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02节

  “比如让他们给NH90提供完整的降噪解决方案,作为交换,我们也可以在一个对等的项目上给他们提供技术帮助,就事论事解决问题,互相之间不涉及方法途径的传授。”

  “这样只需要一家合资公司就可以完成整个流程,合作结束之后,公司一拍两散,上帝来了也查不出什么痕迹。”

  勒梅尔终于看出,对方这是有备而来。

  不光方法,甚至连怎么处理后事都已经计划好了。

  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能想出来的方案。

  不过,在长达几分钟的迟疑过后,他还是缓缓开口道:

  “关于跟其他盟国的合作方式,我需要回去跟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的同僚,还有国防部那边讨论一下,具体结果如何,暂时不能给伱保证。”

  “不过让华夏给给NH90提供降噪解决方案的事情,你回去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

  “我会说服那几个老顽固的。”

第526章 布局工业控制领域

  在新加坡航展上发生的事情,对于身在盛京的常浩南来说暂时还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他都在根据涡扇9A的测试数据,对涡扇10的高压压气机设计方案进行补全、细化和修正。

  因为目标是要把压气机的总升压比调低,这对于几乎一手主抓了总体设计方案的常浩南来说当然不存在任何难度。

  而调低级压比除了有保证超音速性能的考虑之外,同时还带来了另外一层好处。

  复州轴承集团提供的轴承和齿轮样品寿命超过预期,降低压气机的极限工作强度还有利于提升整台发动机的总体大修间隔和寿命。

  对于涡扇10项目来说,难度还是在于制造。

  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和高压压气机虽然不算是热端部件,工作温度相对较低,但只要是涉及航发,尤其是涉及航发核心机的零部件,加工难度就没有低的。

  为了降低叶片重量,风扇叶片会采用弱刚性的空心结构,然而空心毛坯往往就存在较大误差,再加上产品存在大扭曲型面,又有廓形和壁厚两个约束条件,导致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都很难提升。

  一个优秀的总设计师,不可能只管自己案头上面的那点事情,而是一定要在最开始的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对于生产制造过程的优化。

  所以,常浩南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410厂里面度过的。

  “常总,我们最近已经升级了一批设备,前端制造工艺采用采用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后端工艺采用数控铣削和砂带抛磨,算是在我国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在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超塑成形工艺的生产效率很高,但因为涉及多重高压、高温循环的流程,所以很容易导致叶片大变形,形状一致性低、加工余量不均之类的问题,而在后端采用砂带磨削,可以对多余材料进行精准去除,又比人工磨削的效率更高……”

  钟世宏跟在常浩南旁边,一边走过正在调试的生产设备,一边向常浩南介绍道。

  当年常浩南过来只能叫参观,而现在已经算是视察了。

  “砂带自动磨削……那你们是怎么做叶片廓形检测的?”

  手工磨削可以靠老师傅的经验和直觉,但如果换上自动化设备,那就必须得有办法精确测量磨削之前的叶片廓形,再跟加工目标作对比,才能确定磨削工艺指标。

  尤其是空心涡轮叶片因为里面是空的,所以还涉及到壁厚检测的问题。

  常浩南必须确定410厂的加工能力,才能对应确定内部空心腔体以及桁架结构的设计样式。

  虽然叶片内部情况不会影响到压气机本身的性能,但如果叶片的实际质量分布和原始设计差别很大,就会影响到叶片的动平衡,从而影响寿命。

  “外轮廓检测是用的三坐标检测仪,这个东西我们自己暂时造不出精度那么高的,不过之前跟欧盟那边合作,他们绕开瓦森纳协定,给我们出口了一批功能不受限的设备……”

  瓦森纳协定在理论上并无强制力,成员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发放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证,想要绕开实际上没什么难度。

  尤其如今的欧盟如日中天,几個成员国一致做出的决定,并不太会受到阻挠。

  反倒是未来的欧盟成员国越来越多之后,很容易被人控制一两个小国就往里掺沙子。

  至于钱……

  欧洲货确实是贵。

  不过,贵的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好在如今410厂确实也不太差钱……

  “至于壁厚检测,用的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技术。”

  说到这里,钟世宏转过身,指了指旁边不远处放着的两台设备:

  “我们厂有个工程师,研究了好多年受损叶片的修复和再制造技术,虽然具体怎么修复还没研究明白,但是结合数控机床搞出来了一台基于超声原理的壁厚检测仪,就像医院用的CT那样……”

  听对方这么一说,常浩南依稀有了点印象。

  一年多以前他第一次来410厂视察涡喷14的生产情况时,钟世宏就提起来过这么一个事情。

  只不过一来当时常浩南的注意力完全在涡喷14上面,实在没有额外的精力,二来损伤修复和再制造这个技术的核心其实是增材制造也就是3D打印,在如今90年代末的背景下基本研究不出个一二三,所以当时就没有插手。

  没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虽然本来的研究内容没取得什么成果,但在其他方面收获不小。

  当然,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技术突破,都是这么来的就是了。

  根据向上级汇报的标准流程,成绩讲完了,下一步自然是讲困难:

  “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难以对砂带磨削的材料去除率做精准预估,导致砂带磨削效率不稳定,只能进行分段磨削,每一段结束之后再拿去检测。”

  “硬磨削啊……这个属于微观分子量级的研究方向了,确实不是我现在擅长的部分……”

  常浩南略加思索,发现这确实属于自己的知识盲区。

  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至少也得回去学一学分子微观动力学的知识。

  “分子量级……”

  这下反倒把钟世宏给镇住了:

  “常总,咱们搞机械加工的,倒也没必要追求一两个分子的精度吧……”

  常浩南一愣,旋即意识到对方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

  “研究分子动力学不是为了把精度提高到分子量级,那个当然不可能……”

  “理论上说,可以联立单颗磨粒材料去除体积推导局部有效磨粒切削的总体积,再假设磨粒去除总体积等于轨面长方体微元的材料损失,就可以建立任意磨削路径上的磨削深度模型……”

  钟世宏的眼神逐渐变得清澈透明起来。

  “总之,研究微观最后还是为了指导宏观意义上的工艺技术,分子层面由于随机无规则运动,计算精度会非常差,但到了宏观层面上,因为大数原则,这种无规则的影响反而可以忽略不计……”

  常浩南干脆直接总结道。

  其实钟世宏也还是没听懂,不过他相当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追问下去,也只会变得更加不懂,于是就是一个点头。

  反正他一个负责管理生产制造的,也确实没有非得明白具体技术细节的道理。

  杀鱼的也不一定需要会锻刀嘛。

  “我差不多再过两天就会回京城,到时候尽量把这个问题的优先级提上来,最好是能搞到工控系统里面,让这个磨削过程只需要设定一到两次就能完成……”

  一开始常浩南其实没有这个想法,到那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之前曾经跟自己有过几面之缘的魏永明。

  按照时间来算,对方应该也快研究生毕业了,到时候可以把他招到火炬集团里面来。

  虽然常浩南对于公司的规划是以轻资产和知识性资产为主,走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积累的路线,但也不可能光指着TORCH Multiphysics这一个产品吃饭,总归要拓展业务范围的。

  而工控软件和工控计算机,显然就是个不错的突破点。

  他重生过来的时间实在有点晚,加上本人又不是电子技术领域的专家,现在想开始抢占桌面级市场已经有点晚了,但是工业领域还没有形成后世那样的强垄断关系,算是大有可为。

第527章 又要去领奖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常浩南在410厂的视察应该持续两天时间。

  毕竟,除了涡扇10以外,这里还承担着其他不少型号的生产任务。

  涡喷14是目前创收的绝对主力。

  考虑到有相当一部分歼8C这样的新机,以及歼7F这样的出口飞机都在使用这一型号,因此对于涡喷14的旺盛需求很可能持续10-15年时间。

  所以黎明集团干脆把所有跟涡喷13有关的生产全部转给了当年对口支援的贵发集团,自己则把两处主要的制造车间都转产了涡喷14。

  至于涡扇10,由于新一代发动机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更高,加上黎明集团眼下也不缺钱,因此他们直接划了一块地,准备重新盖一间集中程度更高的现代化车间,专门用来生产这个全新的型号。

  除了当家产品以外,航空工业体系内的不少燃气轮机,以及压缩机一类叶轮机械,也都放在410厂生产。

  当然,这些肯定就没资格占据主要车间,甚至进不去主厂区了,很多都是在周围单独建厂完成。

  而常浩南第二天的行程,本来就应该是去这样一家专业生产特种气体的子公司。

  根据之前跟俄方那边达成的交易,对方交付的离子镀设备就要全部到位了。

  这对于常浩南来说完全属于意外之喜,因为如果能在涡轮和燃烧室内壁表面增加一层高附着力的氮化钛涂层,那么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涡轮前温度,达到真正“准四代”的水平。

  之前把温度设的低一些那是没有办法,如果能的话谁不愿意更高呢……

  不过技术交换的内容仅限于设备和相关技术,原材料问题还是得自己解决的。

  而这个特种气体公司,就正好可以生产镀膜过程中所需的保护气。

  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常浩南刚刚离开生产车间,还没来得及吃晚饭,一个电话就打到了他手机上。

  是丁高恒。

  这次倒是没让他就近找个保密专线回电话。

  是直接让他第二天早上回京城。

  飞机都已经安排好了。

  科工委主任直接发话,又是直接把人叫回去,那肯定是大事。

  好在对压气机的设计优化已经基本进入尾声,常浩南现在离开问题也不大。

  至于视察特种气体厂的事情就更是不着急了。

  总之,第二天一早,常浩南就直接从北陵机场坐了一架挑战者公务机回京城,紧接着马不停蹄赶到科工委。

  这段时间他先是在624所盯着涡扇9A的测试进度,回到盛京之后又直接投入对涡扇10的技术研发。

  两個多月时间都处在工作状态下,每天最多通过电话遥控指挥一下火炬集团那边的情况,形象自然有些不修边幅。

  今天早晨又起个大早,连飞机带汽车花了几个小时才到科工委。

  总之当兰秘书在大门口看见常浩南的时候,差点没认出来。

  最后还是看见了旁边的朱雅丹,才确认对方身份。

首节 上一节 402/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