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19节
VC10太贵了,而且三个发动机的飞机,使用成本竟然比四个发动机的波音707高,所以中国民航并不愿意买,不过谷雨硬压着买,VC10的存在可以和美国人讨价还价,要是只买美国一家的,美国人肯定会漫天要价,所以少量购买一些,对中国是有好处的。
而中国这一次购买的三叉戟,数量也不多,只有12架,不过意向订单有24架,三叉戟基本型的最大航程只有1300公里,这个航程实在太邋遢了,英国人可以接受,欧洲很多国家都不能接受,更不要说中国了。
这一次对华出口的三叉戟1E型,航程提升了一些,上面装载3台斯贝发动机,不过这种斯贝是早期版本,单台推力50.7千牛,其载油量增加了不少,载客也达到了115人。
使用这款飞机,可以从成都飞到拉萨,西域、昆仑省和天方省的区域航空,也可以执飞类似于成都到武汉这一类有高山阻隔地区的城市交通,还是有一定用途的。
三叉戟与正在研究的华德56加长版的航程比较类似,但中国还是购买了,也跟谷雨的谨慎有关,若是国产大飞机一上来就出事,那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还不如先慢慢来,和前世的ARJ21一样,先选择几个固定航线跑,等各种问题都暴露了,再上量也来得及。
而从技术上来说,华德56实际上比较落后,但再落后也是自己的东西,考虑到军民需求,这款飞机未来的生产量肯定在100架以上,保本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英国人虽然很欢喜拿到20架飞机的订单,但也相当发愁,中国现在拿出的飞机订单越来越小气,这帮中国人到底知道不知道每个国家的飞机都引进,会极大的增加中国航空业的成本?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虽然华德56还没有完成试飞,而且公开的性能也不如三叉戟,英国人还是相当忌惮,毕竟中国有了这款飞机,英国人就没办法漫天要价,他们一方面强调三叉戟的出色,一方面又表示可以效仿彗星的前例,在中国组装三叉戟。
不过谷雨则抱怨三叉戟的航程太小,不能完全满足中国的需求,需要改进,又说美国的波音727航程上有不小的提升,反正需要吊着英国人,不能不给希望,但又不能让他们得意,而做这一切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未来抄英国的大底。
前世中国搞到了斯贝,这一世谷雨的心更大,他还想试一试,看看能否搞到VC10的相关技术,不仅在民用领域想办法占便宜,他也想尝试能否搞到P.1127型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也就是后来的海鹞。
垂直起降是很多设计师梦寐以求的事,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就研制了多种可以垂直起降的截击机。英国罗尔斯o罗伊斯公司从50年代初开始研制可让固定翼飞机垂直起降的动力系统,不过长期的试验只是得出垂直起降概念可行却不可用的结论,直到僵局被一个法国人打破。
法国飞机设计师米歇尔o韦伯特设计了一套由单台离心式发动机带动四个可转动喷管的垂直起降方案,不过这种开创式设计并未被法国和美国接受,却意外被布里斯托尔公司航发部慧眼识中。
米歇尔的构想最终在布里斯托尔公司手中成为了现实,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飞马”系列发动机,布里斯托尔公司和霍克公司以“飞马”为基础合力研制了P.1127垂直起降验证机。
作为纯粹的垂直起降验证机,P.1127一共制造了6架,从1960年到1963年进行了反复试飞,验证了这种垂直起降构型大有可为。
英国皇家空军一度期望P.1127能够取代“猎人”战斗机,但他们发现P.1127孱弱的飞行能力距离真正的战斗机实在太遥远,即便后来西德和美国的加入也没让这款飞机继续走下去。
此时这款飞机的了9架改进型,其中六架被美国以二手价回收,但美国陆军试图获得固定翼战斗机的想法受到了空军和海军的联合绞杀,最终这6架飞机也没翻起多大浪花,不过却让“四等人”海军陆战队大开眼界。
不过一款飞机的命运真心说不准,P.1127兜兜转转搞了十年,美国人和德国人暂时不感兴趣了,却获得了英国军队的青睐,原因一点不奇怪,大英帝国没钱了,陆军很多新项目玩不下去,想来想去,也就只能拿这种奇葩玩意,填补攻击的不足。
而在此时,英国皇家海军也被工党政府告知,航母这种装备未来不会再有继任者,现有的航母使用成本太高,要尽快退役,面对这些国贼,无可奈何的皇家海军看来看去,也只能朝着两栖攻击舰或者老毛子的直升机巡洋舰方向走,P.1127能够垂直起降自然也是好东西。
虽然英国人对P.1127重新感兴趣,但这事实上是无奈之举,英国海空军就没有一个真正看中它的,英国人是没办法,这也意味着中国做一些接触是有可能的。
正在准备制造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中国,目前并无能力搞定蒸汽弹射器,只能使用斜角甲板,所以这艘航母更类似于英国的皇家方舟号,预计拥有5万吨排水量,可以装载30-40架战斗机,属于中型航母。
在这个时代,这艘航母一旦制造成功,自然仅次于美国航母,即便未来到达三代机时代,也可以使用F18大黄蜂这一类的多功能战斗机,实际上也够用了,毕竟中国海军现在和美国海军的差距太大,中国要想维护南海到印度洋航线,主要对手也不是美国,而是印度。
虽然在航母舰载机上,中国一直紧盯着美国人的F11虎式战斗机,美国人家大业大,可以装备4年就换成F4鬼怪式战斗机,中国完全可以不断改进,用上个二十年一点都不困难。
目前这款被命名为歼61的战斗机研发非常顺利,除了中国的技术功底提升了不少以外,也跟F11虎式战斗机已经退役,中国可以较为方便的获得各种技术资料有关,都已经是退役的飞机,格鲁曼公司自然可以对外出售一些技术,好多收回一些成本……
尽管歼61研发顺利,但若是有机会接触一下海鹞还是可以的,中国此时并无发展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计划,但未来的第四代战斗机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那个时候有电子技术加成,应该会好一些。
当然了,接触不到也没什么,美国四等人未来也会装备,而中美未来肯定也会有冲突,未来搞到一架这种飞机也是有可能的,压根不着急。
谷雨想见识一下,英国并不反对,但想引进技术,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英国空军此时最头大的就是他们投资巨大的TSR-2攻击机项目快要被工党干死了。
这款攻击机的研制要求是能够在前线机场起飞,具有全天候高低空高速突防能力,能够向1000海里之外的目标投掷战术核武器,并可进行雷达和摄影侦察任务,其要求之一是保持2.2马赫数飞行45分钟,可以说牛得一塌糊涂。
不过这款攻击机由于技术水平起点较高,预期研发成本也不断超支,到现在只是完成了首飞,但首飞表明飞机的性能相当不错,飞行员仅用发动机的最大状态就突破了音速,打开一台发动机的加力后,一度把伴飞的以高速见长的“闪电”甩在后面,闪电只好打开双发加力赶上。
可这样的好东西,英国工党竟然不支持,竟然幻想用美国的F111取代,负责研发的英国飞机公司自然痛苦无比,发现谷雨对P.1127有兴趣,英国飞机公司BAC脑袋转得很快,若是再卖一些中国感兴趣的技术资料,或许可以支撑TSR-2攻击机项目继续下去……
要说起来,中英两国军工领域的合作可以说相当多,中国从英国引进了一艘轻型航母,战后初期又引进了尼恩发动机,目前中国更是成套引进了奥菲斯发动机的生产线,并在这款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一款轻型超音速教练机。
当然了,中国也没让英国人失望,二战初期中国把自己对原子弹的理解全部给了英国人,而在五十年代,中国也把自己在远程液体火箭领域的诸般技术也与英国合作,要不是英国人对美国全面妥协,中国甚至做好了向英国转让东风5或者巨浪1导弹技术的打算。
此时中英关于奥菲斯发动机的合作,已经相当深入,英国人除了帮助中国生产这种轻型发动机以外,还打算和中国联合研发超级奥菲斯。
超级奥菲斯项目是中航发推动的,随着对奥菲斯理解的加深,中航发认为,完全可以搞一款超级奥菲斯,增加一级压气机,同时增大进气量,并重新设计涡轮,改进燃油系统,将干推力提高到3.6吨,加力推力提高到5吨左右。
如此一来,单发可以研究超音速轻型教练机/战斗机,这种飞机研发出来后,可以作为出口非洲和周边中小国家的攻击机,只要价廉物美,想来肯定会有一些需要。
双发可以研究超音速战斗轰炸机,也可以作为歼6的教练机,按照中航的计算,经过一系列改装之后,可以在保持极强机动性的情况下,把速度提升到1.5M以上。
这样一来,这款飞机的前途就比较光明了,既可以作为一款舰载攻击机,取代歼52,又可以取代目前大红大紫的歼50,作为中国第二代出口战斗机,甚至于原计划采用俄制D20P发动机的歼60项目,也可以被这个项目取代,不仅性能提升了许多,而且毛制发动机也不如奥菲斯的寿命长。
当然了,要想做到这些,肯定要和更熟悉情况的英国人打交道,而英国人也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此时英国已经和法国达成协议,联合研发美洲虎攻击机,而中国人的思路与美洲虎攻击机几乎是异曲同工。
若是英国也和中国合作,那就意味着英国的发动机统一了西方集团和中国集团的二代攻击机,不管中小国家买了谁的,都必然会极大的增加英国航空工业的收入。
所以想到TSR-2项目的难产后,英国人对这个项目变得更加在意,或许可以接着这个项目的机会,把更多的技术卖给中国,既不显眼,不至于引起美国的激烈反应,但又实实在在为英国带来好处……
对于英国人的暗示,谷雨自然笑纳,英国人就是上道,就是会算账,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已经打算出卖家底了,好,就应该这样,所以琢磨了一番,他又去了布里斯托公司,看望了那里的中国技术人员,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目前中航发与布里斯托公司关于奥菲斯发动机的合作还算顺利,不过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从德国搞来了一个完整的发动机研发团队,并在其后的一些年,在中国普及了德国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但那毕竟是40年代德国的相关标准。
而奥菲斯发动机的引进,让中国航发人系统接触到50年代西方国家的相关标准,这是一次相当大的提升,为了达到英国标准的相关要求,中国各个配套企业不得不花费重金,引进设备和技术,改善工艺水平。
这也意味着整个中国的航发、燃气轮机和涡轮机产业进行了一次大的优化,除了军工系统从中获益以外,民用系统的很多企业事实上都得到了一轮产业升级的机会。
不知不觉间,战后中国的产业升级从民用领域一步步进入到军工领域,而随着一个又一个技术的不断引进,中国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准也逐步提升到50年代西方水平。
这事实上就是对外开放最大的好处,若是没有对外开放,中国不可能在基本吃透二战引进技术后,紧接着就获得产业升级的机会,虽然这一波引进的大多是50年代的技术,比西方整体落后个5-10年,但这个差距并不大,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很多领域的技术设备水准已经比苏俄相关企业要好。
虽然这种买来的技术升级并不值得任何夸耀,但事实上,这已经是一次非常大的成功,这表明中国已经吃透了40年代的相关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的技术升级的主力军,已经不是德日技术人员,而是中国从三十年代开始,辛辛苦苦培养的第一代工业人,他们已经挑起了大梁。
按照谷雨的估计,这些挑大梁的年青一代大概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可以吃透50年代的技术,而到了70年代,如无意外,中国还要开启第二轮技术升级,不过到那个时候,中国大概率出现一大批卷王,也就不再需要全方位的技术引进,而是有所选择的引进。
又因为谷雨对电子技术的高度重视,到了七八十年代,他相信中国企业将会给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一个小小的惊喜,因为那个时候的技术升级主要在电子领域,而硬机械领域的技术升级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而更大的惊喜应该会出现在90年代,到那个时候,中国应该开始了全方位追赶,而谷雨要做的是活到90年代,然后在互联网上装装逼。
今年是1965年,争取再活三十年,等到二战胜利五十周年,他可以颤颤巍巍的站在天安门广场,看着先进的中国军事装备一辆辆开过来,飞过去,他没有任何遗憾了!
带着这样的考虑,谷雨乘坐波音707,前往西班牙访问,这是一次非常不可思议的访问,此时西班牙和北非国家以及欧洲国家的关系仍未缓解,所以一些报纸嘲讽,这是欧亚大陆两端,两个大独裁者的抱团!
谷雨当然知道这一次访问西班牙比较有争议,但他还是这样做的,倒不是因为佛朗哥有多么吃香,而是他借此表明中国对外的态度,中国外交与意识形态无关,哪怕是臭狗屎,也愿意打交道。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谷雨本人对佛朗哥事实上比较认可,就在飞机降落,在地面上滑行时,谷雨非常明确的告诉随行的几位南方出身的同志,“革命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让国家现代化,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若是有条件,可以让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变得更现代化!
这就是我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我这辈子就是按照这三个有利于来做事的,对外的种种判断也是基于这三个有利于。
中国人讲成败论英雄,无论佛朗哥的初衷是什么,以结果而言,他主持了西班牙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现在的西班牙经济已经相当繁荣,已经拥有私家车100多万辆,比我们中国人过得好多了!
在这一点来说,他要比钢铁同志要出色,钢铁同志是留下了一个军事帝国,但他创建的政治经济模式又限制了苏俄的进一步发展!
以苏俄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和资源条件,苏俄人民完全可以过得更好一些,苏俄把国家的宝贵财富浪费在无穷无尽的军备竞赛中,他们总有一天要为此付出代价!”
说到这里,谷雨站起身,走到了舷梯口,而在飞机下面,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非常给面子,竟然来到机场迎接,他穿着一身制服站在那里,而穿着一身黑色西服的谷雨则微笑着朝他挥手……
第119章 似乎有进展
谷雨和佛朗哥的手握在一起,接受记者的拍照,等摆完造型后,谷雨和佛朗哥先后致词,等到一切完毕,佛朗哥微笑着说道,“我没想到您会来到西班牙!”
“条条大路通罗马,左右都是手段,富国强兵才是目标,这是我一贯的看法!”
佛朗哥伸手邀请谷雨上车,这是一辆防弹轿车,自从肯尼迪被爆头之后,各个大国的领导人再没有愿意坐敞篷轿车的,谷雨很早就不坐,佛朗哥现在也是如此。
坐在轿车上,佛朗哥笑着说道,“西班牙内战期间,贵国应苏俄要求,派出的志愿军让我十分吃惊,当时我就知道中国一定会崛起!”
佛朗哥主动提到当日中国往西班牙派遣志愿军,一是表明他知道中国应苏俄要求,不怨恨中国;二是既是恭维,也是心里话,当日中国军队在西班牙的表现,确实让他很吃惊,至于看到中国崛起,那是以后的事情,不过并不妨碍他说出来,交好谷雨。
谷雨想了想说道,“中国派出志愿军,参加西班牙内战,确实侵犯了西班牙主权,我知道西班牙有一些人到现在还很痛恨,今天您既然主动提及,我也说明一下当年决策的原因。
西班牙的地理位置很不好,搞左派革命肯定会受到周边大国的干预,左派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当时中国还有大片地区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们也根本不可能顾及西班牙左翼政权的存亡。
中国派出军队,讨好苏俄只是一部分原因,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报复,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期间,曾经三次屠杀中国人,中国人讲九世之仇可以报,我们出兵可以出一口气。
二是西班牙虽然是农业国,但毕竟在欧洲,工业比当时的中国强,一些左翼人士也是不错的技术人员,当时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亟待工业建设的中国需要获得一些技术资源,不能完全依赖苏俄。
三是当时我已经看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中国要想利用这场大战的机会发展,必须证明自己,我们选择了西班牙,就是想让西方看到解放军的战斗力和牺牲精神!”
佛朗哥听完,稍稍沉默后,说道,“您非常坦诚!”
“您比我大16岁,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在您面前,我必须坦诚,我说明决策的原因,也是希望西班牙人民和您明白,中国与苏俄不同!”
佛朗哥早就看出来了,谷雨和他是同类人,听谷雨这么一说,他立刻有所感悟,他试探得说道,“西班牙人民知道中国和苏俄确实不同。
所以自二战结束后,一直寻求与中国建交,但西班牙人民绝不能接受苏俄制造西班牙内战,并大肆掠夺西班牙财富的行为!
每每想起被苏俄窃占不还的300多吨黄金储备,西班牙人民就极端愤怒,俄国真是人太贪婪了,我相信中国人民肯定有相同的感受!”
谷雨想了想说道,“有些事情中国人民也同样忘不掉,但没办法,谁让中国头顶上压着一座巨大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呢!”
一向反动的佛朗哥没想到谷雨竟然说得这么直白,他忍不住说道,“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者,没有未来,有些事不得不仓促,但您不同,您有足够的时间!”
谷雨则摇摇头,有些无奈得说道,“伟大的奥古斯都如果知道身体多病的他可以活到77岁,他绝不会选择提比略为第一接班人!
我或许有足够的时间,但未来是最难以捉摸的,贵国最恨的钢铁元帅已经用他的身后事证明了这一点,我不在乎个人得失,但我绝不希望中国和北方大国长期捆在一起。
即便要捆,也应该是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否则我就算闭上眼睛也不会放心,这一点就如同您当年与希特勒的相处,我相信您能够体会我的心情!”
不管是战前搞英国、西班牙,还是战后搞荷兰、马来人,亦或是干印度、法国,谷雨都没有任何抱歉的意思,他们当年欠中国的,对中国人民犯有大罪,中国翻身了,报复过来完全合情合理。
但对于那些没有亏欠中国的非洲国家,中国愿意做一些补偿,目前中国在东刚果、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等地,还有推动坦赞铁路,秉持的都是双赢,相比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所作所为,自然就是补偿。
这也是谷雨有意制造的对外形象,中国就是睚眦必报,有恩必偿,有仇必报,这样的形象,总比后世多少自缚手脚的烂好人形象要强得多。
我不招惹你,但你要是招惹我了,就要小心我的报复,他说出来,也不怕西方知道,这一条他相信西方早就分析出来了,但并不影响他们与中国交往。
西方国家很清楚,中国和西方的仇并不深,而且中国的仇恨也报得差不多了,要论起来,英国人算是被中国赶出了印度,法国人也算是被中国赶出了印支,还在非洲抢了法国一块地方;中国派兵打到了德国,又把荷属东印度搞得一团糟,还跑到西班牙折腾,这些事实上已经足够了。
至于美国,中美之间并无多少实实在在的仇怨,八国联军期间,美国侵略过中国,也搞出《排华法案》,还往中国卖过鸦片,但二战期间,中美合作那么多,中国总体捞了不少好处,战后虽然有一些冲突,但也没有撕破脸,两国实际上有长期交好的合作基础。
现在中美的问题大家也都知道是利益问题,是美国想一家独霸和中国想维持和巩固地区影响力的矛盾,这些东西都是可以谈的,两国并无什么仇怨,相反中苏两国就不同了!
既然中国报仇心这么强烈,那么对于抢了无数中国土地的苏俄,中国该如何选择?虽然这些年,苏俄给了中国不少援助,但苏德战争初期,中国也出了兵,救了老毛子一把。
这些年中苏各种交往,基本是有来有往,也没有白占老毛子便宜,所以中国就算搞苏俄,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压根不需要有任何亏欠。
所以中国完全有理由和苏俄翻脸,不断谋划搞苏俄,过去实力不够,但现在已经有实力了,可以考虑了,老奸巨猾的佛朗哥试探后,谷雨竟然直白的说是因为美国人压着,没办法才和苏俄凑在一起。
佛朗哥当然很吃惊,虽然他是铁杆反苏专家,也想不到谷雨竟然这么着急,而谷雨借奥古斯都立储一事回答,意思恰恰反过来,谷雨不敢肯定自己能活多久,他担心未来的中国领导人忘记了仇恨,和老毛子长期凑在一起,那不仅违反了他的想法,而且中国内政极可能被苏俄影响和干预……
谷雨的逻辑并不完全符合正常的国家利益逻辑,按理说,在美国还非常强大时,中苏应该报团取暖,这也是美国一直不太相信谷雨的原因,但谷雨的说辞却非常符合他这样一个睚眦必报,且对苏俄顾虑重重的“大独裁者”的行为逻辑,他不放心身后事,想着在生前把一些事情定下来。
关于这一点,欧美发达国家不了解,但佛朗哥则不同,他能够完全理解谷雨的想法,大家都是一类人,而且他和谷雨的做法也类似,他这个西班牙摄政王,头上没有国王,也不买反对他的王太子的账,却又把王太子的儿子带在身边培养,说白了,还不是为了身后事……
佛朗哥此时约莫搞清楚了谷雨突然访问西班牙的目的,这不仅是政治信号,谷雨也希望西班牙帮忙游说西方国家,更快的接纳中国,有些话佛朗哥说,比谷雨说有效果。
既然中国希望西班牙帮着说,肯定要给好处,谷雨当然也会给好处,西班牙的汽车工业这些年得到了重点扶持,条件不错,谷雨认为丰田汽车这个中国现在比较拿得出手的汽车企业可以在西班牙设厂。
虽然在技术引进上不如前世的日本,但这些企业在中国获得资源和市场比前世的日本要大,在谷雨看来,这些企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前世,不过也有一个问题,国际化水平不过前世,这也是没办法,谁让中国没有入关呢。
不过与这个时代所有的日本企业一样,丰田、松下在国际市场上,只是有一些名气,但还处在国际市场的二三流水准,走的是价廉物美的路子,想进入一流,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走。
不过西班牙比中国还不如,虽然佛朗哥又是土改,又是管制经济的折腾了不少年,但西班牙的家底太薄弱了,现在西班牙虽然能够拿到美国的钱,也搞起了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企业,搞出了一段西班牙奇迹,但在谷雨看来就那么回事。
西班牙自己确实可以生产自己的小轿车,也有比较完整的零配件生产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但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还非常依赖国外的技术转移。
其他的航天航空,电子电器,西班牙也有发展,但还是那句话,没有太大的特色,主要是因为西班牙生产成本低,西欧国家纷纷过来投资,有一些技术扩散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佛朗哥尽管是大独裁者,臭不可闻,但西班牙确实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国家,德国不好发展的,比如航天航空,就比较愿意和西班牙合作,而在这一块,中国也可以与西班牙合作。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