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88节
他一边在心里给出了“还算有眼力”的评价,一边点进那个链接,确认了论文最终刊印时的内容和排版。
当然,这功夫的期刊没有线上提前发布这一说。
很多机构,包括京航大学在内,甚至都还在订阅纸质期刊文献。
所以都得等到正式见刊。
按照惯例,10月投稿、11月审稿的论文,一般就得排到明年四五月份……
就在常浩南心里计算出大概的正式发表日期,并思索着到时候要不要让火炬集团搞个什么大新闻配合一下宣传造势的时候,却突然在链接最底部发现了另外一段内容。
要求他提供一张图片,作为1998年1月首刊的封面……
“……”
多少也算是个惊喜了。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和平常订阅的杂志差不多,都会提前发售对应时间的刊物。
比如12月刊,那11月中上旬基本就出版了。
所以这个1月刊,绝对是强行加塞的结果。
而且,还把人家的封面给占了。
CMAME还是比较有道德的,只有一个外封面和一个外封底,并不像某些期刊一样搞出五六个封面来圈钱。
常浩南也只好默默向某个被自己挤下封面之位的论文作者隔空表达了一下遗憾……
思索片刻之后,他又拿起电话,给徐洋和杨慧梅两个人叫了过来。
前者自不必说,论文上封面次数最多的就是她,在这方面有经验。
而后者虽然是市场部负责人,但平时也处理一些宣传方面的工作。
毕竟火炬集团最大的金字招牌其实是常浩南本人,过去也没有太多需要额外宣传的任务,单独设个宣传部有点太浪费了。
就一直让杨慧梅兼着。
后者一开始当然是拒绝的,不过跟刘洪波差不多,看在常浩南,以及常浩南给发的工资面子上,最后还是真香了。
……
“要做一个跟火炬集团有关的论文封面?”
徐洋轻轻理了理因为一路小跑上楼而有些凌乱的头发,又整理了一下思绪:
“因为咱们没有和爱思唯尔签过赞助合同,所以期刊封面上是不能出现明显商业宣传内容的,更何况CMAME又是顶刊,管的更严一些……”
“我知道,所以这不是才把你们两位找来,想想看有没有什么比较隐晦的办法。”
常浩南回答道。
而坐在徐洋旁边的杨慧梅关注的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常总,你论文上封面了?”
“顶刊封面?”
“还是插队上的?”
她的研究方向虽然并不涉及具体技术,但SCI论文也有管理学/运筹学(MS/OR)方向,所以对于这些东西还是有概念的。
90年代末这功夫,华夏别说科研强国了,连科研大国都算不上。
能在一份稍微不那么水的SCI上发表论文,就差不多可以到一些普通高校谋个教职。
就连二作乃至三作,在某些场景下都是有价值的。
杨慧梅作为京航大学教授,也就发过两三篇SCI而已。
至于什么顶刊,什么封面……
那想都没想过。
徐洋转过头,用十分疑惑地眼神看向目瞪口呆的杨慧梅,似乎很不理解她的大惊小怪:
“也还好吧,上次那篇不也是这样么?”
她说的自然是那篇让常浩南和她两个人直接化身DE算法教父教母的控制学论文。
“还有上次?”
杨慧梅又不研究控制理论,只是听说过常总之前发过一篇非常牛逼的文章。
专业不同,她也没去看过内容。
更不知道其中一些具体细节。
当然,她现在已经知道了。
看着面前的两个妖孽,杨慧梅内心中浮现出一种无力感。
“我何德何能跟你们两位卧龙凤雏坐在一起对话……”
扶额.jpg
看着有些颓唐的杨慧梅,常浩南觉得,哪怕出于对员工的关心,也应该鼓励一下对方。
否则她工作效率降低了,最后还是自己受损失。
“其实发论文只是证明自身价值的途径之一,往其它方面想一想,杨教授在商业领域也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嘛……”
乍一听到这句话,杨慧梅心想也对,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开始讨论杂志封面的设计问题。
如何用比较隐晦含蓄的办法表现出火炬集团的特点。
最后的结果是,在封面上加入一个不带标识的、TORCH Multiphysics软件的计算封面……
方案定下来之后,杨慧梅便起身离开,准备返回自己在另外一栋楼里的办公室。
但是走在路上,她越想越觉得不对。
“在商业领域也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杨慧梅停住脚步:
“这不就是说我在学术界已经没指望了???”
但她好像又无法反驳。
更无力了……
第511章 准备极限挖潜的涡扇9A
常浩南当然没有看不起杨慧梅老师的意思。
但说实话,管理学这个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操大过理论的东西。
确实没必要过于看重论文。
管理学教授,能给手下的研究生都安排到工作才是能力的体现……
总之,送走徐洋和杨慧梅之后,常浩南总算把这一天的第一件事处理掉了。
也算了却了一桩不大不小的心事。
论文本身对于常浩南当然作用不大,但其可能给火炬集团,乃至整个华夏学术界带来的影响,还是让他有点期待的。
邮箱里还剩下另外两封邮件。
第二封邮件的内容,相比起来就平常了不少。
是已经在冰城那边开始工作的刘洪波,询问关于直升机声场模拟的技术思路是否可行——
“目前关于直升机旋翼噪音的计算,基本都使用基于FW-H方程的Lighthill声学类比法。”
“经过几天的尝试之后,我发现该方法在旋翼厚度和载荷噪声计算中表现尚可,但无法用于求解四极子源非线性噪声,导致直升机悬停/前飞过程中的噪音畸高……”
“而如果完全使用实验方法,一方面122厂和602所并无足够直升机使用的声学实验室,另一方面成本和研发周期也无法保障……”
“我正在尝试通过先计算流场,再通过流场确定旋翼振动情况,从而间接计算声场的方法得出结果,但有一些问题需要常总指点……”
“……”
常浩南收敛心神,开始思考起邮件的内容来。
应该说,冰飞集团那边研究的深入程度,比他之前预想的还是更高一些。
所谓四极子源非线性噪声,也就是中高速脉冲噪声(HSI)。
在旋翼转速较高的情况下,旋翼桨叶表面可能存在激波,并扩展到空间区域,流场体现出跨音速和强烈非线性的特征,并且会发出十分具有穿透力和辨识度的脉冲音。
对于直升机来说,噪音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舒适性方面的问题。
声音=振动。
由于升力主要靠旋翼获得,因此这类HSI噪音除了对机内成员的听力可能造成损伤以外,还会带来旋翼叶尖颤振之类的不稳定因素,影响飞行安全。
对于军用直升机而言,过大且容易辨识的声音也会导致容易被提前发现。
直升机的速度慢、机动性差,生存能力的核心就是树梢高度所带来的隐蔽性,如果被人提前几公里就发现,那将会大大增加被集火攻击的风险。
不过,在眼下的90年代,各国关于“安静旋翼”方面的研究普遍还处在起步阶段。
尽管米28、AH64等型号尝试着使用了一些定性上有效的技术,但总体来说,大家对于直升机的性能要求里面,噪音还是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只要别太离谱就行。
一般来说,抑制HSI的最好办法是增大旋翼直径/叶片数,减小桨叶外侧的线速度。
代价是旋翼的重量和复杂程度提高。
而直9这样动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直升机,结合工艺水平相比欧洲原厂货落后不少的122厂,显然都没有这方面的条件……
思来想去之后,常浩南还是从旁边的打印机纸盒里抽出了几张A4纸。
在电脑上面写公式这种事,但凡干过的人都知道有多让人抓狂。
紧接着,他一边整理着脑中涌现出的计算思路,一边开始奋笔疾书:
“FW-H方程在研究问题的普适性上存在不足,精确计算旋翼声场的本质和前提是计算旋翼流场,只要能通过计算捕捉到流场中可能存在的激波和桨尖涡,声学计算的准确性就不难保证……”
“具体来说,可以尝试通过将包围全部声源的面上的声压值经过积分来获得远场声压特征,面上声压值则可以由基尔霍夫公式来确定……”
“实际数值计算中,积分面要离散成小的面元,积分对每一个面元进行,最终的结果为各个面元贡献的叠加,dS为微面元的面积……”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