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61节
“可.....”
“学生李善长,仍需拜谢!”
原本仅仅是敬佩王阳明的成就。
但是这一刻。
他只是王阳明,未曾逢面的学生!
“有,有这么夸张吗?”
蓝玉等人看着激动不已的李善长,瞠目结舌。
对于他们这些武将来说。
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理解这种情感的。
一旁的姚广孝,此时也是慢慢地站了起来。
同李善长一起叩首。
刚才他虽然反应没有这么大,但是心中的震惊却是一点不少。
半晌之后,两人才是重新站起来。
不过没有再继续看题。
反倒是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张写写画画,似乎是想要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可以预见。
等到两人返回大明之后。
手上所写的东西,将会对整个文坛造成恐怖的冲击。
【B: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是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
【C: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人欲即佛教讲的三毒。后世人断章取义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
【D:“君舟民水”的概念,由孔子最早提出,荀子加以发展。“孔子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倾。是故君子不可不严也,小人不可不整一也。】
......
接下来的三个解析,后世之人也大多是知道的。
所以也没有太关注。
一眼扫完后,朱元璋微微点头。
虽然他是乞丐出生,但是后来打天下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自己的文学素养的。
这解析上他大概也能够看到。
甚至自己秉行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一心为天下百姓,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
对朝堂上的官吏们也是这么要求的。
所以老朱在群臣私底下的口碑才那么差。
不过他并不在意。
“仙人,请出下一题吧。”
朱元璋说道。
【答题继续】
【第二题:以下哪一位文臣被称为中国古代,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家?】
【A、胡惟庸B、张居正C、王阳明D、海瑞】
伊澪意七4wu诌8....
正文
第五十一章:贪官污吏为什么杀不尽??明朝二十四臣!
....
看到这个题目之后,朱元璋又是眼前一亮。
商鞅,是何许人也?
先秦时期最为成功的改革家,没有之一!
通过商鞅变法,不仅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而且军队战斗力也是直线上升!
也就是靠着这个,才让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奠定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足以说明商鞅变法的重要程度!
在之后。
便是秦始皇的改革。
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一切的一切。
全部都要统一!!
虽然秦朝仅仅只存在了两代(甚至可以说一代,胡亥只能算玷污了秦朝)。
但是秦朝给华夏的意义,绝对不是一二十年那么简单!!
甚至连今天的朱元璋,心中也是非常崇拜始皇帝,当初看见始皇帝排名皇帝榜第一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异议!
不仅仅是因为那一次大一统王朝。
更是因为秦始皇的统一制改革!
可以说,没有秦始皇的改革,就没有后世华夏的大一统王朝。
再往后。
那就是隋唐的改革!
虽然的改革也不小,名为:科举制度改革。
这个改革彻底地改变了王朝选取人才的方式。
不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种可笑的局面。
哪怕是大明的今天。
使用的也是科举制选取人才的方式,
可以说这三次改革,对华夏民族都是非同小可的。
而看题目的意思。
大明某位大臣的改革,居然能够和这三次改革并列?群貳〓(七 〧) 69印?厁坝陆〨
朱元璋的心里面,已经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了。
“标儿,你看咱们该选哪个?”
朱元璋问道。
朱标看着上方“三九零”的四个选项,摸着下巴思索片刻。
“父皇,第一个选项和第三个选项肯定是可以排除的。”
“胡惟庸当初贪婪无度,意图谋反的时候就已经被杀了,不可能留下什么改革政策;王阳明虽然说乃是千古圣贤,可他的平生我们也是看过的,并没有改革的事迹。”
这一番推断,让朱元璋连连点头。
那么这样的话,只剩下第二个选项和第四个选项了。
“这两个选项的区别.....”
朱标看着文臣武将榜,沉吟片刻:“张居正乃是排名第三的文臣,而海瑞却是排名第五。”
“依儿臣之见解,张居正的可能性应该要更大!”
“毕竟是堪比商君那般的改革人物,排名一定是往高处看的。”
这两个人都是后世之人。
在座的也没有认识的。
所以只能够靠着这种逻辑去推测。
朱元璋琢磨片刻,觉得倒也是有几分道理。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选张居正吧!”
打定主意之后,他立刻便是对着天空说道:“仙人,我们选择第二个选项。”
【回答正确!】
【是异掺洽泣玖陆彡贰否查看解析?】
看见回答正确的提示出现,朱元璋忍不住一喜。
果然让他们猜对了。
能够和商君相提并论的大臣排名不会低。
“查看解析。”
朱元璋说道。
【A:胡惟庸为中国最后一任丞相,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朱元璋欢心,进一步获得朱元璋的宠信,多年担任丞相之后逐渐嚣张跋扈,甚至独揽朝政,最后终被灭门;胡惟庸案的历史影响重大。从此,相权被彻底剥夺,封建王朝政治制度进一步走向君主专制】
再次看到胡惟庸。
朱元璋冷哼一声。
其实他当初也不是说,想要将所有的权力都握在自己手中。
只是等到后来。
他发现掌控权力过大的人,会起不好的心思的时候。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