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15节
这段时间的大事就三样,约翰逊打着继承肯尼迪的旗号当选美国新总统;科兹洛夫访华;戴高乐前往拉美访问,爆炸氢弹之后,法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活跃。
而在中国周边,老美不断出牌,国安委也都习惯了,见招拆招就是,此时国安委正在等着美国甚至可以加上苏俄在印度方向动手……
在讨论完眼前的事务后,国安委高层听取了农业部对外合作中心关于美国推动的绿色革命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政治影响的报告。
在19世纪和20世纪先后发生过四次农业革命,即19世纪90年代农业“机械革命”;20世纪初的农业“化学革命”;20世纪前半叶“杂交育种革命”,以及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绿色革命。
整个二十世纪前半叶,西方国家大规模投资农业科学研究,农业产量迅速提升,各种现代化种植模式、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更加速了提高产量的进程,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获得了稳定的食物供应,消除了饥饿的威胁。
但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缓慢,主要原因是殖民统治者对殖民国家的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投入,随着殖民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这些国家的人口以历史性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这些新兴国家中,饥饿和营养不良已经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亚洲,菲律宾、印度等国日益依赖富裕国家的食品援助,比如接连不断的旱灾使印度已经不稳定的局势更加恶化。
饥饿和营养不良必然会带来革命,而革命必然会让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所以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率先创建了一个根据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条件,帮助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国际农业研究组织。
其具体做法是开展利用“矮化基因”,培育和推广矮秆、耐肥、抗倒伏的高产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活动,而种植改良后的品种,与化肥、农药、灌溉的扩大利用相结合,自然会带动农业产量的大规模增长,这就是目前发生在中国周边和拉美的绿色革命。
虽然这场绿色革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比如这仅仅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并没有涉及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农村生产关系的改变,是典型的改良主义,粮食产量增加后,反而使得农村出现更重要的两极分化,贫困和妇女问题也日渐突出等等。
而且土壤瘠薄的广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无法应用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且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以及种子对水、化肥、农药的依赖,粮食产量在国家间、地区间、高中低产田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还导致土壤、水系污染,病虫害的抗性增强,土壤盐渍化等生态和环境问题,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
但即便如此,这一次绿色革命还是相对成功,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技术扩散,印度、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等多国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美国人也收获颇丰,在这些地区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革命的爆发。
真正论起来,中国也是绿色革命的受益者,自四十年代初,中国就开始从美欧引进各种优良品种,并积极研发各种优良品种,比如目前亩产量已经增加到350公斤,而且亩产还在不断提升的杂交稻就是这一次绿色革命的杰出代表。
随着杂交稻等优良农作物的全面推广,中国从粮食净进口国变成了净出口国,已经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
要真正论起来,目前的中国正在同时经历四场农业革命,在农机领域,一开始,中国在东北、西北、广南、南洋、昆仑省的军垦农场重点推广各种农业机械,经过将近二十年,各个军垦农场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各种农业积累不再少数,所以可以购买农业机械的数量越来越多。
此时不管是东北的水稻小麦玉米生产,还是西域、昆仑省的棉花生产,还是广南、南洋的水稻生产,都大量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这极大的改善了军垦人的劳作压力。
与此同时,国家也通过提供减税补贴等等方式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所以在东北、华北平原,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性的农业机械公司,这些公司职工开着拖拉机、收割机为农民提供种种服务,而在南方和广南三省,很多农村小合作社开始购买小型农业机械,用于水稻生产。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被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繁琐的农忙中走出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搞副业或者初级工业。
虽然农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机品种也越来越多,但目前中国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机械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过农机领域的未来发展阻力还是很大,中国人均耕地太少,农民购买农机不划算,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想办法推动农业集体化。
而与建国初年,此时地方同志早就没有多少推动农业合作化的热情,就算推动又如何?能大规模提高GNP,让他们得到提拔吗?要想提高GNP,还是要靠工业,此时各地方热衷于各种基础建设,这会推动工业的迅猛发展。
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农机革命,目前已经进入到平缓阶段,这也让农业部门有些焦虑,而在焦虑的背后,事实上是农业投资的逐渐减少,这当然也不奇怪,目前除了海外省,内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完工,再进行大规模动员,搞全民水利建设已经越来也不符合时宜了。
相比于农机革命的缓步,中国生物育种领域此时已经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创建了将为完整的产学研联合体系,随着世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生物育种水平也必然会越来越高。
此时中国的农业投资最多的是农化领域的投资,此时农化产量和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进入到四五期间,随着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中国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的高强度合成氨投资开始减缓速度。
到1964年,前三个五年计划投资的合成氨项目已经全部实现正常生产,这一部分每年可以提供750万吨万能,而从1961年开始,中国陆续启动了12个10万吨级合成氨项目建设计划。
这个投资规模并不算大,原因很简单,美国人迅速突破了30万吨合成氨,考虑到性比价,中国临时取消了多个待建项目,而把精力放在30万吨合成氨项目的引进和相应的技术突破上。
目前这12个10万吨级的合成氨项目一部分已经完工,所有项目大概会在五五期间完成,再加上一些地方投资了5万吨合成氨,到1964年,中国的合成氨总产量已经增加到800万吨以上,仅次于美苏。
而在技术上,中国一直都在紧追世界先进技术,目前已经在和美国合作30万吨合成氨项目,按照中美两国达成的协议,五五期间,中国将从美国引进两套化肥设备、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总投资约2.6亿美元,投产后,每年可增长化肥300万吨。
而在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中国也加大攻坚的力度,争取用最快的时间,彻底突破30万吨大型合成氨的国产化,一旦该技术实现突破,中国将开始淘汰中小规模的化肥厂,中国化肥工业将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
在中国的绿色革命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在帮助周边国家推动绿色革命,而且比美国做得更加彻底,甚至还帮着进行土改,当然了,那些国家的统治阶级绝不会感谢……
在尝到了巨大的甜头之后,中国自然也越来越重视绿色革命,一直想在非洲推广,同时还要学习美国创新的地方,美国人让大资本家搞公益性的基金会投资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做法,在中国有些不太适合,不过也可以用红十字会或者其他基金会的名义,推广农业新技术。
此前已经有同志提出,谷雨同志国际影响很大,是否可以用他的名字命令一个基金会,但谷雨同志一贯反对个人崇拜,直接否定了这个提议,不过这一次会议上,谷景生同志认为谷雨同志有顾虑也可以理解,这是为了国家,还是要加大劝说的力度。
谷景生提出了一个方案,中国的杂交稻名气越来越大,而谷雨同志的坚持是杂交水稻技术得到突破的关键原因,可以成立丁颖国际农业合作基金会,邀请谷雨同志担任名誉主席……
丁颖是中国第一代水稻专家,培养了大批弟子,杂交水稻三系法的相关研究是他带着弟子们主持研究成功的,但杂交水稻这个功劳到底是谁的,多少有些争论,丁颖本人坚决拒绝任何把他和杂交水稻联系在一起的宣传,他坚持这是集体的智慧。
老爷子最近刚刚去世,经中央批准,丁颖同志被尊称为“中国稻作之父”,进行了大规模宣传,用这种方式既彰显了老爷子的功劳,也不至于违反老爷子的遗愿。
现在中国要对外输出杂交水稻和其他先进农业技术,成立丁颖农业基金会自然非常合适,谷雨同志担任名誉主席,既有国际影响力,也不至于让人担心我党搞个人崇拜。
谷景生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认可,大家觉得可以一试,而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国安委高层不可避免的讨论起了农业问题,美国拥有那么强大的农业,每年还给农业那么多补贴,美国农业的成本非常低,这对中国的冲击相当大。
这些年中美各种接触,美国人一直要求中国扩大农业进口,而谷雨的意图是加强中国的优势农业,在美国优势比较大的小麦领域做一些让步,减少小麦种植规模,代替以大豆。
谷雨的想法得到了农业部门的支持,一来中国稻米产量增长很快,又要维持比较稳定国际市场价格,稻米产量出口不宜太多,只能更多的在北方推销过剩稻米。
二是中国生活水平要想提升,必须扩大大豆生产,以提供更多的饲料,而扩大大豆生产也有利于改善土壤;三是进口小麦比进口大豆安全,小麦生产国比较多,而且小麦储存时间更长。
但谷雨的意图很难实现,小麦的价格就算跌,但产量也比大豆大,而且小麦是主粮,大家吃惯了,你让老百姓改变世世代代的生活习惯,去吃大米或者购买进口小麦,压根不现实,到时候农民收入低了,但国家希望的大豆面积增大,也没有实现。
而要想做到尽快实现这一点,除非大规模提高大豆的收购价格,但这也不现实,美国大豆成本更低,中国拉高大豆价格也不太现实,而且美国现在也没那么多的大豆出口,此时美国每年也就出口600多万吨大豆,却占据了世界大豆出口的90%。
虽然美国大豆出口量在不断增加,但一下子需求太多,美国人一定会把大豆价格拉上天,这也绝不是中国能接受的。
所以面对这两难的局面,中央也没啥办法,这些年国安委得到要求,加强对美国小麦和大豆的出口监督,而恰好在今年,美国小麦价格大规模下降。
此时由于美国政府的大量收购,美国小麦出口价格长期维持在一蒲式耳1.7-2美元,但就在1964年下半年,或许是苏俄不再进口,或许是绿色革命有了效果,美国小麦价格一口气跌到了1.5美元以下。
而随着美国小麦价格暴跌,中国在1964年下半年一边扩大大米出口,一边进口小麦,以增加前几年因为旱灾减少的粮食储备,大米市场就算出现一些波动,只要两者的价格差比较大也是划算的。
讨论到这里时,江渭清同志有些感慨地说道,“苏俄今年不用进口粮食,可以出口一些小麦了,结果今年国际小麦大跌,按照他们往年可以出口300万吨计算,这一波苏俄的外汇损失就是五千万美元,虽然不大,但这么不断折腾下去,苏俄会被耗尽家底的……”
“这也未必是苏俄的原因,应该是绿色革命起到了一些作用!”
谷景生同志听到这里,摇摇头,“真正让人担心的反而是非洲新独立国家,殖民地时期,他们一般进口粮食,出口经济作物,现在美国压低粮食价格,而经济作物的价格一直都维持在较高的位置,这些国家肯定会扩大经济作物的生产,然后过几年,美国再来一个轮回,到时候肯定惨不忍睹……”
“不用等几年,一旦明年我们预期的石油危机爆发,西方国家老百姓勒紧裤腰带,咖啡、茶叶、可可豆的需求量下降,很多国家就要出问题,美国人再拿着粮食过来,这些国家肯定要廉价变卖各种资产,如此一来,美国既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就可以轻松填补英国人的空白!”
林彪同志也是倒吸一口气,“美国银行家坐在华尔街就能完成收割,真是厉害呀!”
“经济作物价格一旦下降,我们的农业出口收入必然要下降不少,农业部门是怎么考虑的?”
“对我们的冲击是有,但不会那么大,若是石油价格大涨,合成橡胶生产必然受到影响,天然橡胶价格应该会上涨,这对我们的帮助不小,应该会抵消咖啡和可可豆的价格下跌。”
“棕榈油呢?”
“棕榈油可以制造成生物柴油,只是成本较高,若是油价涨幅很大,我们可以限制棕榈油的出口,制造成生物柴油,而一旦应用量比较大,生物柴油的成本还会下降,所以棕榈油控制在一定的价格是能够做得到的!”
“谷枢机说过,美国人吃肉,我们喝汤,乘着美国打压粮价的机会,我们多储备一些小麦,到时候拉到非洲,应该能交换到一些好处!”
林彪说完,然后看向谷景生,“小顾,昆仑省的粮食产量还是要增加一些,到时候可以就近支持,埃塞人口太多,粮食短缺,皇帝也瞎胡来,万一出现粮食危机,往昆仑省跑就麻烦了!”
谷景生点点头,“确实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
两人交谈的时候,陈镜湖同志微微皱眉,要论起来,林彪和谷景生同志年龄差距不大,职务相当,谷景生马上就要进常委会,担任第二枢机,可林彪就不客气的喊他小顾,而谷景生同志也习以为常,虽说林彪同志功劳大,但如果这样下去,就失去了谷雨同志的本意……
若这句话是陈毅说的,陈镜湖同志也不在意,陈毅同志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可林彪不是,他这个人精细如发,他这么喊小顾,绝不可能是无意,到底是他不支持谷雨同志的意见,还是试探?亦或是南方的同志有其他想法?
会议结束后,陈镜湖找到谷雨汇报,等事情谈完了,他就提到了林彪同志的称呼问题,“谷枢机,我可能是想多了,但林彪同志和您年龄相仿,是不是要重新考虑一下对他的安排,那封匿名信问题已经查清楚了,属于私怨,安抚一届也该差不多了!”
谷雨沉默片刻,这才回应道,“现在要减少阻力,不要再节外生枝!”
陈镜湖也知道谷雨现在比较难,他要推谷景生,但饶漱石是嘴上支持,身体反对,黎玉更是直接反对,此时林彪再来这么一手,若是代表南方同志的意思,那就更麻烦了,谷雨不愿意节外生枝可以理解。
但陈镜湖同志认为越是如此,越是要强硬,要不然谷景生同志如何立得住?或者说谷雨同志只是想找一个新备胎?他不是很在乎,但也不像呀,若是备胎,就没必要拿下饶漱石和黎玉?
陈镜湖同志离开后,谷雨考虑了一会,想了想,给毛泽民同志打了一个电话,听完电话后,毛泽民拍了拍脑袋,他真得不希望大哥掺和到这种事情上,这是能掺和的?
两天之后,毛泽民同志乘坐飞机前往湖北调查工作,而与此同时,经过两天考虑之后,谷雨命令中办发电报,调蔡永皓同志回国,在接到谷雨电报时,蔡永皓十分纳闷。
他想了想,给中央发电说希望等一等,原因很简单,就在收到电报的当天,中美空军又出现了一次较量,所以中国空军赢了,但蔡永皓担心会有更大的冲突,自然想留在南洋。
自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被批判了一番之后,过去十几年,蔡永皓同志一直在国外工作,他先是在孟加拉国工作,曾经作为军事总顾问,指导第二次南亚战争。
尼赫鲁死后,谷雨调整了蔡永皓同志的安排,改任中国驻南洋特别代表,因为马来半岛方向出事,他这段时间一直挺忙碌,这一次事件是马来极端分子所为,但美国人发现中国严阵以待之后,并没有大动干戈,而是进行了连续试探。
就在七天前,四架F105战斗轰炸机出现在马来半岛北方,中国空军派驻马北的志愿军起飞四架歼50战斗机,在雷达的支持下,中国空军顺利击落了一架F105,击伤一架F105。
F105飞机太笨重,盘旋性能远不及歼50,而且该飞机通常执行攻击任务,武器操作状态通常打在空地模式,一旦碰上敌机往往来不及切换到空空模式,因此在与歼50的交锋中吃尽了亏……
老美相当恼火,也就在今天,他们把最先进的F4鬼怪战斗机派到了马来半岛北面,八架F4鬼怪战斗机分两个批次闯入马北,双方空军再次进行了一番较量。
F-4“鬼怪”式战机的飞行高度可达2万多米,最大时速达2400公里;而解放军第一代战斗机歼50,飞行高度1.7万米,最大时速只有1300多公里。
F-4“鬼怪”式战机的性能不但远远优于解放军第一代战斗机歼50,而且携带了4枚绰号为“麻雀”的空对空导弹,“麻雀”导弹个头较小,爆炸范围却极大,杀伤力惊人,此外,它还有一个最为恐怖的地方:它可以自动跟踪飞机高热量的尾气进行精准打击。
按理说,只装备了三门机炮的歼50打不过F4,不过F4作为第二代战斗机毛病非常多,虽然高空高速,但机动性一般,而且没有机炮,而“麻雀”导弹里面的精密部件,在热带地区很容易出问题,这也极大的影响到了导弹的性能。
所以这一仗出乎了美国的意料,美军第一批4架飞机进入马北上方后不久,便原路返回了,这是美国人的老套路,擦边战术,他们在双方分界线上忽进忽出,一会儿飞到马北上空,一会儿飞到本方上空,极尽挑衅之能事。
第一批4架飞机离开后,第二批4架则继续向马北深入,中国空军起飞4架战机升空截击,驾驶4号战机的我飞行员李海云胆大心细,一下子就飞到了4架美机中间,将美机战队一分为二。
如果李海云在这个时候对前面的敌机发现攻击,命中率应该是极高的,但指挥官谷德生生性谨慎,他按照上级规定,秉承不开第一枪的宗旨,指令李海云暂且不予攻击。
不用说,谷德生的指令使李海云处于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敌人这次越境而来,并不是来登门拜访的,而是要搞事的,你不开第一枪,他们就抢先开了。
在李海云战机的后面的敌机连续向李海云发射了两枚“麻雀”导弹,李海云反应迅速,控制战机侧身飞行,堪堪避开了这两枚“麻雀”导弹。
看到李海云躲过了两枚导弹,美国人难以置信,更奇葩的是,那两枚导弹一下子就击中了飞在李海云前面的美军飞机,那架美军飞机吃了这两颗“乌龙弹”,火光四射,发出一声巨响,拖着滚滚浓烟从万米高空坠落。
中国空军未发一弹,美军空军已折损了一架飞机,剩下的三架飞机锐气尽失,它们胡乱发射了一通导弹,此时美国人更崩溃了,歼50发挥水平加速能力更快的优势,轻松逃脱F4追捕。
这一通导弹打不中不说,中国空军飞行员还利用速度差造成的时间差当口,又干掉了一架美国的F4,剩下的两架美国飞机只好拼命的跑路。
可笑的是,因为太过狼狈,这2架失魂落魄的F-4战机在飞回到航母的过程中,其中的一架降落失败,仅有一架F-4安全返回航母……
谷雨收到电报后,首先发电同意蔡永皓留在南洋,暂不回国,同时对我国空军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并要求立刻找到美国F4战斗机的残骸运回国。
做出指示后,谷雨脸上露出了微笑,这一次空战估计对美国空军冲击不小,最好他们犹豫一段时间,如此一来,中国的第二代战斗机就可以上阵了!
第116章 强势表现
既然美国人把先进的F4鬼怪战斗机派到了前线,中国空军也不能闲着,根据谷雨的命令,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歼50C、歼52C战斗机和第一代预警机空警100被派往北马战场,并通知苏俄方面,这可是美国最先进的F4鬼怪战斗机,他知道俄国人肯定想看一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歼50也进行了几次升级,歼50B更换了更好的发动机,并增加了保形油箱以提高航程,进一步提高了滞空时间,而歼50C则使用了国产的霹雳2红外制导导弹,大大丰富了歼50的作战方式。
中国很早就在研发红外制导导弹,后来又和苏俄合作,搞出了霹雳1红外制导导弹,不过与很多第一代空空导弹一样,霹雳1红外制导导弹性能一般,重量还比较大,所以只是研发出来,并没有大量装备,而是选择了一边试验,一边改进。
到了六十年代初,中国通过种种关系从巴基斯坦搞到了美制响尾蛇导弹,并综合霹雳1红外制导导弹的种种改进经验,推出了中国版本的响尾蛇霹雳2红外制导导弹,这是中国第一款具有实战作用的红外制导导弹。
也就在霹雳2红外制导导弹研发的同时,空军对歼50B和歼52B(同样更换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进行了改进,研发出了歼50C和歼52C。
但这款导弹的性能到底怎么样,还需要通过实战检验,正好可以拿美国人练练手,美国导弹把自己飞机打了,咱们的导弹是不是也是这样?这些东西都要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至于中国效仿美国AIM-7的中程雷达制导导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本装备部队,原因很简单,电子技术不过关,速度也不够快,很容易被歼50摆脱,中国自然不愿意使用。
不过即便如此,谷雨相信使用霹雳2红外制导导弹的歼50C、歼52C在地面雷达和地面防空导弹的掩护下,扬长避短,选择对己方有利的空域,足以和美国人的F4打个平手,甚至还占一占便宜,谁让F4设计理念有问题,而且走得太激进了,在导弹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贸贸然放弃了机炮。
不过这些不过是短时间的胜利,等到电子技术提升,等到美国人搞出了预警机,并根据F4的缺陷做了一些改进后,美国空军的优势就将迅速放大。
不过中国现在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歼6虽然有很多缺陷,但已经有不少三代机的特点,而中国第一代预警机也在试验,虽然这款预警机因为雷达技术的限制,不具备良好的下视能力,但中国空军还是效仿美国空军,把四架轰5B改成了预警机空警100。
这款预警机初步具备了探测,海上和空中目标、识别敌我、引导己方飞机攻击敌方目标的能力,它的雷达探测距离为200公里,可同时引导20架己方飞机进行攻击。
当然了缺陷非常明显,机载雷达的分辨能力还不很强,雷达数据也不能传输给指挥中心,而且引导能力也有限,可以说根本不怎么样,但谷雨却很舍得花钱,他告诉空军同志,“新技术新战法的完善需要时间,你们只要发现了新技术,就要大胆往上推,不断摸索。
飞机和军舰差不多,造出来没多久就会落后,我们国力有限,只能搞小步快跑,现在打大仗的可能性有,但并不大,所以武器装备没必要造太多,但目光一定要长远,这种前沿研究一定要跟上,现在做不到,十年后、二十年后就不一样了!”
大家都知道谷雨说得对,但这事实上意味着即战力的丧失,不过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钢铁猛男,他们疯狂的追逐即战力,所以中国空军可以采购苏俄的飞机作为补充,这才艰难的挺过了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整整十年的空窗期。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