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第142节
周易说道:
“应该是随着乌云消散了,镇上没人讨论这个,昨晚那种腥臭味也消失不见……没了好,省得被人拍到解释不清。”
西汉武帝世界,定襄北草原上。
霍去病率军经一夜狂奔,终于追到了匈奴人的尾巴,但可惜的是,这不是主力,只有一千多人,貌似是一个匈奴小部落。
听到这个人数,包括霍去病在内,所有人都把野猪矛挂在顺手的位置,然后拿起弓箭,趁拂晓发起冲锋。
大军照例分成三个部分,从三个方向进行包抄。
还没靠近,匈奴人就被马蹄声吵醒了,他们刚从帐篷里冲出来,就迎来了汉军的齐射。
弓箭单独使用,对射手的水平有着超高的要求。
但齐射的话,要的是群体伤害,只要能把箭射出去就行。
一轮箭过后,匈奴人阵脚大乱,尤其是那些顾不上披甲的人从营寨中跑出来,被飞来的箭矢稳稳射中身体。
直接毙命的还好,就怕遇到那种一时半会儿死不了的,躺在地上不断哀嚎,对士气有着巨大的打击。
霍去病骑马靠近,用火箭向营帐里面射去,点燃了好几顶帐篷,大火一起来,匈奴人就更乱了。
他们数次想冲出营寨突击,都被汉军截了回来。
几个神射手躲在营寨墙上,想要偷袭,却被几个手持激光射灯的汉军搞得泪流满面,根本瞄不准方向。
等匈奴人的士气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赵破奴给绳子上套个圈,像套马一样猛甩过去,让绳子牢牢套在寨墙上,七八匹马一起使劲儿,硬生生把寨墙的木桩给拔了出来。
寨墙上出现了缺口,可以率军杀进去了。
不过霍去病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又等了一会儿,确认匈奴人的斗志被瓦解,这才带人一波冲锋,俘虏了上千人。
有了无人机和对讲机,哪怕兵力相等呢,也是降维打击。
营寨中的一举一动,全都在无人机的监视之下,霍去病甚至能看到几个为首之人出现分歧在争吵。
等所有匈奴人全都被俘虏后,张骞骑马过去,开始挨个儿审问。
司马迁跟在一旁做记录,俘虏的身份决定着功劳的大小,这个得记清楚。
正问着,一个懂汉语的当户盯着司马迁恶狠狠的骂了起来:
“你们这些汉狗不要脸,夺我草场、毁我家园,天神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司马迁一听,立马开始反驳:
“若不是你们南下劫掠,会有今日之祸?”
那个当户不服气,刚要继续吵,就被骑马巡视的赵破奴一矛给捅死了:
“子长你记好了,俘虏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一旦发现嘴巴不干净之人,就抓起你手中的刀子往他身上招呼……这是战场,不是朝堂,不需要他们心服口服。”
赵破奴说完,担心匈奴人听不懂,还贴心的用匈奴话说了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他又随机杀了几个匈奴军官,匈奴人瞬间掌握了文明用语,问什么答什么,连看汉军的眼神,也变得恭敬温顺起来……堪称最速素质教育了。
张骞问了一圈,总算搞明白了这支人马的来头:
“他们是阴山北麓的匈奴人,来自同一个部落,奉命驻扎在此地,为单于大军探查汉军主力。”
卫青这边急需找到匈奴主力,意欲一网打尽。
而匈奴人则准备躲着汉军主力,偷偷潜入到汉人腹地展开劫掠……这是一场典型的躲猫猫战斗。
霍去病问道:
“何时能见到匈奴主力?”
张骞问了个大致的时间:
“十天之内,匈奴主力会从这里南下,我们要不要通报给大将军?”
霍去病觉得应该说,但他不确定这是不是阴谋:
“我去师父那里一趟,看看师父昨日是怎么回事,顺便让他老人家占卜一番,看匈奴人从此地南下,到底是不是诡计。”
这群匈奴人很穷,连像样的头冠都没有,霍去病有些失望,交代大家守好营寨,便消失在空气中,来到了混元宫。
这会儿周易和公孙大娘刚要吃早餐,霍去病来到小院,还没顾上打招呼,公孙大娘就嘚瑟起来:
“冠军侯,你咋知道我昨日杀死了一条害人的蛟龙?”
这下轮到霍去病懵逼了:
“真有龙?”
“不是龙,是蛟龙,道长说,龙是有味道的,香味是真龙,腥味是蛟龙,辣味是卫龙,甜味是奶龙……”
正说着,这丫头拿出一包卫龙辣条,往馒头里一夹,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霍去病洗洗手,坐下来一起吃早餐,顺便提出了请周易帮忙占卜情报准确性的请求。
周易咬了口馒头说道:
“情报算什么,吃完饭,你随我去三清殿,咱师徒俩直接把匈奴主力的位置占卜出来!”
第163章 李清照:再敢往我面前晃,一雷劈死你!
吃饭时,公孙大娘把昨晚的事情说了一遍,还隆重介绍了道观的新成员大黑——也就是昨天新提的那台豹8。
新提不到五个小时,这台车就从近一米的水中驶过,也算经受住了考验。
饭后,霍去病帮着收拾碗筷,然后跟着周易来到三清殿,摆上供品,插上香烛,最后拿出了柜子里锁着的八卦算盘。
“去病,跪在蒲团上向三清行礼,心中默念匈奴主力的位置,我来占卜。”
“遵命!”
霍去病跪下来,开始祈求匈奴主力的位置,周易将算盘平放,开始占卜具体的方位。
很快,结果就出现了,匈奴主力在霍去病所部的东北方向。
周易拿出西汉并州地图,对比卦象显示的方位,确定了匈奴主力在荒干河的源头附近,也就是现在的集宁西南方位。
霍去病看到这个位置,诧异的说道:
“听司马迁说,当时李广就想去荒干河源头寻找匈奴主力,但他们转了好几天,迷失了方向,最终没找到荒干河,反而差点进攻我们,最后去了西北方向。”
周易觉得这事儿就跟李广封侯一样,苦苦追寻一辈子,但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原因失之交臂……但凡多用点心,不那么狂妄自大,也不至于到死都没任何功绩。
历史上司马迁不遗余力的吹捧李广,把他拔到不可思议的高度,假如这次卫青在荒干河源头找到匈奴主力,那班师回朝时,李广大概率会弹劾司马迁透露自己的作战计划。
提出去荒干河源头的是他,结果因为没找到,被卫青摘了果子,李广那性格,是绝不会咽下这口气的。
到时候司马氏就可以跟陇西李氏过过招了,看看谁的控评能力强,谁更能引导舆论……两大家族联合,远没有两大家族对抗有利于大汉。
尤其是司马氏属于言官,一通弹劾下来,不知道李氏还能剩几个人掌权。
空出来的官职,这不就便宜卫青霍去病为首的新贵了嘛,好事儿来着。
确定了匈奴主力的位置后,霍去病没有再停留,二话不说就要离开,周易对他说道:
“再带走三千个野猪矛头吧,这一战估计够用了,等你发动河西之战时,再支援一些。”
定襄北之战爆发于公元前123年,河西之战爆发于公元前121年,还有两年的准备时间,到时候援助的物资会更多。
至于公元前122年为何没出征,是因为这一年爆发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长安多位官员被卷进去,刘彻平叛完毕,又册封了太子,算是休养生息了一年时间。
刘安死后,他门下的方士四处逃散,将做豆腐的办法带到了各地……当然,这个时期的豆腐还只是炼丹的副产品,汉朝百姓真正食用豆腐,至少要到东汉甚至两晋时期了。
霍去病把野猪矛头一箱箱搬到长生殿门口,向周易和公孙大娘一拱手,返回了西汉武帝世界。
他走后,周易接着搬砖,公孙大娘则是端着一盆水,认真把五菱和豹8擦了一遍,擦的时候还反复念叨:
“小白你放心,我们有了大黑也不会忘记你的,一些重要场合还得你参加才行……大黑你可不许欺负小白,它参与过好几场法事,三界有名。”
周易被这话逗得直乐,这是把车当宠物养了吗?
擦完车,公孙大娘听说周易在长生殿写了名字,跑过去看了看,然后这丫头动了歪心思,拿着签名笔悄悄来到小蓬莱,在小蓬莱正殿的供桌上,悄悄写下了西施的名字:
“小蓬莱是跳舞的地方,那我喊一个舞蹈大师过来很合理吧?就是不知道来的西施是多大年纪,希望比我小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当姐姐啦!”
屠龙少女暗戳戳的做完这些,来到财神殿前,看着忙碌的周易问道:
“道长,财神殿啥时候上梁啊?媚娘姐姐说上梁有糖吃,我还没吃过呢,想感受感受。”
周易说道:
“这个得再等等,大梁太重,纯人力抬的话,得需要很多人手。”
混元宫短时间内没法召集大量古代人,只能从功德上入手,等所有人的功德都达到一斤以上,建材会变得轻飘飘的,说不定靠纯人力就能把大梁安放到位。
搬完砖头,周易带着公孙大娘下山去镇上逛了逛,顺便带她去赵伟家蹭了一顿饭。
赵伟看到周易开着的豹8,立马将自己的豹5开过来做了对比,两款车都是方方正正的硬派越野,看起来很气派。
从酱菜厂赶过来吃饭的赵登科左看又看,打算年底也奖励自己一台豹子,具体是豹5还是豹8,就看厂里的效益了。
这边热热闹闹吃饭时,北宋哲宗世界,内城国子监附近。
经过几天的讨论,一元宫的奠基仪式终于要开始了。
从李格非在朝堂上提出修建一元宫之后,群臣就颇有微词,倒不是反对,主要是想凸显一下子自己在这件事中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是想刷存在感,也可能是想给一元仙长留下个深刻印象,反正他们就用宋朝文官的方式上蹿下跳的弹劾起了这件事。
嗯,虽然我们没促成一元宫的修建,但我们可以阻止这件事。
他们从劳民伤财、苛捐杂税、徭役繁多等角度弹劾,意欲阻止一元宫的修建,但赵煦早有应对。
弹劾用地时,经年不上朝的赵佶站突然出列,将他在内城那座紧挨着国子监的院落捐了出来。
弹劾劳民伤财时,一群王爷主动申请降低今年的开支,请求把钱财用在一元宫的修建上面,不够了就预支明年的。
至于徭役,这个更简单,赵佶直接砸钱,在一元宫干活儿的人,每天两百文现钱,技工翻倍……别说徭役了,哪怕禁军也对这个报酬颇为心动。
所有阻碍全都被赵煦预判到,甚至还提前做了布局,该说不说,这位皇帝真的有两把刷子,把朝臣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确认没法阻止后,群臣又立马调转枪口,表示要捐款捐物捐奴仆,前两天那雪片一样的奏折,仿佛是别人上奏的一般。
但这次,赵煦可没让他们如愿,以一元仙长乃皇家供奉为由,谢绝了群臣的捐献和赠予,整个一元宫从修建到后期的维护,全部由皇家支付。
动工奠基仪式搞得很排场,满朝文武全部出席,隔壁国子监也安排了学子进行观礼。
赵煦的銮驾来到之前,学子们熙熙攘攘乱作一团,李清照拎着拂尘,默默站在奠基仪式的供桌前等待。
上一篇:灾变猎人:我有一个经验值系统
下一篇:内娱顶流:从跑男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