成大包围的有利态势,即便没有之后的淝水大败,前秦的南征也容易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消耗战侕伊I{II弃揪遛[删;鸸。】
...
众人看到这里,都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因为这确实是一场非常令人费解的大战。
明明改变了一切,但偏偏,并不是孤注一掷的战斗。
就像是当初楚霸王还有刘邦的战斗,最后一战正是因为孤注一掷,所以才会变成那样。
不过这些人,似乎并非如此。
至于为什么,他们也不是特别清楚,所以众人只能将自己的目光放在眼前的解析上,继续开始查看了起来。
...
【虽然在战略大方向上对东晋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但苻坚大帝混同宇内的伟大抱负却不能再等了,虽然西路军在长江中游被桓冲的东晋水军所阻,但苻坚大帝身后的百万大军都是可以“投鞭截.‖ 流”的了,难道从其他两路还打不出缺口吗?】
【带着这样的自信,苻坚在朝堂上排除一切反对意见,命令弟弟阳平公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自己亲自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杀奔而来。】
【东晋以名相谢安的侄子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九月,苻坚抵达项城,这时,远在西北凉州的军队才到达咸阳,正北方向幽州、冀州的军队也抵达了彭城,部队行军东西绵延万里,堪称冷兵器时代空前绝后的动员规模。】
【阳平公苻融等人的25万部队先期抵达颍口,这里是颖水和淮河交汇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这时的东晋面对大军压境,也不敢掉以轻心,下达诏令,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命名将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和西中郎将桓伊统帅八万兵众抵抗前秦。】
【并让龙骧将军胡彬带领五(钱了的)千水军援助寿阳。】
【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军。】
【前秦在前期的襄阳争夺战中已经拿下了重镇襄阳,襄阳西控西汉水,东控桐柏山和淮河流域,历来是北方政权统一南北必取的军事重镇。】
【淮河是我国的天然南北分界线,淮河干流流经三省,东西走向,全长1000公里。】
....
第七百五十一章: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淮河上中游支流众多,多为南北走向,南岸支流都发源于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区,比较大一点的有白露河、史灌河、河、东、池河,这些河均向北汇入淮河。】
【北岸支流主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这些支流也向南汇入淮河。】
【淝水之战的淝水,就是淮河南岸的东淝河。】.
【因为前秦军在之前的淮南争夺战中被谢玄打的大败,苻坚放弃了走东路从北向南强渡淮河直取东晋都城建康的作战计划。】
【而是计划走了一个大迂回,直接绕到淮河南岸,计划从淮河南岸从西向820东来逐步夺取东晋的淮南之地。】
【虽然淮河南岸也有众多的南北走向的支流,但比起淮河主干来要窄的多,也比较容易渡河。】
【而东晋方面当然也知道前秦的目的,即便守住了北面的淮河,但西面的众多淮河支流也必须守护好,才能保证淮南之地不失。】
【东晋选择的是东边,水之战的战场是由东晋一方选择的。】
...
“果然,没有一场战斗时容易的。”
朱元璋看到这(aebj)里之后,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从古至今,战争无数,不过可以肯定的只有一个事情,那就是没有一个战争是容易的。
每次战争,都是经历了无数的鲜血还有阴谋,以及各种各样的死亡,最终才迎来了光明的王朝。
其他人都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就像是当初自家陛下推翻元朝的统治,不也是经历了无数战争吗?
或许最终推翻一个王朝的人不适合当皇帝,但不可否认。
这位皇帝绝对不是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人。
只要经历那些战争,能够活下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
【3.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摧毁秦国栋梁,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巨鹿之战在秦末的意义非凡,这一战项羽摧毁了支撑秦王朝的栋梁,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
【秦末农民起义战争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起义军和秦军攻守易形,反秦斗争初见胜利的曙光。】
【这一战结束后无数人为项羽唱赞歌,明朝学者茅坤认为这是项羽最得意的一场战争,千百年来大家对项羽的评价也非常高。】
【秦二世上位之后一顿瞎搞,成功把秦国带入深渊。】
【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后,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浪潮冲击秦帝国。】
【秦国统治者面对农民起义选择了“鸵鸟政策”,一味的逃避现实,导致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六国残余势力也掀起了复国运动。】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