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85节
很快便有基地工作人员前来交接,然后把大部分指战员带往居住区,准备用餐和分配宿舍。
当然,作为旅长的梁彦刚肯定没办法这么快就就系,而是还需要跟技术人员见个面,领受具体的任务要求。
在其他所有人都陆续离开之后,一辆不太起眼的吉普车才从另外一个方向开过来,停在他的旁边。
“梁旅长,上来吧。”
……
小车沿着被黄沙覆盖了一半的硬化路面,晃晃悠悠地在毫无灯光道明的黑夜里行驶了十几分钟。
如果不是一车人都穿着军装,还有全套证件证明身份,梁彦刚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要被绑架了……
直到头顶的夜空突然消失,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地下或是半地下的堡垒式建筑。
果然,在他们开进去之后不久,身后就传来液压机构运行的嗡嗡声,应该是关上了某一扇他并未注意到的隐蔽大门。
又经历了一番七拐八绕,他们终于驶入了一个墙上标着巨大“37”数字的库房。
里面大约二三十名穿着淡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正围拢在一处巨大的升降平台前。
平台上的东西从他的角度看不太清,但从尺寸判断很可能是一枚导弹。
“梁旅长,你好。”
就在梁彦刚还在愣神的功夫,为首一人已经来到面前:
“我叫刑牧春,是高超音速武器项目的副总设计师,接下来一段时间,将由我来和你们对接有关技术测试的各项事宜细节。”
二人握了握手,但前者的视线仍然聚焦在不远处的那个平台上。
刑牧春当然也注意到了这点,伸手向后示意道:
“我知道你现在应该有很多疑惑,跟我来吧。”
说完,便带着梁彦刚穿过人群,来到了平台跟前。
氙气灯将37号库房照得亮如白昼,黑色弹体在升降平台上泛着幽然的光泽,弹头部位流畅的乘波体线条让他想起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带。
“这是……导弹?”
梁彦刚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闷。
“严格来说,应该是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我们暂时管它叫……”
刑牧春想了想,还是没把嘉手纳快递这个诨名给暴露出来:
“叫‘玄鸟’高超音速飞行验证平台,当然最终服役之后可能会叫做东风24或者东风25……因为头体分离的缘故,你们的首长更倾向于把它当做一种二级导弹。”
“当然弹头部分目前还是个模型,而助推段则是采用了和你们之前训练过程中一样的东风16弹道导弹,在80公里高度分离后,会进入波浪状轨迹的滑翔阶段,最后以大约10马赫速度命中2000公里以外的目标。”
在这个瞬间,他突然理解了这次换装为什么到处都透露着怪异。
2000公里以上的射程,那仍然能满足覆盖本州岛大部的需求,符合他们的装备定位。
只是因为目前尚未完成研发,以及或许还有保密层面的考虑,才让他们暂且用相同动力段的东风16进行训练。
地下机库的通风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梁彦刚感觉后背渗出冷汗。
他见过太多导弹在发射架上直刺苍穹的模样,但眼前这个修长的造物分明带着某种生物般的灵动,当刑牧春展示末端俯冲攻击的模拟画面时,他注意到弹道轨迹在临近空间划出的诡异折线——
那不是标准的抛物线,更像毒蛇扑咬前的致命摇曳。
第1352章 机动弹道
屏息凝神地欣赏了好一会儿之后,梁彦刚才从初见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震撼中缓过神来。
作为一名第二炮兵的指挥员,他自然了解过年初X51A那次“部分成功”的试飞,以及最近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HTV2“猎鹰”。
甚至就在810旅的旅长办公室里,还放着不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外文报道和技术资料。
就是为了保证能做到知己知彼。
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回过头来竟然发现在“知己”这块出了问题。
尽管梁彦刚不懂什么特别高深的技术,但是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眼前的这个“玄鸟”验证平台都跟之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布的HTV2设计非常相似。
或者严格来说,这次应该是反过来。
HTV2和玄鸟非常相似。
毕竟前者目前还停留在概念PPT、或者最多是设计图纸阶段。
而后者的全尺寸模型已经摆在这里,并且从上级的操作来看,连试射任务都已经开始筹备了。
因此,他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句话就是——
没想到,我国武器的开发,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但别人设计师就站在旁边,说出这种话似乎又显得有点没见识。
虽说梁彦刚这会儿已经在心里承认,自己确实没什么见识,可面子上总归不能露怯。
于是,他把已经到嘴边的话给吞了回去,换成另外一个更加具体问题:
“所以……东风16的动力段设计的特别短,就是为了给前面这个弹头……好吧,这个高超音速验证平台,留出足够的空间?”
整个高超音速项目直到正式装备部队之前都是最高级别的绝密,即便在第二炮兵内部也只有极少数人了解全部情况。
不过,既然梁彦刚人都已经到了鼎新基地,那对于这些情况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没错。”
刑牧春点了点头:
“并且除了体积方面的考虑以外,滑翔式高超需要在比较短的工作时间内达到很高的初速度,所以跟常规弹道导弹的要求还不太一样……当然更具体的内容就涉及到弹道规划计算这些部分了,你要是想听的话我可以……”
梁彦刚军校毕业,对于自己的数学水平还是有点数的,闻言赶紧用一个新的问题打断了对方:
“那东风16一款中短程弹能有那么大的体积,也是因为弹道设计的问题?”
这是他自打几个月前第一次接装试验弹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我们主要负责乘波体飞行器这部分,导弹本身是由兄弟单位负责研发的,所以我也不能特别确定。”
刑牧春首先来了个免责声明:
“不过照理来说,如果选择一个体积稍小的弹头,那也可以把导弹塞进跟东风15同款的泰安TAS5450底盘上,至于你现在见到的那个样子……是因为设计团队力排众议,搞了个足有4.5吨装药的战斗部……”
梁彦刚之前操作的一直都是模拟弹,只有尺寸与重心分布跟实弹相同,却并没有更细节的内部结构,如今听到这个数字,也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嘶——”
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后脑:
“4.5吨……这东西如果服役,是不是我军装备过的最大的非核战斗部?”
刑牧春航天出身,对于这些涉及到武器装备发展史的问题不是很确定,显得稍有些犹豫。
“单论当量的话,那肯定是了。”
这个时候,旁边另一名技术人员非常笃定地回答道:
“3000-2型自由落体航弹的总重只有2.8吨,装药更是才1.5吨左右,东风16的标准弹头一枚顶它三个……”
刑牧春有些惊讶地看了过去:
“你怎么这么清楚?”
“我在二院那边有不少熟人……据说型号总师在最终决定设计方案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是讲为了跟咱们实现子系统通用,所以要尽可能保证导弹总长度一致,但实际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造个大炸弹的愿望……”
听到这个回答,刑牧春的嘴角明显抽动了几下。
倒是梁彦刚有点明白这种心理。
由于陆军和海军在火力投送层面的局限性,第二炮兵在军队内部的主要竞争对手一直都是空军。
原本,二炮靠着难以拦截和远程点穴的优势,毫无悬念地领先几个身位。
但近些年来,随着各类先进战机和新型弹药逐渐铺开,局面似乎有发生逆转的可能。
毕竟空军在弹药投送密度方面,还是有着难以逾越的优势。
所以梁彦刚之前听见“一枚东风16顶三个3000-2航弹”的时候,也觉得心中暗爽……
……
梁彦刚毕竟不是研发人员,因此关于导弹本身的交流很快结束,话题也回到了后续的试验工作上面。
“所以……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他谨慎地询问道。
810旅的训练水平毫无疑问地属于优秀水平,但作为全军换装经验最少的单位,对参与定型试验这种事确实没什么经验。
刑牧春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带着梁彦刚走进了旁边一扇不太起眼的小门。
此时后者才发现,这间看着像是仓库一样的地方,里面竟然还藏着一个设施完整的会议室。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疑惑,刑牧春介绍道:
“早年间备战的年代,空军曾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主体运行在地下的基地,只保留一部分跑道在上面,用来起飞强5甲,往南下的敌人头上扔氢弹……当然后来狂飙一号完成了一个核扳机,强5甲也在中途不了了之,所以基地也修了一半就废弃了,直到最近被我们利用起来。”
梁彦刚不太懂空军,但也知道强5是一架航程很短的小飞机:
“就这个功能来说,基地的位置是不是有点太靠后方了?”
当年上级对于北方入侵的设想是从东北和西北两翼穿插,而鼎新这个位置无论距离哪边都很是有一段距离。
“那就不清楚了……或许当年的前辈们根本没考虑返程燃料的事情。”
说话之间,刑牧春已经打开了小房间尽头的一部大尺寸液晶显示器。
相比于投影仪和幕布的组合,新设备的显示效果要清晰得多。
上面是弹道参数与燃料消耗、升阻比、负载、动压、舵偏角……等一系列指标的关系曲线。
梁彦刚过去也见过类似的数据图,但从来没有这么详细过。
传统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比较死板,在确定发射坐标和目标位置之后就完全确定,并不需要分析如此复杂的问题。
他心下一动,又想到刚才“玄鸟”飞行器后面的几片控制舵面,有了个大胆的猜测:
“这种导弹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变化弹道?”
然后,就看到了刑牧春带着惊奇的眼神。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