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400节
第473章 加码投资新加坡
12月12日,杨文东、魏泽涛、周浩然、郑志杰、王志群等一干长兴集团的高层,包机前往了新加坡。
之前一直与杨文东对接的李局长也是待着大量部门的人,在机场迎接杨文东等人,然后一起出发前往相关部门。
“李局长;”杨文东礼貌说道:“今天这一路上,看到新加坡的发展成绩,比起去年这个时候要好多了。”
“哈哈,那也是无数新加坡公民一起努力的功劳。”李局长笑说道:“同时也要感谢像杨生这样的外资企业家,给新加坡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如果是一般的投资者,哪怕身价上千万美元,在李局长的心中,也是比不过杨文东的,实在是对方的工业虽然低端,可真的能够带动大量的就业;
虽说工资不算很高,比起其他行业要差不少,可对于维持社会稳定是很有作用的,不然那么多20、30岁的年轻人没工作,很难想象他们能做出什么,而简单的工业也可以直接吸纳他们,半天就能上岗,实在是太适合今天的新加坡了。
杨文东也道:“能够带动那么多华人就业,我也开心,大家都是同一个民族的,能相互帮助,自然是最好的。”
虽然资本不分国家与种族,一切以利益为先,但能够帮助一下自己同胞也是有好处的,同时他们规模壮大了,也说不定能够反馈自己。
且华人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刻苦的人群,前世的内地能够发展到工业世界第一,绝对不是只靠人口,真要是人多就能有用,那50年代就与欧美苏保持很好关系的印度早就崛起了。
李局长也跟着说道:“杨先生,既然我们这么投缘,我也知道如今香港那边不太适合投资,不如考虑一下,在我新加坡再建一些长兴实业的工厂,我一定会给你们最高的优惠政策?”
“什么样的优惠?”杨文东面不改色,问道:“在香港,可是很多税务都全球最低的。”
香港能够发展成未来那个成绩,除了本身是东西方的唯一窗口之外,税率也是非常低的,加上大量来自内地的高学历人士,才有了未来几十年的优异成绩。
新加坡在税务方面也不算高,但比起香港还是要高一些的。
“税务方面,也可以谈,不过我也实话告诉你,顶多前几年会有优惠,不可能一直维持香港的数据,每个地区的税率是法律规定,也是需要维持的。”李局长说道:“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会有着比香港更好的政策。”
“那行,既然可以谈,我们还是等各方面细节谈妥了,没问题的话,我也乐意在新加坡投资。”杨文东答应说道。
本身他也想在这里投资,顺势再获得其他好处就行了,如同早期的香港,借着工业来囤地,等到了合适的时候就可以转移至内地,获得巨额空地;
虽然是工业性质的,但只要地皮是自己的,那即使按照原价进行“工转商”,也是血赚的,因为这种大面积地皮,在未来的一些时间段,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好。”李局长笑了笑,又道:“杨先生,我知道你在香港的产业也不仅仅是长兴实业,还有大量的饮料、食品以及电子工厂,这些产业我新加坡也非常欢迎。”
“食品、饮料好说,都可以谈。”杨文东则问道:“不知道新加坡对于电子工业的发展,未来有哪些扶持政策?”
倒不是说他想将食品与饮料迁移到新加坡来,而是这两类产品因为自重高、单价低,所以对于远洋运价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能够在新加坡多一个大型生产基地,那对于开拓东南亚本土市场,必然会有着非常大的成本优势,特别是东南亚本身也盛产粮食、糖类,这就更符合商业策略了,至于香港那边,目前继续维持日本、湾湾以及美国市场就行了,等以后再进军内地,这也是很多企业在全球不同工厂投资的原因。
但电子产业杨文东是准备放在香港的,这是他给未来香港留的部分产业,虽然他也不知道能不能留到回归之后,但至少要试一试,毕竟自己是香港人;
不过香港的电子基础太差,大学教育对这方面的扶持也不高,远不如湾湾,好在香港可以从湾湾挖人,在最近十几年内倒也没什么大问题不过如果新加坡这边也会有着很优质的电子产业扶持政策、人才培养政策,那他也不介意在新加坡投资一些,或者说至少一个研究基地。
李局长说道:“对于电子产业的扶持政策,政府还没有出台,因为目前新加坡的情况,对于电子产业几乎是0,去年年底我们还特意派出了100多人去美国洛杉矶进行为期两年的大学学习;
也正是因为没有,所以我才希望杨先生能够在新加坡投资这个领域,另外,我这边也已经与IBM、惠普、飞利浦等公司协商,他们可能也会投资新加坡。”
“这么多大的电子公司,能够入驻新加坡,那的确是非常好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原先历史上,在60年代末,新加坡的确说服了不少国际电子公司投资新加坡,不得不说,新加坡的能力很强,能够发展这么快,也是有原因的。
只是可惜,香港那边,港英政府一切不作为,只是被动的等着外资投资,要不然这些机会也轮不到新加坡了,政策差不多的情况下,外资肯定选择有基础的香港。
李局长接着说道:“任何产业,都是集中在一起,规模优势会更大,在这方面,我新加坡未来的成绩绝对会在亚洲靠前。”
“那这样,我会让我旗下荣耀电子的团队来新加坡走访一次,看看投资什么合适。”杨文东最终同意说道。
让荣耀电子来新加坡,囤地什么的是次要的,借助新加坡在电子产业的发展来发展自己,更重要,特别是技术层面、人才层面等等,未来的荣耀电子在这些方面必然很缺,反而是那些大公司奇缺的各种创意、未来发展方向,作为穿越者的杨文东可是丝毫不担心的。
但高技术领域,光有创意没有,得有匹配的技术才行。
“那就好。”李局长笑着说道。
杨文东又道:“李生,既然新加坡这么重视电子产业,我有个建议,在新加坡的大学之中,也要多增加一些电子产业的学科,有了足够的本土人才,才可能发展这个产业,硅谷能够成功,最大的功劳其实就是斯坦福大学了。”
“有道理,这方面我也会重视的。”李局长听完后若有所思。
“那就好。”杨文东点点头。
香港那边,他也已经尽力劝说港府增加大学电子系的招生数量,只是毕竟只是一个城市,且以往香港也不重视电子产业,这就有了上限;
隔壁湾湾倒是很重视,也有很多人才,只是双方的关系也使得他只能少数挖人,真挖的太狠,被找上门就不太好了,因此,如果新加坡这边重视电子产业,培养足够华人,那对自己也有好处,挖到香港或者自己就在新加坡建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都不是问题。
与新加坡政府协商后,杨文东便来到了刚刚开业的长兴广场内,走了一圈之后,问道:“老郑,这里面的商家,跟香港那边的差不多吧?”
“是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国际品牌服装。”郑志杰回道:“饮食这一块,我们倒是没有找香港那边的,不过都是华人,很多口味什么的也差不多。”
“行,以后跟这些品牌打好关系,未来我们进军其他地方,建广场,也是需要与他们再度合作。”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在新加坡经营的过程中也要多学习,我们以后扩张的位置也就只能是东南亚了。”
商业广场最适合投资的时机就是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时间段,因为人家如果发达了你投资不起,而经济太差又养不活一个广场,前世的万达,就是借助内地几十年黄金发展时期崛起,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商业品牌。
“好的。”郑志杰答应说道。
众人看了会后,又来到了楼顶,一眼就看到了前方的正在建设的四季酒店大厦。
郑志杰介绍说道:“杨生,新加坡的四季酒店大厦,面积与酒店数量都比香港大的多,等建成之后也会成为新加坡的地标建筑之一。”
杨文东点点头道:“看起来也的确更好,这两个物业,是目前我们在东南亚的第一次大型投资,以后我们在东南亚投资怎么样,就得看它们了。
它们运营的好,我们以后就可以靠着这个数据,来说服这边的银行,加大融资帮助我们扩张;反之如果要我们自己的资金,那我是不可能同意的。”
“明白,杨生。”郑志杰回道。
作为专业的地产商人,他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大型地产公司或者酒店能够快速扩张,很多时候就是依赖银行的。
杨文东又道:“除了这两个业务,新加坡这边也需要尽量动用银行贷款,购买临街商铺,大面积地皮或者旧楼,就如同60年前后,我们在香港的投资一样。”
虽然再过半年自己就要在香港大抄底了,不过无论是香港还是新加坡,他都会尽量利用银行的资金的,只有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好。”郑志杰笑说道:“这些物业,我也已经调查了很多了。”
“行,那就这样。”杨文东道:“地产这一块,安心囤地,然后经营好这两个产业,魏泽涛那边也会继续在这边增资建厂,你配合好他,顺带着,向新加坡政府所要一些其他好处。”
其实如果只是为了囤地,那他也没必要投资四季酒店与长兴广场了,毕竟这样的项目很耗费资金,用来买地性价比更高。
但凡事都有个度,在一个主权国家拼命买地等着升值,那迟早会被找麻烦,就算再香港他也不会一直这么操作,所以适当的还是需要建设成对经济有帮助的产业的。
且这两个产业在新加坡发展好了,也能给自己团队一个经验,这样就可以方便未来进军其他国家了。
PS:求月票
第474章 香港货柜码头的开端
接下来的数天,杨文东与数人一起游玩了一趟新加坡各个城镇中心,也顺带着对新加坡的地区情况进行了一个了解,这样也方便未来郑志杰向自己汇报在哪买了地皮时,自己知道位置。
长兴集团的其他人,也开始按照自己的需求,在新加坡寻求合适的位置进行建厂,并且也有着新加坡商务部门的配同,直到12月20日,所有人才再一次汇集新加坡最大的来福士酒店。
“杨生,我与新加坡的官员一起走访了几个地方,庙湾区适合我们的造纸厂选址要求。”魏泽涛说道:“那里以前是荒郊野岭,新加坡的监狱就放在那边,当地人口也比较少;
早年日军还也曾经在这里驻扎,看守监狱,所以有一个小码头,能够满足我们的货物进出需求,公路交通也不算很差。”
“人少是一把双刃剑。”杨文东又问道:“那以后招工方面会不会有影响?”
造纸厂是重污染厂,因此这个产业不考虑囤地,一定要离城市人口远远的,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所以湾湾那边也是放在偏僻海边,到了新加坡也必然一样。
只是人少的地方工人也少,那招工就比较困难。
魏泽涛道:“我也跟新加坡官员说了这件事,他们说会在庙湾区合适的位置给我们划一块地,建宿舍,这样能够保证很多人可以就近休息,再安排巴士适当接送,这样一来,招工方面会好很多。”
“行。”杨文东点点头道:“那具体情况你这边与新加坡政府协商吧。”
魏泽涛又说道:“杨生,还有一个问题,新加坡这边缺水比较严重,所以我们没办法在这边生产纸浆、连炼制废纸也不行,只能直接购买成品木浆,然后送过来造纸,这样的话对水的需求量就低了很多。”
“新加坡的水是冲马来西亚来的吧?”杨文东想了想道:“那我们直接去马来西亚造纸,行不行?”
魏泽涛道:“也可以,但相对来说,马来西亚的人口教育平均是比不过新加坡的,而且各方面配套比不过,所以这两个地方,各有优劣。
而且我们之前从来没有与马来西亚合作过,就这样直接投资这么多,ZZ风险方面比较大。”
“也对,这个方面是要考虑一下。”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即使是前世的内地,也会有很多地方对去投资的资本不友好的案例;
这个世界上只有少部分地方,对资本投资是比较克制的,大部分就是你来了,我就得宰你一顿,他们不会考虑以后,先满足当下再说;
一个国家在层面上可能不会这么做,但地方就难说了,这也是海外投资的重大风险选择。
不是说不能投资马来西亚,而是应该一步一步的,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早期投资不大,大不了跑路设备不要了,但要是投入重资就麻烦了;
相对来说,新加坡肯定安全很多,这也是为什么马六甲海峡周边那么多城市,新加坡却能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者我们可以在那边先投资一个小型的纸浆厂,利用当地的淡水与树木,生产纸浆。”魏泽涛又道:“如果没问题,我们再加大规模,供应其他地方的造纸厂,或者等以后再直接在马来西亚投资造纸厂;
如今我们的纸类产品在全球很是受欢迎,东南亚市场也在逐步走高,发展顺利的话过几年,可能新加坡的工厂产能也会不够,那个时候马来西亚这边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加大投资。”
杨文东道:“那这样,派人去吉隆坡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位置,先建纸浆厂。
另外调查一下马来西亚的各种资源、经济情况,如果真的合适资本投资的话,马来也适合成为我们的生产基地。”
相比于香港与新加坡,马来西亚面积大、资源多、人口也更多,如果投资没有什么风险,那就比较完美了;
毕竟内地即使改开,前面十年能够投入进去的产能也是有限的,只有到了90年代,内地的各方面条件到了一定水平,那才可能承载自己集团的庞大工业需求;
而在这之前,香港与新加坡两座城市,大概率是满足不了他未来的工业需求的,特别是电子时代即将来临,且自己现有的各个产业,未来也可能发展的更强。
“好的,我明天就派人去吉隆坡。”魏泽涛答应后,又道:“新加坡政府也想让我们继续将长兴实业的产能转移过来,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想让我们整个集团搬迁。”
“他们有这个想法很正常,这段时间移民新加坡的香港人应该也有不少。”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这一块我们不要主动提,他们怎么猜测、怎么想法我们也控制不了,安心做好各方面的投资就行了。
长兴实业这边,可以将香港那边不足的产能迁移过来,但香港那边现有的工厂还是需要满负荷生产的。”
无论怎么样,香港永远是自己的基本盘,在其他地方的投资建厂,都是一个补充,只有当哪一天香港需要转型或者完全不适合某个工业了,那才考虑迁移以前的产能。
当然,等内地改开之后,各个工厂也会全部转移,这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低端产业,改开后的内地是最合适的。
魏泽涛道:“好。”
杨文东看向周浩然问道:“你这边呢?”
周浩然回道:“我这边是食品与饮料工厂,这些基本上也没什么污染,所以选择地也在中区附近或者周边几个核心经济区,新加坡政府也乐意看到我们这样的企业投资在这些人员密集的区域。
不过地点还没有决定下来,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商谈。”
“行,这样看来倒是比香港的沙田位置好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新加坡相当于十年前的香港,如果那个时候长兴集团有今天的规模,也可以在港岛的几个繁荣城镇轻松投资大量工厂,港府估计也会很开心,但到了60年代后,房价暴涨的厉害,地产市场旺盛,就不太可能了。
今天的新加坡就能做到这一点,只要是没有污染、又能带动大量就业的,那当地政府是很欢迎的,只要不在真正的镇中心就行,边缘地带完全没问题。
如同80年代改开后一家大工厂去上沪投资,如果没有污染,那就算你想去偏僻地区,上沪政府为了方便就业与交通也不会不同意,非要你去浦西,拆迁当地房子也给你把厂房建起来。
周浩然道:“是的,只是这样的话,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未来工厂扩大,就不方便聚集在一起了。”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