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39节
甚至连常规意义上的秋装都不需要穿。
因此,各项准备工作的安排也几乎和上一次发射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当时负责执行具体发射流程的第二炮兵部队还需要承担战备任务,肯定不可能三天两头跑过来帮着打火箭。
所以这一次,全部的指令和操作都只能由航天科工派出的技术团队,以及一部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调来的指挥人员完成。
为求稳妥起见,赵福元也再次来到这里,亲自负责发射任务的技术保障。
实际除了火箭总师以外,他现在还身兼航天科工集团运载火箭业务部副主任,倒也算是分内工作。
这个部门本来是为了保障太空渔船计划而在九院内部临时设立,计划在任务结束后就直接撤销,后续的运载火箭项目仍然由各院分别负责开展。
但那次全球直播的广告效果实在太好,于是不仅没撤销,反而成了集团层面直属的单独业务机构。
预计明年年初就能转为正式编制。
此外,本次发射的测控任务也只能一切从简,由一艘尚未返航的远望号测量船在西太平洋确认二三级分离过程,再由租用的巴西阿尔坎特拉航天中心最终确认卫星的入轨情况——
尽管太空渔船任务本身已经随着40396号太空垃圾坠入大气层、国际空间站面临的撞击威胁被彻底解除而宣告结束,但毕竟是21世纪国际航天业影响力最大的两次事件之一(另一件是哥伦比亚号失事),其所带来的影响还是持久且深远的。
原本处于半孤立状态下的华夏航天产业非常高效地抓住了这个短暂但有效的窗口,在事件的热度结束之前,便已经和多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一系列绑定程度极深的合作协议。
其中效率最高的一项就是与巴西合作,使用阿尔坎特拉航天中心的基础设施来补充华夏的全球航天测控网。
9月3日发射任务完成,当月20日双方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在一周之后正式对外宣布。
连国庆假期都没耽误过。
除了巴西与华夏之间存在传统的航天合作关系,本身就有完善的沟通渠道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航天发射场的维护成本高昂,而巴西国内,包括整个南美洲范围内都没有太多航天发射任务,急需承揽国际业务。
包括本次合作涉及到的条款当中,也包括未来在阿尔坎特拉发射华夏运载火箭的内容。
当然,这是巴西方面主动提出的条件……
“赵主任!”
一名身穿航天科工集团工装的工程师拿着一份文件,小跑着来到正在临时指挥所中的赵福元身后:
“火箭各个子系统已经检查完毕,确定一切正常,随时可以进行发射。”
航天科工手头并没有二炮导弹旅的那一套指挥系统,加上这地方的基础设施本来就比较欠缺,所以很多程序化的环节,还只能通过最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后者接过文件,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两遍之后,才在最后一页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递回给对方:
“让检测技术人员先撤离,等待发射窗口……另外,火箭先不要起竖,就维持现在这个状态,等我下一步指挥。”
“是!”
前来报告的工程师并没有什么迟疑,而是很快拿起无线电通讯器开始传达指令。
但旁边另一名来自生产部门的子系统负责人胡茂杨却面露不解,手里拿着一个纸质的注意事项清单,凑过来问道:
“赵主任,参考传统液体火箭发射任务的话,不应该是在起竖状态下等待发射窗口么?”
航天科工的运载火箭业务才刚刚起步,而西昌发射中心的同志也没怎么见过这种发射之前还需要起竖的玩意,所以各个过程都还没有一个特别完整的标准,只能以参考兄弟单位的成熟经验为主。
“嗯……这次不太一样。”
赵福元说着从旁边拿起一个望远镜,朝着发射场入口的方向看了看,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有客户要求观看完整的发射过程,所以得等他们到位之后再说。”
“观看发射过程?”
胡茂杨用有些难以置信的眼神看了一眼远处那辆跟东风31几乎没什么不同、只是略长了一点的发射车。
为了尽可能冲淡快舟一号火箭的军事化色彩,本次发射的载荷是十几颗由各个高校研制的微小卫星,其中自然包括不少来自国外的客户。
但客户归客户,这种发射任务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看的。
“航天局上个星期才告诉到我这边的,应该是个突然的情况。”
赵福元回答道:
“之前咱们把模型拿去新加坡参展的时候,就有些海湾国家表现过兴趣,现在第一次发射已经成功,还引起了这么大的国际反响,我估计他们也不太能坐得住了。”
这个回答并没有让胡茂杨脸上的疑惑有所减弱。
整流罩里面的十几颗卫星当中,确实有一颗来自利雅得大学,但无论是沙乌地还是华夏,都显然不值得为了这么个小玩意专门跑一趟。
所以这次参观发射恐怕只是个由头,后面恐怕有更深入的内容。
只不过那就不是他应该知道的内容了。
但要就这么冷场也不太合适,只好转移话题:
“所以我们以后的发射任务都在这儿进行?”
“没错。”
赵福元收回视线,点了点头:
“上级考虑到这个位置在用过一次之后已经暴露,而且位于琼岛东北部的发射阵位本身也没有特别大的实战价值,所以干脆把这个地方划成了一个发射场。”
胡茂杨眼前一亮:
“专门给咱们固体火箭用的?”
“怎么可能……咱们这小打小闹地一年才能打几发……”
赵福元露出绷不住的表情:
“琼省的发射场是个大计划,后续还会在这里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给各种新一代运载火箭使用,当然也包括我们……”
“……”
就在二人说话的功夫,一列由豪华中巴车组成的车队从远处驶来。
“正主来了!”
赵福元放下手中的望远镜:
“各单位注意,进入发射准备阶段!”
第1294章 少侠,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正如赵福元刚刚所说的那样。
在整个车队陆续停稳之后,从其中第二辆车上陆续走下来了几名穿着白色罩袍和格子头巾,一眼看上去就浑身冒着阔气的男人。
从极富有特色的的装扮以及络腮胡来看,明显来自某个海湾国家。
为首一人的胸前挂着一个汉语和阿拉伯语的双语通行证。
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穆罕默德·本·苏尔坦。
利亚德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教授,同时也在负责筹建沙乌地阿拉伯航天局,并预计会在其中担任副局长或是总工程师的位置。
这个由导弹发射阵地改成的火箭发射场此时连个正经的指挥中心都还没有,自然也不可能存在什么专门的参观位置。
只有之前太空渔船计划发射任务的时候,为了保证转播效果,在周围临时搭了几个角铁焊出来的台子。
不过,别人不远万里来这一趟本来也不是为了享受,所以倒是没什么怨言地跟着华夏航天局这边负责接待的同志们爬了上去。
“苏尔坦博士你看,那就是即将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快舟一号……呃……火箭。”
带队的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罗格递给旁边的白袍老哥一个望远镜,然后指着远处已经放下液压支撑柱,正在缓缓推动发射筒起竖的HY4731半挂牵引车介绍道。
当说出最后“火箭”两个字的时候,就连他自己都有点底气不足。
“回去之后必须得跟科工集团那边说,把这发射车给换个样子,光涂成白的可太糊弄事了……”
罗格一边伸手松了松脖子上的领带结,一边暗自想道。
幸亏旁边那位完全听不懂汉语,对于语音语调这些也没什么感知。
而且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在了远处的火箭上面。
虽然遥二火箭本身虽然和遥一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因为整流罩的长度增加了不少,所以不仅更换了更长的拖车,还图省事直接去掉了原本用于保护导弹的发射筒盖,把大半截整流罩直接暴露在了外面。
反正火箭的运输过程又不会真的需要越野,反而可以看起来更直观一些。
而且还能把最关键的华夏国旗给露出来。
实际上,苏尔坦虽然身为一国航天主管部门的准负责人,但过去也只是在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的控制大厅里面,隔着大屏幕看过几次火箭发射而已。
能如此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的全过程,还真是第一次。
“现在……这是在准备发射么?”
过了一会儿之后,苏尔坦放下望远镜,有些好奇地向旁边的罗格问道。
并不是他没耐心,实在是整个发射场周围太安静了。
只有微弱的风声,以及发电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嗡嗡声。
和他过去看到过的情况完全不同。
而罗格则笑着解释道:
“快舟一号的情况和常规火箭不太一样,在完成所有检查任务之后,发射工作本身只需要不到10个人就能完成,所以口令并不会广播出来,而是只通过无线电进行传达。”
其实口令是否进行广播,跟发射任务的复杂程度没什么直接关系,主要取决于习惯和硬件设施。
像苏联/俄联邦航天局那边,哪怕参与人数再多,转播信号里面也是静悄悄的。
有些时候会给人一种“猝不及防就把火箭打出去了”的感觉。
只不过罗格作为官方人物,不可能直接承认说我们还没来得及建设广播系统,所以只能不露声色地炫耀一番自家火箭的轻量化和自动化程度。
“原来如此。”
苏尔坦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重新把目光投回到远处已经挺立起来的火箭上:
“我……”
然而第一个单词才说出口,就看到原本只露出部分头锥的火箭突然开始上升,并在随后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完全脱离了发射筒。
还没等他完全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在火箭尾部离开筒口的一瞬间,伴随着黑灰色的烟尘涌出,“咚”的一声脆响便紧跟着传到了众人耳中。
让猝不及防的苏尔坦手一哆嗦,差点把望远镜给掉下来。
口中几乎是下意识地念念有词:
“Allah Akbar……Allah Akbar……”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