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148节

萧如薰好奇的问道。

“那是自然,老夫自幼就在沿海地区长大,也在这一块做官,当初和倭寇打仗,打完倭寇打叛军,对这些沿海的海商了解颇深,这些人里面虽然有一些是正经做生意的,但是大多数都是手底下有些武装力量的,亦商亦盗,年景好的时候做商人,年景不好的时候做海盗,也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

当初倭乱,哪里是倭寇闹出来的哟G基本上都是这些大海商借着倭寇的名头组织一些活不下去的亡命之徒给闹的,一边闹一边和南洋的诸多小国还有佛朗机人做生意,那赚的是盆满钵满,后来朝廷锐意剿倭,一大批海商豪强因为犯了事儿给追究,被戚家军追的满天下逃亡,无可奈何之下才逃到了周边的小国避难。

当然除了海商还有一些过不下去日子的苦命人,但是那些人和这些海商的后代不同,这些海商的后代啊,他们父辈犯了事儿,这下一辈自然也难以归乡,久而久之只能断了回去的念头,就在这些小国生根发芽,做些生意,或者干脆给这些藩国的王做臣子。

这些人读过书,识字,还会算术,也有别的一技之长,对那些藩国来说是难得的人才,就给他们招募过去做大臣,或者做老师,培养学生,过得比在国内还要好,而那些真正过不下去日子的失地农民,目不识丁,能活下去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做到大臣的位置?”

陈璘满脸不屑的把酒满上,两只海蟹一人一只,坐下来,开口道:“要是真说起来,这些人还是些无君无父之辈,身为华夏苗裔,不思报国,居然给这些藩国卖命,要不是念及和周边藩属国的关系,这些人一早就被大军擒拿斩杀殆尽了,还能留到今天,我看啊,这林远山肯定是做贼心虚,其父或者其祖,肯定是当初祸乱东南的海商之一,提督,他说什么了?是不是要求饶什么的?别理他们!”

萧如薰听说了这些往日不曾听过的密辛,也算对这些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华人有了些许的了解。

感情除了那些活不下去的失地农民过来讨生活,还有一大批罪犯的后代在这里活跃着!

第一卷 威震西北 三百一十九 挖角计划

原先萧如薰觉得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似乎还有情可原,但是在陈璘说出了原委之后,萧如薰觉得这些人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算是咎由自取,没什么好拯救的,只是听了陈璘的讲述之后,萧如薰忽然意识到这些人是一笔属于自己的巨大的财富。

自己代表大明,而这些人畏惧大明,害怕大明会惩处他们,而作为萧如薰,执掌大军征伐的萧如薰,如果给这些人安上一个破坏抗敌的罪名,无论是大明国内和暹罗国都没有办法阻止萧如薰塞们的性命,所以他们才如此畏惧萧如薰,借着给暹罗王手下的日本兵团脱罪的借口来请求自己的谅解。

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人是畏惧着大明,畏惧着作为大明代表的自己,甚至于有些时候,为了取得大明的谅解而获得一份心安,这些人会做出一些让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事情,而自己若要在这块土地上立足,则少不了这些亟待脱罪渴望脱罪归乡的人的帮助。

自己梦寐以求的文官资源,似乎可以从这些群体当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这些人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在异国他乡参与过政治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就经验和能力来说,比那些初出茅庐的士子们要强得多,而且大明朝的文人士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被八股文给荼毒的不像样子了,像诸葛亮庞统荀彧荀攸这些初出茅庐就能做正事的真正的士子,在大明已经微乎其微了。

至少在宋朝以前,中国的士子在宦海沉府前,还是具有一定的初始能恋的,就像是玩游戏的时候,那些角色都有一定的初始能恋和技能,上手就能开始做事情,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和培养之下,人才虽然少而且大多集中在士族,但是这些人是真的受到了精英教育,入仕之后就能开始做事情,实打实的干吏,而不是除了读书之外一问三不知的书呆子。

精英教育和精英政治固然导致上下阶层的固化和流通不畅,但是这些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而科举制造就了国家培养人才的体系,本该是批量生产人才给国家带来昌盛的举措,却因为正好撞上了赵光义的偃武修文国策,使得这本该灿烂的辉煌失色了不少,文化的确昌盛了,但是国家就未必富强了。

这些时代的产物本该是推动中华前所未有的成长的推手,却因为赵光义自己的私心而成就了真正的文官体系,真正属于平民时代的科举制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歧视武人鄙视武功的烙印,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一发不可收拾,将宋以前的中华尚武民风掐灭的一干二净,从此属于中华士子的剑与文章就被分割开来,剑生锈了,而文章愈发锦绣。

他们和他们那些仗竭天涯的前辈们,相差的还真不是一点点。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习俗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宋朝以前,边塞诗派这样的强悍士子集团都能出现,可想而知当时的士子从军之风是何等的猛烈,那些从军的士子们又是多么的强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壮志又岂是如今的柔弱士子可以想象的?

那个时候的优秀士子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国,一言不合挥剑便上,血染文士袍,上手就能做事情,提酵能干仗,是真正的精英,而现在的这些子曰诗云的书呆子们,有的是一呆到底,极少数天赋异丙的在宦海沉府后变得奸诈狡猾,事情没做多少,手段一个比一个6,干吏甚少,而官僚甚多。

整个国家文人的灵魂似乎都歪了。

不说这些人有几个愿意跟随萧如薰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朝廷善心大发让萧如薰挑言己的幕僚集团,他都不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愿意跟自己从头开始苦干的士子,而相比之下,这些有了实际经验的海商的后代们,他们的进全神反而是非常适合萧如薰下一步发展计划的存在。

一个伟大的挖角计划就在萧如薰的脑海中缓缓成型了。

“话说回来,提督打算怎么对付那些倭人?”陈璘熟练麻利的将手中的蟹钳咬开,吞食其中的嫩白蟹肉:“这暹罗王也是够厉害的,知道咱们刚和倭人干了一仗,灭了他们二十多万,现在居然还敢叫倭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怕我们一时兴起把他们都给灭了?”

“别别别,冷静一点冷静一点。”萧如薰笑道:“他们解释了这些倭人的来源,丰臣秀吉之前,倭寇国内战乱不停,那些大蓄侯相互兼并,赢的自然就扩大自己的实力,输的就死掉了,但是诸侯死了手下还有人活着,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逃到海外,有些变成倭寇来到大明骚扰地方,有些就去了暹罗按武扳些国家,给他们卖命打仗,和咱们征召的狼兵是一样的。

所以说,这些倭人不是和咱们敌对的那一批,而是之前战败的诸侯手下的残余势力,不被丰臣秀吉所接纳的倒霉蛋,来这里讨生活,也从来没和大明为敌,暹罗也是大明忠诚的藩属国,咱们不能伤了藩属国的心,那些倭人愿意留着就留着,愿意打仗就打仗,和咱们没有什么关系。”

“提督,就那么便宜那帮倭人?打仗的时候咱们可有好些弟兄死在他们手里!”

陈璘恶狠狠的啃遗手里的蟹肉。

萧如薰笑了笑,抿了一口酒,吃了一块蟹肉,开口道:“既然他们已经是暹罗国的军队,那就不要纠结于他们是不是倭人了,咱们来是对付洞武国那帮蛮夷的,为了眷取得胜利,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势力。

暹罗是洞武人的世仇,那就是咱们重要的盟友,为了几个倭人而让暹罗对咱们离心离德,殊为不智,龙崖公,之后你要传令下去,任何人不得对这些倭人动手,这是军令,违抗者,军法疵!”

第一卷 威震西北 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

陈璘对此虽然有所看法,不过萧如薰的指令他还是遵从的,日本人的事情解决了,那么那些国内的流亡商人子弟的处理方法,还要看萧如薰的意思,这件事情虽然关乎国际友人的切身利益,但是这个时代,大明是不会为了别的国家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的,这一点,大明非常清楚。

表面上说一套,背地里又做另外一套,表面上说的好听,看起来很好欺负,但是背地里下手又黑又狠,让你防不胜防,猝不及防,一招毙命,大多数时候就能让你完蛋。

这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一贯做法。

表面上抚恤那些日本人和逃亡海商的后代,但是实际上还是利用各种手段整死他们,这是陈璘所理解的萧如薰的真正用意,这也是中原王朝对付蛮夷的一个套路。

招安,招安之后分化瓦解,干掉绝大多数男人,然后血统吞并融合,将你融入华夏,从此不复存在。

而这个套路运用在这件事情上面,就是表面大度,表示天朝上国根本不在乎,你们想怎么来怎么来,但是暗地里,萧如薰可以以主帅的名义征调这批日本人出战,暹罗王绝对不敢反对,然后再用各种指令让日本人去和洞武人拼杀,借刀杀人,不仅可以干掉洞武人,还能干掉日本人,你不上?好|法疵!

举铳!

一阵硝烟之后,这些日本人全部完蛋,顺利解决,事后给暹罗王一点点补偿,说这些日本人不听命令,擅自离开战场,造成军心不稳,不得不杀之,暹罗王敢说什么?他什么也不敢说,到底,这些人不是他们的血脉亲族,为了这些人得罪大明的主帅,殊为不智。

对付那些海商后代也差不多,以大军行军需要,征调这些人来为大军服务,运输粮草,计算粮秣,分配大军所需,然后暗地里遣人做点手脚,然后萧如薰派人去查账,一查,查出问题,好S然敢贪污大军粮草,简直不知死活!

举铳!

一阵硝烟过后,该解决的还是解决了。

暹罗王能说什么?敢说什么?

藩属国是藩属国,不征之国是不征之国,但那是建立在你对大明恭敬的基串上,就像朝鲜,你发牢骚可以,你抗议也可以,但是大明官兵要真在朝鲜胡作非为,你朝鲜王还真敢和大明撕破脸皮不成?

大明就是天,就是你的皇帝,你在国内可以称帝,想怎么做怎么做,但是对大明只能称臣,皇帝只有一个,天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天子,平常无所谓,你可以和大明贸易得到好处,真的出了事情,你要是敢不配合大明,对不起,不征之国?我只看到了“不臣”二字!

陈璘似乎误会了萧如薰的意思,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误会是非常合情合理甚至被人们视作理所应当的,萧如薰一路南下,伴随着大军南下南洋的消息传开,南洋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似乎也能婴这种误会的正确性。

朝鲜之役把大明的声威重振了,自郑和下西洋之后日渐衰微的声势重新响亮起来,而朝鲜之役之后没多久,大明再次开启了对外征伐,这似乎是一种大明要重新君临世界的讯号,这让南洋诸国中曾经臣服大明后来又脱离了朝贡体系的一些小国心中惴惴不安,尤其是得知大明军队下南洋的消息之后,各人的心中都有各人的心思。

在他们看来,大明这头雄狮看来是睡饱了,养足了精神又开始准备四处呲牙裂嘴伸爪子了。

一时间,南洋各地肆意横行的海盗船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终于再度想起了当年郑和的船队在整个南洋横扫海盗的壮举,想起了那些死得非常难看的前辈们,想起了当初郑和的船队所过之处,海盗销声匿迹的可怕景象,那一次的震慑就足以让他们永远铭记,他们绝对不会想要承受第二次。

而那些没有经历过第一次的外来者,和大明短暂交手之后不得不撤退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更加警惕,更加戒备,生怕大明是打算对他们秋后算账。

首节 上一节 148/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