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32节
不出所料地。
当0.35这个数字被说出来之后。
现场,一片哗然。
“这怎么可能?”
当即就有人发出质疑。
这个反应速度,任炳达有理由怀疑,对方甚至都没来得及思考,只是因为过于震惊而引发了下意识的反应。
不过这个问题可谓正中下怀,因此他还是摆出一副耐心的模样回答道:
“确实,最初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们也一样不敢相信。”
“毕竟,罗尔斯罗伊斯是一家对产品有着严格要求的企业,出现这样的问题未免有些过于不可思议了。”
“实际上,我们在两天前就已经发现了这根短管的异常,但为了避免误判并没有提前声张,又花了两天时间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报告,才最终确定就是制造问题无误……”
任炳达特地在说到“严格要求”和“不可思议”之前停顿了一下,以示强调——
尽管整句话貌似都在表达赞扬。
但结合眼前的实际情况,实际含义显然恰好相反。
一时间,沃森和波迪的脸色都如同川剧变脸,红一阵白一阵。
至于威尔逊……
在任炳达刚上台的时候,他脸上还带着几分不忿。
显然是做好了打算,无论前者说出点什么,都得杠上一杠。
毕竟事故调查是很严谨的事情,不是你随便推测一下就行的。
但是,不忿很快就变成了意外。
接着是震惊。
最后转为无奈的苦笑。
这问题太直观了,实在没得杠……
至于其他人,有些仍然沉浸在难以相信当中,而有些则已经开始考虑责(甩)任(锅)的问题了。
不过,任炳达作为一个外人,自然不需要在乎这些。
他仍然没有停下。
而是换上了另外一张纸,接着抬起手在半空中向下压了压,示意自己还没结束。
然后,继续补充道:
“根据贵公司此前向我方提供的相关参数,高压涡轮轴承机匣外侧的工作温度约为370-400℃,远高于滑油的燃点,因此在短管破裂之后,接触到高温空气的滑油迅速开始燃烧,火势在很短时间内扩散至整个轴承机匣外侧……”
“……”
“尽管起火点是从高压涡轮对应位置开始,但滑油燃烧的温度并不足以威胁到耐热水平最高的高压涡轮内部,包括中压涡轮,由于采用了镍基合金,同样可以坚持工作一段时间,最终,使用了钛合金、工作温度在500℃以下的低压涡轮轴率先失去强度折断,低压涡轮与风扇解耦,失去负荷。”
任炳达在此处突然停顿,视线缓缓扫过面前的整个会议室:
“接下来的事情,我想你们都已经经知道了……”
一席话说完,他还学着英国人的样子,非常有风度地微微欠了欠身。
他这边表现的越谦虚,罗罗那边就会越尴尬。
“这就是我们调查,以及随后推算出的事故全过程。”
“当然,只是个比较粗略的估计而已,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帮助……”
任炳达自认为,这短短不到十分钟的表演相当精彩。
至少已经有了常总的六分功力。
不过,下面一众人的表情,却更加精彩——
将近三百号人,大费周章地查了半个多月。
结果还不如别人三个人五天时间。
当然话说回来,事故调查这事,本来也沾点运气。
没准人家就是从上万个碎片里一眼看到了个有问题的。
但最后查出来的问题如此低级,可就根本没得洗了。
短管加工偏心,而且是大到肉眼可见的偏差。
愣是没人发现,还被装上了发动机。
这都不能叫疏忽,简直就是犯罪!
尤其是沃森。
最开始他还觉得有点挂不住面子,但稍微冷静下来之后,就是一个汗流浃背。
多亏了这是一台测试用机。
要是在试飞用机,乃至交付给客户的量产机上被发现这种问题……
公司会怎么样不好说,但他这个项目主管,恐怕是不会有好果子吃。
想到这里,沃森的额头上不由得绷起几根青筋。
如果不是考虑到任炳达还在台上,恐怕直接就要跳起来喷人了。
连续几个深呼吸之后,他终于勉强压下火气:
“波迪,你记得去查一下这根软管的供应商,还有是谁负责的质量检测……”
一听这个,本来都已经准备下台的任炳达顿时停住了整理资料的动作:
“供应商,我们也已经查过了。”
“是川崎重工。”
“……”
有那么一瞬间,波迪觉得,自己似乎有点多余。
怎么什么都是让别人干好的?
“这是我们整理出来的完整报告,沃森先生看一下吧。”
任炳达走下小讲台,好心地把手中的一摞文件放在对方面前。
内容被特地写成了汉英双语,显然是早有准备。
沃森叹了口气,甚至都没去多余翻动面前的报告,便直接和任炳达说道:
他知道,对方既然拿着打印的纸质版过来,那就说明肯定是留了备份的。
而从华夏方面要求参与事故调查到今天,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显然也不可能只是为了到罗罗来装个逼。
事已至此,不如大家都敞亮一些。
“任先生,关于这份报告的内容……”
而任炳达显然也是抱着摊牌的想法:
“报告内容可以直接加入到贵方的事故调查结果当中,不过……也有两条要求。”
“一是加深在遄达900项目当中的合作关系,至少机匣外附件的部分应该交由我方进行生产。”
“二是……必须以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我方在本次事故调查,以及遄达900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1068章 型号保密,但参数不保密
会议室里,大庭广众之下,自然不是搞利益交换的好地方。
而且,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尽管现在所有人都已经基本认同了任炳达调查出来的结果,但在官面上,只要最终报告不出来,那再怎么合理也只能是推测。
所以必须尽快把这事给收一下尾。
以及空客方面几乎已经忍无可忍,现在既然确定问题不是出在核心机,那之前一直拖着没签的合同,自然也得赶紧签下来。
正所谓塞恩失马,焉知非福。
生产质量问题虽然丢人,但对于罗罗这样的业内龙头来说,解决起来并不困难。
因此,无论任炳达还是帕诺斯·沃森,都只是把最初的条件摆出来,表明自己有谈判的态度而已。
接着,后者就非常客气地把前者请出了会议室。
当然不是有什么恶意。
而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不太适合展示在外人面前。
果然。
任炳达还没来得及下楼,就依稀听到身后传来了愤怒的咆哮声……
分锅这种事,完全是罗罗的内部问题,外人没法干涉。
因此,在把情况,以及自己撰写的调查报告提交给国内之后,华夏调查团的三人就进入了一个短暂的闲暇时光。
或许是由于在会议室里的表演过于震撼,在那天之后,虽然之前在协议中列出的硬性限制还在,但包括威尔逊在内,几乎所有人对他们的态度都变得好了不少。
一些之前的无理要求,比如在非保密位置也不能拍照之类,也纷纷不再提起。
甚至会主动找到三人交流。
倒是让有心对无心的任炳达学到了不少东西。
制造业,就是这样。
很多细节算不得什么核心机密,对于有经验的人如同吃饭喝水。
但没经验的人遇到了,有可能几个月乃至几年都卡住解决不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又持续了近一周,任炳达才终于又一次看到了沃森。
只不过这一次,是在对方的办公室里。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