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24节

  坐在旁边的正牌新闻发言人看着兴奋到有点搂不住的孙局长,赶紧找了个机会插进话来:

  “那么……由于任务目前还在执行当中,所以我们暂时也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发布,现在直接进入提问环节。”

  这次招待会邀请的基本都是过去有过多次合作经历的老熟人,所以大家也非常懂这里面的潜规则,把第一个问题让给了来自华夏的媒体。

  “我们注意到,本次任务是直到9月1日才被最终确定下来的,随后仅仅经过两天准备就完成了发射入轨,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效率,能否透露一下是如何做到的这一点?”

  这显然是早就安排好的问题。

  尽管格里芬对此也很好奇,但想也知道不可能在发布会上听到真正的答案。

  话虽如此,他还是不由自主地竖起了耳朵。

  “当然可以。”

  孙燕来点点头,笑着回答道:

  “实际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巧合。”

  “早在两年以前,我们就已经开始考虑在面对诸如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的时候,有可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射新卫星或是对已经受损失能的卫星进行补位,所以开始依托现有技术,研发反应速度更快、发射成本更低的固体燃料火箭,并且为了进一步减少发射准备时间,还计划采用机动式发射车和冷发射。”

  “而到今年,这个项目终于完成设计,并在上半年生产出了两枚技术验证箭,本意是发射一次模拟载荷进行测试,但却刚好赶上了国际空间站遇险的危机事件,因此我们果断决定暂停原本的测试计划,准备把火箭留给可能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至于卫星的情况也基本类似,我们研制了一种可以模块化拼装的小体量卫星平台,如果不需要定制特色功能的话,最快只需要半个月就能出厂并完成发射准备……”

  “……”

  记者已经为这次提问彩排了许久,因此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着问道:

  “那随着本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是否可以说明火箭和卫星平台都已经处于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了?”

  孙燕来也按照早就准备好的剧情,用半开玩笑的语气给出回应:

  “首先,本次任务的目标是清理对空间站和载人飞船造成威胁的太空垃圾,所以目前还不到下结论的时候,不过我在这里感谢你的美好祝愿……”

  说到这里之后,又话锋一转:

  “不过,本次发射入轨确实已经相当于完成了技术验证,我们预计将会从今年年底开始,将快舟系列固体火箭和模块化卫星平台推向国际市场,满足世界各国低成本、快速发射卫星的需求……”

  上面这些内容,除了其中打广告的部分之外当然是满篇胡诌,但却被他说的煞有介事,让不明就里的听众不得不信。

  电视机前的格里芬不由得撇了撇嘴,但却在心里敲响了一阵警钟。

  近几年来,华夏在航天发射市场所占到的份额越来越大,目前唯一的限制就是他们本身的发射能力有限,无法承担过多的国外订单。

  NASA本来已经在计划,找机会推出一个制裁法案把对方彻底清理出竞争对手的行列。

  但今天这档子事之后,恐怕就很难通过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因此这个新型火箭则恰好可以解决华夏方面发射频率不足的痛点,如果成本够低,那绝对是未来的重要竞争对手。

  而与此同时,电视机里面已经响起了第二名记者提问的声音:

  “我知道华夏方面并未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当中,那么本次任务的成本具体会如何计算?”

  “由于事发紧急,截至到目前的任务经费是由我方先行垫付的。”

  孙燕来回答道:

  “不过,国际空间站的各个运营方都曾经做出过表态,会向我们提供技术、物质和信息层面的帮助,当然在事情尘埃落定之后,我们也会向全世界公开本次任务的详细账单,相信各国也愿意根据自己所提供支持的实际情况,向我们支付相关成本……”

  这轮非常有针对性的问答让格里芬眼前一黑,差点再次晕倒过去——

  对方近乎指名道姓地提到了“技术、物质和信息层面的帮助”。

  技术和信息,已经分别由欧洲人和俄国人给占了。

  那留给NASA的,就只剩下“物质”这一项。

  因此,孙燕来虽然说的委婉,但话里面其实就一个意思:

  我,华夏,打钱!

第1274章 太空捕捞!

  整场记者招待会一直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却仍然有不少还没轮到的媒体争抢着踊跃提问。

  主要负责回答的孙燕来局长显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去了。

  但在旁边的新闻官第三次指了指手表提醒注意时间之后,也只好暂时收起继续显摆的冲动:

  “咳咳——”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感受到自己的喉咙都快说到冒烟。

  于是赶紧喝口水,清了清嗓子,然后双手抬起向下压了压:

  “虽然我也很想继续和你们交流,但根据我们的计划,目前卫星的设备自检流程已经接近尾声,很快就将会进入正式的空间碎片捕获流程……各位记者朋友可以有序退场,也可以选择留在这里,和我们共同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显然,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选择离开。

  这一刻,全世界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双眼睛,都在通过一颗仅仅480P像素的摄像头,紧盯着画面正中心的那点点亮光——

  卫星此时已经来到了能够直接照射到太阳光的区域,即便不用贴近屏幕,格里芬也已经能够看到那块电池板的些许细节了。

  比如,正像很多人此前所担心的那样,经过一次猛烈撞击之后的电池板并没有完全维持原状,而是从中间发生弯折,变成了一个V字形的结构。

  结合一定角速度的无规则滚动,如果采用刚性机械臂抓取,确实是个非常巨大的麻烦。

  以你次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感慨对方这个飞网捕捉方案的巧妙之处——

  或许假以时日,NASA方面也会想起来这个在十年前就被放弃过的技术路线。

  但不管怎么说,总归是慢了别人一步。

  格里芬轻叹口气,准备重新躺回床上。

  他毕竟是个刚刚恢复清醒不久的病号,刚才那一番头脑风暴消耗了大量体力,这会儿已经感觉到有点虚弱了。

  不过,旁边桌上的电话却突然响了起来。

  已经掀开被子的格里芬只好转身接起。

  那边传来助理迈耶的声音:

  “局长,你之前嘱咐的事情都已经办好了……相关信息已经在网站上公开,另外测控站已经证实,华夏最新发射的卫星已经和40396号太空碎片处于近同一轨道,在20分钟前,两者之间保持着大约1.8千米的间距,目前两者正处于测控盲区,但很快就会有新的结果传回来。”

  “1.8千米……”

  他转头看了一眼电视屏幕。

  从透视关系上判断,倒是和画面里的情况差不太多,说明摄像机镜头这会儿并没有处在放大状态。

  当然,事已至此,这些数字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后续影响的平息和处理。

  “好,我知道……”

  他都已经快放下电话了,才突然意识到了另外一件事:

  “等等……20分钟前离开我们的测控区域?”

  美国的航天测控网覆盖程度相当之高,会出现如此长时间中断的大型盲区一共也没有多少。

  “所以太空垃圾……当然也就是华夏人的卫星,目前正在什么位置?”

  听筒对面传来一阵呜哝呜哝的声音,似乎是在向旁边的人低声询问。

  几秒钟后,迈耶回答道:

  “北太平洋上空,具体而言的话……还有大概10分钟左右会和国际空间站发生一次近距离交会,但轨道间距仍然在1.8km左右,完全不存在碰撞风险……”

  “……”

  后面的内容,格里芬已经听不太清了。

  他现在满脑子只回荡着一个声音:

  “你们连这个都已经算到了?”

  ……

  与此同时,原本几乎处在固定状态的电视转播画面,也终于发生了第一次明显的变化。

  围绕在摄像头周边的一圈天线状物体,突然间开始进行低速转动,紧接着摄像头的左侧突然闪过了一道亮光。

  背景中也第一次传来航天控制中心的声音:

  “设备开始自旋。”

  指挥口令当然是没有翻译的,再加上本来也不太清楚,所以多数人,包括格里芬在内,一时间都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

  好在,已经沉默了几分钟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也再次响起了声音。

  “因为摄像头的视角缘故,我们其实看不到卫星的绝大部分本体。”

  孙燕来的表达欲望显然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于是干脆以航天局局长的身份充当起了解说员:

  “现在是卫星头部的功能载荷,也就是过一会将用来捕捉太空垃圾的设备开始缓慢旋转,一方面是为了润滑,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自旋的方式维持稳定,而因为太空中几乎没有阻力,因此施加给载荷的动量会反作用于卫星本体,而刚才画面左边的亮光就是止旋发动机进行了一次短促工作,以维持卫星的总体稳定……”

  话音刚落,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便开始放大,并重新进行对焦。

  大约半分钟之后,那块40396号太空垃圾终于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发布会现场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咔嚓声。

  显然,所有人都想要记录下这个难得的时刻。

  但孙燕来却非常恰到好处地表示:

  “各位放心,本次任务的影像资料,包括视频和图片,都会稍后公开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

  在场的都是媒体记者,这样的消息自然换来一阵掌声。

  不过,持续时间却并不长。

  因为这个时候,伴随着“轨道提升”的指令下达,视频画面又开始了微弱但有节奏的抖动。

  其实对于专业人员来说,这种情况实在太正常不过。

  但在观众们看来,这似乎并不是个好现象。

  甚至有沉不住气的,都已经惊呼出声。

  “这是卫星的主动力系统在工作……”

首节 上一节 1124/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