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84节
尽管整个车队在刚才的考核中行驶了足有300公里左右的总里程,但毕竟不可能把导弹发射车开到高速公路上去,所以一直都是围绕着基地周围转圈,模拟各种地形之下的反侦察操作。
返程无需绕路,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便回到营区。
梁彦刚正准备和魏建军告别,下去指挥各号车分别入库并检修,却看到一辆挂着1号牌照的越野车正停在机关主楼门口最显眼的位置上。
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相同的猜测——
显然是有什么新的情况。
梁彦刚拿起无线电,通知由政委接替自己指挥,然后跟着魏建军一起走向了那辆东风指挥车。
基地司令臧红岩正端坐在副驾驶上闭目养神。
似乎是感觉到有人靠近一般,恰到好处地睁开了眼,然后降下车窗:
“怎么样,训练还算顺利么?”
虽然没有转头,但这句话显然是问向魏建军的。
这一次是领导发话,他当然得有一说一:
“综合成绩完全达到优秀标准以上,其中25个分项指标中有24个是满分,绝对不辜负上级首长的殷切期待!”
810旅是他带出来的老部队,如今取得这样的成绩,又被钦定为新装备验证单位,对于魏建军而言也是脸上有光的事情。
“好!我果然没看错!”
臧红岩一拍大腿,直接推门下车。
这一次,直接看向了旁边的梁彦刚:
“梁彦刚同志。”
“到!”
后者当即立正敬礼。
臧红岩挥挥手,示意对方稍息,然后又从车上取下来了一个糊着封条的档案袋:
“用最快的速度,从你们旅里面选出经验最丰富、战斗力最强的一个营,明天凌晨两点集合,赶往空军四平机场!”
“是,保证完成任务!”
梁彦刚立即接受命令,但直到接过那个档案袋之后,脸上还是写满了困惑:
“但是机场……是要去哪里?还有车辆设备要怎么运输?”
他从军校毕业就呆在810旅,此后二十年一直在用东风3,对于“更换新装备”这事完全没有概念。
但如果借鉴兄弟单位经验的话,那一般要先从生产地通过铁路运输到附近一处卸车点,再靠装备本身的动力开回营区。
前面一个过程只需要押运和装卸人员,应该不需要一个完整的导弹营前往外地才对。
臧红岩伸手指了指档案袋。
梁彦刚顺着方向低头一看,这才发现上面写着一行红色的大字。
“宇航与飞行科学高新技术验证中心……”
但还是一脸茫然。
他只是刚刚才迈过中高级军官的门槛,而且作为一线旅长,主要精力也还是放在日常工作和训练上,对于这些和自己业务无关的东西关注不多。
倒是魏建军在记忆中搜索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什么:
“好像是过去的鼎新试训基地,前两年才换了新牌子?”
臧红岩笑着点了点头:
“对,这趟就是去鼎新,里面是你们的通行证。”
“至于装备……所有装备都在那边,我们只需要出人就行。”
对于这个地点,梁彦刚倒是有所耳闻:
“可那不是空军的训练中心么,跟我们第二炮兵……也有关系?”
“早就已经不是了。”
臧红岩解释道:
“大概两年前,在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建议下,军wei批准,将空军鼎新基地升级为全军通用的装备开发和测试基地,对标内华达州林肯郡的51区,专门负责测试绝密级别的军用航空航天技术……”
“……”
听到这句话,梁彦刚差点脱口而出“我们也抓到外星人了?”
但还是控制住了,改口成为另一个问题:
“所以……和我们的新装备有关系?”
51区主要负责进行各种不便公开的敏感技术测试,外星人只是外界强行赋予的神秘感和阴谋论而已。
考虑到这种传闻实际有助于隐藏这一基地的真实功能,所以美国军方或许也在背后推波助澜。
“没错。”
臧红岩回答道,接着上前一步,打量了一番比自己略高半头的梁彦刚:
“至于更具体的情况……就只有兵种领导,以及你们具体参与的人员在到位之后才能知道了。”
第1351章 “玄鸟”高超音速飞行验证平台
一天后。
西北戈壁浩瀚的夜空之下。
四架外形丰满的双发军用运输机正闪着航行灯,按照预先划定好的航线依序下降高度,并把机头对准了经过扩建后的特种跑道。
总计7700米的惊人长度和一主一副的结构设计,允许这座机场在紧急情况下同时起降最多四架飞机。
这当然是足够让一般民航空管血压爆表的操作,但相比于这座基地中所进行的其它测试来说,倒也算不得什么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但对于机上多数时候都待在深山老林里的810旅指战员们来说,这个场面可就不太多见了。
梁彦刚坐在01号机的机舱里面,微微侧过身体,把额头贴在观测窗的钢化玻璃上,感受着发动机掀起的气流裹挟的砂砾拍打在侧窗玻璃上面。
他早就在军报和新闻上看到过这种名为运9的新型运输机,只是由于第二炮兵的装备普遍大且重,哪怕把全空军的运输机集中起来也没办法完整运输一个导弹营,加上又没什么远程快速机动的需求,所以过去跟空军配合的机会不多,一直没什么机会见到实物。
今天真坐进来之后才发现,虽然说是中型运输机,但是这体感的机舱容积却并不比伊尔76小太多。
甚至能够支持跟后者一样的三门四路跳伞。
“也是好起来了……”
梁彦刚在心中感慨着——
实际不仅他们810旅,在大约世纪之交接装东风31之后,整个51基地都没有再更新什么主战装备,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这一轮技术革新的漏网之鱼。
如今跟其他军种打过交道,才能直观感受到最近十年解放军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
直到耳边发动机的轰鸣声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才让梁彦刚从思索中恢复过来,并把目光重新投向侧窗之外。
随着飞机高度逐渐下降,起伏的大地如同凝固的浪涛,朝他的眼前排山倒海而来。
作为高度保密的军事基地,这里并不会像民航机场那样的灯火通明,只有闪烁着微弱光芒的跑道引导灯,照亮着周围每粒沙子的棱角。
“同志们注意,,马上就要降落了!”
梁彦刚深吸一口气,大声向后面的另外几十号人喊道:
“检查一下身上安全带,另外注意调整坐姿,小心你们的屁股!”
机舱内瞬间响起一阵哄笑声。
作为从军二十多年的老兵,梁彦刚只在集训和进修过程中进行过几次乘机远程转场训练。
但自认还是比这帮部下懂得多不少。
根据他的经验,空军飞行员的操作相比民航普遍更加生猛,而且军用运输机的座椅在设计的时候也缺少人机功效方面的考虑,所以每次接地都是对屁股耐受力的考验。
把一部分重心转移到脚上反而可能更好一点。
就在他向众人传播自己的小窍门时,机舱下方传来了“吱——”的尖锐声响,同时伴随着一阵轻微的晃动。
然后,便是剧烈的后向加速度,以及反推和减速板打开时所带来的嗡嗡声响。
没有剧烈的震荡。
也没有梁彦刚口中可能导致屁股开花的冲击。
甚至比一架波音737还要更平稳一些。
全机几十道目光,几乎在这一瞬间同时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
梁彦刚的声音戛然而止,有些茫然地张了张嘴,一时间不太想得出应该怎么找补。
好在飞机的着陆过程很快,尴尬的场面仅仅持续了大约五分钟,客舱通话器中就响起了飞行员提醒准备开舱的声音。
总算是挽救了坐立难安的梁彦刚。
几秒钟后,机身两侧和尾部的三部舱门同时打开,戈壁夜间干燥的空气涌入机舱,在短短几个呼吸之间便仿佛抽干了每个人体内的水分。
梁彦刚不由得舔了舔嘴唇,解开安全带,率先从左侧舱门走下舷梯。
一名身穿新式空军常服的上尉军官已经站在旁边,手里还拿着一个文件板。
看到一名大校离开飞机,他赶紧小跑几步凑上前来,敬了个礼,然后把文件递到梁彦刚面前:
“梁旅长您好,麻烦在这边签个字。”
后者点点头,视线扫过上面的内容,无非是一些确认运输任务圆满结束之类的内容。
他提笔唰唰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故作随意地问道:
“你们这飞机……舒适性不错啊?”
空军中尉是鼎新这边的人员,自然不知道刚才在天上发生了多么尴尬的事情,只当是对方的称赞,笑着回答道:
“运9虽然是军用型号,但在人机功效上完全跟民航对标,尤其起落架和座椅都用了最新的自平衡减震器,可以把颠簸过滤成某种律动,除非是迫降,否则不会有特别激烈的感受,就连海湾那边最懂享受的王爷们都赞不绝口……”
梁彦刚无奈地点点头,心下明白自己这是太久不更新脑袋里的知识库,被新技术给降维打击了……
分别离机之后,810旅1营迅速在停机坪上完成列队,等待着下一步的指示。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