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第143节
正百无聊赖时,一个年轻学子来到李清照面前,躬身行了一礼:
“晚生赵明诚,可否有幸聆听桂花仙子的教诲?”
没穿越到混元宫前,李清照还是很吃这一套的,但现在,她看着赵明诚油腔滑调的样子,没由来的一阵反感:
“滚,再敢往我面前晃,一雷劈死你!”
为了防止赵明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李清照朗声对远处的一位官员喊道:
“赵挺之,不想绝后就看好你的孩子,否则等赵煦过来,你们全家就等着流放儋州吧!”
要是私底下,李清照自然不会直呼陛下的名讳,但今天不一样,今天她是代表一元仙长来的,神仙可不管你什么人间帝王不帝王的,直呼其名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而且李清照已经看透,一旦给这些人好脸色,他们就会求长生、求健康、求官运……人家神仙欠你的啊,凭啥你求啥就得满足你?
喊话之后,李清照掏出手机,旁若无人的玩起了连连看,赵挺之气鼓鼓的从人群中走出来,连踢带打的将儿子拉到一边,狠狠教训一顿。
其他准备套近乎的官员见状,齐齐后撤一步,然后用同情的眼神看着这对倒霉父子。
不看看啥场合就乱搭讪,现在舒服了吧?
当然,也有言官暗暗记下了李清照直呼陛下名讳的事,打算明天在朝会上弹劾李格非……之所以不现在提出来,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第三个被雷劈死的人。
没多久,赵煦在赵佶的陪同下来到现场,他身体很虚弱,走几步就想摔倒,还气喘吁吁的,但精神头还挺不错,尤其是见到李清照在玩手机,觉得非常新奇,很想接触一下。
来到供桌前,满朝文武和国子监的学子们,全都站好队形,赵煦拱手向李清照行了个道家礼仪:
“不知赵某是否有幸聆听一元仙长的教诲。”
李清照说道:
“应该有机会的,我家仙长对你印象不错,夸你有进取之心,还打算帮你治病……若你到了混元宫,莫要紧张,仙长是个很和善的人,擅长烹饪,我们都喜欢吃他做的饭。”
赵煦一脸神往的说道:
“希望赵某能尽快见到仙长。”
这时候,奠基仪式正式开始,赵煦领着文武百官拜天地,拜众神。
最后,赵煦对着供桌上的太极图跪下来,以道门弟子的身份磕头行礼,为大宋祈求国运。
磕头完毕,赵煦刚起身,他的身影就在百官的视线中,消失不见。
赵佶左看右看,急切的问道:
“我皇兄呢?”
李清照没想到自己的嘴巴这么灵,努力维持着仙子人设:
“被仙长请去喝茶了,诸位稍安勿躁,陛下去去就来!”
第164章 弟子赵煦,拜见仙长!求月票】
混元宫长生殿内,赵煦觉得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群臣、皇弟、以及身穿道袍的桂花仙子,全都不见了踪影。
他稳了稳心神,四处打量一番,疑惑的自语道:
“这里不会就是桂花仙子所言的混元宫吧?”
赵煦向长生大帝的神像恭敬的行了一礼,发现供桌上有个留言簿,好奇的翻开,看到了【周世宗柴荣】的名字:
“居然有世宗之名,难道仙长打算邀请世宗来此处吗?可他生前名为郭荣,仙长是否写错了?”
柴荣是过继给郭威的养子,姓氏自然也是郭姓,赵匡胤登基后,才将后周皇族的姓氏重新改为了柴氏。
这么做,一来是增加自己的正统性,二来是降低柴荣的影响力。
但适得其反的是,宋朝的官员一受挫就喜欢夸柴荣,非但没降低柴荣的影响力,反而把柴荣的功绩和遗憾宣传得更为流传,民间甚至还为他封神,出现了柴荣的信仰。
合上留言簿,赵煦四处看了看,回想起李清照的介绍,知道霍去病也是从长生殿出来的,刚才行礼时还许愿,想重现冠军侯封狼居胥的壮举。
离开长生殿,他看到了高高树立着的路灯,看到了院内扯的电线,看到了远处停着的五菱宏光。
转了一圈,赵煦发现混元宫没人,便独自在院子里溜达起来。
这时候,周易正开车返回混元宫,他和公孙大娘在赵伟家吃完饭,又买了一些水果,预定了十多斤牛腩。
明天是武媚娘来混元宫的日子,到时候陈汤李白李清照等人也都会过来,从菜地里摘点西红柿,做成酸甜口的番茄炖牛腩,配着米饭吃,美滋滋。
副驾驶座位上,公孙大娘拍着自己的小肚肚说道:
“又吃撑了,道长,他们会不会笑话我这个外地人吃得多呀?”
“不会,在我们这边,去别人家做客,吃得越多主人家脸上就越有光。”
公孙大娘一听,忍不住叹了口气:
“早知道我应该再来半小碗米饭的,鱼汤泡饭真是吃不够呀!”
回到混元宫,车子刚驶入大门,两人就看到一个红色影子进入了大雄宝殿。
生性怕鬼的公孙大娘下意识的问道:
“大中午的,不会有鬼上门了吧?”
周易笑了一声:
“你真把这些神仙当好脾气的主了?哪怕佛门也还有怒目金刚呢,更别说道门那群动不动就伐山破庙的好战分子了。”
不过周道长的谨慎是刻在骨子里的,他摁了一下车喇叭,推门下车,在心里默念起了雷击术的咒语。
一旦有意外,就直接用八品雷击术招呼对方。
谁知还没来得及感受八品雷击术的强度,一个身穿绯色官袍、头戴通天冠的瘦弱男子,便从大雄宝殿走出来,刚迈出门槛就恭敬的跪下行礼:
“弟子赵煦,拜见一元仙长!”
公孙大娘一看不是鬼,而是宋朝来的赵煦,当即兴奋的围着他转了两圈:
“你就是照儿姐姐那个时代的皇帝呀?照儿姐姐呢?”
赵煦恭敬的答道:
“今日我率领百官举行一元宫的奠基仪式,谁知拜过神之后,在下就来了此处,如今桂花仙子还在仪式现场。”
周易看着赵煦的样子,觉得他的身体确实够虚的,不光瘦,脸上也没什么血色,但态度很不错,说明李清照的宣传工作做得很到位啊。
他冲赵煦说道:
“起来吧,吃饭没?没吃饭的话,我先给你弄点吃的。”
“未曾就餐,多谢师尊!”
他打蛇随棍上的直接喊了师父,听得公孙大娘直撇嘴:
“你们这些当皇帝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厚脸皮。”
这丫头本以为李隆基不要脸是个例,没想到浓眉大眼的赵煦也是这种性格,张口就喊师尊,一点没把自己当外人。
三人来到小院,周易去厨房做饭,公孙大娘将自己的小零食拿出来跟赵煦分享,还“不经意间”显摆了一下昨天斩杀蛟龙的全过程。
赵煦心里十分震惊,没想到石榴仙子这么厉害,他吹捧几句,吃了口蛋黄派,觉得味道很棒:
“此物作价几何?昂贵吗?”
公孙大娘从自己的百宝箱里拿出一堆:
“超市里散称的,很便宜,跟你们大宋的奸臣一样,一抓一大把。”
赵煦一愣:
“我大宋的奸臣很多吗?”
公孙大娘点了点头:
“当然多了,照儿姐姐不是已经劈死俩了吗?”
赵煦瞬间觉得手中的蛋黄派不香甜了:
“桂花仙子第一次用雷击术劈死了我皇弟赵佶的伴当高俅,第二次劈死了宫中的传旨太监梁师成……这两人都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何来奸臣一说?”
公孙大娘说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死了之后,你弟弟赵佶上位,任人唯亲,那个只会踢球的高俅成了太尉,梁师成自封隐相,把持着朝政大权,整个朝堂乌烟瘴气,以至于爆发靖康耻,让金兵围了开封,皇室的公主妃子全成了金国人的俘虏……”
赵煦愣愣的坐在椅子上,手中的蛋黄派被他攥成了渣渣,但他却不自知,嘴里反复念叨着: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怪不得桂花仙子从没说过未来之事,每当问起西夏覆灭时,她的表情那么复杂呢。
公孙大娘见赵煦呆愣愣的,还以为他不相信自己的话呢,便去周易房间,将书架上关于宋朝历史的几本繁体字书全都拿了过来:
“这些都是宋史,尤其是你弟弟上位后的所作所为……这本《奸臣传》是大宋覆灭后,士大夫阶层编纂的,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赵煦拍拍手中的蛋黄派渣渣,机械的接过书开始翻看。
当然看到所谓的奸臣的名字,更加绷不住了:
“吕惠卿乃是我朝肱骨之臣,如今正在西北边关跟西夏和吐蕃打仗,开拓了千里国土,他怎会是奸臣?”
“章惇乃我左膀右臂,开拓西南疆域,整治湖湘郡县,让西南诸县不再有土人作乱,还整肃朝堂,稳定民心,虽连年开战,但并未加重百姓徭役……此柱国之臣,如何成了奸臣?”
公孙大娘撕开一包夹心饼干送进嘴里,咔嚓咔嚓嚼着:
“这个我知道,你死后,太后提议让赵佶当皇帝,章惇提出反对意见,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前两天仙长还夸章惇识人之准呢,大宋到了赵佶手中,确实断送了。”
章惇一句【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算是把未来皇帝给得罪死了,所以赵佶上位不久,这位柱国之臣就一贬再贬,最终客死他乡。
等赵构上位,更是把章惇拉出来鞭尸,还立下了【章惇子孙,不得仕朝堂】的规定,将这位宰相贬到了尘埃中。
刚到混元宫时,赵煦还想替弟弟求求情,让他修仙,但了解到这些历史,他恨不得把赵佶大卸八块。
正聊着,周易端来了一碗酸汤肉丝面,上面还放了两个煎蛋:
“吃吧,吃完我带你到药王殿拜一拜,让你有个好身体,下次再过来,去卫生院抽血做个化验,看你体内有没有重金属超标。”
宋朝修建皇宫时,用了大量朱砂,以至于皇帝都不长寿,直到徽宗时,他修建别院搬出皇宫,反而没病没灾身体健康,哪怕押解到金国,也还活了好几年。
赵煦大口扒拉着面条,觉得仙馔确实比皇宫里的菜肴美味多了,可谓汤鲜味美,吃一口就想吃下一口。
周易翻看一下桌上的几本书,推给了赵煦:
“走的时候拿回去吧,好好看一看士大夫的嘴脸,宋朝灭亡后,蒙古人建立了元朝,这些士大夫摇身一变就成了元朝的忠臣,后来朱元璋起兵造反元朝时,他们身为汉人,还各种反抗……士大夫阶层只想着自己,你用的时候要注意,他们不是汉唐时期的世家,没任何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赵煦答应道:
上一篇:灾变猎人:我有一个经验值系统
下一篇:内娱顶流:从跑男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