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211节
“哈哈哈哈~~~~”
香港金钟,金山船运的董事长办公室内:
董浩云看完手中报纸后说道:“好大的手笔啊,一次性买了24艘船,长兴航运的规模,要立刻扩大3倍了。”
“是的,父亲。”董建成说道:“最近我们金山的不少海员、甚至船长,都有被挖走的,就是长兴航运所为。”
“走的很多吗?”董浩云皱眉,虽然几个人不重要,可如果走的多了,那影响就很大了。
董建成回答说道:“不算少,但还不至于会影响很大,这长兴航运应该是全香港挖人,英资那边也没放过,听说还有去湾湾那边,估计也是不想得罪某一家了。”
“他又不可能在意这个。”董浩云笑了笑,说道:“不过这样也好,不在意不代表非要去得罪人。”
“是的,而且这杨文东还与包玉冈一起合资,建了一个海事学院。”董建成又说道:“这海事学院是用来.”
董浩云摆手说道:“不用介绍了,我知道,包玉冈曾经找过我,但是我没答应。
我们招人就行了,或者内部稍微培养一些新人,搞个学院太麻烦了,难不成还跟其他国家一样,搞个航海方面的大学?”
如果只是教人怎么操作货船,或者如何操作货船里面的一个职位,那是很简单的。
可他知道,包玉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量的全方面航海人才,这就很耗费精力了。
“我觉得这个想法是真不错。”董建成则说道:“真要是成了,那香港就真的不会缺航海方面的人才了。”
“哪那么容易。”董浩云顿了顿,说道:“就算真成了,那我们也可以去挖人,就跟今天他杨文东挖我的人一样?对吧?”
“这倒也是。”董建成也是无话可说了。
挖人当然是合法的,就算有什么特殊协议,也就是赔钱的问题。
不过人家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你再怎么挖,肯定也是比不了别人自己能够从中获取的人才数量的.
董浩云又看了下手中报纸,说道:“虽然这长兴航运,加起来还不到50万吨,但这报纸说的不错,太年轻了,跟你差不多大,白手起家就有了今天的规模。
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超过我们也是迟早的事。”
董建成想了想,说道:“爹地,这杨文东虽然在其他领域也很有成就,但他进军航运,还是绝对依赖银行的,这次他能一次性买这么多船,就是依靠汇丰。
现在有很多小道消息,说汇丰信贷部的桑德士,会担任下一任大班,而他的执政策略就是与华资交好、同时也愿意投资航运,我想,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发展自己。”
“嗯,可以,你说的很对。”董浩云点点头,说道:“那找个时间,我得去拜访一下这桑德士了。
正好我又准备去日本下订几艘5-10万吨级别的油轮了,也需要银行的支持。”
汇丰的大班虽然本身没钱,但确实香港财富的掌控者之一,从经济层面上,能够不惧汇丰的,恐怕就只有怡和了。
其他人,哪怕是之前的何东,也得礼让三分。
董建成笑说道:“那就希望爹地能够顺利了。”
“新的船王啊,便利贴大王实在是太厉害了!“
“是啊,我记得之前不是说杨生是地产大亨吗?怎么又变成船王了?”
“这叫多元化,你看看怡和,人家几百种业务,杨生也才几种啊。”
“杨生能比的过怡和?怡和市值接近20个亿呢?”
“现在比不过不代表以后比不过啊,你看看杨生才创业几年啊,怡和都100多年了!”
“这些都不重要,你们看这个,杨生推出的海事学院在招生呢,就算只认识一点字,也能去报名,以后在船上当个清洁工,一个月也有三四百呢。”
“真的~”
杨文东的大名,再一次上了新闻,如今这个名字,似乎已经成了很多香港年轻人的偶像,只要有他名字的,基本上都可能会引发热销。
也成为了香港社会,很多人的话题。
大家都崇拜、也敬佩,特别是长兴实业的工厂,给着太多的人工作机会了。
当天晚上:
港华大厦内,杨文东打了一个哈欠,随后看着电视。
只是,丽的电视台的节目太无聊了,无聊到让他想睡觉。
“很困吗?要不要喝杯咖啡?”白玉姗在旁边问道。
“不用,等东方日报的销量出来了,我就去睡觉了,现在喝了等会可能睡不着了。”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今天是东方日报第一天上市,他这个老板,也就待在这边,等待最终的销量数据了。
白玉姗笑说道:“看来你真的很重视传媒啊。”
“当然,虽然它赚不了多少,但重要程度是非常高的。”杨文东说道:“再个,它也可以帮助其他产业发展,特别是地产或者超市这些行业。”
虽说香港市场不大,但地产确实很强大的,至于其他服务业,如果能够做到垄断水平,也很不错的;
更重要的是,在香港获得一个小的基石,外加运营这个行业的经验,以后也有机会进入其他市场。
“嗯。”白玉姗点点头,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只是传媒这个行业想做好,也是很难的。
“咚咚咚~”就在此时,门口敲门声音响起,杨文东抬头一看,是秦志业,于是招呼道:“进来吧。”
秦志业走进来后,招呼说道:“杨生、白小姐,今天的东方日报销量已经出来了,一共是卖了2.6万份。”
“2.6万份?”杨文东反问道:“我记得香港最高销量的报纸是4.3万份吧?”
“对,那也是一天的最高记录。”秦志业笑说道:“我们这是新报纸,能够达到2.6万,已经算是非常好的成绩了。”
PS:求月票
第254章 财富排行榜与传媒的良心
“嗯,算是开门红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秦志业又说道:“杨生,我们这第一天报纸的销量,就到达2万了,您的名气,绝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这种事,你不可能天天写,终归还是要回归正常的,内容才是核心;
港华日报走的是高端路线,那就抓住有钱人群体的需求,东方日报走的大众化路线,那就要抓住普通人喜欢的东西,比如我之前说的社会日常。”
秦志业回道:“杨生放心,我已经招聘了60多人,专门会在全港各地搜索有用的新闻或者一些传闻,然后再筛选登报;
我看过很多内容了,很多都是很有趣的,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
“嗯,能够让普通人带入进去,觉得有趣,就行。”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这个时代没有网络与各种娱乐活动,很多人其实还是很无聊的,只要有点意思的内容,那基本上都会吸引不少人观看的。
“是的。”秦志业又问道:“那杨生,我们的定价,是一直保持终端3毛一张吗?这个价格已经算是非常便宜了,未来我们很难盈利的。”
“先保证不亏就行了,将销量拉起来再考虑以后,我也没指望靠着报纸赚钱。”杨文东顿了顿,又道:“不过也不能亏本经营,这样会得罪很多同行,我虽然不惧他们,但目前还没必要这样做。
市场上卖3毛钱的报纸,还是有一些的,我们也不算恶性竞争了。”
前两年,香港的报纸普遍在2-5毛,但就是几年时间,香港经济发展迅速,报纸也涨价了,3毛钱几乎就是市场底价了。
秦志业笑说道:“3毛钱的报纸的确是有,但都是那些小报、内容也不怎么好,我们的报纸算是高配低价了。”
“嗯,就是要的这个目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哪怕我卖的便宜,质量也要做好,我的目标,是要东方日报成为香港销量第一的报纸。”
在有了港华日报的经验及团队,外加杨文东这个穿越者部分建议,以及雄厚的资本,东方日报的目标,自然就是要争第一。
而高性价比,在任何行业都是行的通的,从高端的汽车家电、到低端的工业品、乃至服务行业,没人不喜欢。
“好。”秦志业又说道:“杨生,刚刚我又有了一个想法,这次您的名气就带动了我们报纸的热销,根本原因是因为香港市民崇拜有钱;
那我们可以专门出个版块,就写各个香港富豪、财团、公司他们的现有财富、事业版图、发展历史等等,我想,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
杨文东皱眉说道:“但是这样做,会得罪人吧?”
秦志业道:“这方面我肯定也是要避免的,在刊登之前,我也会想办法得到对方的同意,虽然香港很多人是喜欢低调,但也有高调的人,
比如之前的廖宝珊、金山船运的董浩云,这样的人还是有不少的,特别是有了名气对他的生意帮助很大的人,只要我们将这个板块做好了,说不定还有人主动想我们曝光一些资料。”
“也行,那可以试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想做好传媒,的确需要一些特殊方法。”
传媒这个行业,肯定是有可能得罪人的,就算不是富豪的事情,但当热点新闻爆出的时候,不可能不跟,跟的话就可能得罪人。
这一切就要掌握一个“度”,控制好就行了。
“那我明天就成立这个团队。”秦志业笑说道。
杨文东点点头,又说道:“等你资料差的差不多了,那年底还能搞一个排行榜出来,那估计就更吸引人了。”
“排行榜?好想法?”秦志业有些惊讶说道:“这个排行榜要是出来了,估计会成为香港社会的重要话题了。”
“那就试试吧。”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可以叫做香港财富排行榜、或船王排行榜、地产排行榜,肯定很多人喜欢。”
如今美国那边的《财富》或者《福布斯》,还都是盯着自己国家,主要也是因为很难采集海外数据。
香港这边,根本就没这人做这个数据,这或许就是东方日报的机会了。
这时,旁边的白玉姗不解问道:“这种经济数据,放在高端的港华日报上不是更好吗?”
“哈哈哈。”杨文东笑说道:“这你就错了,虽然这些看起来是经济数据,但实际上就是八卦属性,并不是给高端经济人群看的,放在以销量为主的东方日报上反而更好。”
真正的经济还可以的群体,一般不在乎这种东西,他们反而更重视怎么赚更多的钱,即使选择经济方面的资料,更趋向于实际性有帮助的资料。
但市井小民,可就是喜欢看富豪故事了,前世QQ群里讨论国家大事最多的,也是这些人
“也不一定吧?”白玉姗想了想说道:“我们大学同学,很多人挺有钱的,也是喜欢看富豪人物传记的。”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种事当然不能说绝对,但大概率会是这样的。”
“其实不用在意这个问题,东方日报是任何人都会买的,只要内容做的好就行。”秦志业也说道:“香港很多人,是会买多份报纸的,很多公司也是一样。”
“嗯。”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老秦,现在这第一炮已经打出去了,后面你就算抓住人们爱看有钱人八卦的心理,但也不可能天天播放这些内容,还是要以民生话题为主。”
“明白,杨生。”秦志业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说道:“另外,最近香港缺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你也安排一个团队,专门盯着这件事;
这不仅仅是新闻热度,还能帮助一些缺水非常严重的地方,曝光之后,港府那边有了舆论压力,多多少少也会注意一点,再次一点,我这边也可以帮一点。”
分配,往往是一个比资源本身还要麻烦的事情。
到了21世纪的全球粮食,基本上是能够养活140亿人的,但实际上70亿人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甚至非洲或者一些其他地区,还会出现饿死人的事情。
除非资源多到能够喂饱三四百亿人口,那才可能让最贫穷的10亿人不挨饿,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旱灾也是一样,整个香港层面缺水严重,但有可能富人还能在游泳池洗澡,穷人却连喝的水都得排队几小时,这就是严重的两极分化。
作为媒体,就需要找到这贫困的一极,然后曝光出来,才能给这些人一点帮助。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