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273节
“父亲分析的很对。”董建成点点头,又说道:“而且长兴航运现在手中有6艘旧的5万吨级别油轮,他们现在每天都在香港与内地之间不停的运水,这也是能锻炼很多水手的,还没有风险。”
董浩云道:“是啊,他当初那么拼命买旧船,所有人都看不懂,到了半年前才明白,原来是考虑给香港运水,不得不说,我也要说一声佩服了。”
“是啊,不得不服。”董建成也赞同说道,现场的其他人没说话,但心中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
他们做不了英雄,但不妨碍他们佩服英雄,这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情绪。
董浩云又道:“借着运水的机会,船只都在近海,再配合一个海事学院,如此一来,能够培养出海量的航运人才,这就足以弥补新公司人员不足的缺点了。”
培养海运人才非常难,主要也是因为,远途海运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且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很难大批量培养人才。
可如今一个海事学院培养理论知识,大量近海运水的机会可以低成本培养实践经验,甚至还有两个维修船坞培养设备知识,完美的画了一个圆。
当然,远海和近海航行还是不一样的,但当培养了大量可以近海操作的船员团队后,再培养远海的也轻松多了。
董建成也说道:“是啊,以杨文东的财力,如今最后一个短板被补齐了,再加上汇丰银行的支持,以后他在航海领域发展的速度,必然会是飞速的。”
董浩云皱着眉头不语。
董建成也只能安慰道:“父亲,如今杨文东大势已成,我们还是不要太在意这些排名什么的,安心发展自己的事业就行了,
虽然大家是同行,可实际上我们之间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利益冲突。”
作为儿子,他知道自己父亲对于“吨位”,是有多么的痴迷,长期以来,一直以香港华人第一船王自居,如今有了威胁,还不知道会怎么想。
“嗯”董浩云点点头,随后看向身边的经理:“你去查一下这笔交易的具体细节。”
报纸上也只是有一些大概的数据,真实合作内容,肯定是不知道的。
经理连忙答应道:“是。”
随后便离开了。
董浩云看了一眼儿子,又道:“放心,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们本身也是需要扩大规模的,我准备订购集装箱货轮,这个货轮前途广阔,现在在欧美很有市场。”
“父亲决定就好。”董建成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劝服父亲放下名利,只需要不脑热就行了。
中环,环球海运的新总部:
自接受汇丰的投资之后,环球海运的发展,比之前快了数倍不只,总部也鸟枪换炮,来到了中环区域,租下了置地集团旗下物业。
包玉冈进入办公室后,将自己路上买的一份报纸放在了一人面前,笑道:“阿龙,这个事你知道了不?”
阿龙瞄了一眼东方日报以及熟悉的标题,笑道:“当然知道了,刚刚我也买了报纸,这杨文东可真是在香港航运行业放了一个大新闻啊。”
“是啊,60万吨排水吨位的新船,我都眼红啊。”包玉刚叹气说道。
阿龙道:“包生你也不用在意,杨文东这种也就是一次性交易,之所以能够拿到这么多贷款,也是因为他在其他产业的成功,想再来一次这种规模的扩张,几乎不太可能,至少要等这笔船交易之后了。”
包玉冈摇摇头说道:“正常情况下是这样,但如果杨文东在其他领域继续发展的很顺利,那再投入航运,也不是没有可能再来一次大采购了。”
“这倒有可能。”阿龙赞同说道:“其实杨文东最强的不是他在航运市场的规模,而是其他领域;
他的工业产品热销全球,最近还搞了几款电子产品,卖的也不错;地产市场的规模也很大,还有其他一些领域,这些加起来,才是最厉害的。”
“是啊。”包玉冈想了想说道:“不过我也不需要与他比,只要好好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行了。”
阿龙则说道:“但杨文东现在突然在日本下订了60万吨吨位订单,这都能够影响我们后续的增船计划了。”
包玉冈道:“有影响也没办法,我们也是需要扩张的,好在汇丰那边给我的额度较高,我也不用太担心资金的问题。”
“嗯。”阿龙又道:“我们也准备大举进入油轮市场了?”
包玉冈点点头说道:“对,虽然风险高了点,但全球经济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个市场利润也必然走高;
你没看到,杨文东这次的采购,75%的吨位都是油轮吗?”
阿龙道:“是啊,他也大手笔。”
包玉冈笑道:“杨文东在多个领域的投资都那么成功,足以看出他的眼光很强了,我也是这么看的,桑德士也是,这么多人,应该不至于错了。”
“嗯”阿龙道:“反正我们的船也都是长期租赁的,风险不大。”
包玉冈又道:“海事学院那边第二批学员要毕业了,你也约一下杨文东,正好有件事我要找他。”
“好的~”
60万吨吨位的新船,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香港船运公司侧目相看,甚至就算国际航运巨头,也有不少会对此感兴趣。
媒体方面的热度,也在提高。
第二天,各家报社也都刊印了此事,不少媒体也都称杨文东为下一代的船王、香港未来的豪门家族等等等等。
较为奇特的是,香港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对杨文东释放着善意,没有一家从中挑刺,这与以前某个富豪被全港评论时,是完全不一样的。
1月15日,杨文东受约来到了位于醉酒湾的海事学院。
“杨生,”包玉冈哈哈笑道:“几个月不见了,前几天看到你的新闻,我可是羡慕死了啊。”
杨文东道:“包生,以你现在与汇丰的关系,可比我强多了,真的想订购大型轮船,问题也不大的。”
买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银行支持力度,日本那边的银行只要你去买船,都会支持,因为这是日本国家政策,扶持造船业。
而剩下的资金,就看自己与其他银行的关系了,毕竟这是相当于无抵押贷款的,要么有实力要么有关系。
包玉冈点点头说道:“嗯,我也准备最近去欧洲订购一批油轮。”
“去欧洲?”杨文东惊讶问道:“欧洲那边的轮船价格贵不少吧?”
小日本能够在1956年成为全球造船第一,核心原因是价格便宜。
包玉冈道:“我想做那边的生意,他们那很多只认欧洲的船,没办法。”
“原来如此。”杨文东点点头:“那我就先恭喜包生在欧洲的生意蒸蒸日上了。”
“多谢。”包玉冈又说道:“杨生,这次约你来,除了参加毕业典礼,有一件事想与你商量下。”
“请说。”杨文东也有些好奇。
包玉刚道:“杨生应该知道集装箱吧?”
“当然知道。”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包玉冈又道:“我想推动港府,在香港组建现代化的货柜码头。”
PS:求月票
第312章 地产新转向
“货柜码头?”杨文东皱眉说道:“包生,这件事的阻力可是非常大的,而且我们从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收益的;
码头是港府的核心利益,也是英资的核心利益,我们不太可能插手的。”
港英时代,在明面上,港府是容许华资英资“公平”竞争的,但这也就是说说
实际上大部分核心领域,特别是躺着赚钱的那种,都是英资控制的,比如港口、发电、航空、电话、金融等等。
虽说有小部分垄断产业华资也可以参与,比如中巴、部分金融公司,但这些也是英资看不上或者漏掉的产业,等发现的时候华资已经成规模了,加上规模不大,再考虑维持“公平”原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如果这些领域华资做大,威胁到了英资,那就会被打压,比如银行。
而港口,也是港英极为重视的,毕竟香港起家就是靠着港口周转贸易,且哪怕如今香港工业逐步发达,但也是需要依赖港口运输,可以说是躺着赚取所有华人辛苦的成果了,就算是杨文东,也是一样被吸了一点点血。
只有到了80年代,内地站在了香港华资的背后,才有可能去分这一杯羹。
包玉冈笑说道:“我知道,我也没想过要参与码头的利益,只是想到如果香港能够码头货柜化,那必然会刺激贸易,对航运产业,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样来看倒也不错,可怎么推动?”
包玉冈道:“我准备连通香港的几家船运公司,一起向港府提出建议,我们这么多人一起,港府肯定会重视的。”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包生,港府也不是傻子,集装箱如今已经在欧美开始出现,效果也非常好,你以为港府不知道吗?”
包玉冈则回道:“杨生的意思是,黄埔、怡和以及太古三家码头背后的人会反对?”
杨文东道:“这个不好说,利益太大了,而且不仅仅是资本,政府还要考虑很多人的就业问题,码头的工人数万,本身也都是狠角色,要是突然失业,你觉得这些人会怎么样?”
包玉冈道:“货柜码头是个长期建设过程,不至于让他们全部立刻失业的。”
杨文东笑道:“话是这么说,但一旦开始,这些人可能也会闹事,上万青年,港府估计可不敢随便折腾这种事。”
包玉冈则道:“杨生说的这个,我也考虑过,但发展集装箱,也是大势所趋啊。”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是这样,但如何安稳的将香港的码头改成货柜码头,肯定是一件极为繁琐的事情,别说香港,就算英国的伦敦港,现在都没办法改。
百万漕工,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古代王朝都被这个牵制了。
而且你别忘了,柏立基总督还有一年就要离开香港了,如果你是他,你会在最后一年的任期内,做这种得罪几个英资财团以及数万年轻人的事情?然后造福未来十年后的香港?”
包玉冈顿了顿,随后道:“杨生说的很对,看来我得好好再考虑一下了。”
杨文东又说道:“其实再等一年,等新总督来了,一般任期会有十年,他肯定也会想做一些大功绩的事情;
而且集装箱货柜的推动,越到后面越容易,因为越多的地方用集装箱,那香港想要做贸易也必须投入,当官的都是喜欢润物细无声的被迫改革,而不是主动,这样出了事就是责任。”
包玉冈倒是有些惊讶了:“杨生,看来你不当官,是可惜了啊。”
“哈哈,随便说说,别当真。”杨文东笑了笑。
看了某个名义,对于这些东西,他自然多了解了一点。
对于货柜码头,他其实也早有布局,第一步就是先在周围囤地,如今葵涌那边,经济还是很一般的,各种地皮也不怎么值钱,购买一些旧楼物业或者以货仓名义购买地皮,成本都不高。
等货柜码头立项之后,无论自己能不能拿下部分码头,但这周边地皮的价值,总会提高,且也可以长期享用货柜码头带来的经济效益。
包玉冈点点头说道:“那就再等一年,这点时间倒也算不了什么了,到时候我们一起推动这件事?”
“再说吧。”杨文东想了想,又道:“先就去参加毕业典礼吧。”
以现在的情况,货柜码头越晚,对他越有优势,他并不急。
“行。”包玉冈也看出杨文东有其他想法,也没再多问。
下午,杨文东回到长兴大厦后,叫来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郑志杰。
问道:“最近家乐福的新店物业地皮收的怎么样?”
郑志杰回道:“杨生,这3个月,我在港岛又收购了3块地皮,但是在九龙那边收购了7块,一共10块,都已经在开始建物业了;
九龙那边的物业建的快,估计3-4月份就能开业,港岛这边的要慢一点。”
“为什么?”杨文东反问道。
郑志杰说道:“因为我与刘生商量了下,港岛这边经济富裕、人口多,所以以家乐福为核心,可以建一个小型商场。
但九龙那边就差多了,所以我们准备直接就建超市。”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