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49节
倒不是意外于对方拒绝,而是意外于刚才给出的理由:
“你亲自接待……这么高规格?”
常浩南点头:
“行程很重要……一方面是确认AE1500发动机的试飞情况,并启动使用空客A340平台的第二阶段试飞,另一方面也是讨论这个型号发动机,以及后续遄达NGx的商业运营路线。”
之前双方敲定合作方式的时候,为了平息发动机命名以及究竟以谁为主的争议,最终决定用相同的间冷式核心机设计两个型号。
双方的产权分配都是50:50,但其中15吨级别推力的按照华夏方面习惯命名为AE1500,计划用于空客A320和华夏正在论证立项的新一代干线客机C919,40吨级别推力的按照英国方面习惯命名为遄达NGx,计划用于空客A350和波音787,长远装机对象还可能包括华夏方面更大的C929,以及伊留申方面计划四发改双发的伊尔96MDM。
彭觉先不怎么关注航空领域的产业新闻,所以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
但他的反应却显得有些奇怪:
“怪不得……”
引来常浩南有些怪异的目光。
“哦……没什么。”
注意到常浩南的疑惑之后,彭觉先赶紧解释道:
“只是我想起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跟英国方面的交流互动确实有些频繁,上次听海军那边说还要搞联合军事演习来着……”
“……”
……
几乎就在二人说起此事同时。
印度洋,非洲之角附近海域。
皇家海军勇敢号驱逐舰的舰桥内,舰长罗伯特·巴拉姆上校手指摩挲着望远镜侧面小牛皮表面的细腻纹路,注意力却完全集中在镜筒里倒映着的那个灰色剪影上。
尽管现代海事通讯系统已经相当发达,AIS设备更是能够直接显示出正常航行过程中的舰艇名称,但对方还是按照海军传统,用灯语问候并表明了身份——
舷号为151的华夏海军荥州舰。
也正是他们此行所要寻找的目标——
大约半个月前,勇敢号接到了自己舰龄中的第一项正式任务,经地中海穿越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与先前已经在附近执行任务的肯特号护卫舰和波浪骑士号舰队油船汇合,准备对一系列亚太国家进行访问,并最终前往澳大利亚参加海军节庆祝活动。
原本,这只是一次平平无奇的远洋航行活动而已,几乎没有任何挑战性。
然而在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任务计划却突然发生变动,要求勇敢号在离开红海之后先行找到一艘华夏海军驱逐舰,并进行几项简单的演习。
不过,再简单的演习,也属于作战任务。
勇敢号作为一艘刚刚服役不到两个月的新舰艇,还是整个45型中的首舰,应该循序渐进地适应和开展各项行动。
至于演习,似乎更适合由舰队中的肯特号护卫舰来执行。
但海军部方面解释说,他们原本是准备选择肯特号,但华夏方面出动了一艘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整个皇家海军中只有勇敢号能够与之对标。
于是,才有了眼前这一幕。
互相确认身份之后,两艘新锐驱逐舰朦胧的晨雾中逐渐靠拢,最终形成一左一右的并驾齐驱之势。
“航向修正至65,航速14节。”
舰长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向航海部门下令:
“保持在荥州号左舷方位,距离5链。”
实际上,巴拉姆使用望远镜,纯粹是因为个人喜好以及家族传统。
因为哪怕要进行目视观察,现代军舰上也有完备的光学观测系统,可以把摄像头拍摄到的高清画面直接呈现在显示器上。
副舰长安格斯·埃森中校此时就正站在显控台后面,盯着屏幕上的画面。
光学桅杆位于舰桥上方全船第二高的地方,从那个角度正好可以看到远处荥州号的甲板。
埃森操作着画面进一步放大,把摄像头的视野聚焦在主炮后面。
垂直发射系统的方形盖板正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巴拉姆上校来到旁边,也很快注意到了对方所关注的细节。
尽管华夏军队近些年的公开程度已经有所提升,但具体到部分装备的性能细节却仍然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
比如关于052C型驱逐舰上的垂发系统,就一直众说纷纭。
目前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该型号原本计划安装一种专用的、只能发射海红旗9防空导弹的圆柱形冷发射装置。
但在首舰临近开工时,因为某种原因而突然换成了如今更类似MK41放大版本的巧克力排布方式,让各国情报部门措手不及。
显而易见的是,新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甲板面积利用率。
但其具体性能和通用程度却始终没能得到确定。
很多信息都显示,新垂发专门提高了单元截面积,上可以发射尺寸巨大的攻陆巡航导弹,下能够以一坑四弹的方式容纳短程类似陆军9M331那样的拦截弹。
不过也有说法认为,新垂发只是替换了排列方式以提高紧凑性,本质上依旧是红旗9系统上舰的结果。
尽管已经有不少国家的海军舰艇与早先服役的椰城号和金城号两艘军舰遭遇过,但距离都比较远且相互都处在非合作的状态之下,并没有良好的观察条件。
而像这样双方友好氛围下的近距离接触,就成了获取可靠信息的绝佳机会。
“冷热共架系统?”
他指着屏幕上每两组发射模块之间的长条形盖板说道。
“嗯……”
埃森点了点头:
“据我观察,052C上没有安装专门的目标照射雷达,所以无法使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海红旗16导弹,而华夏海军序列中的已知其它型号,又似乎全都是冷发射……”
思虑片刻之后,他才继续补充道:
“这么看来,他们很可能还有某些尚未公开,或者正处在研发当中的其它舰载导弹,否则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
第1430章 在华夏人面前露个脸
对于埃森中校的判断,巴拉姆并没有直接给出回应。
只是神态复杂地把目光投向舷窗外面,看着自己勇敢号前甲板上安装的席尔瓦-A50垂发系统。
以6*8方式布置的48单元,数量上倒是能跟对手相当,却只能发射短程的紫苑15和中程的紫苑30防空导弹。
偌大一艘7500吨的驱逐舰,战斗性能却只和某些新型护卫舰接近。
“想不到短短十二年过去,华夏海军在水面舰艇领域就已经赶上……甚至可以说是超过了我们……”
巴拉姆的声音中除了些许落寞以外,依稀还能听出几分怨气。
相比于别人驱逐舰在开工之前临时升级,45型则是直到动工之后还挨了几次简化。
比如原定发射海基巡航导弹的能力就被临时取消,尽管说是预留了相关空间以供后期升级,但谁都知道这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升级是不可能升级的。
能把计划中的那几艘船造完就已经烧高香了。
至于那部分空间……
在勇敢号上,已经成为了一个颇受舰员欢迎的零售商店。
埃森当然知道自家舰长究竟为何而哀怨,只是对于其中的一个细节有些在意——
华夏海军的进步确实迅猛,但为何不是十年,也不是二十年,而是一个精确的十二年?
巴拉姆似乎是看出了对方的疑惑,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叹了口气解释道:
“十二年前,1997年……大概也是这个时节,我当时还是康沃尔号护卫舰上面的导水长……”
尽管二人的军衔只差了一级,但上校和准将之间属于一条鸿沟,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停滞多年,所以在资历方面要深厚的多。
只不过,上校此前从未在下属面前提起过自己早年的经历。
而仅仅听到这里,埃森便已经恍然大悟:
“所以……你参加过当年那次‘海浪97’行动?”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皇家海军官方层面对于海浪97行动讳莫如深,两国高层也因为目前相对融洽的关系而很少提及此事。
至于那两个在舰队中间打水漂的副油箱,更是没有在任何英文的正式材料中出现过。
只有当事人的一些回忆,以及两张被翻拍过不知道多少次的模糊照片。
但毕竟是海军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大规模行动,所以在私下里,多数军官都对当年的情况了解一二。
甚至在达特茅斯海军学院里,推演当年一旦开战的结果,都成了某些社团每年一度的传统活动。
埃森在上学时,还曾经扮演蓝方获得惨胜。
当然,那只是学生们私下里的兴趣活动而已,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指挥考核成绩……
巴拉姆点了点头:
“没错。”
说话间,他的眼神变得深邃,似乎回到了当年那片激烈的海域:
“虽然那次行动本身被华夏海军航空兵以近乎疯狂的方式所阻止,而且还因此而牵扯出了一系列政治丑闻,总体上很难称之为成功……但在水面舰艇层面,对方实际只派出了一艘2000吨排水量的护卫舰进行跟踪,和我们的舰队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然而现在……”
上校重新看向面前的显示器,并把上面的画面缩小,以容纳进整艘驱逐舰:
“看看这艘船,虽然排水量比我们稍微小个1000吨,但配备了完整的四面阵相控阵雷达、多功能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远程防空导弹……而我们只有缩水版的桑普森双面阵旋转式雷达,防空导弹最远也只能覆盖70公里……”
45型在缩水之后的武备要求是压过老对头法国人的地平线级,所以处处体现着凑合。
过去都是跟地中海周围的国家坐一桌,所以还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如今被拉出来跟太平洋大区的玩家一比,顿时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
埃森知道舰长说的都是实话,不过也觉得这种时候不太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所以强行宽慰道:
“往好的方面想想,至少紫苑采用了最先进的制导体制,而且即便在射程末端的机动能力仍然很强……”
巴拉姆没有反驳,只是不置可否地耸了耸肩。
他长期研究海空战术,深知在某种程度上,80年代以后的各型防空导弹之间其实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性能差距。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