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重回六零年代,打造百年世家 第518节

  但这几年,各地造船也同样在拼命,所以船多了之后,运价也适当下来了;

  马上就要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了,75年苏伊士运河又要开通,这两件事对于全球海运是重大打击,叠加7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了80年代后十几年时间的海运危机,直到亚洲经济火爆才好转。

  原先历史上,也就包玉冈成功的弃船登陆,其他香港航运巨头都是损失惨重,东方海外的董家甚至被迫弃股保公司,全家沦为打工仔,最终才拯救了自家公司,却也与自己家族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郑玉华道:“好,那我这边继续保持运营就行了。”

  “嗯,那就这样吧。”杨文东接着说道:“港府那边准备在葵涌举行一个庆祝仪式,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是,杨生。”郑玉华与郑志杰都答应道。

  PS:求月票

第652章 大厦换油轮?

  6月1日,葵涌货柜码头,大量卡车载着集装箱,在宽阔的八车道上行驶;

  杨文东与一群人站在一栋6层楼的顶层上,看着下方的车流,问道:“老魏,现在香港的集装箱,都是我们生产的?”

  魏泽涛回道:“是的,我们在葵涌的集装箱工厂,如今一年就能生产差不多一万个集装箱,香港这边的集装箱100%都是我们的。”

  “1万多个?那出口有多少?”杨文东问道。

  魏泽涛道:“目前差不多一半是出口的,不过这个出口也不需要我们运出去,而是海外的船只直接来香港取货,他们还会安排集装箱里面装货物,然后直接运走;

  所以我们的集装箱,都是根据客户需求,直接送到某一个工厂,然后就跟其他流程一样,送到船上就直接被用了。”

  “这倒挺方便的。”杨文东笑了笑,又道:“现在集装箱的业务,也是长兴实业的核心业务之一了吧?”

  魏泽涛道:“是的,一万多集装箱,总价值一亿多港元了,利润率也在20个点左右,而且随着香港贸易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个需求量会越来越高。”

  “那就好,集装箱必然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需求量恐怕会是现在的几十倍上百倍。”杨文东点点头道:“你这边要继续准备好扩大工厂,特别焊工人才的培养,现在招这种人还方便不?”

  魏泽涛回道:“不算很方便,现在地产行业抢人太厉害,我这边也都是自己培养新人,但香港本土年轻人也不愿意做这个活,所以有优先还是从内地过来的人,咱们是包吃包住的,挺适合他们的。”

  香港总共也就几百万人,能做焊工的本身也不多,同时地产行业也需要大量焊工,外加服务业、股市都在抢人,自然导致技术工人招工困难。

  杨文东道:“这也挺好的,内地来的人,也能吃苦,学习能力应该也不差,以后就主要招聘这些人就行了,能够稳定下来的,就重点培养。”

  这年头来香港的人很多,一边是内地,另外一边就是越猴子,还有少数东南亚的人,港府也是默许的,毕竟香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人口,这些能够来的人都是年轻人,是劳动力,甚至很多还是有点学识的。

  “好的,我明白。”魏泽涛答应说道,他也知道老板是非常照顾华人的,自己旗下工厂,除了少数情况,一般是不容许招聘非华裔的。

  “那下去吧,港督也来了,仪式要开始了。”杨文东又说道。

  香港货柜码头开业这种大事,影响的是香港方方面面,甚至直接间接几十万人的营生,麦理浩上任之后,碰到这样的大事,自然得亲自过来;

  同样而来的,除了四个码头的背后老板及股东,香港政商界的其他很多人也赶了过来,这是香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需要载入香港历史记录的。

  “港督先生,您好。”见到麦理浩后,杨文东笑着握手。

  麦理浩同样回握,笑道:“杨生,你好,恭喜长兴集团的码头开业了。”

  “这是整个香港的大喜事,也要多谢在港府的带领下,香港的经济越来越好。”杨文东也是客套的说着官话。

  “哈哈,说的好,不过是在大英帝国的领导下,香港才会有这样的成绩。”麦理浩毕竟也是刚刚上任,这种功劳不能说成自己的,但也不会说是上一任的。

  杨文东笑了笑,道:“希望以后的香港越来越好,成为亚洲最顶级的城市。”

  二人寒暄一会后,麦理浩便去找其他人了,杨文东也与其他华人富豪聚在了一起。

  “包生,好久不见了。”杨文东见到包玉冈后笑道:“你最近的船只规模,扩张的很快啊。”

  包玉冈笑说道:“哈哈,还行,刚刚上市,就用融资的资金又订购了几艘船,杨生,我观你最近没怎么扩张航运了,莫非不太看好?”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只是咱们的经营模式不一样,你这边长租能够降低风险,我都是短租或者自用,自然考虑的不一样了。”

  其实在没有先知金手指优势的一些领域,杨文东也没指望着什么都能够做到第一,比如这船运行业,虽然他知道一些危机,但对比地产,他懂的还是不够透彻,加上航运本身有一定风险、运营成本也比地产高很多,未来还会有航运危机,且时间很长,远比不过地产;

  所以他自然不可能将大量资金投入航运,适当即可,赚一笔67年之后那几年的利润即可,到了75年之后,航运行业就不太行了,80年前后更是雪崩,即使未来航运行业是刚需,可市场竞争激烈,没什么利润了,长兴航运固然会继续运营,但也会适当的缩小规模。

  所以前期他大量投资航运业,在规模上一度超过了包玉冈、董浩云,但70年之后就开始改变策略,以稳为主了。

  “长租如果碰到大问题,也一样会有风险的。”包玉冈笑道:“杨生是担心苏伊士运河那边?”

  “对,有这方面考虑,那边已经打了几年了,看情况谁也赢不了,按照国际惯例,很有可能会被调停,那运河一开,我们这些船的价值可就降低不少了。”杨文东倒也没有隐瞒;

  对于包玉冈这样的成功人士来说,不可能不清楚这里面的问题,只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运河会通罢了。

  包玉冈点点头道:“对,我也担心,不过我还是觉得如今全球贸易发展的越来越强,苏伊士运河也只是影响欧洲,但亚洲美洲甚至非洲的经济都在发展,运河开了,或许对航运业有影响,但应该也只是短期。”

  杨文东笑道:“或许吧,可能也跟香港地产一样,一会高一会低。”

  其实香港的很多船王都没错,因为历史经验来看,航运业也是规律性的,七八年上涨两三年下跌,如同香港地产;

  所以80年前后,不仅仅是包玉冈,其他几个船王也早看出问题,但他们认为熬过去就好了,却没想到因为石油危机,导致这一熬就是十几年,最终差不多都崩溃了。

  现在的包玉冈,估计也是没有看到石油危机,所以判断的还不准。

  包玉冈接着道:“不过,我购买的货轮还是以集装箱为主,全球都在建集装箱港口,这一个领域的发展必然能够持续很长时间,租赁集装箱货轮的公司,风险也应该低很多。”

  “哈哈,说的很对。”杨文东又道:“包生,如今你也有了码头了,其实不妨考虑一下,将资本投资到码头上,码头的风险可比货轮小,这一点你应该清楚。”

  包玉冈同意道:“我知道,但利润也比不过啊。”

  “这就看经营模式了,或者香港物业也行。”杨文东笑了笑,码头只能说是稳定的收益,暴利是很难的,因为这些都是被政府控制的,且太高了,很多工厂就可能绕过去去其他码头,也就香港是个例外,没办法绕

  包玉冈又道:“说起物业,最近还有一件事,亨利凯瑟克找到我,想要以香港中环的两栋大厦,换我旗下一艘20万吨的油轮,被我拒绝了;

  杨生我看你似乎很喜欢在中环投资地产,或许可以跟他们问问。”

  “大厦换油轮?”杨文东心中惊讶,他似乎记得历史上是有这样的事情,便好奇道:“我旗下也有20万吨的油轮,怡和集团为什么没有找我?”

  虽然长兴航运在买船这一块的激进程度比不上包玉冈,可20万吨级别的油轮也是有的;

  目前这个时代,石油的价格并不贵,中东那边的售价就是不到3美元一桶,这也是为什么后续爆发石油危机的原因之一,实在是西方的石油七姐妹,对中东国家压榨的太厉害了。

  但石油的运输却特别的贵,目前全球的石油延炼能力基本上都是在欧洲与美国东海岸,正常情况下是要走苏伊士运河的,但运河封了就只能绕路,运输成本大涨;

  这种情况下,越大的油轮,单位运输成本越低,也越受欢迎,全球的轮船公司,都将油轮往大了造,这样才能赚取最高利润,长兴航运的旗下,也有5艘20万吨级别的油轮,活跃在中东及欧洲路线上,一次来回就能赚取百万美金以上,甚至更多。

  这可能也是怡和集团眼红的原因,实在是太赚钱了,海运最赚钱的时候,哪怕是中环大厦的租金也比不过。

  包玉冈摇头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你得去问他们,或许是因为你已经在香港有大量大厦,他们担心你的物业太多,会超过置地?”

  “有这个可能。”杨文东想了想,也觉得有点道理。

  不过如今置地收购了牛奶国际,获得了大量优质地皮,只要将这些地皮再建楼,那估计置地的第一物业公司,还是能够保住位置的。

  PS:求月票

第653章 和黄收港灯

  与包玉冈再闲聊一会后,二人便再度分开,杨文东又与李嘉成、胡应相等人闲聊了会,主要就是讨论香港的地产问题;

  交谈一番之后,杨文东也知晓,这几人似乎也对香港未来的地产有了一丝警惕,觉得可能会出问题,他们也想了解杨文东的意思;

  杨文东自然也表露出差不多的意思,让他们自己注意,其实连他也不知道,下一次危机什么时候、会因为什么导火索而爆发,这也是他唯一一次不能确定的经济危机了,等再下一次的1982年,他就清清楚楚了。

  码头开业仪式,主要是港督府以及各家码头的负责人参与,杨文东作为背后老板并没有参与太多,主要还是交给了郑志杰以及码头的负责人,他也只是来混个脸而已,顺便这样全港富商聚集的场面也很难得,顺便就来与香港富商们沟通一下。

  TVB以及香港的很多报纸传媒也都过来了,除了拍摄庆祝仪式本身,诸多记者也是到处走访,试图采访各方富豪,特别是地产或者金融方面的高手,因为这些人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成为头条,甚至能够影响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样也是如今香港很多市民比较关注的热点。

  不过这种大场面,可不是只有保安,而是有大量警察维护秩序,政商群体如果不愿意接受采访,记者也是没法靠近的;

  整个仪式到了中午才结束,随着港督府的人离开,大伙也都各自回家,不过祁德尊找到了杨文东,道:“杨生,中午一起吃个便饭?”

  “行。”杨文东点头答应道。

  最近置地饮牛奶,使得香港最风光的就是怡和集团,但和黄其实也不甘示弱,在同一段时间,一个月出头的时间里就连续收购了20多家公司,其中还包含三家上市公司当然,祁德尊这边都是善意收购,就算恶意,一些小公司也被迫接受变成善意。

  和黄的规模,如同吹泡泡一般扩大,市值已经超过30亿港元,杨文东早年不到2000万的投入,如今已经变成了5个多亿,翻了20倍,这投资效率,巴菲特短期内都比不过。

  二人来到葵涌当地的一间还不错的饭店,进入了私人包间,祁德尊笑道:“杨生,这间饭店,也是我和黄的。”

  “饭店这种小生意,你也有兴趣?”杨文东问道。

  酒店是有星级的,业务广泛,大资本或许还会适当参与一下,但单纯的饭店,一般是做不大的,单栋物业一般营收不是很高,中小资本或许会感兴趣,但大资本一般不怎么喜欢;

  除非是专业做连锁店的,但这种一般也会采用加盟模式,可华人的饮食品种多,区域性的又不一样,很难形成类似肯德基麦当劳的标准,所以即使是前世内地经济发展到全球第二,其内部也没有大规模的连锁饭店;

  除非是沙县小吃、黄焖鸡、猪脚饭这种小门店,才有可能。

  祁德尊淡笑说道:“投资玩玩而已,我投资这些不是为了靠这个赚钱,而是财务报表上好看一点,这样股价才能更高。”

  “嗯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别一门心思,都放在股市上,实际的业务才是最重要的。”杨文东提醒道。

  祁德尊则道:“这一点我不认同,股价高了,我才能够融资,也能够质押股票获得资金,这样才能开发更多的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杨文东听完后也没反驳,笑道:“也对,你这套方法的确也行的通。”

  香港那么多上市公司喜欢将市值做大,不仅仅因为这些纸面财富好看,而是香港的银行,是默许可以以股票进行抵押的,一般是其一半价值。

  也就是说20亿市值的公司,其股票是能够抵押10亿现金出来的理论上。

  所以不管是现在的和黄还是原先历史上未来的佳宁,都是拼命扩张各种乱七八糟的业务,将股票市值做大后去银行贷款,拿到资金后再开发新项目,项目如果成功,那股价又要涨,再继续贷款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融资等等等,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模式,在股市地市一路走高的情况下,操作的好,财富可以爆炸式的指数级增长,陈松青就是这样几年时间打造接近百亿港元级别的财团。

  可一旦市场出现问题,股市价值下跌,银行要求增加抵押物或者提前还款,那必然就是全体业务断崖式的暴跌,原先历史上和黄从70亿市值跌到三四亿最终被汇丰吞并,就是因为这样玩法的弊端。

  如今和黄在杨文东的帮助下,似乎玩的更狠了,不过他也无所谓,现在混的越好,和黄未来才会跌的越狠。

  祁德尊笑了笑,又道:“杨生,这次约你出来,是想与你商讨一下,我和黄准备收购港灯的事情。”

  “你现在手中有多少港灯股份?”杨文东问道。

  祁德尊道:“大约16%,想再收购下去就有些难了,虽然港灯没有大股东家族,可很多股份还是在很多股东手中,这些股东与管理层关系密切,所以我是准备公开了。”

  “公开,你不会也准备模仿置地,来一次大并购吧?”杨文东笑问道。

  作为香港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他也比较好奇会怎么发展,其实对他来说,这样也挺有趣的,人生有些变数才更有意思;

  不管是香港未来的各行各业,还是全球的科技行业等等,80年之后的历史估计会因为他的蝴蝶效应而变的完全不一样,这也是他早就有心理准备的。

  祁德尊摇摇头说道:“当然不可能,和黄比不过置地,港灯也是远比牛奶公司强的,我和黄其实也不过比港灯强一点罢了;

  我准备进行善意收购,与港灯的管理层的协商,大概收购约港灯30%的股份,然后一起合作开发港灯的地皮,杨生你知道港灯旗下物业的优质,一旦这个事情成了,那和黄的股票必然还能够大涨,我也就能从银行套现出更多的资金,再借助开发港灯的地皮,说不定能够让和黄的规模,成为顶级英资洋行之一。”

  “善意收购的确是最佳方法。”杨文东同意说道:“但港灯的管理层能不能同意,可你有把握吗?”

  其实任何资本想收购某个公司,能善意的话没人愿意折腾一番,这样成本最低、也能保证收购成功后顺利接手;

  香港历史上,那么多恶意并购能够成功,一方面是华英权利交接,另外一方面就是香港公司的核心业务都是地产,运营起来比较简单,恶意收购方收购成功后可以顺利接手,所以这方面不需要顾虑太多;

首节 上一节 518/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技能会变异,我召唤师一人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