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23节
“我早就听说过,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等离子体控制和电磁场研究方面的综合水平冠绝全球。”
“其实在整个90年代的ITER筹备阶段,美国都是我们最优先的争取目标,只不过因为上世纪末的一系列分歧,才出现了不少波折……总之,如果他们回心转意,确实是比日本人更好的选择。”
赫尔的额头上终于冒出了一滴冷汗。
作为一个纯外行的行政官员,毕加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了解到这么多东西,显然是专门做了不少功课。
如果搁在以往,技术人员或许会很欣赏这样一位领导。
但现在,赫尔宁肯对方只是个无情的签字机器……
“也不是美国人……”
这一次,毕加的面色终于僵了一下。
但为了挽尊,还是马上重新恢复笑容:
“啊……那俄国人这些年的研究进度基本停滞,但毕竟是最早提出托卡马克概念的国家,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负责人科瓦尔丘克院士跟我很熟,是个有些古板但可靠的老家伙,跟他们合作也还算不错,最多进度可能会慢一点,还有就是得格外管好酒精类饮品的提供量……”
听到这里,赫尔无奈地指了指着桌上的文件夹:
“算了……反正篇幅不长,您自己慢慢看吧。”
毕加被他这副模样搞得有些迷糊,但还是依言翻开文件,并一目十行地略过了前面诸如“合作精神”、“共同愿景”之类的公式化内容。
终于,在倒数第三页上,他看到了乙方签署的机构名称——
“啊?”
“庐州物质科学研究院是什么鬼?”
第1397章 得加钱!
“常院士,你是没看见呐,一直到会议最后阶段,森田康弘都还以为自己占着优势……到法国磁约束聚变研究所的赫尔院士正式宣布跟我们合作的时候,那老小子的脸当场就僵住不会动了……”
满载而归的彭觉先明显心情极好,此时正坐在常浩南对面,眉飞色舞地跟后者讲述着自己在卡拉达舍研究中心的见闻。
常浩南虽然有着完全不符合年龄的工作经验,但因为身份问题,其实没怎么参与过这类涉及到多方直接交锋的国际会议,所以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我们直接拿到了原定140%的测试时间和前三个测试周期的优先选择权,其他国家……尤其美国,都没表达什么反对意见?”
“嗐……这种事情上面哪有什么盟友不盟友的。”
彭觉先摆摆手:
“一方面这个额外的40%是以Tore Supra升级测试工作的名义分配给咱们的,任谁来也挑不出毛病,另一方面因为日本失去测试资格,所以美国俄罗斯和欧盟自己也都分到了20%的额外时长,有什么好反对的?”
显然,因为他们这次算是突然袭击,与会各国基本都没准备什么预案。
尽管法国人在中间拖延了两个多月,但最终还是只能做出一个最稳妥的决定——
二一添作五,直接把日本人给卖了。
什么手足亲朋,都是加钱的借口罢了。
“再者说,这次我算是看出来了。”
彭觉先稍微调整了一下姿势,看着十月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帘的间隙洒进办公室,在深褐色的办公桌上映出细碎的光斑:
“除了咱们以外,恐怕没有哪个国家是拿真正严肃的态度对待聚变研究的……至少现阶段还没有,都是当做一个在可见未来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噱头,所以面子上过得去,对上面有个交代不耽误拿经费就差不多了……”
对于这个评价,常浩南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
可控核聚变在人类科技树上的位置确实过于重要,相当于进入下一个文明阶段的钥匙,过去唯一能与之相媲美的技能点恐怕还要追溯到钻木取火。
后面的什么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都完全不配一桌吃饭。
而人类用了大约50-100万年,才从使用自然火过渡到最终掌握稳定的生火技术。
从这个角度上讲,可控核聚变确实有点遥不可及的意思。
就算是系统,现在也没有明确说到什么阶段就能给整出来。
所以,他决定换个话题。
“那……”
结果下一个问题还没出口,彭觉先便非常主动地提起了时间分配的事情。
“常院士您放心,之前答应您的事情,我们一定做到。”
他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个薄薄的册子放到桌上,封面上还印着ITEA的LOGO:
“这是会议最终确定下来的测试顺序和项目安排,具体启动时间的话……因为荷兰那边的设备还在维护,所以暂时未定,但我在回来之前专门去考察过,工期问题不大,咱们应该可以被分到明年下半年,然后一直持续到2010年第一季度。”
“常院士你本人应该是不方便出国,所以如果有待测元器件,得提前一些交给我们,至于对测试操作的具体要求,倒是在测试团队出发之后也可以补充……当然,最好还是能直接派个人跟着,这样有什么情况处理起来也方便。”
“……”
彭觉先也是老资历了,办事的严谨程度无需担心,很快便把一桩桩一件件的注意事项分门别类完成了介绍。
最后还不忘补充一句:
“还有,荷兰那边的所有操作都是封闭进行,包括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储存设备也是各国自带,所以保密条件相对不错,根据上级批准,除非是特别核心、完全不能出境的绝密,都可以加入到本次测试当中……”
常浩南则笑着摆了摆手:
“这倒是不必担心……我主要是准备考察固体锂陶瓷微球的释氚机理,如果不把相关计算过程一起摆出来,就算直接把全部数据公开,别人在短时间内也理解不了……”
彭觉先本来想说还是你们玩理论的轻松,但旋即想起来对方搞工程也是一把好手。
于是又把话给咽了回去。
结果就是出现了一瞬间的冷场。
而还没等到他想到什么新的话题,桌上的内线电话就响了起来。
彭觉先作势准备回避,常浩南也赶紧伸手表示不需要。
是综合二处章亮平打过来的。
“常总,606所的刘永全刘所长到了,正在一楼会客室等,您看……”
后者伸手看了眼表,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上午十点钟。
他本来计划是跟彭觉先见面半小时左右,但因为在法国那边的剧情实在过于精彩,所以到这会儿已经聊了有四十五分钟。
稍微听到一些只言片语的彭觉先也瞬间明白了现在的情况,当即表示自己刚从国外回来,也攒了一堆工作没来得及处理,遂起身准备告辞。
“让刘所长五分钟后上来……”
正事当前,尽管还是有点意犹未尽,但常浩南也没办法再多做挽留,只好约定下次见面再谈。
……
实际上,如果换个人来,那常浩南可能也就让对方等着了。
但刘永全这次带过来的东西实在比较重要,半点拖延不得。
“常院士,这是涡扇10G最新的测试报告。”
后者把文件轻轻推过桌面,牛皮纸封面在实木桌面上摩擦出沙沙的声响:
“三十二组高空台试验,累计运行时间超过标准要求30%,空中台试验中,我们也测试了从海平面到14000米的各种工况……另外,为了防止出现当年八三工程01号原型机的问题,我们从飞控计算机到作动筒的响应延迟,总共做了十七组地面联调,尽最大可能保证与装机参数的一致性。”
常浩南已经翻开文件,拿着一支没打开笔帽的钢笔在测试数据栏上勾勾画画。
空中试验台是一架经过改造的伊尔76运输机,飞行性能先天限制了能够测试的包线范围。
因此,下一步能做的,就只有装机了。
“蓉飞那边的进度怎么样?”
他抬头询问道。
“01号和03号验证机是前后脚开始总装的,目前的计划是,明年第二季度在2003号机上进行新发动机飞行测试,并且跟01号机的参数进行对比,验证等离子体发生器对隐身的具体效果。”
提到等离子体发生器,常浩南脸上的笑意收敛起少许:
“根据我们这一阶段的研究,等离子体分布受到的影响因素相当复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反过来对战斗机这样的小型飞行器产生影响,因此在升空前务必做足准备。”
“在第73页上,有76456号平台测试的结果。”
刘永全一边说一边帮常浩南把文件翻到指定的那一页:
“我们用一部X波段的合成孔径雷达对正在飞行的空中台进行了环视成像,您看。”
尽管黑白图像有些模糊不清,但仍然能看出那架伊尔76的合雷达成像图上缺失了左翼最内侧的一部分,仿佛有一段机翼如幽灵般悬浮在半空。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把那一页单取出来细细端详了一会儿:
“当年苏联人的技术狂想,终于还是在咱们手上给实现了……”
第1398章 不会真是外星技术吧?
秋去冬来。
时间很快来到了2008年的最后一天。
蓉城西郊,黄田坝机场。
随着夜色逐渐笼罩大地,跑道两侧的导航灯在细碎冰晶的折射之下晕染出橘红色的光晕。
十几名蓉飞集团的技术人员正聚集在一处机位旁边,为首一人紧裹着军大衣的领口,用有些担忧的目光望向暮霭沉沉的半空。
正是20号工程的总设计师杨韦。
出于保密考虑,跟新一代战斗机研发相关的大件运输基本都被安排在晚上进行。
但眼下属实天公不作美。
当气象部门突然通报会降温并起雾的时候,负责运输任务的运输机已经从盛京方面起飞了。
如果机场的气象条件实在太差,那就只能选择备降或者返航。
“杨总,目前气温-5℃,地面清霜工作已经完成,边灯开启情况下的跑道视程约为350米,两架飞机的飞行员都认为满足降落条件,无需前往涪城南郊机场备降。”
总师助理王城尧从不远处小跑过来,一边汇报情况一边递上保温杯。
听到“无需备降”的结论之后,杨韦总算放下心来。
但刚拧开杯盖,就又升起了另一个方向的顾虑:
“你们在沟通过程中没给飞行员同志施加压力吧?”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