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219节
“苏俄用一分力破坏,我们就需要用十分力搞建设,头疼得很!”
“社会主义运动也不完全是坏事,可以督促你们做一些必要的改进,自二战结束以来,暹罗的土地兼并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你们再这样下去,又会回到老路上!”
“我们看得到问题,但不太好处理!”
“该处理就要处理,你们不需要有什么顾虑,中国希望与一个健康、稳定的暹罗长期交朋友,我们并不希望暹罗出现混乱,这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
当年解放军在暹罗搞土改,战后又帮助压制共产主义政党在暹罗的发展,暹罗的统治阶级感受不到压力,自然利用权力大肆兼并土地,虽然过去二十多年暹罗经济发展迅速,但暹罗的社会矛盾也不断滋生,这里面一些华侨起到了非常坏的作用。
暹罗的有识之士看到了问题,但中国在头顶上,他们自然有些顾虑,这一次谷雨对南洋华侨们不太客气,比里·帕侬荣就觉得可以试一试,而谷雨的态度也让他十分满意,他准备回国之后,推动执政党立法限制土地买卖。
谷雨想了想说道,“暹罗是小国,搞不了全产业链,但工业上也要有一些特色,你们也要想想办法,和日本人合作不是坏事,可以大胆一些只要是公平竞争,我都支持,你们也不要有任何不安......”
“虽然暹罗没有进入到香港经合组织,但也是观察国,我在朝鲜时允诺一些朝鲜搞的不错的企业前往中国发展,答应给予他们国民待遇,这个条件也会给暹罗,你们也要大胆一些,前往中国发展,我们的市场不是暹罗可比的!”
所以比里·帕侬荣满口答应,两人又交谈了一番,不可避免谈到南越,比里·帕侬荣对南越的局面有些不安,他担心吴廷琰很难平稳收场。
“不能和平收场,那就武力收场,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们周边国家统一立场,南越就算有一些混乱,也是有限的!”
“也是,现在外面都乱糟糟的,中南半岛能稳定这么多年,本身就是奇迹!”
“我们东亚各国的治理水平比其他亚非拉国家要强不少,非洲很多还是部族社会,他们是真不知道怎么治国!”
谷雨笑着摇摇头,“昆仑省周边那几个,一个皇帝天天作死,一个想着做皇帝,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头疼得很,运气太差了,怎么跟这种货色凑在了一起!”
“若这些国家真的出现了那等无法无天之辈,干脆把他们赶下台,又不是很难,中国是有这个能力的!”
“干预一时爽,事后种种烂摊子可不好收拾!”
“谷主席,我发现贵国这一点不好,这样那样的自我限制太多,该出手还是要出手的!”
谷雨呵呵笑着说道,“我可不想被架在火上烤呀!”
看到谷雨不愿意乱干预他国,比里·帕侬荣稍稍松了一口气,作为小国,有时候怕他国干预,但有时候又离不开他国干预。
虽然谷雨比较难缠,但看看美国控制下的拉美,再看看苏俄控制下的东欧,比里·帕侬荣觉得现在的日子已经相当的幸福。
暹罗推行君主立宪,国王的权威被压制到极致,而战前势力很大的军人也被清理,暹罗现在的民主体制相当的健康,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的理想成真,比里·帕侬荣自然对谷雨比较感激。
虽然战争中中国搜刮很厉害,但也帮助暹罗清除了一大堆麻烦,总体而言,二战中国军队的到来,实际上有利于暹罗的未来发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维持好暹罗的民主体制。
比里·帕侬荣心中如何想,谷雨无所谓,随着中国顺利的解决了粮食问题,暹罗对中国的意义并不大,不过是一个工业品销售地罢了,其他的谷雨也懒得管,维持一个现代版本的朝贡体系就够了!
至于暹罗的所谓民主体制,谷雨并不怎么看好,虽然解放军相当于帮助暹罗搞了土改,但暹罗的工业基础薄弱,城乡矛盾还是比较明显,民主体制又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未来暹罗达到发展上限后,出现黄衫军和红衫军是必然的。
不过这对一个没什么政治野心的国家而言,已经足够的,比里·帕侬荣也算是比较靠谱的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暹罗算是搞的相当不错的,这对一个热带国家已经足够的。
若是周边国家一个个都和朝鲜那样,谷雨反而头疼,暹罗这样挺好的,当然了,更好的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很识趣,谷雨也对他很客气,在中国的帮助下,柬埔寨的农业得到了大规模开发,不管是水稻种植,还是热带农产品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柬埔寨的农产品大规模对外出口,虽然不足以让束埔寨过上好日子,但绝对是衣食无忧,这也让西哈努克拥有着巨大的声望......
这一次他本来要来香港,不过谷雨告诉他十一期间可以来北京,没必要凑在一起,他也乐呵乐呵的答应了,还说等到十一会送一件礼物给谷雨,谷雨揣测搞不好就是按照他头像设计的佛像,他很喜欢搞这些。
想起这些,谷雨笑着摇摇头,而同样是佛家国家,缅甸就不行了,虽然中美达成协议,不在缅甸对抗,但缅甸四分五裂的局面已经形成,接下来有的撕逼,谷雨也懒得管,谁让缅甸胃口那么大,消化不良呀!
在结束了香港的考察后,谷雨入关,在出口加工区考察两天后,接着转向了基层民主试点区,并和彭德怀同志进行了一番交谈,听取了他对换届的看法。
或许是在中顾委会议上受了气,彭德怀同志这一次反应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些事谷雨甚至是第一次听说,谷雨表示会做一些调查,现在不方便表态。
而对这一次换届,彭德怀同志也提了一个很重要的意见,他不反对以10后划线,但建议保留几位与谷雨年龄相仿,但资历不算很强的高级干部,这既符合惯例,并不至于影响到谷景生同志的执政。
谷雨听完,摇摇头,“老秦,我也不想完全以年龄划线,可这是最没有争议的,反而最容易达成党内一致!”
彭德怀同志有些忍不住说道,“这对一些同志太不公平了!”
“谁不公平,可以做一些待遇上的补偿,但既然定下了统一的标准,那就只能这样做!”
第205章 到时候了
谷雨知道彭德怀同志很不舒服,但这一次换届不舒服的何止是他,1910年前一刀切全部退休,也就意味着60岁之后的同志没有进入中央局和常委会的希望,这也让一大批与谷雨年龄相仿的同志十分失望。
但谷雨知道,这是他必须做的,因为国民党的残酷杀戮,中国革命队伍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纺锤状结构,省部级及以上级别中,1900年前出生,且在高层的同志并不多,1910年后出生的同志也不多,绝大部分同志集中在1900-1910年间。
这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些年从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主政,一直到1970年,可以说长达三十多年,而谷雨就是他们的代表。
虽然这些年,谷雨也想办法提拔了一批1910年后和1915年后出生的领导干部,其中佼佼者已经进入到中央局,担任中央和地方各部委的领导干部,但中央各部委和地方主要领导同志都是1900-1910年龄段出生的。
如果不迅速推动1910年前出生的同志退出政坛,1910年后,尤其是1915年后出生的年青同志就将缺乏高级领导岗位的历练。
干部队伍要想稳定,必须讲资历,这些人挤在前面,谷雨又不可能直接让20后的干部冲到前面,等到1900-1910年这个年龄段的干部彻底老迈,干部队伍必然会出现严重断层。
前世八十年代中国高层的干部出现了老龄化根源就在于此,虽然其后,中国高层在老同志们的主持下进行了十分激烈的年轻化,但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了不少问题。
所以谷雨权衡再三,决定自己带头,让享受时代红利的1900-1910年干部全部退休,一刀切直接让1910年后出生的同志接班,同时在各部委和地方大量提拔1915年出生的同志担任主官,并让1920年后出生的同志大量出现在副省部级和厅局级岗位上。
这样一番大调整之后,干部梯队就将真正建成,未来各个年龄段的干部可以按部就班的提拔,不需要再担心干部年龄结构断层,出现干部老龄化问题。
不过有其利,自然就有其弊,这些辛辛苦苦进入中央局,望着常委会或者距离中央局一步之遥的同志自然极其痛苦,他们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职务级别,甚至于连身后名都受影响。
比如目前的中央局常委、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方思琼同志革命资历并不算突出,但由于谷雨的器重,一步步成为了中央局委员、常委,以后获得的评价肯定超过很多南方同志,男鞋同志如何可以服气?
而从现实利益来说,中央局委员、常委不管是经济待遇,还是政治待遇都高了一筹,更不要说,方思琼同志哪怕退休后还可以保留一定的投票权......
任何时代,涉及到功名利禄都必须要小心处理,要是搞不好,五代时期著名的李亚子就是前车之鉴,身死国灭,家破人亡就在眼前。
哪怕到了现代社会,谷雨也很小心,他的办法非常简单收买,彭德怀同志没有进中央局常委会,谷雨给他常委会委员的政治待遇,又让他坐镇南方搞基层民主试点区,彭德怀同志虽然有些不如意,但最后还是妥协了。
这一次也一样,谢唯俊、林彪、吴焕先、苗可秀四人全部给了常委待遇,还允许他们推荐一名中央局委员或者候补委员,几个退下来的候补委员给中央局委员待遇,如此一来,中央局内部的一些矛盾也就基本消弭。
至于那些望着中央局垂涎欲滴的同志,谷雨也没怎么管,都交给了谷景生来处理,他认为有必要拉拢的可以给待遇,但也要有所限制,坑位有限,必须谨慎挑选。
不过谷雨并没有给邓萍同志常委待遇,彭雪枫同志刚刚晋升中央局委员,两人都不可能推荐一名中央局委员或者候补委员,如此一来,红三系的影响力自然大打折扣,彭德怀同志当然不是很高兴。
谷雨也知道他不高兴,但他也有自己的思考,注定会成为常委的寻淮州,1910年出生的张爱萍都与彭德怀、邓萍等同志关系很不错。
而出生于1918年的李耀文颇得红三系的欣赏,两人都肯定会成为中央局正式委员,未来也都有机会进入常委会,谷雨又怎么可能轻易再给红三系一张票。
随着国家进入和平时期,军人的影响力有所下降是必然,而以军事统帅为纽带的政治集团历朝历代都是中枢打压的对象,不到万不得已,谷雨不会轻易给彭德怀同志嫡系机会。
谷雨愿意给林彪一张票,那也是因为林彪识趣,而林彪推荐的邓实秋同志本身又是谷雨看好的未来军队统帅,是谷雨想用邓实秋,不过是借着林彪的口说出来罢了。
说句诛心的话,如果不是谷雨比彭德怀小十岁,身体又非常好,熬年龄十有八九能够熬得过他,谷雨对彭德怀绝对不会向现在这般客气......
红三系一直想在十二大上推荐一位中央局常委,但兜兜转转,连进入中央局委员的人都没有,企图与结果差异太大,所以彭德怀同志压力不小,自然想着在北戴河会议做出最后决定前再争取一把。
不过现在看来谷雨还是不愿意破例,他虽然心里挺窝火,但也有些无奈,不过就在此时,谷雨笑着问道,“张中天同志名字不错,能力也不错,他现在是什么职务?”
谷雨这么一说,彭德怀同志精神一震,“张中天同志现在是解放军陆军参谋长,按照军委的换届人事安排设想,他会担任军委委员、总后部长!”
“嗯,我这一趟走下来,好些人都说南越可能不太安稳,现在看来广南工委还不能取消,换届后就让他接替实秋同志吧!”
广南三省与本土连接,随着交通陆续打通,谷雨本来打算在这一届撤销广南工委,变成正常的行省建制,但南越有可能出事,为避免意外,保留广南工委进行协调就变得很有必要,张中天是非常优秀的参谋长,他很适合协调。
张中天同志是平江起义的小战士,在革命战争中经过一步步历练,抗战初期先任师参谋长,后担任师长,粟裕同志去北非时,谷雨刻意把张中天同志调过去给他做副参谋长,等到战争结束,他已经是西线解放军副参谋长高级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
解放之后,张中天同志先担任总参作战部长,后来又调任驻日本第七集团军司令员、昆仑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部战区参谋长,一步步被晋升到陆军参谋长。
考虑到他1945年已经是西线解放军副参谋长,战后他的升迁速度相当缓慢,不过这也没有办法,他的资历太浅,军队需要安排的同志太多,他回国后立刻担任总参作战部长、第七集团军司令员本身就是重点培养了。
现在谷雨调整了张中天的安排,让他担任广南工委书记,这也意味着他将更进一步,进入到中央局行列,虽然只是候补委员,但也代表着红三系有人进入中央局,彭德怀同志应该可以满意,他今天反应了不少情况,就当是奖励吧!
当然了,张中天进步的同时,邓实秋也会进步,本来谷雨想安排他接替李耀文,不过等发现昆仑省周边幺蛾子一堆后,他担心王者俊解决不了问题,就转而决定让邓实秋去昆仑省,换届后进入中央局,这两个边疆大省的一把手肯定是要进中央局的。
果然,谷雨这么一说,彭德怀同志勉强可以接受,两人的谈话旋即进入到基层民主试点区的工作,此时基层民主试点区主要在漳州、汕头等城市中进行。
基层民主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创办了不少企业,外来移民不少,虽然也存在着贿选等让人头疼的东西,但总体情况比宗族观念强烈的农村地区要好得多。
此时基层民主区已经完成了各个市县街道和社区的选举,试点城市群众的参政热情相当不错,很多问题在街道和社区两级得到了解决,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与各个试行民主选举的街道在人、钱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摩擦。
“这是必然的,基层要打自己的小算盘,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配合市、县两级,这也是我们搞基层民主试点的初衷,只有相互制衡,基层才不会触大乱子!”
“谷书记,虽然各种问题不少,但总体还算成功,我认为可以扩大一些试点!”
彭德怀同志不仅仅是军人,同样是一名政治家,他对各种政治问题有自己的考虑,他想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试点,并不出谷雨的意料,谷雨想了想,表示他可以在北戴河会议上做一个报告,要实事求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
这一次交谈之后,谷雨第二天在漳州考察了李耀文时期搞来的黄埔船坞第二基地,这个基地的规模是香港的好几倍规模,也是中国目前技术水准最高的造船基地之一。
到了1970年代,世界造船业中心已经转移到亚洲,中国和两个日本建造了世界上最主要的民用船只,不过此时的中国造船业不过是一个苦差事,很多出口船舶只是造一造船体,导航仪、电子控制系统,、船用发动机这些核心部件基本都来自于欧美。
虽然说制造船体也能赚到一些钱,但一条船利润的大头,甚至是80%以上被洋鬼子拿走,中国的工业部门当然不太满意,这种剪刀差也太黑了!
不仅中国如此,两个日本也差不多,相比于欧洲将近两百年的工业积累,东亚国家目前的差距还是很有一些的,不过谷雨也不着急,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的技术领先必然会被一步步拉近,然后被赶超,他有足够的信心。
事实上,此时中国造船业的现状比谷雨的感觉要强大的多,虽然出口国外的船只,船主会要求大量使用欧美生产的子系统,但用于中国本土或者中国船运公司的船舶,大多使用的是中国本土生产的子系统。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航运国之一,除了国有的中国远洋以外,各种民营航运公司也有不少家,各种船舶总吨位已经超过了五千万吨,这些企业每年自然会产生不少订单,其订单基本都交给了中国本土的船舶制造公司。
中国船舶企业设备一开始都从德国和日本搬过来的,技术人员也得以德日为主,确实不算先进,但相比于欧洲,也没落后多远。
为了促进船舶工业的发展,中国政府不断投资造船业,中国造船企业可以不断进口西方设备、引进技术或者进行合资,到了此时此刻,中国生产的各种子系统虽然比不上西方,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便宜很多。
就算出了问题,相应的设备商也会积极修理,相比于从国外请修理团队要方便许多,而为了促进造船子系统的发展,中国国家计发委有国有化率要求,对船公司使用本国子系统提供补贴,所以中国的航运公司采购时,除非相应子系统实在太差,一般都会选用国产系统。
在这样的不断推动下,中国造船业飞速进步。虽然中国制造大型邮轮、三十万吨级以上的大油轮或许还有些不足,但其他大大小小的船舶中国都已经会造,尤其是目前各国大力推动发展的LNG船,中国的投入相当大,发展飞速。
世界商用液化天然气才刚刚起步,1961年出现第一条LNG船,但短短不到十年时间,中国已经在海外建造了六座液化天然气站,先从英国引进了两艘船,等到研究吃透后,第一批次就下达了六艘国产LNG船的订单。
这八条船陆续交付之后,开始从天方省、南洋省、婆罗洲和苏门答腊运送液化天然气到上海、广州、香港、天津等中国沿海城市,中国液化天然气的商业化应用发展迅猛。
目前中国第二代库容量达到7.5万立方米的LNG船已经在江南造船厂开始了首船制造,一旦成功下水,也就表明中国在这一领域一跃成为世界领先国家。
而中国科技部公司将用于LNG的特种钢作为重点突破方向,国内多个钢铁厂和研发机构都在实验,想着尽快拿出高水平的特种钢。
眼睁睁的看着中国后来居上,英国人却没什么好办法,原因非常简单,需求,中国的大城市大多在东部沿海,原来都是使用煤炭,既污染环境,运输成本又高,偏偏中国的主要气田也在沿海,中国有推动液化天然气使用的巨大动力。
相反随着北海油气田的开发,英国人对继续推动LNG船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美国和俄国国内又有庞大的天然气管道,同样也不太在意LNG的发展,所以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反倒是中国最为积极,各种投入巨大。
现代工业研究的本质就是资金,很多研究方向是比较清晰的,只要有足够的投入,不断试验总能搞出来的,所以在华的英国造船公司相当的绝望。
他们已经清晰的看到英国造船业的衰落已经不可扭转,而没有了强大的造船业,昔日纵横四海的英国海军衰落也成了必然,相反东方的中国不仅会成为造船大国,还必然会成为造船强国......
事实上,此时英国人绝望的还不仅仅是造船业,英国航空工业更加让人绝望,因为他们骄傲的协和飞机还在首飞中,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就在1970年,美国的波音747已经投入使用,这款飞机可以载着4倍于协和式乘客的人数,以协和式一半的维修成本及燃油成本飞行,虽然没有协和飞机飞得快,但不仅费用低,而且随时可以转货机。
而随着1969年石油危机突然而来,预期的乘客增长成为泡影,航空燃料价格更上涨了10倍,各个航空公司挣扎在死亡线边缘,此时成本更低的波音747订单都被大量取消,更不要说协和飞机了.
彗星飞机,DC10,三叉戟,正在研发的协和飞机,这四款飞机要么勉强保本,要么亏本,哪怕大英帝国鼎盛时期都吃不消这样的折腾,更不要说江河日下的现在。
英国政府已经不敢再独立上新的飞机项目,而是选择和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联合研发飞机,共同分担风险,以打破波音在客机领域的垄断。
不过如此一来,英国航空工业各个子系统工厂自然就变得更加困难,罗罗公司作为欧洲看家的发动机公司当然不用愁,但很多子系统公司就不行了,他们的出路要么是与其他欧洲同行合并,要么就是转型自谋生路。
也恰好在同时,中国启动了第一代干线飞机的研发,为了让这一款飞机获得成功,负责该型飞机制造的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公司开启了全球招标,凡是被选中的子系统商,可以转让技术,可以与中国合资,如果技术是跨越性的领先,在中国独资建厂也不是不能谈。
所以这两年,原来还有些矜持的英国航空工业子系统制造商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陆续启动了与中国的谈判,本来英国佬还想狠狠得讹一笔,但很快英国佬就发现中国为了制造大飞机,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准备,虽然不够先进,但已经勉强够用了。
更让英国人恼火的是,中国人吃定了他们,我们不买,你们这些技术除了卖给中国,你们还能找到第二个卖家吗?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