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89节
“我刚刚和副舰长用六分仪做了一次天体定位,发现我们的位置和航线都完全乱套了。”
一句话,让原本就紧张气氛拉满的指挥舱内瞬间安静下来。
“可是天体定位……”
航海长本来想说在赤道附近的中午做天体定位,误差会大到难以想象,根本没什么参考价值。
但是才说了个开头,后腰部分就被重重地怼了一下。
回过头,却发现是副舰长站在自己身后,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
他的身体僵了一下。
但作为阮英俊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航海长在这个紧要关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闭嘴。
“乱套了,是指什么意思?”
那名记者果然上套,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这个新的话题上来。
“我不好说,所有的导航系统提供的信息相互之间都对不上。”
与此同时,阮英俊顺势直接直接向右打舵,做出了一个不算紧急但还是很明显的的规避转向动作,算是表现出了撤退的意思。
这下,至少不会有人身安全方面的风险了。
“你们来看,GPS和磁罗经在最基本的方向上都完全不一致。”
在他说出这句话的同时,范文奇也迈开脚步,在舰桥内部不露痕迹地开始四下走动。
记者带着摄像机走进操作台,果然发现磁罗经的转盘正在以一个极其离谱的方式做无规则转动。
“这……”
哪怕作为一个没学过航海知识的小白,他也知道地磁定位的基本原理,如今这磁罗经转的跟个车轮一样,快的时候连上面的字都看不清,显然已经失去了指示方向的功能。
“那GPS……”
“我们刚刚已经重启了两次,每一次的定位信息都不一样。”
阮英俊这次倒是没撒谎,但GPS的问题他没办法复现或者制造出来,只能空口白牙说出来,然后祈祷对方刚才拍下来的视频里面能有些许证据留下。
然而,就在记者将信将疑的当口,那GPS导航终端,竟然再一次报错了。
“看,就是这样!”
阮英俊自然不知道这是因为唐一平那架参与测试的81091号机又重新飞回来的缘故,也没工夫细想到底是因为什么了,只是在心中直呼天神保佑,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候又来了一次:
“刚才就出现过两次完全相同的情况,现在我重启设备,坐标信息就会出现异常。”
更是被完全蒙在鼓里的记者目瞪口呆,赶紧招呼摄像机过来对准这块进行拍摄。
他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比军舰出航运送补给更加有趣的内容。
至于这艘船已经调转船头180°的事情,也就自然不再继续关心。
随着导航设备重新启动,上面显示的数据又和最开始他看到的一样。
“你来看,这两个平面坐标先不管,这个数字表示的是高度值。”
阮英俊把记者拽到身边,指着那个震撼人心的“350m”说到:
“咱们现在明明在海平面上,但GPS定位数据却显示我们的船在350m的半空中行驶?”
同时,他也在心中吐槽了一句:
“这下真要成‘航空’母舰了……”
之前还不太相信的记者这下眼珠子都快凸出来了,直接失声叫道:
“难道……这又是一个百慕大三角?”
90年代末这会,因为快要到新世纪了嘛,正是各种“世纪未解之谜”甚嚣尘上的时间段。
其中就包括举世闻名的百慕大三角魔鬼海域。
也不知道是谁最先进行的报道,总之各种飞机船只在这一海域失踪的消息越来越多。
虽然不少专业人士认为这完全是个博人眼球的骗局,但吃瓜群众们显然对这种神秘学事件非常感兴趣。
而这名记者显然也是其中之一。
当然,除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以外,这种事情如果写成新闻,显然也会有足够高的关注度……
阮英俊自然是不信那些传闻的,不过眼下显然也不是追究这些细节的好时候。
他本来还准备了一系列说辞来增强自己刚刚那套解释的可信度,但是既然那名记者已经直接提到了百慕大三角,显然是已经靠自己脑补出了一套剧情和逻辑出来。
这种情况下,肯定得顺着对方的意思。
“我觉得……十分有可能!”
阮英俊昧着良心回答道。
同时心中默默对自己的航海学老师道了声歉……
第624章 涡扇10,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
“不知道阮舰长觉得,出现这种异常神秘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那名记者显然不准备轻易放过阮英俊,不过对于后者来说,只要对方能把关注点从刚刚的事件上转移到其它地方,别的都好说。
所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给出自己的回答:
“具体的原因,我想还是应该交给科学家来研究,但如果从我一个老海员的角度判断,很有可能是周围存在一个强大且混乱的磁场,所以磁罗经才会受到干扰,同时强磁场也会对电磁波信号产生影响,GPS导航给出的错误数据应该也就是这样出现的……”
说话间,阮英俊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这些内容。
不过从对面几个人沉浸其中的表现来看,他们可能是真信了……
当然,信了是好事,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在一番信口胡诌结束之后,有些口干舌燥的阮英俊又补充了一句:
“另外,各位,兹事体大,关于刚才这段时间发生的神秘事件,希望各位在报道时注意内容选择,把重点集中在出航之前就预定好的内容即可。”
像他这样的小鱼小虾,如此直白地对报道内容提出要求,如果搁在其它时候,只会起到反效果。
媒体嘛,你越不想让他们报道的,他们越想报道。
但阮英俊刚才毕竟已经做足了铺垫,如今虚张声势起来,还真就把对方给唬住了。
对面的记者嘴唇微微颤动,看了看旁边仍然显示着明显异常数据的GPS定位系统,以及时不时无规则旋转一下的磁罗经,似乎是想到了有关百慕大三角的神秘恐怖传说,脸色微白地点了点头。
另外一边,华夏方面显然不可能知道,这次寻常的设备测试已经在诸多巧合以及人为要素下,被对面定义成了神秘学事件。
并且在未来还会成为一系列其它事件的导火索,甚至衍生出不少文学作品。
此时,他们只是简单地判断出——
对方怂了。
其实这个判断倒也没错。
毕竟阮英俊从一开始就想着要怂回去。
后来只是在为这個行为进行合理化铺垫而已。
于是,燃料已经快要达到极限的两架飞机自然很快返航,而黄石号则又远远悬在范五老号后面跟了几个小时。
直到当天入夜,确定对方并无再次返回的意图之后,才掉头离开。
而当这段故事辗转周折,最后传到常浩南耳朵里的时候,已经是差不多两个月以后了。
夏去秋来,第一台被完整生产出来的涡扇10原型机B0101也已经结束了出厂之前的各项测试,被一架伊尔76运输机运到了624所进行完整的台架性能测试。
得益于体积更大的增压货舱,606所和黎明集团的测试人员也连同测试样机一并飞到了624所。
至于常浩南……这段时间本来就在蓉城处理歼10的改进项目,距离涪城也就100公里路。
随便打个飞的就过去了。
在机场的时间都比在天上的时间长。
也是在从涪城机场到624所的路上,他才从已经来到这里快两个月的徐洋口中听到了这些测试过程中的小插曲。
只不过,虽然后者是当个乐子讲的,但常浩南听上去,就不完全是乐子了。
上次华夏和法国搞联合反潜演习的时候,也是在完全巧合的情况下抓出来了一条蹲在海域边缘准备侦查情报的水下小人。
虽然这两次都看似运气不错,但是根据千蟑定律……
当你在屋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那么屋里的阴暗面可能已经有一千只蟑螂了。
换句话说,没被发现的类似情况只会更多。
“保护海洋权益,还是任重道远呐……”
……
当接机车队到达624所的时候,两位老熟人——院长李荣在以及总设计师姜甫和已经在设计楼门口等着了。
一番寒暄之后,后者面对着刚从车上下来,还拎着个鼓囊囊公文包的常浩南,上下打量了半晌,然后轻轻叹了口气:
“在今天之前,我做梦也没想到过,竟然能有人在两年内因为三个不同的项目而到我们这来做测试……”
他的表情和语气都十分复杂。
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羡慕中混着一点不甘心的感觉。
毕竟从涡喷14,到涡扇9,再到如今的涡扇10。
常浩南的动作效率之快,姜甫和几乎是全程看在眼里。
关键是624所作为涡轮院,本就肩负着航空发动机相关技术的预研工作。
结果别人做项目的速度比自己这边做预研都快。
去年这会的时候,姜甫和才刚把由R-79V-300涡扇发动机核心机衍生而来的推重比9一级大推从常规型号转为垂直起降型号,以避开涡扇10之锋芒。
结果这才一年功夫,怎么就开始台架测试了?
就算涡扇10实际上是个已经立项过三次的“新”项目,但这也太离谱了吧?
而且,他最怕的事情是——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