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07节
又交谈了几句,那名去交涉的警卫员过来了,告诉邓康,那名乘警还是不放心他的安全,邓康同志微微吁了一口气,“既然如此,那就不要让乘警同志为难!”
他心里很特殊,这事实上就是搞特殊,好的说法这是他多年革命应得的,但他能这样,别的同志也能这样,就算没有为革命做贡献,也为建设做了贡献嘛,凭什么你能为,我就不能为?
所以有些问题没办法深究,他总不能一边享受特权,一边指责这个,指责那个,与其这样,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些事情,这些年国家发的钱,还有这样那样的稿费,他大多存了下来,以后修一所希望小学,这还是做得到的,至于其他的,他也没能力去顾及,不愧本心就好!
火车哐当哐当的南下,邓康同志慢慢睡着了,李大姐想了想站起来,跟秘书说了声,她心里清楚老邓还是想和群众多接触,只是他老了,腿脚也不方便,还是她来代劳。
李大姐带着一个警卫员,拿着一包烟来到了那位乘警面前,拆开烟,先给那位乘警,然后又给乘警旁那几位和他吵架的群众各一根,这几位同志头发都有些蓬乱,脸上黑黝黝的,身边都有一个大蛇皮袋子,相互靠着,十有八九是在北京打工的南下民工。
李大姐开始了道歉,“几位同志,实在是对不住,我们家老头子年青的时候受过伤,现在岁数大了,腿脚不利索,上厕所什么的都不方便,为了他的身体考虑,就包了一片,委屈大家了!”
李大姐这么一说,又客客气气的递烟,那几位同志就算有怨气,也不好朝她一位女同志发作,再说了,看到李大姐和警卫员出现,他们就知道里面是大人物。
李大姐戴着一副黑色的边框眼镜,留着一头短发,虽然已经黑白相间,但梳理得十分整齐,全身穿着一副西式女装,登着一副小牛皮鞋,一看就是很有身份的女干部,而李大姐身边的同志一看就是当兵的,身姿提拔,目光敏锐、机警,十有八九是警卫员。
刚才李大姐还说了,他们家老头子年青的时候受过伤,十有八九是为革命受得伤,所以这些位民工不管是看在李大姐等人的身份,还是看在李大姐的客气上,都不能在说什么,为首的很有眼色,“领导同志,实在是对不住,火车太拥挤了,我们也是没办法……”
“我不是什么领导,比你们痴长一些,你们喊我李大姐就好!”李大姐笑着说,“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大家也只能互相体谅,你们都叫什么呀?”
那位乘警见李大姐想聊聊天,连忙把板凳让开,请李大姐坐下来,李大姐点头示意,表示感谢,她坐下来,其他几人先后报名,刚才说话的赵老四,是邯郸人,其他几个都是他的同乡。
李大姐询问道,“几位同志,看你们的打扮,是在北京打工的吧,这是要回家?”
赵老四心中一动,“李大姐多谢您的关心,我在北京新城搞了一个小工程,现在工程完事了,今年运气不错,钱也迅速结到了,眼看着离过年也不久,就带着兄弟们回乡!”
“回乡是好事呀,老婆孩子热炕头,你们老家现在什么样了?砖瓦房都盖起来了吗?”
“盖是盖了,就是远远比不上城里的大楼房!”赵老四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接过了话茬子,“盖房子是俺们农村开销最大的事情,这打地基靠工匠挖半米左右的沟然后码平整石头,这石头得从十几里外的山上炸石厂买,在用石灰固定,然后就在石头地基上垒墙。
钢筋现在是多了一些,但在农村还是稀罕物事,咱们这些人家根本用不起,也只能用石灰砌墙,现在已经开始改用水泥。
砖要好一些,现在不用土砖,而是到砖厂买,每块几分钱到几毛钱,价格这些年也飞速涨了起来,大家伙为了省砖,垒墙是空心垒法,就是将四块实心砖中留空错开垒,用石灰固定。
这家家都要在盖好的房子墙根处堆石头,不然这山墙容易倒,这样的房子,地基没有工地上钢筋一体加固,墙体也不算多稳固,风吹雨淋的,也就支撑个十多二十年就要倾斜,还得重新盖。
即使没有倾斜,屋顶瓦片也经不住长久的风雨,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半夜打把伞覆盖在床上挡住雨水的事,我都做过好几次。
这棉被相当的贵重,新嫁的媳妇往往用几床棉被做陪嫁,家里普遍用稻草垫床,铺得厚厚的,再铺一层薄被。睡觉盖的被子絮的是棉花,还是请弹棉花的匠人到家做,按斤两来分,比如五斤棉、三斤棉……”
“住这样的房子,哪有在北京好,哪怕是租房子也好留在乡下好!”还不等那个三十多岁的人说话,旁边一个叫小三的人就摇摇头,“北京新城的房子有暖气,有自来水,有马桶,咱们的房子有什么?那是人住得吗?”
“小三,你怎么说话呢!”
“我就不明白了,国家为什么要赶我们?”小三满脸满眼都是怨恨,“北京新城那么多生意,就算这个工程完事了,还可以做别的工程,过年正是生意好的时候!
可这每年到了年底,市里的警察就要频繁检查,若是有什么不对,就把人抓起来丢看守所里,那看守所可不是人待的地方……”
李大姐一愣,“啊?还有这样的事情?”
“您老感情不知道有这回事?”小三抓起衣袖,指了指上面一边疤痕,“李大姐,您看看,这是俺去年在看守所被人打的,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赚了七百多块钱,结果在看守所二十四天前前后后被讹了189块,赎人又花了120,感情半年白做了,今年俺们见机快,早点回乡,省得被人算计!”
李大姐很生气,“怎么会花这么多钱!”
赵老四瞪了一眼小三,乱说什么呢,他连忙弥补,“李大姐,您不知道,这看守所和派出所不同,里面关着的大多是杀人放火的!个个是能吃人的老虎!
这警察把咱们关那里,也就吓唬几天,让我们不要动不动跑到城内,现在不按照规定,入城的人实在太多了,没办法,谁让大城市来钱呢!”
那个三十多岁的人叹了一口气,“俺们也不想进城,可在家种那么十来亩地能有什么前途?扣除农药、化肥,也就混个温饱,这上有老,下有小的,老人生病了要治疗,孩子读书,哪一样不用钱,不进城又能怎么办呢?”
赵老四听到这里,也是感慨,“我们家老爷子是个小干部,舍不得我移民到边疆,不让我走,结果出去的人虽然死了好些个,但更多的人已经发财了,咱们呢,还在熬!”
“你以为这个财是好发的,那都是用命换来了!”
“我们现在不也是拼着命去城里打工吗?我们工地上那个孙安啥的,摔断了腿,只赔了3000块钱,他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么点钱,他们怎么活!”
“要我说还真不如移民,就算第一代累死累活,活不长,有那么多田地在呀,150亩,10公顷能种多少东西,下一代不就发财了,他们这么累死累活还不是为了娃子!”
“你说这国家也是的,怎么就不再移民了?”
“这移民还在移民,只是边疆的人多了,不能移民太多,现在只要是偏远山区移民,平原地区条件更好一些,已经轮不上了!”
李大姐解释了一下,想了想,又看向小三,“看守所是怎么回事?小三,你能再说说吗?”
“那也是小三嘴馋,怨不得看守所的同志!”
“胡说,那就是讹我!”小三倔强的说道,“看守所的公安坏透了!
“怎么坏透了,你说说看吗?”
“这,这不合适嘛!”
“有什么不合适的,咱们的大牢总不能比国民党的监狱还要差吧!”
“我看比国民党还要坏!”小三吐糟起来,“看守所睡得地方是两个大通铺,二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晚上尽听打呼了,怎么也睡不着!
吃的东西,他妈的,都是一些硬的要死的陈米,想就着咸菜吃窝窝头都没有,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多陈米,就这还扣着给,吃都吃不饱,菜除了煮,还是煮,水煮白菜帮子,水煮萝卜,水煮冬瓜,水煮包菜,轮得上……
即便这样,看守所管生活的副所长还说每月的犯人的生活费还是超标了,把营养餐卖得很贵,一碗炒面素的五块,加肉丝十块,青椒豆干回锅肉十二块,粉蒸肉二十,卤猪头肉二十四一斤……我进去二十四天,硬是瘦了二十四斤,就这,他娘的硬收了我三百多,真他妈的黑!”
小三霹雳巴拉就吐糟起来,这看守所重刑犯的脚镣的重量单位是按照公斤计算的,罪行越重脚镣越重,哪怕你是天纵英雄,你犯了事到了看守所里,也就是一陀烂肉!
英雄也好,好汉也罢,真到了哪里,什么都不是,全身首先被搜个遍,一寸铁也没有,连裤腰带也被抽掉,光着脚板提溜着裤子个个都很狼狈,连自杀的机会你也没有。
小三又说起了手铐,他说电影电视上看到的手铐戴着前面的,一些电影上还有衣服等物把手铐遮挡起来的镜头,这是一般的铐法,这种方法很文明礼貌,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一种铐法是背铐,人双手背着铐起来,你不老实警察用手扯住铐子的链节往上一提,反关节的作用你就痛不能忍;还有一种铐法叫“苏秦背剑”,人一只手从肩膀上面往下伸,另一只手从背后往上伸,两只手被铐的味道绝对很酸爽;
还有一种铐法叫“裆下铐”人一只手从前面穿裆而过另一只手从侧面穿裆而过被铐起来,这样被铐的人站不能站,坐不能坐,姿态优美,动作潇洒;
最猛的那种叫作“四马倒攒蹄”,人脸朝地,手脚背着向上两副手铐交叉分别铐住左手右脚,右手左脚,一般能用上这种铐法的就是要动刑了。
这叫烤全羊,把一根棍子叉在两副铐子下面,把人一提担在两张办公桌上,过几分钟踹他一脚,让你转半个圈,任你英雄盖世,到了此时此刻,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除了手铐,看守所里最常见的东西就是电警棍,电警棍吧是可以反复充电使用的,它集照明功能与攻击为一体,很是让诸多江湖大哥们闻风丧胆。
小三神秘兮兮的说道,“这个电警棍专破气功,管你什么金钟罩铁布衫,捅上去没有不服的人,我听说人说,看守所里面还没有碰到能扛过电警棍这一关的好汉!
这电警棍这玩艺有几万伏高压的,高级点的电压可调,往人哪里捅比较有效果呢?怎么捅呢?腰眼,脚心,胳肢窝,下巴,腿弯处!”
小三说到这里,还是满脸后怕,“电警棍那玩艺捅住人按住开关不放,能持续放电几十秒,我们号子里面一个身带人命从东北过来讨生活的硬碴,公安拿着电警棍往他嘴巴里面捅了好几次,结果这个硬碴硬不起来了,把有的没的全交待了好几遍,争取了个坦白从宽的好态度……”
听到这里,李大姐忍不住想起了三十年代,她眼睛中忍不住渗出了泪花,她缓缓站起来,擦了擦眼睛,并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转身离开了,见状,赵老四敲了敲小三,“谁让你说这些的,活该你被人收拾!”
“我不是诉诉苦,想着让……”
“想什么呢,你还想进去不成?”
等到邓康同志醒过来,李大姐就把她刚才听到的那些告诉了邓康,邓康摇摇头,想了想说道,“群众日子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很难很难!
这看守所看来要管一管,群众进去一次被搞成这样是太过分了,还有那个什么营养餐制度,很容易滋生腐败,回去问一问,也把条件适当改善一些,不管怎么说,也得让人吃饱饭呀,现在已经解决温饱了嘛!”
火车一路南下,李大姐也不断走出来,接触上车的群众,通过他们,邓康同志也对此时中国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警卫员说的没错,现在还是人太多,工作机会有限,只能一窝蜂的进城。
偏偏城市没那么多工作机会,只能限制城市人口,以前还可以移民,现在移民的人数确实减少了,移民了这么久,边疆人口已经差不多了。
边疆环境太恶劣,必然要让群众有利可图,这就注定了能够容纳的移民是有限的,两千万差不多到头了,邓康忍不住想起了刚果,也怪不得谷雨同志决心那么大,不那么干还真是不行……
火车终于到了长沙站,邓康同志拄着拐杖,夫人扶着他走了出来,已经得到通知的湖南省委第一枢机吕东虽然没有搞各种仪式,但还是带着身边工作人员在火车站迎接,邓康看到他时,“小董呀,你们工作这么忙,来接我这个老头子干嘛!”
吕东很客气的说道,“邓老,这是我应该做的!”
“你们也难,算了不说了,你把我们这些人送到招待所,晚上随便吃点,你就去忙吧,四菜一汤,不要喝酒,我现在岁数大了,一喝酒,腿脚就疼!”
邓康当然明白吕东心里也不耐烦迎接他们这些老同志,但他可以不当回事,有些同志就不一样了,你要是不迎接,到时候什么人走茶凉这样的话就会到处说,他这些年不知道听到了多少!
吕东当然明白邓老是为体谅他,心里很是感动,党内老同志有的很体谅人,有的则很苛刻,若真是都有本事也就罢了,有些人不太得志,不敢对上面抱怨,却把脾气撒到他们这些人头上。
虽然贵为湖南省委枢机,但还是时不时受气,吕东现在越来也厌烦这一类的事情,尤其是现在这个换届的关键时刻,已经不是隔三差五,而是几乎每天都有人给他打电话,可位置就那么多,越往上能安排的位置就越少,他安排了这个,就要得罪了那个,就算都照顾到了,也有肥瘦之分,还是难以面面俱到。
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想起当年与高岗同志交接时,他说的那段话,说的真是到位呀,一开始,他还不以为然,现在看来确实如此,所以现在他也想明白了,他面子给够了,里子的东西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就算得罪了又怎么样,他的后面站着是谷枢机、李总理!
吕东陪着邓康上车,到了车上,邓康自然也要问一问这两年湖南的情况,吕东汇报了一番,邓康点点头,“现在越是靠海的地方发展越好,湖南要想发展,还是要加强与广东的联系,做好广东的后盾!”
“邓老,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吕东趁热打铁,向邓康汇报,他希望尽快推动长沙到广州的高铁立项,听他这么说,邓康有些吃惊,“五岭那一段的铁路肯定很难修,高铁投资一定不会少,光靠中央肯定不行,你们省里肯定要出钱,你们吃得消吗?”
“就算吃不消,湖南人民也能熬得住!”吕东把湖南现在面临的交通难题说了一遍,湖南在抗战时期是国家重点经营的工业基地,之所以得到重点经营,就是因为山多,可以藏起来,不被日本人发现。
虽然湘江一线发展的可以,航空、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化工、汽车、电力电气设备、建材等等都搞得不错,比如一汽,虽然比不上丰田,但也是国内三大车企之一,现在年产量也突破了十万辆。
吕东就是搞工业的,他这两年一方面继续加强河南的优势工业,提高企业效率,并依托一汽的发展,大力发展各种新材料,一方面也看出了广东对湖南的重大意义,不断推动湖南企业与广东的合作,也搞外向型的出口工业园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他也面临着太多的挑战,湘西是成片的贫困区,虽然移民走了不少人,但湘西还有不少人;洞庭湖平原地区又是粮食主产地,自然也不可能搞大工业,而靠几亩稻田,也就混混肚子。
在他看来,湖南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交通好了,湖南缺乏的铁矿石、煤炭和石油的运输成本会下降;交通好了,湖南就可以大大方方跑到香港等地招商引资,而不是几十万人作为候鸟,跑出口加工区,为广东的发展添砖加瓦……
虽然党内的老同志比较麻烦,但不少人顾念家乡,通过游说他们还是能得到一些好处的,而面对他的游说,邓康缓缓点点头,不管怎么说,湖南为革命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确实有必要发展的更好一些。
当天晚间,吃了一个便饭,吕东同志告辞,次日,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邓康来到了杨贤怀同志的住处,看望了这位前半生备极坎坷的女性,又到她和养女一家的住处转了转。
他们的房子和此时绝大部分城市群众一样,都比较狭窄,一套60多方的房子,两室一厅,两个房间,一个房间是养女两口子居住,一个房间是那种双层床,两个孩子睡在一起。
家里打扫的挺干净,只不过比较拥挤,客厅的桌子上、柜子里都摆着东西,黑白电视机则对着沙发,单门冰箱也在客厅内,阳台上有洗衣机,还种了两盆花,挂了一些衣服,通过阳台看向外面的小区,也有一些凉亭什么的,供人乘凉。
寒暄了两句,杨贤怀忍不住询问邓康两个孩子的下落,邓康摇摇头,杨贤怀十分伤感,“你这么大的干部没理由找不到呀!”
“找不到孩子的何止我们一个!”邓康挤出了一丝笑容,“我现在有八个孩子,他们都很孝顺,有他们在,我们没有任何遗憾!”
一边说着,邓康转移话题,“杨姐,你家里还是有些挤!”
“城里大部分人家都这样,我们能这样,还是很不错的,现在孩子们钱也存了不少,我也有一些退休金,已经买了一套大的,后年就能交付,到时候你再过来,肯定大不一样……”
杨贤怀对现在的生活相当满意,前半辈子太糟心了,孤独了大半辈子,领养了一个孩子,把她培养成教师,工作嫁人,生儿育女,老太太都跟在一起,充分感受到了家庭生活的美好!
见杨贤怀生活不错,邓康就放心了,两人又聊了一会,邓康就告辞,老太太多少有些不舍,想了想又询问他有没有回老家,邓康摇摇头。
老太太想了想说道,“你应该回去看看,你大哥还有几个姐姐的孩子能照看还是照看一些,嗷,你当年离开家乡时的一切,我都保管得好好的,现在应该都还在,你好处理一下……”
“好,好,我会处理的!”
邓康与杨贤怀告辞,在家人和身边同志的陪同下,缓缓离开,正在阳台上,看在邓康离开的身影,杨贤怀忍不住流出了眼泪,她擦了擦眼睛,忍不住又想起了年轻时代的种种,若是没有那些冤孽事该有多好呀!
第110章 回乡下
杨贤怀擦了擦眼泪,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钟,就收拾起来,马上孙子孙女就要回来,晚上得给他们准备点好吃的,就在此时,门打开了,杨贤怀的养女杨思元快步走进来,“妈,今天家里来了客人?”
“咦,你是怎么知道的?”
“妈,你忘了,学校一个老师跟我们住一个小区,他上午没课,下午去学校的时候跟我说的,说有好几辆车,我怕你忙不过来,就请假回来!”
“你这丫头也真是的,不就是家里来一个客人嘛,请什么假呀!”
杨思元看了一眼门口一大袋子东西,她询问道,“妈,是不是?”
“你猜的没错,确实是你邓叔,这些都是他送的好东西,妈老了,也吃不了那么多,你公公那边,也送一些,他岁数也大了,也要补养补养!”
“妈,这是邓叔送你的东西,我怎么能拿?”
“让你拿,你就拿,你们过得好,家庭和睦,比什么都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