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464节

  假意的善事也比真心的无为强多了。

  而这些年来,长兴集团本身自己也在做着慈善,同时,各个地方政府有的时候也会来化缘,比如当地的图书馆、学校、医院、甚至私人慈善基金,长兴慈善基金会也会适当的考察,然后给予一定的帮助。

  只不过,今天港府居然亲自“化缘”,让杨文东也有些意外了。

  戴麟趾道:“杨生,我在香港已经待了20多年了,刚开始是一个政府职员,然后逐步成长,最终成为香港的港督;

  但这些年来,我也发现,香港的很多人还是太穷了,哪怕如今经济好转,老百姓不至于饿死,可生活困难者也是比比皆是,这个人群太多了,光靠港府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你也知道港府的预算都是很紧张的,有些盈余也不过千万港元;

  所以借助社会力量,来帮助香港底层百姓脱贫,才是最佳方法,而我也想在最后一年任职期间,将这件事做好,不说做完,但最起码也有个开始,杨生觉得如何。”

  “很好的政策。”杨文东脸上带着微笑,但心中却吐槽:“我信你个鬼~”

  戴麟趾当港督快十年了,真要是想帮助脱贫,早就应该做了,特别是60年代初,那个时候香港经济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真正需要帮助的穷人太多了;

  现在经济好多了,你搞个脱贫政策?大概率是想在离开香港之前搞个仁政,然后在这里留个美名,这样说不定对于他的未来还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指望任何人真心为别人的确不可能,能够为自己的同时适当帮助其他人,那已经算是大善了。

  戴麟趾笑道:“所以我希望港府能够与香港的一些大财团达成合作,比如港府这边出土地,然后财团出资金,合作建好一些学校、医院、图书馆、公路等等;

  只要能够便民的项目,都可以参与,如果不需要花钱,那港府内部的推动速度会非常快。”

  “那对我们这些投资者来说,又有什么好处?”杨文东反问道。

  港府对于各种基建项目的推出都是很扯皮的,核心原因就是需要动用公共预算;

  而港府内部又并非铁板一块,每年的预算都是按比例设定好的,多了一些项目,就必须要砍部分已有项目的利益,这必然会引起纷争,导致项目推动很慢。

  往年有特殊紧急项目,都是通过多卖地来筹集资金,可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在影响地产市场,同样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

  但如果只是出地,不出钱,那审批速度就快多了。

  戴麟趾笑道:“这些项目的命名,可以交给投资方,比如你建了图书馆,就可以以你的名字来命名,这样一来,几十年后甚至百年后,这个名字也会一直存在的。”

  “冠名权?”杨文东想了想道:“这个的确有点诱惑力,适当的投资也不是问题,但只是这样的话,我也不会投资太多的。”

  顶级建筑的冠名权,对于早就财富自由十辈子的超级富豪来说,的确很有吸引力,可一般适当就够了,一个城市里,有几栋就够了,真要是太多,反而意义不大;

  再说,自己建楼,也是可以冠名的,只不过这种顶多就是大厦、酒店,没办法在学校、医院乃至图书馆上实施,这个是需要政府的权限的。

  戴麟趾点点头道:“对,我知道,所以这里面的很多选择,杨生可以自由决定。”

  说完,戴麟趾取出一份地图,递给了杨文东,杨文东接过来一看,上面画着大量的标记,其中至少有6家医院,几家中学,还有几十家小学;

  遍布了港岛以及九龙半岛的很多地方,甚至在尖沙咀,还有一个大型公园。

  杨文东笑说道:“港督大人,您这雄心也太大了,这么多的公共机构,真要是花钱的话,投资价格得上亿啊。”

  戴麟趾则道:“不一定,除了医院里面的昂贵设备,其他机构的最大成本就是地皮,这一块港府会承担,其他加起来,几千万港元就足够了;

  就算是医院,我觉得核心还是足够的医生与基础病治疗,那些太昂贵的设备、治疗绝症的,意义不大,香港有钱人完全是可以出国治疗的,这样一来,一座医院也就几百万的投入。”

  “港督先生,这些项目,您不会都指望我来投资吧?”杨文东反问道。

  让他做慈善可以,不管是为自己的名还是适当帮助香港普通人,可全部让自己来做,那不就等于将自己当做冤大头了?

  自己有钱也不会这样花的,哪怕全部做慈善,那也得是自己主导才行,除非做这么多慈善的同时,还有着其他一些好处。

  戴麟趾道:“那倒不是,我说了,杨生可以自由选择,站在我的角度,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我也知道对你来说不太好,所以自然也会有一些补偿;

  据我所知,长兴地产集团旗下有很多工业地皮,在尝试工转商吧?”

  “对,以前的工业地皮,位置一般,随着经济的发展,不适合再开工业了,所以自然需要转成商业或者住宅。”杨文东则不动声色的问道:“港督先生,您不会在这方面给我折扣价吧?”

  地皮的工转商,是港府的核心税收之一,且其影响着正常的地产拍卖,毕竟如果能够低价工转商,谁还乐意去竞拍港府的地皮?

  因此,这也是港府业务的重中之重,别说华资,就算是怡和太古这种顶级英资,在这个问题上,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别想着能够便宜点。

  原先历史上,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港府会让步,比如1985年初香港地产萎靡,港府为了刺激地产市场,同时想要借助李嘉成与国内的关系,就将和黄集团旗下的黄埔港口地皮进行了非常廉价的工转商,这个事情也让李嘉成在未来几年赚了接近百亿港元;

  戴麟趾笑道:“当然不会,我也没这个权利,工转商的价格是不会变的,没有商量余地,但我可以给你最大的容积率,让你建成更大面积的大厦;

  这一点的价值,或许比不上直接给你地皮,但也是非常高的,杨生作为地产行业的精英,应该知道。”

  “这的确也很有吸引力。”杨文东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又道:“这样的话,那的确可以考虑。”

  地产行业中地皮有两个重要数据:地皮面积与容积率;

  很多普通人只关注地皮面积,往往忽略了容积率;

  容积率是指一个面积的地皮上,能够建多大的建筑面积,比如一块地1万平方米,容积率为5,那就只能建5万平方米的大楼,如果是8,那就能建8万平方米,如果是12,那就是12万平方米;

  可以说,在最终建筑面积的长期收益中,容积率的重要性比地皮面积是丝毫不差的。

  只是一般情况下,容积率都是早就固定好的,很难更改,不过工转商的时候,容积率的确需要重新制定,这就有了活动的空间了。

  戴麟趾又道:“不过杨生,这件事是我们的口头协议,没有文件,原因你也知道,不然对你我都不是一件好事。”

  杨文东点头道:‘当然,我也不想留下任何文字记录。’

  有些事情,不违法,但违规,就像这次的交易,如果成功了,那杨文东的一分钱也不会给戴麟趾,可暴露出去就不太好了。

  双方只有口头描述,甚至会面的地点,都是在户外,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可以录音,这一点,涉及到这类事情都会重视;

  当年上一任总督柏立基在最后几年与杨文东也做了类似的交易,杨文东建了博物馆留下了他的大名,其他方面柏立基则是给了杨文东好处。

  而双方的执行,就是靠着口头承诺,如果有一方违约另外一方也没办法,肯定不会公布,但一般来说,他们是肯定不会做这种事的。

  戴麟趾笑道:“那杨生觉得,这些项目,哪些你看上了?”

  “总督先生,这些医院,建成后是私人医院还是公立医院?”杨文东又问道。

  如果是私人医院,那自己可就赚了,想在香港建医院,钱不是问题,问题是牌照,港府不给你就没办法。

  戴麟趾道:“当然是公立的,为普通人服务的不可能是私人的,杨生是想投资私人医院?”

  “能投资也可以,不能就算了。”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私人医院肯定是能够赚钱的,但做不成大规模产业,那对于杨氏家族来说,就没什么意义。

  戴麟趾又道:“如果杨生想投资私人医院的话,也可以,但不在今天这件事的讨论范围,等下半年,我有机会跟议员们商量下,或许可以增加一些私人医院。”

  “那就再说吧。”杨文东对此也不是很在意。

  戴麟趾接着问道:“杨生,其他方面你怎么看?”

  杨文东想了想道:“道路什么的我不参与,学校可以,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我都可以投资出钱,不过项目得由我来负责,港府这边有监督就行。”

  “可以。”戴麟趾点头答应道。

  PS:求月票

第565章 文东希望小学与对未来人类的“无形帮助”

  从港督府离开之后,杨文东回到了公司,正巧碰到了苏依依,便问道:“你来公司做什么?”

  苏依依回道:“纺织厂的事情,我们这边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合作,最近谈的有了一点进展,我就来看看了。”

  “嗯,快成了?”杨文东追问道。

  他当初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核心目的是让自己的资本能够跟随着未来的美国股神多赚点钱,不过伯克希尔能够被巴菲特看中,也是因为其曾经强大的规模,在化纤、纺织领域,是美国60年代之前的三巨头。

  如今在美国发展纺织行业属于自寻死路,原先历史上哪怕是巴菲特对此也无力回天,搬到墨西哥后也被当地的“美洲阿三”给坑了,最终纺织业务彻底衰败,伯克希尔自此变成了一家金融与保险公司。

  伯克希尔的未来,杨文东也不是很在乎,哪怕自己已经是股东了,但只看经济收益,最核心的还是巴菲特,但其曾经傲视群雄的纺织产业如果能够迁移到香港,也是有可能焕发第二春甚至成就更大规模的产业,这是杨文东比较关注的。

  苏依依点头道:“差不多了,就剩下一些细节问题了,本身我们也是股东,合作起来也很方便。”

  “那第一期投资多少?”杨文东又问道。

  苏依依道:“大约150万美元,不算很多,只是一次前期测试的投资,等以后发展好了,美国那边才会考虑重投资。”

  杨文东听到这个数字,也就不太在意了:“那行,这么点钱,双方条件差不多就行了,海外投资一般都比较谨慎,特别是香港这个位置,欧美资本能先来投资就行了。”

  在当今这个时代去海外投资,就算是美国石油巨头,都经常被坑,老美虽然强大,可也不至于为了无数这种小事而动用外交关系,除非真的损害了太大帝国利益。

  就算是杨文东的海外投资,也是基于对于未来的了解,才敢在部分亚洲国家投入重资,其他一些不熟悉的,他可不敢乱投,比如中东,即使知道未来这里会富的流油,但战局较乱,政权迭代很多,他也不愿意深入太多。

  “嗯,好。”苏依依答应道。

  杨文东又道:“那你这边开完会再来找我,我叫来了立明与浩宇,咱们四人好久没见了。”

  苏依依一听顿时脸露笑容:“是啊,好久没见了,大家都有家庭了,相互之间就不怎么联系了。”

  “行,我先去找他们。”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别说现在这种只能依赖家庭固定电话才能联系的时代,就算是未来有了微信,但很多20岁时关系非常好的伙伴,一旦成家之后,基本上就不联系了要么联系就是为了借钱

  中午时分,当苏依依开完会后,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后,就看到了发小赵立明与林浩宇。

  “依依。”林浩宇笑着说道。

  一般人看到苏依依是要叫杨夫人的,但他们几人从小一起长大,也是杨文东早期创业的最早元老,关系较好,自然直接叫名字了;

  连对杨文东也是一样还是叫“东哥”,这个名字,也只有非常亲信的几个才能叫的。

  苏依依笑道:“好久不见了,浩宇,听说你老婆又怀孕了?”

  林浩宇点头道:“是啊,第三个了。”

  十几年前寮屋走出来的几人,如今也早就成家立业了,林、赵二人虽然不是什么超级富豪,但也是财富自由了。

  “坐,喝点茶。”杨文东笑问道:“伯克希尔那边怎么样了?”

  苏依依回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合资比例也谈好了,接下来就是注册公司方面的细节,然后与港府这边协商了。”

  “行,那后面给我一份详细的文件就行了。”杨文东也没有再追问,这本身也是小投资,随即道:“上午的时候,港督戴麟趾邀请我,跟我说了一件事,他想让我.”

  除了与港督的“交易”,其他方面杨文东也就说了出来。

  如今长兴集团或者说杨文东的一些慈善业务,基本上是林浩宇与赵立明在负责;

  一个是自己信任曾经的兄弟,二个他们本身也是出身贫穷,在这方面了解的也比较深一点,第三就是让他们二人在公司运营业务之外,也避免了哪一天发生经不起考验的事情。

  只要不是涉及重大机密,又跟慈善行为有点关系的,那告知他们也是应该的。

  林浩宇听完后,道:“建医院、中小学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东哥,虽然我们之前也以你或者长兴集团的名义做慈善,但基本上都是消费性的慈善,花完钱就没了;

  虽然这本身也是好事,能救人帮人,但对于你或者长兴集团没有足够的长期名气效应,站在你的角度,还是建学校、医院甚至图书馆要好的多,至少未来几十年这些建筑还在。”

  自60年代初,长兴集团成为香港一方霸主之后,出于社会责任以及名气需求甚至是老板个人意愿,便开始了对外适度的慈善业务,比如帮助寮屋人群就业、提供适度的生存食物水源等等,甚至后续有难民入港,只要是华人,长兴集团也都会适当帮助一点;

  在前几年,香港经济发展较好,寮屋很多人脱困,大部分市民也基本上能吃饱了,长兴慈善基金会便开始转向帮助一些残疾人、绝症家庭、孤寡老人的帮助等等。

  这些所为也在多年来帮助了很多香港贫困家庭,可都是一次性的,帮完了也就完了,除了被帮助者,其他人估计也不会知道这些事,这对于想“留名”来说,就不划算了。

首节 上一节 464/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