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977节

秦军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开始在出云国和长门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长门国和出云国各自被焚烧抢掠了十数个村庄,基本上被夷为平地,人民不是被杀就是被掳掠为奴,损失十分惨重,德川氏和丰臣氏的大名及其军队没有敢于正面抵抗的,全部退避三舍。

不仅如此,秦军还将被杀死的士兵的脑袋砍下铸成京观以为威慑,一座留在长门国,一座留在出云国,向日本炫耀武力。

并且还声称如果日本试图反抗大秦,不接受条件,大家就京都再会,到时候,就不是那么简单能解决的事情了!

一时间,反对的声浪消失了大半,只剩下数个要面子或者干脆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头铁侠还在叫嚷,说什么要国家的尊严之类的,当然没人理睬。

七年不打仗,似乎有些人的记性不太好,所以萧如薰授权给吴惟忠,要是有人记性不好的话,就帮他长长记性,让他们想起当年被是如何被明军从朝鲜追着杀到日本本土的。

不用手下留情,这是一群畏威而不怀德的未开化的夷人,你杀的越狠,屠戮越多,他们越畏惧,越不敢放肆。

吴惟忠表示谨遵陛下旨意,然后挥军杀出。

许久不曾动手,吴惟忠都觉得自己身上生锈了,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带兵上战场干一仗。

秦军突如其来的动手将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吓得够呛,尤其是兵败如山倒的局面让他们意识到秦军的战斗力不比明军时代弱,反而有所增强。

他们似乎错误的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增长,也错误的低估了秦军的战斗力。

逃回来的人哭诉秦军强大的火力和精良的装备。

人人披甲,人人都用精钢制的武器,军容严整,进退有据。

他们在火器上被压制,铁炮打不过,秦军鸟铳的攻击咙强,训练度更高。

火炮也打不过,秦军火炮的射程更远,炮手的训练更精熟,他们被压着打。

好不容易到了肉搏阶段,他们挥舞着长刀要近身厮杀,结果被秦军一顿刀枪连戳带砍的打的溃不成军。

吴惟忠的威慑很有效果,出动了五千人马,就把德川丰臣两方设置在长门国和出云国的防御给彻底摧毁,还烧杀抢掠了不少地方,动辄屠杀灭村,毫不留情,行径十分残酷暴烈。

这显然是秦皇萧如薰的授意。

正文 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觉得头疼不已

这下子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也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反对了。

之前下面的反对声很大,天皇那边的反对更剧烈,但是现在情况就不同了,一仗打下来,反对的人也不敢说话了,本来就不反对的人更是大力鼓吹认怂为上,以后再行考虑。

丰臣氏和德川氏考虑到萧如薰已经成为皇帝,没了掣肘,是否开战全在他的决定。

不要说什么刚刚立国,真要惹恼了他,他一言不合派兵来打,玩一把任性,大家都要倒霉。

于是他们秘密磋商五次,最终也决定采用两面政策,即对秦称臣,对内依然自称天皇。

这是前明时代大家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我尊奉你为主,但是我在自己国内称王称霸你不能干涉。

他们认为萧如薰还是和以前的皇帝一样,要面子,不要里子,话说的狠,但是行为就没有那么狠了。

只要天皇表面称臣就可以,内里,还是日本的天皇。

于是他们正式照会秦使,表示愿意接受大秦皇帝的要求。

对外,他们答应了秦使的要求,去帝号,胁迫哭哭啼啼不愿答应的天皇自称日本国王。

但是对内,天皇还是自称天皇,还在秦使离开之后给天下诸侯秘密发了诏书,细数大秦对日本的凌辱,号召大家记遵日的仇恨,努力发展自身,以期未来夺回天皇。

这个诏书基本上每一个有足够实力的大名手上都有一份,德川家康也不例外,每次不同名目的聚会上,德川家康总会要求人们将这份诏书读一遍,把仇恨记的更加深刻一点。

现在还不能和秦军争锋,但是他们终究只有两万人在日本,其他的都在本土。

之前秦军的一场出动十几万人的西南大战德川家康也在关注着,当时他的心就怦怦直跳,如果秦军战败,十六万大军覆灭,那么他们几乎可以立刻出兵石见,然后收拾掉丰臣氏,独霸日本。

但是事与愿违,一个月之后他得到准确的消息,秦军战胜了,那个敢于反抗萧如薰的土司被干掉了,全家都被干掉了。

这辰役让德川家康进一步的看到了秦军的实力,别看秦建国才一年多,但是秦的实力实在不可写,毕竟是那么大一个国家,他现在都觉得当年丰臣秀吉描绘的美好未来有点可笑。

秦军是这样容易就能打败的吗?

北京是那么容易就能进去的吗?

现在他们还在本土被死死地摁住,就更不要谈什么别的战略了,不把本土夺回来并且统一,还谈什么对外进击?

日本的确是太小了,渴望更广阔的领土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用具备的眼光和目标,但是,当这个目标的对象变成一个庞然大物的时候,德川家康觉得就用理智的思考一下这样做到底划不划算。

七年埋头发展,到头来还是不如人家立国一年的战斗力,还有什么好说的?

德川家康觉得只要能把石见拿回来,然后再努力一点把丰臣氏灭掉,统一日本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那就够了,就别无所求了。

只要大秦不打日本的注意,他就高兴的不得了了。

准确的说,得知秦军在播州之役中大获全胜的消息之后,德川家康的目标就已经变成了保全领土不求外物了。

一如眼前这些大名们,原先刚刚受辱的时候,他们一个个读起这份诏书都是义愤填膺眼含热泪的模样,但是现在呢?

现在侮辱依然还在,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义愤填膺。

他们已经感觉到了大秦强大的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这样的国家面前,退避三舍自保已经是最好的结局,就和朝鲜一样,做大秦忠诚而坚定的狗腿子,之前国家两次遭遇劫难两次都是宗主国帮忙收拾的。

大秦好像也完全不打算吞并朝鲜一样。

有这样一个国家作为榜样,不得不让不少理智派大名或者是悲观派大名产生不愿争锋的想法,不愿意继续花钱搞军备,只想着更加努力的发展地方经济,不想继续和秦军为敌了。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德川家康的阵营里比较多。

首节 上一节 977/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