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79节

  “具体情况咱们了解的也不多,只知道那边最近不太平……”

  宋闻聪摇了摇头,用略带无奈的语气回答道:

  “南边的分离主义势力闹得很厉害,前些天又听说美国人以他们支持KB分子的理由发动了两场空袭,我估计那几架飞机就是这么损失的……”

  在二战结束之后,90年代对于诸多小国来说属于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一家独大的情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再加上互联网时代毕竟还没真正到来,因此像是这种小规模的空袭,甚至都不会被新闻报道出来。

  就连作为重生者的常浩南,如果不是在这个机缘巧合之下问起来,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件事。

  “这种事情……鞭长莫及啊……”

  坐在常浩南同一排座位上的杨韦也是叹了口气。

  眼下这功夫,华夏自己都还要在很多地方对美国不断让步,解体之后的大毛更是还有着尝试加入北约的逆天想法,所以……

  确实是没办法。

  有些事情,就是不讲道理的。

  落后,就要挨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即便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也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就是不知道这次苏丹又是在哪得罪了老美……”

  显然,坐在车里的这些人,对于所谓“支持KB主义”的说辞都是不当真的。

  不过这句无意之中的话倒是让常浩南突然想起来。

  去年年底那会,阎忠诚就在为了一个苏丹的油气田项目设计天然气发电用的涡喷14航改燃机。

  而之所以有那么着急的一个项目,好像当时就是说通用电气公司突然停止了LM2500的供货。

  表面上的理由是说华夏有可能通过这笔订单给自己的舰用LM2500燃机获取零配件。

  但实际上则是由于苏丹在1994年中止了雪佛龙在国土南部的油田勘探和开采权。

  而如果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的话……

  似乎也就不难解释了。

  众所周知,石油,会滋生霉菌。

  好在眼下这功夫,由于黑鹰坠落那档子事,导致美国人对于非洲之角这块地方还有不小的心理阴影,所以应该是不至于会派地面部队过去平事。

  而对方的领导人奥马尔·巴希尔毕竟是亲自参与过赎罪日战争的狠人。

  从苏丹马上过来找蓉飞补充空军装备的情况看,他们似乎也没有因为这点事就改变发展战略的意思。

  但是即便如此,长期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别人担着风险和压力把这個机会给到你,但你反过来却不能保护对方的基本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再有谁选择跟你合作之前,就肯定要多几分顾虑。

  ……

  思绪翻涌之间,中巴车总算开到了停机坪的另外一边。

  众人陆续下车。

  那两架歼10的原型机就停在这里。

  其中一架的表面裹着经典的迷彩防雨布。

  另外一架标着1003,应该就是才下线不久的03号原型机。

  “我们根据01号机试飞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在制造过程中对03号机进行了一些技术调整,毕竟按照咱们的规划,这个型号未来也是要走完整个定型流程。”

  常浩南走到飞机近处看了一下,果然发现进气道上面的那六根加强筋已经调整过样式,变成了原本量产型号上面的样子。

  除了补强以外,还能对流经这块的空气起到些许整流作用。

  至于其它肉眼可见的变化倒是不多,只有起落架舱门之类的一些细节。

  主要应该还是在飞行控制系统上面。

  “另外,在试飞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超声速工况下,由于机头对来流的预压缩作用,机腹紧贴机体的部分会形成弓形激波,引发不同位置的压力梯度发生变化,附面层分离倾向加强。”

  宋闻聪站在进气道口边上,伸手在上隔板的位置比划了一下:

  “这个情况,歼7F的下颌进气道因为位置靠前,所以是不存在的。”

  “目前无论是二元可调进气道,还是皮托管进气道,都是把进气道设计在距离机腹有一段距离的位置上,所以能避开这个激波位置。”

  “但如果是DSI进气道的话,这个弓形激波就势必要对进气情况产生影响,进一步劣化超音速性能啊……”

  显然,在确定了歼10的改进方案之后,蓉飞方面已经提前开始了一部分技术研发工作。

  而作为一种战斗机,虽然超音速性能差一些可以接受,但总归也不能过于离谱。

  尤其在涡扇10还特地优化了超音速取向的情况下,如果在飞机本体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缺陷,那就有点亏了。

  “单靠DSI进气道的鼓包设计确实不太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常浩南拍了拍刚才因为触摸进气道而粘在手上的些许灰尘:

  “所以可能要在进气道下沿部分增加几个涡流发生器,提前干涉这个弓形激波的产生。”

  他说着又抬手示意了一下眼前这架飞机的进气道上方:

  “原理跟这六根加强筋有点类似,结构很简单,就是设计起来需要费些算力。”

  “等明天贵航那边的同志把歼教9的试飞数据带过来,我们再做具体的考虑。”

第612章 两个挂壁的思维碰撞

  宋闻聪之所以特地提起弓形激波的话题,主要也是担心这个地方的处理会影响到总体项目进度。

  在跟去年常浩南确定下来歼10的后续改进方向之后,十号工程项目组并没有坐等支援,而是很快就开始依托现有的两架原型机展开一些预研工作。

  因为仅靠风洞试验无法完全还原所有实机上出现的现象。

  而歼教9虽然飞行时数不小,但那个型号的超音速能力基本只能用来给学员进行飞行体验,很难发现高速飞行工况下关于DSI进气道的实际问题。。

  况且它还是两侧进气的设计,本身就不太容易受到来流机头预压缩的影响。

  就这样,才发现了这个过去并未关注过的、弓形激波诱导附面层分离增强的问题。

  经常做项目的人都会知道,单纯复杂棘手的部分并不可怕,最麻烦的是做到一半突然出现一个以前从来没考虑过的问题。

  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导致整個项目因此而大改甚至直接下马。

  眼前这个麻烦虽然不算大,只要给到足够的时间(当然还有算力),不管怎么说都能解决。

  但十号工程眼下最缺的就是时间。

  所以,宋闻聪甚至已经做好了预案。

  如果真不能在短时间内搞定,那就先让十号工程以目前的架构服役,尽快解决空军缺少第三代战斗机的问题。

  至于常浩南提出的那种改进思路,完全可以后面再说。

  反正华夏空军的体量不小,能容得下足够多的子型号。

  不过,现在听到常浩南几乎不假思索地就给出了解决思路,周围的一众人也顿时安心下来。

  这至少说明前者对此早就有心理准备。

  “原来……浩南同志连这样的技术细节都已经有所研究了?”

  相比于其他人,站在常浩南身侧的杨韦语气中更多了一丝难以置信:

  “这个前瞻性和预见性,实在是让人佩服……”

  “呃……其实也谈不上什么预见性,算是个巧合吧……”

  前者被这么一阵吹捧,赶紧摆了摆手。

  然后,他就看到了周围几道带着好奇的目光。

  稍作停顿之后,只好解释道:

  “我前年发过一篇有关下颌式内转进气道的论文,各位应该知道吧?”

  其余几人自然是一阵点头。

  虽然大家都是从一开始就加入十号工程的元老(除了常浩南),并没有谁亲自参与过歼7F的研发。

  但那篇《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一体化布局研究》,作为计算流体力学的经典文献,再加上卢育英有一段时间在不少会议上都专门提到过其中的内容,肯定都还是看过的。

  “其实……当时我就发现,如果把进气道的位置进一步往后修改,当到达机腹位置的时候,那么在来流速度超过因素之后,附面层就会非常不稳定,稍加干扰便会分离。”

  “原来如此……”

  宋闻聪也是恍然大悟:

  “怪不得你要把那个圆锥前体加进气道的组合体设计的那么……特别,原来关键点在这块……”

  所谓特别,自然就是丑的委婉说法。

  必须承认,歼7F的设计,在外形上确实是欠考虑了一些。

  “这个么……”

  其实常浩南刚刚只是随便找个理由而已。

  实际上,他会知道弓形激波的事情,自然是因为上辈子看过相关的技术资料。

  至于解决办法,确实是接触到十号工程之后才开始想的。

  因为上辈子歼10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2010年附近了,以那时候的计算机算力,在求解DSI进气道茧包外形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多加一个自由度进去做优化。

  但是眼下没有这个条件,就只能用一些取巧的办法。

  谁承想一顿操作下来,连宋闻聪都有点迪化那意思了。

  但他也不可能把真话抖落出来,只好把中间的过程略过去,含糊其辞的总结道:

  “总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在研究这个问题,后来在参与八三工程,对飞机的机翼进行改进的时候,想到了使用涡流发生器延缓附面层分离的思路。”

  “而且,除了这个主要功能以外,设计良好的涡流发生器还能,改善进气道出口流场品质,减小涡扇发动机进口处的总压畸变。”

  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首节 上一节 479/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