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88节
后者听到这里也不由得苦笑。
对方应该是望文生义,听见自己的名字就下意识以为要军用。
属于是这些年来形成的刻板印象了。
好在他刚才到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位彭觉先院士最近研究的课题方向,还真就能和他的想法扯上关系。
也算歪打正着……
……
常浩南原本的打算是,先找个近两天不算太忙的日子,去医院探望一下屈良生。
结果他这天上午给工程物理研究院去的那封函,在当天傍晚就收到了回应。
第二天一早,彭觉先本人更是直接来到了怀柔科学城。
反应速度让常浩南叹为观止。
事已至此,只好先谈正事。
“彭院士,我构想了一种新的核能发电思路,不需要用到水或者液态金属作为发电工质,甚至也不需要汽轮机,就可以直接转化生成电能……暂时命名为核电池。”
常浩南开门见山地引入话题。
当彭觉先听到“不需要汽轮机”的时候,整个人为之一振,看那架势差点就直接站起来。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技术水平在短短的200年里突飞猛进,但在能源利用这一块并没有脱离烧开水这个框架。
无非燃煤锅炉和核反应堆是直接烧水,内燃机和燃气轮机则是加热工质气体而已。
无论郎肯循环、布雷顿循环、斯特林循环……总体上仍然是膨胀做功那一套。
在地球上,氧气和水充足,当然无所谓。
到了地球外面,肯定不能继续靠这种方式完成能量转化。
如果能突破这一原理层面的桎梏,那无疑是为人类进入下个时代的道路照亮了新的曙光。
然而,整句话说完之后,彭觉先的脸上却又显露出了些许遗憾——
在他的专业领域内,由于特定一段时间的炒作,导致“核电池”一般指代同位素电池。
算不上什么划时代的新技术。
尽管如此,彭先觉还是耐心地确认道:
“常院士,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概念已经相当成熟了,主要包括两个大类将近十个小类,不知道您具体指的是温差热电式、热光伏效应式、辐射伏特效应式、热离子发射式……”
常浩南刚才还在疑惑,为什么对方听完之后会是那样一副奇怪的表情。
现在终于知道,原来又是沟槽的定义问题。
于是赶紧打断了对方的报菜名:
“我说的不是同位素电池……是真正的热电直接转换过程。”
说着从旁边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概念图。
“采用氦/氙混合气体作为工质,在充当冷却剂的同时利用核反应实现电离形成导电流体,经过增压加速之后通过垂直磁场,从而直接产生感应电动势。”
“工质气体经过发电通道后仍携带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一部分经过散热器排散到空间,另一部分随工质经多级压缩机送回热交换器,完成二次交换后被送回核反应堆,实现发电工质的完全循环使用……”
“……”
实际这个方案,跟之前国外用燃煤或燃气锅炉产生等离子体发电的思路异曲同工,只是把费拉不堪的化石能源换成了宇宙中最本源的原子能,极大地提高了工质的电离水平。
当然,也极大地提高了对于整个系统的指标要求。
别的不说,光是把一回路冷却剂从水换成气体,就足以把反应堆内壁温度提高到2000K左右。
很少有材料能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维持稳定,并保护反应堆芯正常工作。
但另一方面,由于不涉及复杂且低效的多次换热以及机械能转化过程,使用这一设计的真·核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必定遥遥领先,而且可以把整个系统集成在很小的空间内,非常适合在一些特殊环境,比如外层空间或外星球来使用。
彭觉先也万万没想到,常浩南这次不是在炒概念,而是要来真的。
看着眼前大胆到有些疯狂的计划,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第1356章 在点燃太阳之前
一阵漫长的沉默过后,彭觉先把手中资料放回桌上,语气谨慎地反问道:
“在给出任何结论之前,我首先需要对这个方案中的磁流体发电机有所了解……您知道,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核装置,对于发电设备这块不算非常专业……”
听到这句话,常浩南瞄了一眼面前的显示器,暗自撇了撇嘴——
电脑上正打开着一份对方所著的内参资料,题目是《下一代核电装置概述及展望》。
虽说内参这东西的质量突出一个良莠不齐,从预言学派到满篇胡诌都有,但考虑到眼前这份是直接写给决策层并被原文抄送给了工建委,显然还是有亿点影响力的。
而现在,作者说自己不懂发电设备?
那按照这个标准,我常某人可能也不太懂航空发动机。
好在,彭觉先的问题正好问到了点子上。
如果是方案中的其它部分,那常浩南还真就不好多说什么。
但磁流体发电机……
“彭院士不必担心。”
他直接转过身,向办公室窗外示意:
“磁流体发电确实是个过去比较冷门的概念,不过我们手头刚好有一部原理样机,就在科学城另外一边……如果您想要参观的话,请随我来……”
“啊?”
彭觉先整个人直接僵在了椅子上。
正如常浩南所猜测的那样,他的主要专长在核装置设计不假,但自打1996年华夏完成最后一次核试验之后,重点研究内容就转移到了核能发电和同位素制造领域。
这个转变完全是因为核政策调整和国际局势变化的外部原因而导致,实际那年他才55岁,还算当打之年。
如今差不多十一年过去,要说在新方向一点精进没有,显然绝无可能。
所以刚刚的那番说辞,就是纯粹的找个理由作为缓冲。
面对这种完全出乎预料的局面,出于稳妥考虑,肯定不能贸然给出结论。
于是才挑了个图上看着最陌生的模块作为挡箭牌,准备回去仔细斟酌一番。
结果却被告知,这东西不仅不是概念,甚至连样机都不声不响给整出来了?
有那么一瞬间,彭觉先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太懂发电设备……
回过神来之后,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然后只吐出了一个字:
“走。”
韩陈峰这会儿并不在实验室里,并且整个设备也正处在停工检修,准备进行升级的状态。
所以只好由常浩南自己来为彭觉先做介绍。
“这就是我们目前研究所用的原理验证设备了……”
几乎和昨天的情节如出一辙。
只不过,这次换成常浩南一边拍着爆轰段尽头的法兰盘,一边指出面前每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
整个发电系统说起来复杂,但表面看上去其实只由一根曲折蜿蜒的管子所构成。
跟彭觉先平常面对的、堪比蒸汽朋克的核电装置大相径庭。
他斟酌词句许久,才给出了一个情商极高的评价:
“还真是……精炼。”
常浩南自己倒是看得开,当即换成了个更直白的说法:
“目前确实是简陋了一些,主要是出于研发周期考虑,爆轰段直接在大型风洞的基础上做了缩比设计,否则不需要这么夸张的长度。”
对于风洞,彭觉先是真的不懂,只能是常浩南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他很快略过了中间的部分,来到那部作为负载的发电通道旁边。
能够看出,虽然彭觉先表面上控制得非常好,一副“我就随便看看”的样子,但心里却是极为感兴趣的。
以至于他丝毫没在意十五分钟之前才做出过“我不懂发电机”之类的表态。
盯着瞅了一会之后,开口第一句话便是:
“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分段法拉第构型的发电机?”
常浩南一边在心里吐槽您也是演都不演了,一边点点头回答道:
“没错,同样是为了简化结构……并且法拉第原理的发电通道结构比较简单,也容易和附面层抽吸技术结合。”
实际上,这应该算是两件分别独立的事情。
发电结构是韩陈峰做出的设计,而抽吸电极则是常浩南后来才想出的思路。
只是个中细节,就没必要和彭觉先介绍太多了。
后者的注意力则已经完全集中在了眼前的设备上:
“设计图方便给我看看么?”
其实照理来说,这种要求就已经有点敏感了。
大家毕竟分属不同的研究机构,你又是本领域的专家,看完之后要是给借鉴走了,那可没处说理去。
因此在问过之后,彭觉先又赶紧补充了一句:
“不需要特别细节的,整体结构完善就可以了……”
常浩南则表示无所谓,直接示意工作人员打开了发电通道的设计方案,甚至还附带着全部计算过程。
实在不是警惕性不够,而是以他如今的江湖地位而言,如果有人敢搞这种偷成果的事情,那恐怕是不想在国内混了。
彭觉先又找人要了杯水,然后在电脑前面坐定。
一看就是大半天。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