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水浒:我王伦,我在梁山多子多福 第149节

这个时代,客死异乡是常有的事。

每个城市都会有义庄之类的组织,专门收容外乡死者的尸身,暂时安置,由对方的家人有了钱和时间后来接回家乡安葬。

时间久了实在没办法了,也就在异乡入土为安了。

水土不服,旅程疲惫染病,在后世都是小事,在这个时代就很可能要命。

离家百里以上就算出远门了,这个时代很多人终身都没有踏出这个距离。

毕竟是可能要命的事。

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比如商人,官员,吏员,还有读书人,出门就是必须之事。

毕竟读书人要出门游学,赴考,商人要出门进货,贩卖货物。

官吏可能会执行公务,调动等等。

就算是在一州之地通行,对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来说也是充满未知的风险和难度。

渣渣龙备用裙187玖81389

有了这种公共马车,梁山可以多添一份收入,很多人也能安全快捷的出行,这便是双赢。

而且将来王伦控制的地盘大了,这些马车路线也就能持续扩张。

县对县,州对州。

将来迟早通行乡镇。

这就够足了,村级就没有必要了。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百姓肯定是宁愿走十里八里的,也不可能花几文钱去坐车。

只有超过二三十里以上的路程,往返要一天或大半天,花几文钱更合算时,这些普通人才会舍得花这个钱。

另外王伦考虑的就是推行物流收入。

客运马车每人只能带不超二十斤的随身物品,不另收费。

若超过二十斤不超百斤,再买一份票就行。

若是几百上千斤的货物,自己雇车成本太高,转运又太麻烦,那就可以到梁山的物流站点,购买一份物流票据,然后人坐着客运马车,抵达物流发货的目的地之后,凭票取货就行。

这在后世是早期的物流方式,和后来的快递不同,但很适合商业初步发展的大宋。

相对于汉唐和后来的明清,大宋都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明朝只有隆万开海到万历那短短几十年繁荣,市民文化涌现,商品经济对外贸易开始繁荣。

而大宋是从北宋开始贯穿到南宋。

汉唐和明清都有宵禁,大宋没有。

明清都有禁海政策,大宋没有。

汉唐只有陆地丝绸之路,和普通人关系不大,大宋的对外贸易规模庞大,普通人也在其中受益。

要不是规模庞大的对外贸易,就大宋的三冗压力,财政早就崩了。

到南宋时,因为外贸规模更进一步扩大,虽然失了半壁江山,财政收入反而还增加了。

也是神奇之至。

所以,载人客运,载货物流,这两个买卖不仅能做,还是大生意。

把前者做成大规模的促进人员和文化交通,促进融合的全国性的公共交通体系。

后者做成赚钱的大宋版邮政物流……

不光赚钱,也有益华夏,也是王伦执意要做的大事之一。

这会对华夏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华夏大一统来的太早,有利有弊。

对各地的开发,交流,其实一直是缓慢而困难。

有了这两个系统,将来的人员和物资交流要快捷方便的多,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若各路,也就是后来各省之间的主干道和州,县都能修好路……

整个华夏的文明进程都会大大加快!

简单来说,就是开挂了!

眼前就是这个“.挂”威力初显的时候。

明亮的车窗中坐着一群各司的吏员,有不少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员,二十不到,脸上稚气犹存,却都是尽量表现出精明干练的模样。

他们向着王伦招手问好,脸上都满是崇敬之意,车夫也是放慢了马速,在王伦眼前减速而过。

没有命令,他们是不会停车,但车夫们也是和这些吏员一样,对王伦充满敬意。

这位梁山的大当家,在梁山治下的七州之地,威望原本就是超过了赵家天子,甚至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击败十节度之后,已经不再是爱民和仁德这样的印象,而是更添了英明神武,所向无敌的统帅形象。

不光是眼前这些车夫,吏员。

附近农田中忙碌的农人百姓,也是对王伦一样的崇敬,甚至在他们心里,王伦身上有很多神秘的色彩,象足了那些传说中的开国帝王!

原本,虽然在梁山治下,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不少人不敢参军,或是不敢叫家族中人参军,就是害怕眼前的一切迟早会被朝廷给毁掉。

梁山覆灭。

一切还是虚幻。

很多人在一开始就是抱着能活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反正梁山给吃食,住处,只要吃苦种地就行。

百姓们岂怕吃苦?

种出来,有一天吃的便吃一天。

若是朝廷要收回,就当是被田主收回田地不给种了就是。

也无太大的损失。

但随着时间推移,所有人都适应了在梁山治下的生活。

一切都是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不光是收成高,吃的饱,大当家王伦的各种施政,都是叫人一天比一天过的有奔头,有希望!

任何人都不再想赵家皇帝再回来!

此次十节度率大军前来,百姓们又是惊惧恐慌,又是愤怒。

在齐州,郓州,济州,青州……到处都是主动参军大排长龙的人群。

梁山也适时征收了一批新军,成立了各州军区,新兵从警备士到地方驻守军队,择其优者再加入一线野战部队。

趁着此事战事,也是把从主力,二线,后备整个体系给建立了起来。

到了此时……

官兵惨败已经成定局。

俘虏大营就修在郓城县城一侧,几万官兵被关押在里头,每天都有不少百姓专门路过跑去观看,几万人关在一个营区里,场面也是极为壮观。

王伦的声望上涨不说,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朝廷拿梁山毫无办法,自己侍弄的这片土地很可能此后永远归自己种,还有居住的房子,也是永远归自己,还不象田地,房屋宅第是可以传给子孙,永远不易。

其实田地也是,只要有需求就一直会有地可种,只是名义上是属于公中,不属于私人,不准转让和买卖而已。

对普通人来说,很多人家都是世代当佃农,眼下的地名义上属公中,但可以一直给他们耕作,可比给田主当佃农强多了。

佃农会被随意提高田租,或 渣渣龙鞴用群18⑺98138_9 是退佃,或是强迫给田主家服劳役。

加上朝廷的各种苛捐杂税和徭役。

生活困苦可想而知。[]

梁山这里……完全不同。

当王伦和随员走向附近田亩的时候,所有农人要么挥手,要么远远躬身抱拳。

倒是没有人跪下。

原本宋人就不讲究跪礼,有副图是画的宋仁宗出行时的情形。

虽有禁军隔开百姓,但没有远远驱赶走,众人距离皇帝车驾也不远。

而且也无人跪下,所有宋人都站着看皇帝车驾经过。

百姓神态各异。

看起来并没有人把“官家”当成高高在上的神。

从“官家”这个称呼来说,百姓对当时的皇帝也是比较亲近,充满好感。

事务都是有两面性。

大宋有不好的地方,当然就有好的地方。

徽宗之前的皇帝都相对隐忍,克制,也比较亲民。

比如太宗时,想扩大宫禁,四周百姓群起反对,扩建皇宫的事就放弃了。

仁宗时,开封百姓有丢了猪的去敲登闻鼓告状,仁宗下令赔了头猪给此人。

仁宗时,公主骄纵,得罪公婆,回宫来告状,仁宗下令关闭宫门不给女儿进来,叫女儿以儿媳妇的礼节侍奉公婆。

这在此前的汉唐是不可想象的。

明清也是公主大于驸马和其家人。

只有宋朝不同。

种种细节,都是显示出华夏文明经过汉唐之后的沉淀与发展。

宋朝也有市民经济和文化,民间的自由度很高,如果不是税赋太过沉重,哪怕是普通百姓,生活在这个时代其实也挺好,肯定是比明清要好的多。

“.大当家,这边便是棉田!”

太阳当空,热度已经明显又上来了。

也就王伦这种先天境的体质,寒暑不侵。

首节 上一节 149/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逆天悟性:异火大陆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