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39节

  总的来说,用在小飞机上难度太大。

  至于用在大飞机上……

  技术上确实可行。

  比如世界上第一种应用了光传飞控的型号就是P1反潜机。

  但先不说华夏手头就没个正经的大飞机,就算是有,大型飞机对重量、体积和操纵效率均不敏感,似乎也很难发挥出光控系统的优势。

  P1的光传飞控也更多是作为一个技术验证。

  所以这个思路就暂时被搁置到一边了。

  可是话说回来。

  眼下这个激光加工设备又不依赖电磁辐射进行工作,相反其核心设备还是一套光源。

  虽然高能激光束和光电子信号完全不是一回事,但至少省去了飞机上必须有的那套电-光-电转换系统。

  一次就克服……

  好吧,其实没有克服。

  应该是绕过了两个最大的难题。

  与此同时,在短暂的思考过后,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陆续意识到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尤其是霍鹏华。

  “似乎还不止如此……”

  他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因为超短脉冲激光的特性,我们需要一个非常高频率的控制信号才能满足高精度加工的需求,而光纤的低损耗与频率无关,所以高频信号在链路中能直接以初始形式传输而不需要进行下变频或数字化,还能省去两轮信号转换过程……”

  正如刚才侯院士所说,信号转换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很难消除的。

  但现在直接釜底抽薪,把这个过程给砍掉了两个,自然是降维打击了。

  “但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另起炉灶,重新设计一整套与光电子信号相关的元器件。”

  侯院士说着看向会议桌另一端的霍鹏华:

  “鹏华,压在你们身上的担子可就更重了。”

  还不等后者有所回应,常浩南就又补充道:

  “也不光是元器件的问题。”

  “光电子传输的相关基础,比如光开关特性的建模、光开关时延网络的开关串扰、时延误差、还有这些串扰和误差对阵列方向图和脉冲压缩的影响……这些方面的技术积累都比较薄弱,可能需要我们建立起来。”

  “霍组长,我可以给你们再申请一些光电领域的人手,不过考虑到项目的性质,这个数量应该也不会特别多。”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摆在霍鹏华面前的根本没有第二条路。

  再者说,相比于根本看不到出路的传统技术路线,搞光传系统至少前途看上去是光明的。

  至于道路有多曲折……

  现在已经顾不上了。

  “常总,侯院士,我保证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

  他当即起身表态。

  常浩南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思索片刻之后,又看向了左手边的侯院士:

  “侯院士,霍组长那边的任务确实很繁重,而我这边的理论研究现在进展又比较顺,所以我考虑,或许您可以把霍组长那边的进展情况也转给我这边一份?”

  实际上,他就是准备越过后者,把霍鹏华的研发组直接拿到自己手里来。

  毕竟,虽然常浩南手头的科研点数不够直接把整个项目给做完,但如果霍鹏华能提供具体的问题加上思路,那指引一下具体的研发路径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侯询毕竟身为院士,总归还是要象征性地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

  而侯院士当然也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于是便顺水推舟:

  “这样吧,常总,干脆让鹏华以后在提交项目进展说明的时候,给咱们每人提交一份?”

  大家都是体面人。

  常浩南作为项目负责人,拍板权还是握在手里的。

  别人对他尊重归尊重,但他反过来也得兜住了才行。

  “那好,接下来的任务,就这么定下来了。”

  常浩南长舒了一口气,目光扫过面前参会的十几名核心成员:

  “霍组长会后单独留下,我们讨论一下更具体的研发问题。”

  “其他人……散会!”

第883章 海空军的新装备

  实际上,在思路打开之后,项目的进展情况远远比包括常浩南在内所有人的预期要乐观得多。

  这是由光信号传播的原理决定的。

  光速恒定,宇宙运行的最基本规律之一。

  日常生活中,电信号和光信号基本都可以被认为是“瞬间”传输。

  并且,如果处于完全真空的条件下,电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那么也确实可以与光速等同。

  但要是深究起来,就并不是同一回事了——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电信号往往要依托电流在介质中进行传导。

  当这个介质是一条单一的铜或银导线时,电信号传播速率大概可以达到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倍光速。

  仍然差别不大。

  然而复杂系统内的导电介质显然不可能只有一条导线。

  各种电子元件都会对电流传导产生负面影响。

  其最终结果甚至可能比光信号慢一到两个数量级。

  因此,项目团队只是把原理样机中的电缆换成光纤,并相应对配套设备进行更换,就大大降低了信号延迟和失真。

  对于皮秒级激光器来说,已经是勉强堪用的水平了。

  至少可以让其它小组按照原计划正常推进项目,并把成果放到样机上进行实机测试。

  而不是大家一起停下来等着霍鹏华的进度。

  这也让所有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都松了口气。

  尤其是常浩南。

  他在去年可以连续闭关一两个月,只与外界进行最低限度的信息交换,那是因为当时既没有重大的项目节点,也没有特别需要关注的形势变化。

  但如今已经是2001年。

  时代变了。

  眼下的三月份尚且算是风平浪静,然而后面的三个季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基本可以说是大新闻不断。

  光是与常浩南有关的、计划在今年量产,或是小批量交付部队试用的型号,粗略估计就有四五种。

  还不说下半年整出来的那個逆天狠活——

  虽然现在的时间线跟上一世相比已经有了些许偏差,但不管有意无意,常浩南这些年反正是避免了对中东地区施加过于明显的影响。

  就是为了等这一波呢。

  所以,作为航空动力集团的主要领导,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走向的人,他必须做到一心多用。

  超短脉冲激光加工作为他手头最大的一个项目,能从中省出一些精力来,总归是好的。

  而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个想法一般。

  三月下旬,正为了项目而忙得如火如荼的常浩南先后接到了两份邀请。

  第一份来自秦飞集团。

  空警200预警机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国家鉴定项目。

  考虑到剩余部分都是考察极端天候下的适应性,需要等待时间窗口出现才能进行,且考核内容只与机载设备有关,不涉及飞行安全层面,上级决定将那架由验证机转为原型机又转为量产状态原型机的空警200提前交付给航空兵进行试用。

  常浩南作为项目的副总师,虽然在研发过程中几乎没正经露过面,但至少参与了立项前的预研和总体方案确定,理所当然地被邀请出席交付仪式。

  本来,这应该是一件大好事。

  常浩南也无所谓花个两三天时间去南郑走一趟。

  然而,就在他已经把日程安排好,准备回复秦飞集团的时候,却又收到了另外一条来自盛京的邀请。

  内容么……和前一条差不多。

  从去年下半年就念叨着要进行试生产的歼11B,总算是攒够了6架飞机所需的12台涡扇10A发动机,可以交付部队了……

  “真好啊……”

  常浩南看着眼前的两个信封,突然有种“孩子已经长大了”的奇妙感觉。

  毕竟,这两个项目都属于“被他拉扯过,但并没有直接参与,最后也顺利完成了”的典型。

  也是常浩南最希望看到的情况。

  唯一的问题是——

  尽管它们并没有被安排在同一时间,但也就是前后脚而已……

  这倒也不能全怪航空工业那边的安排有问题。

  量产机交付这种事,说到底其实是甲方说了算。

  解放军固然不搞封建迷信,但在重要事件上选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显然属于常规操作。

  而这两个型号,一个是秦飞集团交付给海军,另一个是盛飞集团交付给空军……

  按理来说,相互之间应该完全没有影响。

  于是,两边就不约而同地选在了3月25日这天。

首节 上一节 739/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