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211节

  “我退休了,总要有些事情做,搞一搞科研,台上的同志们应该是欢迎的!”

  丁承德想想也是,笑着说道,“我明白了,我就是您的小卒子,您躲在后面指挥,我在前面拱来拱去,可一旦拱歪了,我就惨了!”

  “你只要心正,就不存在惨! ”

  “您不是一向不相信道德,更相信制度吗?”

  “科学最前沿的东西很多甚至带有神学的味道,不可能完全由制度规范,负责同志的道德品质也很重要!”

  丁承德表示认可,她想了想提到了一件事,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一些同志找到他,希望可以说服中央搞一搞电子对撞机等高能加速器。谷雨了然,“都找到你了,可见这个花费不少!”

  “是的,科学家们看到国外微观粒子研究十分红火,眼红得不得了,他们认为这个项目与载人航天的价值类似,只不过一个是微观,一个是宏观!”

  “我不懂你说的,不过既然找到了你,那就搞一次讨论会,支持的、反对的、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代表,会议可由你主持,你担任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副秘书长的当头炮了! ”

  “这个职务是不是高了一些?”

  “你是1932年出生的,现在部委和地方和你年龄相仿的正厅级干部还是很有一些的,你又是女同志,高一些也没什么,你本来就有这个级别嘛!”

  “好吧,既然是做实事,我责无旁贷!”

  谷雨很满意,他靠在椅子上说道,“老毛去了武汉,老周去了香港,我也不想留在北京吃沙子,你觉得哪里合适?”

  “爸爸,谷书记肯定希望您留在北京!”

  “就是因此,我才要离开北京,我去杭州你觉得怎么样?”

  “杭州环境倒是不错,就是消息闭塞一些!”

  “我的决心是很大的,而且只有我带头了,谷景生同志才能抵制其他同志的干政!”

  “爸爸,您要搞电子,又要整顿学术不正之风,跑到杭州还怎么搞?”

  “这倒是一个问题!"谷雨看向大女儿,“你给个建议嘛!”

  “在北京先待两年,完成整顿,等谷书记站稳脚跟后,再辞去军委主席职务,南下不迟!”

  “你是第一个跟我这么说的!”

  “我是您女儿,我要是不敢说,别人就更不敢说!”

  “就应该这样!”

  谷雨是这样放权的心态,北戴河会议的气氛自然比较好,当然了,气氛好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大家伙都希望他按时退休,其他的都是小事,等上位了,在调整谷雨安排的人也是可以的!

  谷雨对此多少有些不忿,我是那种人吗,怎么会出尔反尔,不过即便此时,他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前世1956年后的种种太让人揪心了。

  现在好的一面是大家伙都老了十几岁,就算能折腾也是有限的,不好的一面是或许早早推举二线,他比较忌惮的那些位精神还相当不错,看起来长寿的希望很大.......

  长寿就长寿吧,能和平交接固然好,不能和平交接,杀出来的肯定也不差,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也不指望什么都能够如他所希望的那样。

  北戴河会议结束后,中国进入到政权交接周期,而与以前每一次周期不同的是,经谷景生同志提议,党内无数同志赞同,一部专门描写谷雨生平的电视纪录片《人民领袖谷雨》,准备在1969年10月之后对外播放。

  接下来这部纪录片会反复播放,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谷雨并不喜欢搞这些东西,但开会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道,“谷雨同志,你既然要退休了,这部纪录片就一定要放,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我们都放了嘛!”

  谷雨只好说,“下不为例!”

  此前那些威望很高的领导人在退休前大多也有纪录片对外播放,这已经是一个政治信号,所以这部纪录片公开的时候,对政治比较敏感的国内外人士都意识到传闻是真,统治中国长达三十多年的谷雨真的要退出政治舞台了。

  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件大事,不过美国人并不在意,倒不是美国还在骄傲他们是天选之国,而是此时美国国内发生的事情确实比谷雨退休要重要的多。

  尼克松很倒霉,一上任就遇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面对每况愈下的经济局面,尼克松也已经等不及了,他必须尽快拿出有效的办法。

  此时国际资本正在疯狂的冲击黄金美元,深陷经济危机的美国已经难以维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那就只能耍无赖了。

  对美元贬值,拒绝兑付黄金,美国高层已经达成了一致,但接下来美元和主要货币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美国内部多少有些争论。

  负责货币政策的财政部副部长沃克尔在金融机构、美联储体系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他则倾向于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使美元汇率高估,马克汇率低估,但沃尔克希望汇率调整之后,国际货币体系还能回归固定汇率轨道。

  根据沃克尔的调查,虽然美国关闭了黄金窗口,但并没有多少国家愿意走向浮动汇率,除了西德和加拿大外,没有哪个国家希望将浮动汇率制度作为永久性政策,所有国家都渴望稳定和可预测性,这对国际贸易是好事。

  而在美国人认定的汇率低估国,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中国虽然没有加入关贸总协定,但中国有意压低汇率,以争取扩大出口。

  不过想让中国提高汇率,也比较难,中国一直在抱怨因为没有加入关贸总协定,中国出口企业不得不承担较高的关税,逼迫中国政府压低汇率,这不是中国的问题,恰恰是西方的问题。

  中国很明确的说道,除非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并拥有相当大的外汇储备以维系货币体系的稳定,否则中国不会轻易调整汇率。

  中国主要提供的是中低端产品,有利于降低美国国内的高通胀,美国自然也不是很着急,等中国入关之后,再慢慢谈就是了。

  不过劳工部长舒尔茨坚持应该放弃固定汇率体系,废除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让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在他看来,浮动汇率是最终的归宿,货币市场应该与其他市场一样,在开放的市场中由供求来决定货币的价值。

  这些争论的背后是美国各大资本集团对未来的选择,是以工业资本为主,还是以金融资本为主,如果是前者,固定汇率是最好的,这会给经济带来确定性。

  但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华尔街为主,通过制造汇率波动,自然有利于华尔街的掠夺,不过这也需要各国放开金融市场,这需要漫长的谈判。

  尼克松是西部财团代言人,他当然站在固定汇率一边,而此时绝大部分美国高层都站在固定汇率一边,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见过不断的汇率波动,虽然华尔街提出了一整套方案,但毕竟没有实现过,谁也不知道美国是否真的可以吸血全世界。

  但美国到底有没有资本维系住固定汇率,谁也不知道,美国不是小政府,庞大的海外资本也根本不会按照美国政府的指挥棒走,他们只要疯狂买入黄金,卖出美元,美元就要一直贬值,天知道会贬值成什么样子。

  这就是美元失去抵押物的代价,而要想稳固住美元的地位,就需要将美元与某一种国际大宗货物挂钩,而这个国际大宗货物毫无疑问就是石油,可现在阿拉伯世界还正在制裁西方呢,想让他们只接受美元,美国必然付出不菲的代价。

  事情总要一步步来,就在1969年10月份,尼克松迈出了十分大胆的一步,通过电视向全美国人民发表了题为《新经济政策:和平的挑战》的讲话,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当然最大的变化是停止美元和黄金的兑换。

  尼克松在讲话结束后,有些无奈得对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说,今天讲话时,他都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如何向美国民众描述美元可能贬值的情况。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承认美元贬值的想法带有一定失败和羞辱意味,而美元贬值也意味着从外国进口的产品会变得更加昂贵,对本来就已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无异于雪上加霜......

  说到最后,尼克松询问基辛格,“苏俄会如何看待合众国的选择?”

  “俄国人会认为他们获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是呀,现在俄国人对外越来越主动了!"尼克松喃喃说道,“中国人呢?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似乎要退休了,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中国人注意力会更多的放在内部!”

  “不过他们还是插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他们甚至早早有所准备,在他们那个非洲省储备了一大堆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

  “这就是中国人的聪明之处,他们并不像俄国人那么张扬,但他们总是出现在关键时刻,以色列这一次体会很深!”

  “中国人只是保持中立,我们让中国人入关真的正确吗?”

  “总统先生,您完全不用担心,合众国只要觉得有必要,随时可以限制中国的出口!"基辛格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总统先生,俄国是美国的最大对手,而中国未来顶破天是美国最大的竞争者!”

  “这有区别吗?”

  “区别很大,一旦中国入关,中国就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员,迟早会变成自由世界的一员,但苏俄不是,另搞一套的苏俄在思想上,在制度上都不能为美国所容!”

  “您真的确定中国未来会成为自由世界中的一员吗?”

  “经济植根于制度,中国一定会改变!”

  即便是现在,美国国内还有很多人反对与中国创建密切的贸易关系,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大量出口的中低端商品会抢走美国太多的就业,虽然这会有效的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

  不过尼克松却根本挡不住美国东部财团的欲望,那是一个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庞大经济体,这会给美国资本带来巨大的收益,帮助美国资本迅速摆脱石油危机,谁挡着都不行,这里面的利益实在太大了!

  今天基辛格这番话也是那帮人最为典型的说辞,通过接触和贸易,可以促使中国改变,他们迟早会发生美国所希望的变化,而苏俄就不行了,他们顽固的拒绝一切变化,更重要的是,美国必须把苏俄树立为主要动手,以加强对欧洲的影响。

  在这一次讲话之后,美国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首先是国际黄金价格也开始发疯,1盎司黄金50美元,70美元,100美元,再叠加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用,世界经济彻底乱了套,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此时各大资本主义国家发现传统的凯恩斯刺激经济那一套已经玩不转了,经济增长放缓,高失业与高通胀并存,而在食品异常丰富的美国竟然出现了抢购潮,更麻烦的是,各种各样的福利却都是刚性的,哪怕经济困难了,也得支付......

  帝国主义日子不好过的时候,自然会对社会主义苏俄敞开怀抱,凭借着庞大的石油收入,苏俄立刻制定了一连串的技术引进项目,全部都是此时世界最好的!

  如果说过去苏俄求着西欧各国提供先进技术,但现在不同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排队找贸易代表处,希望可以获得苏俄的订单,让他们活下去。

  当苏俄政府有了足够的外汇后,苏俄对中国的需求自然迅速下降,中国商品或许还行,但怎么也比不上高大上的西方商品,没钱,我们多生产一些石油就有了!

  随着苏俄的国际形势异常美好,随着石化工业大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以及无数财富,苏俄领导人马祖罗夫的屁股也彻底坐稳了,就在1970年初,马祖罗夫主动向勃列日涅夫发起了进攻。

  对马祖罗夫的调查,勃列日涅夫有所准备,虽然他很与各路人马的关系不错,但面对中央第—书记天然具有的重大权威,勃列日涅夫还是败下阵来,他不得不做了一番自我批评,“同志们都知道,我不是那种细致的人!”

  当然了,马祖罗夫同志也别想把勃列日涅夫赶出局,这是不现实的,集体领导还是要讲一讲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勃列日涅夫同志能力有限,把他赶出局,换上一个年轻同志并不是什么好事,还是维持现状比较好。

  更重要的是,勃列日涅夫的事情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是很多苏共高层的事情,若是勃列日涅夫倒霉了,其他人自然担心,所以当其他中央局委员陆续说好话,马祖罗夫只好退让。

  马祖罗夫虽然对没有赶走勃列日涅夫不算满意,但好歹巩固了位置,再也没有人可以挑战他,而随着地位的稳固,马祖罗夫不得不面临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抉择。

  资本主义陷入到空前的经济危机中难以自拔,一个属于社会主义的黄金岁月已经到来,苏俄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责无旁贷,必须推动世界革命。

  当然了,这只是意识形态的宣传,苏俄高层此时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扩张机会,若是不加扩张实在太可惜了,苏俄党内一大批强硬派要求马祖罗夫加大扩张,第一个目标就是阿富汗,必须把美国人从阿富汗赶走。

  除了对外,对内,马祖罗夫还需要评估柯西金改革,柯西金的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祖罗夫也看到了一大堆问题,他知道这些都和过多的经济刺激有关,同样有越来越多的同志要求加强计划管理。

  马祖罗夫不是勋宗,他在地方多年,十分清楚苏俄面临的种种问题,他不可能违心说不应该改革,但柯西金那一套又没办法继续,维持不变又不行,所以马祖罗夫权衡再三,还是要加强计划管理。

  不过苏俄几任领导人的探索,也对马祖罗夫帮助不小,他很清楚回收货币的重要性,他决定加大高品质的马祖罗夫楼的建设,这会进一步解决和改善苏俄人民的住宅问题,当然了,这些楼都需要花钱,名义是租金,以回收资金。

  除了房子以外,他还准备效仿中国搞家电下乡那一套,大规模推动家电和汽车下乡,这些东西同样也需要钱,汽车已经与意大利和法国合作,至于家电吗,中国和本州日本都搞的不错,还是和本州日本合作吧......

  按照马祖罗夫手下人估算,只要做好这三件事,哪怕停止了柯西金改革,苏俄还是可以保持相当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光光取代那些赫鲁晓夫楼就够苏俄忙活很久了。

  工业还算好办,农业就麻烦了,1969年的农业又一次严重歉收,幸好此前几年苏俄农业大丰收,苏俄还能扛得住这一次农业减产,但1963年的事情会不会重现,谁也不知道。

  而在去年年底,中国和美国签署的《中美农业协定》,中国选择对美全面开放小麦市场,此事对苏俄的影响同样不小。

  自六十年代开始,苏俄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玉米,最多的一年接近2000万吨,一般都有几百万吨或者一千多万吨,以维持畜牧业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对苏的玉米出口,对苏俄的畜牧业意义重大。

  按理说中国大规模进口美国小麦,小麦种植被压缩,老百姓肯定会种植更多的玉米大豆,玉米大豆产量增加,这对苏俄应该是好事,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这样操作本质上是为了更多的吃肉。

  中国农业部门的出口正在进行调整,未来将以苹果、蔬菜和热带农产品为主,同时将大规模减少粮食作物出口,并扩大饲料产量,也满足人民旺盛的吃肉需求。

  获悉这件事之后,苏俄相当头疼,虽然苏俄可以从美加澳和拉美国家进口玉米,但进口来源单一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而且还需要大笔外汇,万一石油价格下跌......

  马祖罗夫好歹要脸,他也不能说中国人不应该吃肉或者少吃肉,他很清楚中国农业出口结构的调整是因为中国同样是西方经济危机的收益国,既然已经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获得大量外汇,那自然没必要对苏俄出口粮食。

  不知不觉间,中苏两国的经济联系越发薄弱,这既让马祖罗夫有足够的底气整顿,但也让他感到种种不安,现在美苏差距缺少小了一些,但苏俄毕竟不如美国,中国还是相当重要的,就这么和中国人越走越远吗?不行,必须让中国人知道苏俄的不满。

  不过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主动疏远,马祖罗夫也没办法,而且这种疏远也不一定是坏事,苏俄可以大规模扩大与印度的合作,也就在1970年初,马祖罗夫批准向印度提供大批武器装备,其中还包括核电合作。

  消息传到北京,谷雨毫不示弱,旋即下令邀请伊朗巴列维国王访华,苏俄可以给印度核电,中国也可以给伊朗核反应堆嘛,男子汉大丈夫,说话就要算数!

第199章 退休前2

  巴列维现在风光得意,油价暴涨三倍,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石油收益,依托空前的石油收入,伊朗的白色革命搞的轰轰烈烈,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巴列维也可以尽情的享受,人生之得意莫过于此。

  巴列维得意的还有他在外交上的成功,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巴列维作为伊朗国王,自然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很不对付,所以伊朗早早就承认了以色列,并与以色列创建了非常默契的合作,在西方拥有丰富人脉的以色列为伊朗提供稳定的军火和情报来源。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虽然伊朗的盟友以色列小小受到了一些惊吓,巴列维并没有作壁上观,反而冒险派军舰护送油轮闯过埃及的封锁线,将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到以色列但最终转危为安,这也让伊朗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这些年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不断帮助伊朗训练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监视伊反对派,以色列兵工厂也不断向伊朗军队供应各种先进武器,甚至于以色列也不反对与伊朗在核武器领域有一些合作,愿意提供一些帮助,这也引起了巴列维的极大兴趣。

  本身就是飞行员的巴列维非常重视战斗机,在他的努力下,不差钱的伊朗进口了大批美制F4战斗机和F5战斗机,这也使得伊朗空军是中东最为强大的空军。

  但光有强大的空军还不够,伊朗旁边是庞然大物苏俄,苏俄的侦察机时不时跑到伊朗境内,

  每每想起父亲被赶下台,巴列维就感到毛骨悚然,他需要核武器。

  巴列维自从掌权之后,就想着搞核武器,而他能够合作的也就是西方国家,但巴列维的核武进程非常的不顺利,虽然他拿出了惊人的23座核电站方案,但美欧一直在拖延,一直到1967年,巴列维才从美国哪里获得了一个小型的核反应堆。

首节 上一节 211/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