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48节
问题在此处戛然而止。
因为他终于在文件盒中翻到了《空间反应堆启动模块验证说明》。
翻开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貌似平平无奇的六边形横截面,其中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大概一百来根燃料组件。
本来嘛,只要是裂变方案,无论采用液冷还是气冷,其实在堆芯这块都大差不差。
但定睛细看之下,还是能发现一个本质上的不同——
“等等……”
彭觉先用最快的速度重新检查了一遍,确定并不是自己眼花了:
“你堆芯中子源呢?”
一般情况下,在反应堆物理启动的初始阶段,堆内的中子注量率非常低,不足以达到源量程探测仪器的量程范围。
因此技术人员通常会在反应堆堆芯中插入含有锎-252等材料的金属棒,利用堆芯中子源将反应堆堆芯的中子通量提升至一定水平,使得源量程探测仪器能有效地统计出中子通量的变化,从而辅助堆芯启动。
刚才他说的岭澳核电站二号机组,就是这一类方案的典型。
然而,在眼前这张示意图上,却完全看不到相关的任何标注。
“这就是需要测试的关键部分了……根据钧天计划的原则,为了保证安全,空间反应堆在进入轨道之前应保持关闭,并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临界状态。”
常浩南微微后仰,让自己的上半身陷入座椅靠背:
“而你知道,任何工程上的方案都有一个失效概率,不可能保证100%可靠,唯一的办法是釜底抽薪,从原理上避免这种可能……去掉堆芯中子源之后,哪怕发射失败,反应堆浸没雨水或者沙子中碰巧达到了临界条件,也不可能实现自发临界。”
这个道理彭觉先当然懂,但这么多年下来形成的既定方案总有其道理。
因此他皱了皱眉:
“可是在没有堆芯中子源的情况下,靠启动过程中自发裂变产生中子很少,能透过屏蔽层的就更少,根本不足以达到源量程探测设备的检出阈,相当于绝大部分启动过程要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完成,而且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
常浩南一个抬手打断了他:
“所以我们计划在一次太阳活动的高峰阶段发射,以高能宇宙射线作为中子源进行启动。”
说着又从文件盒里面取出另外一份文件
“通常,宇宙射线主要包含90%的质子和9%的阿尔法粒子,当这些高能粒子撞击反应堆中的燃料时,就会发生如散裂反应之类的核反应,从而产生次级中子,所以在原理上具备协助启动反应堆堆芯的可能,”
“而这次测试中需要做的,就是模拟一个太空辐射环境,考察堆芯在辐照下产生的次级中子额度与宇宙射线强度之间的关系……”
“……”
整个方案洋洋洒洒数万字,算上图表和附录足有一百多页,当然不可能在办公室里全都解释明白。
但彭觉先毕竟也是这一领域的老资格了,仍然很快理解了常浩南的意思。
斟酌半晌之后,才给出了一个评价:
“这个想法……很大胆”
后者没有搭话,只是等待着他的进一步反应。
又过了大约半分钟,彭觉先深吸一口气,提议道:
“这样吧,第一批团队先按照原计划测试氚释放过程,你这个无堆芯中子源的启动方案,等我带第二批团队过去之后亲自来做,如何?”
钧天计划是个长期项目,常浩南倒是不在乎区区个把月的事情。
反而是对方的行程让他有些好奇:
“你不在第一时间就跟过去?”
这个问题的画风跟前面的都不太一样,以至于彭觉先没能马上反应过来。
但旋即一笑:
“对,我受邀参加今年的国庆六十周年庆祝观礼,所以打算等十一结束之后再过去……不过你放心,第一批团队会由方鉴明同志带队,他也全程参了我们和ITER的谈判,能力和经验都绝对到位……”
紧接着,又话锋一转:
“话说常院士你应该也受到邀请了才对,不如……到时候我们一起过去?”
然而,常浩南却摆了摆手
“今年……恐怕不太方便。”
实际上,他是想说自己受到特邀,当天的行程和多数人不太一样。
只是眼看着眼前彭觉先兴致勃勃的样子,担心说得太直白会打击到对方,所以才含糊其辞。
可这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就成了另一个意思。
“第一批的参观邀请名单应该是5月份就确定完毕了,你现在还没收到?”
彭觉先一脸惊诧:
“总不能是礼宾组忘了吧?”
尽管俩人正式认识也就是不到两年的功夫,但他早就听说过常浩南的不少光辉事迹。
比如在1999年,当时才刚刚毕业的后者就以特邀方式成为了国庆50周年庆祝活动的观礼嘉宾。
如今十年过去,即便只考虑那些流传到外界的成果,对方的贡献和地位也都上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哪怕在第一批邀请名单里,也绝对是要排在前列的。
怎么可能被落下?
所以,就连彭觉先自己都觉得这个问题实在离谱,不等常浩南回答就又接上了一句:
“还是说……今年你有其它安排,不方便参加观礼了?”
这个推测显然更合理一些。
毕竟别人已经看过一次,新鲜感相比于他这种首次参加的要弱上许多。
如果有什么走不开的重要事务,不出席也很正常。
“那倒不会,国庆这么大的事,怎么也要到场参加的。”
常浩南只好进一步解释道:
“只不过这次我的受邀分类有些变化,所以和你们都不在同一份名单上……不出意外的话,大概8月末才会收到正式通知。”
听到这个回答的彭觉先愣了一下。
其中的某个名词对于他来说颇有些陌生:
“受邀分类?”
尽管客观上,观礼席位因身份不同而存在位置和活动内容方面的差异,不同分类的观礼者收到邀请的时间也有批次差别,但毕竟是举国欢庆的大背景,所以在公开口径上并不会对受邀者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级。
哪怕在实际操作中,“普通群众代表”和“特殊贡献群体”所拿到的邀请函和观礼证也是完全一致的——
除了一种情况。
“你是说……”
一段时间的迷茫之后,彭觉先终于反应了过来,伸手朝上指了指。
既然都已经说开了,那常浩南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颇为感慨地念叨了一句:
“站得高,看得远呐……”
第1429章 海上遭遇
尽管常浩南并没有直接点破,但“站得高,看得远”六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显然,他不仅会参加国庆当天的活动观礼。
而且还是作为特邀人员,站在城楼上参加。
彭觉先必须承认,在某个瞬间,自己心中泛起了几分不平衡感——
这都不能算是可遇而不可求。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连遇到的机会都没有。
好在他也已经一把年纪,在个人得失方面看的很开,早年间又给好几位两弹元勋当过助手,算得上见多识广。
所以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祝贺道:
“那就恭喜常院士了……”
常浩南倒是也看出了彭觉先的心态波动,但这次真不是他有意要装逼,反而早就考虑到对方的心理因素,刻意采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
实在是后者自己非要刨根问底,那也怪不得别人。
遂按照例行公事客套道:
“也算是占了平台的便宜,又正好赶上钧天计划立项在即……否则就那么几个邀请位置,恐怕也轮不到我。”
紧接着又话锋一转:
“另外这事虽然不保密,但毕竟还没正式出通知,所以先别大规模往外宣扬……”
对方搞两弹一星出身,当然口风极严。
但该嘱咐的话还是得说。
“这我当然知道。”
彭觉先摆了摆手,然后似乎也不太想在这个令人嫉妒的事情上继续下去,有些生硬地转移话题道:
“对了,科学院下个月7号要开一次院士大会,同时也是今年第二轮院士增选的启动仪式,你有没有兴趣上台做个报告?”
这事肯定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决定的,可如果是常浩南的话,那只要他率先提出来,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常浩南也知道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正好可以给钧天计划做个相对正式的铺垫。
但刚准备同意,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往桌角处放着的日程表处瞄了一眼:
“下个月7号……”
他确认了一下自己的行程,然后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
“下个月4号到9号,罗尔斯·罗伊斯那边会来一个代表团,恐怕走不开。”
听到这个回答的彭觉先一愣,显得颇为意外。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