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01节

  AS365N1在标准任务载荷下,最长只能维持3分钟的悬停。

  如果是满载,那时间还要更短。

  这个差距已经相当明显了。

  悬停是直升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无论是运输直升机的吊运和机降、反潜直升机的搜潜、以及武装直升机在发射大部分制导武器的过程中,都需要维持悬停状态。

  3分钟和5分钟,在很多情况下就是能做到和不能做到之间的差别。

  “当然,这还是其次的。”

  皮埃尔摆摆手,紧接着继续说道:

  “更值得在意的是,哪怕在刚刚以最大功率起飞爬升的时候,我在这里听到的声音也不算太明显。”

  “要说绝对音量,或许并不会低特别多,但是声音特征跟大部分直升机完全不一样,是那种衰减很快,也不太容易引起人注意和不适的中高频持续性噪音。”

  直到这个时候,勒梅尔才回想起,刚刚自己也有一样的感觉——

  在低头看展板的时候,他甚至以为那架直升机起飞失败了。

  “嘶……这么说,麻烦确实不小……”

  动力充沛、功能更强、噪音更低。

  而且大概率价格也更低。

  操作和维护习惯却还是海豚的那一套。

  估计飞行员都未必需要重新培训。

  这是一点活路不给留啊?

  不过,旁边的皮埃尔却又摇了摇头:

  “倒也不能完全说是麻烦。”

  “什么意思?”

  勒梅尔面露疑惑。

  “一来,海豚传动系统的问题早晚都得解决,不可能一直拖下去,华夏人的这个型号出来,至少说明有切实可行的升级方案,而不需要把整个设计推倒重来。”

  皮埃尔重新抬起头,看向那架已经完成表演,正在准备降落的华夏直升机。

  在这个距离上,两个人甚至不需要太大声说话,就能盖过旋翼发出的噪音。

  “二来,必须承认,他们的旋翼降噪技术,绝对走在了世界最前列,我从来没见过脉冲音抑制这么好的直升机。”

  “如果……”

  说到这里,皮埃尔犹豫了一下:

  “如果我们最新的NH90能做到这个水平的话,那恐怕可以在10吨级直升机的市场里面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NH90的第一架原型机已经于1995年首飞,但直到目前仍然在试飞过程当中。主要是几个启动用户对于直升机性能的偏好不同。

  跟所有其它多国合作项目一样,夜长梦多,如果再多拖个几年,那这个型号八成就要黄了。

  所以主导整个项目的欧直公司现在很急。

  “NH90怎么做到这个水平?”

  勒梅尔看向好友的眼神中满是震惊:

  “总不能去找华夏人帮忙吧?”

第525章 Nh90直升机,看向东方

  “其实……”

  皮埃尔伸手摩挲着自己的下巴,犹豫了一小会之后继续说道:

  “我倒是觉得,也未必有什么不可以的。”

  勒梅尔缓缓转过头,用一脸见鬼的表情看向对方:

  “你真的清楚那是NH90项目么?”

  “当然。”

  因为那架直9WY已经重新降落到停机坪上,所以二人的目光也从天空重新回到了地面。

  皮埃尔一边往前走一边点了点头。

  “NH90,NATO Helicopter 90,北约通用直升机。”

  快步上前跟上对方的勒梅尔特地在NATO上面咬了重音:

  “你准备去跟华夏人合作,生产北约系统的直升机?”

  NH90虽然也有民用型号的计划,但其开发项目本身仍然是一个军用型号,最终提供资金的也是几个北约国家的国防部。

  在这样一个项目上跟华夏合作,在勒梅尔眼里简直是异想天开。

  “北约的直升机……说得倒是好听。”

  勒梅尔提到了NH90直升机的合作属性,反而让原本冷静的皮埃尔大为恼火:

  “我知道你现在是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副主席,需要考虑的东西比当年在企业里面的时候多了很多。”

  他转过身,双眼死死盯着儿时好友:

  “但是纪尧姆,你一定清楚,航空制造业,说到底是要用技术说话。”

  “飞机不会管你们团结全欧洲的理想有多么高尚,也不会管你们为了弥合相互之间的分歧付出了多少努力,它只会按照物理原则准确、精密、刻板地工作。”

  “而我的朋友,政治改变不了物理学。”

  一番略显激烈的言辞让勒梅尔陷入了沉默。

  或许是看出了他的动摇,皮埃尔又继续道:

  “NH90项目从13年前就开始了,很快英国人毫不意外地退出了项目,然后是德国人,再然后德国人又重新加入进来,现在每个国家在项目里面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而我,就亲眼看着设计方案在一次次妥协中变得支离破碎。”

  “荷兰人为了推销他们的碳纤维自动铺设机器,要求飞机的机体使用大量一次热成型的碳纤维材料,美其名曰可以减重。”

  “但是大面积碳纤维的使用根本不成熟,不仅会降低飞机的结构强度,还会导致机体结构件无法维修或者更换,一旦出现损坏就会导致整体报废。”

  “这对于客机来说当然无所谓,但我们设计的是直升机,哪怕是民用直升机,也根本不可能避免低空任务中造成损伤,更何况是军用直升机?”

  “到时候美国人的黑鹰,俄国人的河马都只需要更换一块蒙皮就可以修好,而NH90却需要更换整個碳纤维制成的机体?这根本不符合使用环境的要求。”

  “还有意大利人,他们要求直升机使用T700-T7E发动机,说是因为性能更好,输出功率更高,但实际只是因为菲亚特集团参与了这个型号的研发和生产。”

  “美国人的发动机连标定单位用的都是英制,我们根本不可能设计出完美兼容RTM322和T700两种发动机的传动系统,只能在传动效率方面做出牺牲。”

  “还有德国人……”

  “……”

  皮埃尔接下来花费了整整十分钟时间,来一个个批判这些“盟友”给NH90项目带来的麻烦。

  最后,他总结了这个项目现在的状态:

  “如果继续这样搞下去,我当然可以把NH90给造出来,但恐怕它不会满足任何一个国家的要求,更别提挑战黑鹰直升机的地位了。”

  “我对于国际合作没有意见,但我们需要真正有意义的、能给项目水平带来提升的合作,而不是请来一群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断扯皮的狗屎来耽误研发进度。”

  “那如果依你的意思,是准备怎么做?”

  这一次,勒梅尔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首先问了对方的看法——

  作为一个从技术岗位走出来的行政管理人员,他比自己的绝大多数同行都要更加理智一些。

  刚刚皮埃尔所说的那些当然是有道理的。

  否则NH90这样一个不算复杂的10吨级直升机项目也不会拖延将近15年。

  要知道它名字里面的“90”是指面向90年代。

  然而这马上都要千禧年了,试飞流程还没过半呢,而且还出现不少需要返工重来的问题。

  不过,或许是怕对方说出什么惊人之语,他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提前说好,完全抛弃盟友搞独立研发,在政治上可行性很低。”

  “我说过,我对国际合作没有意见。”

  皮埃尔的神情也缓和了不少:

  “但必须要参照空中客车的模式。”

  “各国在合作中的地位可以平等,但在技术上,尤其是飞机的总体设计上必须设立一个主体。”

  “另外几个国家,愿意参与的,可以提供符合总体设计需求的技术,我们也会在伙伴国家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不会让他们白干,不愿意参与的,也可以单纯出资,到时候按照比例分配利润,或者到时候把一些生产环节放到他们国家完成。”

  “但如果这些都不愿意,那就滚出项目,总比拖到最后搞出一个华而不实的废物要强,我们法国人又不是离开北约就不能活了,再说了,总有人会选择留下的。”

  他一股脑地把自己早就存在脑子里面的想法说了说了出来。

  “那华夏人呢?”

  勒梅尔问道:

  “华夏人肯定不可能在北约的合作框架内跟我们进行军事合作,你准备怎么让他们参与进来?”

  显然,他已经开始认真考虑皮埃尔提出的方案了。

  别的不说,“让直升机更安静”这件事,毫无疑问具备极高的吸引力。

  相比于黑鹰,NH90当前的劣势在于不够紧凑、可维护性较差,以及侧面的舱门面积较小,舱门机枪的射界受到一定限制。

  而优势则在于机舱体积更大,而且还有一个可以装运大件货物的尾门。

  维护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把碳纤维换成高性能锂铝合金来解决,但即便如此,也只能算是各有优劣。

  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加上一条“安静性好”的王炸,将毫无疑问是绝杀。

  而面对好友的这个问题,皮埃尔早有准备:

  “我研究过去年欧洲航空局和空中客车跟华夏达成的那个协议,发现他们很喜欢‘技术换技术’类型的合作。”

  “当然,NH90毕竟是个军用项目,不方便像是航空气象安全问题一样搞深度合作,但可以减小一些规模。”

首节 上一节 401/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