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93节

  姜甫和眼中带光地问道。

  这件事之前连央视新闻都报道过,他当然不会真的一无所知。

  但在问出真正想问的事情之前,总得稍微铺垫一下。

  而且,保不准常浩南这就有什么新闻里没有的细节呢。

  “当然,镐飞那边派过去的人,而且那架飞机应该离首飞不太远了。”

  常浩南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这种不太重要的项目,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跟欧洲的合作都是由他一手促成,所以了解的自然比姜甫和要多不少:

  “而且,那两架A330AIT上面用的四套喷水系统,也是直接由蓉飞生产,然后出口过去的。”

  果然,听到这里,姜甫和的眼神更亮了。

  要知道,在其它几个合作项目中,华夏这边虽然也负责一部分核心技术,但总体上还是以解决方案供应商,或者干脆就是技术合作的路子进行。

  直接以完整子系统出口的形式往欧洲卖零部件,还是只有这独一份。

  而且,那可是空中客车啊……

  尽管这两年里面,华夏和欧洲之间已经有了好几个典型的合作项目,但对于任何一个航空领域的从业者来说,波音以及空中客车,跟其它公司自然还是不大一样的。

  尤其在波音与麦道的兼并风波之后,新公司内部很快出现了一系列混乱。

  原麦道虽然从企业层面上是被兼并的一方,但根据协议,他们的相当一部分高层却仍然能在新公司里面担任要职,甚至跟原波音的高层在数量上有分庭抗礼那意思。

  双方在经营理念上也很快产生了分歧。

  这样的公司内斗几乎马上就反应在了市场政策的层面。

  再加上这条时间线里面,波音为了达成谅解备忘录所付出的代价远比上辈子高得多,因此在眼下的1998年,空中客车就已经隐隐有和前者分庭抗礼的意思了。

  旁边的李荣在看着聊到兴头上的两个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明明前两天常浩南刚到624所的时候,姜甫和的态度还是有点纠结的。

  怎么一转眼的功夫,就一点看不出来了……

  “那常总,您说咱们航空动力口,能不能有机会……”

  姜甫和总算问出了他从一开始就想问的事情。

  “这个么……或许还需要我们更努力一些才行……”

  常浩南的回答中带着些许好笑和无奈。

  果然人都是不会满足的。

  搁在两年以前,新舟60第一次跟欧洲航空企业搞对等技术合作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当成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了。

  据说航空工业总公司在年末总结的时候,专门用将近10页纸的篇幅,详细描述了整个合作过程,以及合作协议的细节。

  结果现在,大家都已经在想着把航发零部件这种核心产品反向出口欧洲的事情了……

  当然,这种不知满足的想法,对于产业发展来说,绝对是好事。

  稍作停顿之后,常浩南又继续道:

  “现在涡扇10的研发虽然推进比较顺利,但姜总你也知道,这算是我集中了全国的航发研究力量搞的样板工程,为此其它型号航发的研究和改进都基本陷入了停滞状态。”

  “所以,真要让航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还是得等到涡扇10这边告一段落,把锻炼出来的队伍重新分散回各个厂所,再让他们分别得到锻炼才行,这个过程……总归还得个几年吧……”

  听到这个回答,姜甫和脸上的表情反倒舒展开来。

  几年嘛,他还等得起。

  而且,根据他的总结,常浩南口中说的“几年”,大概率还是收着说的。

  ……

  一直到这天下午,常浩南离开会议室,去高空台那边确认台架测试准备程度之后,李荣在一边整理桌上散落着的技术文件,一边悄悄拉着旁边的姜甫和小声问道:

  “老姜,你和常总……啥时候混这么熟了?”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双方都心知肚明,在此之前,姜甫和对于常浩南把624所的项目挤走,一直都是抱着一种“理智上理解但情感上难以接受”的心态。

  但刚才这样子,似乎是完全看开了。

  “这个么……”

  姜甫和理了理有些灰白的头发:

  “没办法,常总给的实在太多了……”

第629章 涡扇10,点火成功!

  另外一边。

  徐洋的办事效率确实没的说。

  之前她保证两天内弄好数字控制系统的仿真验证程序,结果最后真的只花了46个小时。

  从外表来看,就只是在已经被挂载并连接好各种管路的发动机表面又接了两根新的信号输入线而已。

  但实际上,却是在已经编写并封装好的程序基础上,又外挂了一个随机的信号输入时滞算法,用来模拟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或高延迟的情况。

  “辛苦你了。”

  常浩南看着发丝散乱且一脸倦容的徐洋,破天荒地专门感谢了一句。

  “没关系,总不能耽误大家的进度……”

  之前的将近两天时间,徐洋都处在兴奋的工作状态下,如今乍一放松下来,直接困得连眼睛都快要睁不开,打着哈欠摆了摆手:

  “后面的测试环节我就不参与了,得回去补个觉。”

  “如果台子的仿真验证程序出问题的话,直接去我宿舍敲门就行……但是我觉得……应该……不会……”

  一句不长的话,说到最后语速都变慢了……

  航空发动机试车这么大的事情,当然不可能跟吃饭喝水一样说干就干。

  在完成最后一轮全面检查,确认发动机和试车台都准备妥善之后,常浩南、海谊德、李荣在等涡扇10项目负责人和624所的领导还需要分别签字确认。

  等全套程序走完,到了航发正式启动的时候,就已经是的第二天上午了。

  随着技术人员撤出高空台所在的试验舱,吊装着发动机的推力台架沿着滑轨缓缓移动到排气冷却装置面前。

  相比于常浩南两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如今的试车工位相比过去已经优化了很多。

  最明显的地方,莫过于在试验舱内部设置了一套完整的摄像监控系统。

  这样,身处控制室里面的众人便可以直观地看到发动机测试过程中的实时影像,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能从传到耳中的声音,以及显示在电脑上干巴巴的数据来判断航发的工作情况。

  而且,顺便还可以把录像保存下来。

  算是能满足常浩南的一个念想。

  测试涡喷14的时候,常浩南就一直想留下来一些真实的影像资料,毕竟是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发动机,在华夏航空工业史上必定要留下一笔。

  可惜因为缺少相关条件,最终没能成功。

  整個涡喷14的台架测试过程,只留下了几张有些模糊的照片。

  ……

  “常总,这个开始测试的指令,还是由你来下达吧!”

  站在第一排的海谊德轻轻推了一下常浩南,把后者按在了控制室指挥台后面的椅子上:

  “这……”

  在总工和总师在场的情况下,按照一般惯例,指挥口令还是应该交给前者。

  不过海谊德语气相当坚定,显然是早就已经做好了打算。

  这种关键时刻,如果为了这种事情纠缠起来,反而不美。

  因此,他当即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对准麦克风用沉稳的语气说道:

  “B0101号原型机高空台第一次试验,启动!”

  之前来测试涡喷14和涡扇9的时候,那两种型号其实都不能算是“新”发动机了。

  而涡扇10则不然。

  这台B0101号机只在工厂条件下进行过几次地面测试而已。

  由于条件所限,当时仍然用的是传统的启动方式。

  眼下这才是电启动的第一次使用。

  因此,测试流程自然要细致很多。

  “收到,启动!”

  接到指令的操作员回令之后,便按下了面前操作台上的发动机启动开关。

  操作室的显示屏上,显示着六组角度不同的画面。

  相比于空气-燃气启动的声光效果,电启动过程近乎无声无息。

  虽然电启动在最终推动起动机的步骤一样要用到空气,但这个过程会发生在摄像机看不到的地方。

  同样地,高压压气机的N2转速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不过因为外面两级风扇的遮挡,同样无法被肉眼观察到。

  “关闭涡轮加热器和前起动机!”

  常浩南发出了第二个指令。

  航发启动过程的原理跟汽车有点相似。

  甚至很多小型航发真的就是用一个电瓶+P0电机的结构进行启动的。

  但是对于涡扇10这个体量的大推力涡扇而言,这种小打小闹肯定不行,所以需要外置电源——

  比如一辆电源车,或者集成在某些飞机里面的辅助动力系统(APU)。

  在台架测试环境中,其实并不会真实设置这两个部件,但作为完整的启动流程,还是需要在测试系统里面模拟出它们的存在。

  在控制室的另外一台显示器上,传感器捕捉到的各项参数也已经逐一被显示出来。

  很快,N2转速便达到了点火供油线。

  “燃烧室,点火!”

首节 上一节 493/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