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401节

  “有利必有弊,不可能完美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工厂分散,也就是交通方面要多付出一点,算不了什么。”

  比起城镇郊区在未来能够获得的地产收益,多一些运费也算不了什么,凡事也不可能完美。

  这时,王志群也说道:“杨生,我这边也查探了新加坡电子工业的基础,比起香港要弱很多,机加工这一块基础也很差,我们的产业来这里,发展恐怕不太顺利,特别是电视机之类的。”

  “李局长也跟我说过,想让我带动新加坡电子工业的发展,但如果这边什么基础都没有,那就太费劲了。”杨文东说道:“那这样,先迁移一些小型电器组装生产线过来,各种零部件从香港运过来,然后慢慢的在本土寻找供应商;

  记住,我们在新加坡投资的目的不是真的帮助他们发展,而是为了保证在这里投资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够方便的在东南亚销售,或者以后还能卖去欧洲。

  所以只有新加坡这边发展到了我们可以在这里生产电视机、电饭煲或者其他电器,那我们再考虑。”

  投资与辅助发展,本身也是相互的,特别是如今国际自由贸易才刚开始,不同国家、地区去不同的地方关税不一样,海洋里程也不一样。

  虽然自己意图在香港发展核心电子产业,但部分也是需要放在海外生产的;但新加坡不是香港,他不会主动帮着这边进行产业升级,只会顺便。

  王志群答应说道:“好的,那我先考虑将电蚊拍、热水壶这些小东西迁移部分产能过来。”

  “行,等你们所有人确定好后,给我一份详细的投资计划。”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香港、湾湾、新加坡将会是内地改开之前,他工业资本重点投资的三个地方,或许以后为了欧美市场也会考虑去东欧、北美甚至南美投资,但这些一般规模不会很大,zz需求罢了。

  前世内地崛起之前,亚洲有四小龙四小虎,足以说明在制造工业这一块,亚洲就是最完美的生产基地。

  12月22日,杨文东一行人返回香港,而新加坡也留下了一些人,继续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谈判,涉及到重大投资,老板虽然定了方向,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交谈很久的。

  刚下机场,便有一群人围了过来,只是很快就被一堆记者围了上来,但被保镖们立刻围住。

  “杨生,长兴集团是准备迁移新加坡吗?”

  “杨生,对于香港的未来,您是什么样的看法?”

  “杨生,香港如今的经济,请问您觉得什么时候才能复苏.”

  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被问出,杨文东则是不为所动,任何话都没有说,在保镖的看护下,顺利的来到了自己车内。

  苏依依前来接机,自然也看到了一切,待车门关闭后,问道:“这些记者一个都不回吗?”

  “如果是一般的经济危机,说两句话倒无所谓。”杨文东笑道:“但现在这个情况,咱们还是少说话为好,我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是说了,一旦说了,被人曲解了,那就麻烦了。

  而且有些记者还是从海外过来的,问的问题很刁钻,你一旦回答就可能上套了。”

  大部分记者还是很有素质的,但少部分就是为了获得爆款新闻不择手段,前世自媒体就经常有这种事情,现在的媒体本质也差不多,只不过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罢了。

  “嗯,倒也是。”苏依依点点头,道:“这段时间你在新加坡的动静,香港这边的传媒很是关注,特别是你与新加坡官员的合影,还有魏泽涛等人也都去了新加坡,坊间传闻你要迁移整个集团去新加坡了。”

  “随他们猜测,我们不回复就行了。”杨文东说道。

  苏依依又道:“那港府那边呢,戴麟趾想约您去一趟。”

  “行,那我明天去一趟。”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总督的面子自然要给,哪怕再过几十年自己财富扩大百倍也是一样。

  第二天杨文东带着郑志杰来到了港府。

  “总督先生,您好。”杨文东礼貌的握手说道。

  “杨生,你好。”戴麟趾也同样握手,随后对着杨文东身后的郑志杰点头示意。

  几人随后坐下,一番寒暄之后,戴麟趾直入主题:“杨生最近很看好新加坡吗?”

  “对,新加坡可以说,是第二个香港了。”杨文东淡笑说道:“都是华人群体,所以我也就过去投资了一点。”

  戴麟趾点点头道:“杨生投资华人地区也是应该的,只是如今香港的情况,我们也迫切需要振奋人心的消息,杨生身为香港人,我也希望杨生可以考虑一下在香港加大投资。”

  “港督先生,并非我不想,而是如今的香港地产市场的确不太好。”杨文东则是轻轻说道。

  在1967年最严重的时候,港英曾经考虑过撤离,但现在还是66年,香港还是大英帝国的东方明珠,不可能随意放弃的。

  但如今的局面外加低迷的经济,也必然给港督巨大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那绝对会是ZZ生涯的一个黑点了。

  戴麟趾则道:“地产方面的确不太合适,那我们之前协商的红磡海底隧道,如果能够开工,对香港的经济也必然大有刺激作用。”

  “红磡隧道我也想开工,只是之前我们的定价还是不太妥。”杨文东摇摇头道:“港督先生,未来香港的经济不确定性还是太高了,这样的一个大型项目,我也需要一定的保证。”

  “价格方面港府已经压的很低了,而且也愿意低价卖给你们隧道两边的地皮。”戴麟趾虽然心中也不太高兴,但还是问道:“杨生需要什么样的保证?”

  杨文东道:“我需要汇丰的低息贷款,抵押就是这个隧道,没有其他责任体。”

  “低息贷款可以商量,但没有其他责任主体汇丰不可能同意的。”戴麟趾摇头说道:“如果这样的话,隧道未来赚不到钱,岂不是汇丰得接手隧道?”

  杨文东道:“如果这样的话,我还有另外一个提议。”

  “什么提议?”戴麟趾问道。

  杨文东说道:“我想再开工另外一个大型项目,货柜码头,只要港府同意我投资货柜码头,那红磡海底隧道这个事情,也会一并进行。”

  PS:求月票

  红磡隧道这个事情从书中时间线来看可能会有一年时间才谈妥,感觉长了点,但现实中这种项目谈几年都正常

第475章 暴利的漫画产业

  “货柜码头?”戴麟趾听完后,有些惊讶。

  杨文东点点头道:“对,如今全球各地都开始了货柜码头计划,连东南亚文莱这种小国家都想着进行货柜码头投资;

  不用我多介绍,港督先生应该知道这是一场码头运输革命,也是对传统码头势力的一次取代,香港作为曾经亚洲最大的货物中转中心,如果不及时进行货柜码头化,那就有可能会失去这个位置,如同伦敦一样,这样的话就损失惨重了。

  而码头一旦丢了,那香港的工业、经济基础可就全完了。”

  如同历史一样,英国传统码头工人举行罢工阻止货柜码头投资,导致挪威趁机先建成了欧洲第一集装箱码头,然后英国的码头业务急剧下降,最终那些工人还是失业了可英国曾经欧洲货运中心的位置也没了,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香港这边其实也是一样,原先历史上被新加坡以及不少其他东南亚国家抢了个先,货运中心地位岌岌可危,只是背后有一个大陆,作为东西方唯一交接的桥梁,特别是是在改开之后的初期,大量货物只能走香港,让香港恢复了过来甚至21世纪之后,中央政府还特意照顾香港,不在香港附近几百公里建太多大型港口,不然香港码头早废了。

  这一世,杨文东自然也想改变一点,或许不会很多,毕竟他改不了国际局势,可能好一点是一点,香港未来也就700万人,稍微好一点就能给不少人受益了。

  “杨生,货柜码头的投资,可是不低于红磡隧道的。”戴麟趾提醒说道:“而且一旦开启这个项目,必然会再次引发社会动荡,你也说了英国,那就知道该发生什么?”

  港府也不傻,自然知道货柜码头的好处,也做过相关调查,只是想推动这个项目需要极大的代价,不仅仅是经济,还有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杨文东点点头道:“我知道,但这样的事情不做是不行的,而且这些年,传统码头的出口量,也有所降低了吧,特别是针对美国与欧洲的出口,少部分还需要去日本进行货柜转移,这些数据都是实打实的。”

  集装箱码头是相互对接的,在如今欧美开始大规模转型集装箱的时候,其他地方想做这些生意,你也必须要有集装箱码头,不然传统货船过去了怎么卸货?

  当然,这种改变也是逐步的,欧美也不可能一次性更换码头.但趋势就在这,且集装箱运输成本更低,必然会更挤压传统货轮的市场。

  “看来杨生对香港的未来也是很有信心啊。”戴麟趾哈哈笑道。

  在新加坡投资什么的,其实并不能证明杨文东不看好香港,只是传媒有所猜测罢了,但如今杨文东想要投资红磡隧道与货柜码头,那必然是看好香港的。

  杨文东点点头道:“对,所以我也想借着这两个大投资向外界释放信号,而不是靠着各种解释,没有意义。”

  戴麟趾道:“我明白,只是货柜码头不同于红磡隧道,这样的大型项目,必然是要招标的,也需要一段不短的准备时间。”

  “没问题,我与所有资本公平竞争。”杨文东答应说道。

  其实就是红磡隧道,也应该有资本竞争的,只是这个项目在50年代就被提出,当时无论是港府还是英资巨头都不想投资,觉得肯定会亏,当时的华资也没这个能力参与这个事.,当然,他们的判断是基于50年代对于未来的经济预测,也不能说没眼光,毕竟没人能知晓未来香港的发展速度以及内地的改开。

  但港口码头还是不一样的,全球都知道这个项目能够赚钱,那自然会有竞争,即使是今天,怡和、太古、会德丰这些传统码头巨头也不一定会放弃。

  不过只要等到67年中,那他们别说要投资港口,估计自己的很多不动产都要出手,那个时候就轻松了。

  戴麟趾又问道:“杨生,这红磡隧道与货柜码头,似乎也没什么直接关系吧?”

  “是没什么关系。”杨文东说道:“不过我想等等,看看香港未来的趋势,再决定要不要投资,港督先生,我作为商人,也得谨慎一点。”

  一切的核心就是等67年中之后,而不是现在,反正这种超大型项目,谈个几年也是正常的,毕竟港府之前十几年也没下定决心,轮到自己当然也得等等。

  不过也得留个希望,要是拒绝了,那港府就关闭这个项目了。

  “我理解。”戴麟趾点点头道:“那行,货柜码头项目我会组织政府人员协商一下。”

  即使是港督,在很多大事上也不能一言堂,甚至很多事情还得询问英资大财团的意见。

  “那我就等着好消息了。”杨文东说道。

  过了会,杨文东便告辞离开,戴麟趾则是安排人叫过来了汇丰的桑德士,将之前的消息告知了他。

  “看来杨文东是想获得码头后再投资红磡隧道。”桑德士分析说道:“估计是判断码头必然能够赚钱,那红磡隧道即使亏了,也能养得起。”

  戴麟趾则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杨文东故意先提出隧道,让我们都觉得有希望,再提出港口,然后绑在一起,他的最终目的是港口?”

  “有可能,只有这样才更容易让他一个华资资本拿到香港的货柜码头经营权。”桑德士顿了顿,又看向港督:“港督先生,两个大项目一起,难道你不心动?”

  “挺心动的,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杨文东要提出投资会亏损的海底隧道,原来是为了码头。”戴麟趾笑说道:“只是码头这样的大型项目,我也不可能直接批复给他,而他的意思可能就是如果拿不到码头,海底隧道也就不会投资了。”

  “还有就是新加坡的投资,也有可能是给港府压力。”桑德士又道:“看来这一切都是杨文东故意所为了。”

  戴麟趾摇摇头说道:“不至于,他们去新加坡投资,是1965年新加坡成立之前就开始了,那个时候不可能就为今天做准备了,谁能想到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经济危机?”

  “倒也是,可能是凑巧了,但现在已经这样了,那码头那边,如果怡和太古不是很强硬,那交给杨文东就是最合适的。”桑德士点点头说道。

  这次香港的经济危机主要原因不在内部,而是外部影响,所以任何人也不可能预测,只能说杨文东运气好,碰到了这种事情。

  “那行,我再安排人去问一下怡和太古的意思吧。”戴麟趾又道:“贷款这边,汇丰能支持这两个项目吗?”

  “这当然不是问题,香港经济再怎么差,我手中的港元还是不缺的。”桑德士道。

  “也是。”戴麟趾点点头。

  如果涉及海外投资,那汇丰可能不一定完全有把握,但是在香港内部的,任何大型项目都是轻轻松松。

  不清楚戴麟趾后续安排的杨文东,在提出自己要求之后,也就只能等待港府的下一步动作了,不过在没有到最急迫的时候,他也不指望港府会主动支持华资拿下香港最重要的码头项目。

  而新加坡那边的投资,也是集团未来的重中之重,在改开之前,一个香港350万人口也容纳不下长兴集团未来的各种工业,就就业影响力来说,现在在香港的布置也足够了,再多也没什么意义。

  时间很快就到了1967年1月初。

  这一天,杨文东在电视上,看到了刚刚播出的《小猪佩奇》动画片。

  陪同的自然就是长兴文化公司的吴海林以及张志远,另外TVB的齐瑞凡、长兴电影公司的邹纹怀。

  看完一集后,杨文东说道:“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对孩子的吸引力应该不错。”

  吴海林笑道:“是的杨生,《小猪佩奇》已经送到英国的ITV电视台免费播放,收视率很高,ITV已经准备购买10集之后的动画片了,价格方面还在谈。”

  “好,看来免费先送客户使用,的确是一个常青树妙招啊,”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早期他做便利贴,也是靠着免费寄送给一些公司,然后获得订单并有了一些名气;后续其他很多产业都是如此,推出了新产品,前期都会免费送,只有一些非常昂贵的才会考虑打折出售等等。

  文化产业,抛去开始的设计、制作成本,后续传播成本几乎是0,给一个人是一个价格,给一亿人看也是一样。

  吴海林道:“对,当初《小叮当》日语版动画片也是这样进军日本市场的,现在日本的不少电视台都在问我们购买版权。”

  “哈哈,看来我们长兴文化公司也算是有所成了。”杨文东关掉电视后,带着几人来到旁边的办公区域,坐下后道:“那玩具以及一些衍生品产业呢?”

首节 上一节 401/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