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30节

  “你品尝的如何?”

  “报告,我一定老老实实改造,再也不犯事了!”

  二小子在北大荒那一年多吃了几辈子的苦,眼泪都流干了,但即便如此,他也非常幸运,同村好几个被抓的,他是最早被放回来的,其他几个现在还没有回来,最惨的是其中一个被判了十二年,然后丢到昆仑省的,听说在一场洪水中被淹死了,家人只收到了一些抚恤金,连骨灰都没回国,可以说惨不忍睹。

  每每想起自己小伙伴的下场,二小子都会被噩梦惊醒,所以回乡之后,他十分老实,帮着父母种地,不过大哥认为光种地搞不到多少钱,而他这样的劳改犯出身要想娶一个像样的媳妇,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收入,就做主贷款买一辆拖拉机,让老二跑运输……

  毛泽东同志了解到这些时,多少有些感慨,这些年为了开发海外省,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不过现在看来这些代价还是值得的,要不是海外省的粮食,赵滩又怎么可能安心种植农副产品,安心搞工业。

  离开王老六家,毛泽东同志返回住处,王文启告诉他,“毛主席,今天是7月24日,每个月的12、24日,乡里的放映员都会过来放电影……”

  “半个月一次电影?现在放电影的频率这么高?”

  “今年很特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电影队来得特别勤快!”

  “好呀,我也好久没看电影了,和群众一起看看!”

  赵滩村里放电影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村东头,一个是村西头,不管是东头还是西头放映电影,下午四五点,放电影的的人就来了。

  毛泽东同志来到村西头就发现,一块白色大银幕在当街正中间扯起来,非常显眼,除了一辆电影放映车以外,还有整整一车的各种日用品,车旁边有个喇叭不断喊着,听到消息的村民不断上前询问。

  毛泽东走上前与电影放映员交流了一番,询问他们现在的情况,按照中央规定,每个乡都应该有电影放映员,保证每个村庄一年可以看12场电影,也就是一个月一次,这是基本要求。

  不过在此之前,广电系统很难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干部不愿意下乡,而从1960年开始,县一级的宣传系统进行合并,大批宣传干部被充实到基层,各乡的电影队虽然还是事业编,但却归类到各省的农村电影放映公司中。

  相比于各个地方剧,电影放映员已经强多了,此时各种地方戏剧也对不起,原来本来就不多的拨款再次大幅度减少,可以说近乎没有。

  要想活下去,地方剧演员们自然只能频繁下乡搞巡演,当然了,这些巡演都是有偿的,向赵滩这一类经济比较好的地方来的比较多,除了北京本土的京剧、河北梆子、评剧、北京曲剧、北方昆曲这五个剧种,隔三差五的出现在赵滩。

  电影则是另外一回事,现在电影版权虽然基本不要钱,但除了人员,各种电影放映机、拷贝和车辆等等也是不小的花费,农村电影放映公司肯定亏钱,所以中央和省一级宣传部门都会补贴。

  同时也有每一部电影播放前后都有至少十分钟广告播放时间,这些广告大多采用由省一级宣传部门统一招标,大多是生活日用品的广告,吃穿住行样样都有,这些广告收入则主要用于弥补电影放映所需的各种投入。

  不过各省以前放得都是本省的产品,所以想让本省企业出多少钱也难,不过宣传系统大改革之后,情况大变,新成立的省农村电影公司要想活得好,光靠补贴肯定不行。

  他们自然要想其他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广告招标,今年各种下乡广告招标费用高了许多,管你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只要给钱,我们就愿意帮着宣传!

  除了广告招标费用以外,就是利用人多的机会卖东西,卖得东西也都是广告宣传的东西,这些东西直接抵扣一部分电影宣传费用,电影公司也可以赚到几个小钱,活着真难呀!

  就在此时,好几个孩子背着小书包回家,一眼看到扯起来的大银幕,其中一个孩子兴奋地边跑边喊:“今黑儿,演电影喽!今黑演电影喽。”

  其中一个胆大的鼓起勇气,走到捯饬电影机的老黑面前问:“大,今黑演啥好电影。演几个片啊?”

  放映员笑着说:“两个片,一个武打的,一个枪战的,可好看了。快回家喝汤去吧,慢了,看电影的好位置,就被人家抢走了。”

  一听说是武打片,这个孩子更是激动,学着曾经看过的武打片的对打情节,一边吼哈,一边做几个自创的对打动作,然后,小伙伴一溜烟就跑回家啦。

  毛泽东同志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笑容,“文启同志,你觉得这样好不好?”

  “挺好的呀,群众可以看到很多电影,也可以卖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以前哪有这么多好事!”

  “你说得对!”

  此时此刻,毛泽东同志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本来他担心一切朝钱看不是什么好事,但现在他又发现,有些领域还是很有作用的。

  比如这放电影,以前中央三令五申,让各地保证农村电影的播放量,可结果就是不行,但现在不一样了,农村电影公司为了生存竟然主动增加了播放量,市场经济原来还有这样的作用……

第36章 再赴阜平

  慰问了一番之后,毛泽东同志则在秘书的陪同下,回到自己搭伙的困难群众家中吃饭,他每天都会交一些伙食费,因为他给的钱多,困难群众既可以获得一些补贴,又可以约略提升一下生活,困难群众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见老爷子坚持,又看到王文启让他收下,也就同意了。

  看到毛泽东同志过来,正在淘米的困难群众家属林大婶笑着说道,“毛主席,您过来了,今天我给您做了最爱吃的青椒肉片!”

  “哎呀,你看看我都这么胖了,就不要做肉嘛!”

  “要的,要的,您都给了那么多餐伙食费,俺总不能贪您的钱!”

  赵滩绝大部分人家都盖了瓦房,不过林大婶家还是草房,这也没办法,林大婶的丈夫李文山有一次修水利受了伤,偏偏家里三个孩子都在读书,老大在县里读高中,老二读初中,都在住校,花费不小,虽然当地政府和村里有一些补贴,但孩子读书各种花费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自然没办法修房子。

  胡松林很会做人,就让李文山去厂里做门卫,活计不累,但就是时间长,不过李文山除了早餐,中饭、晚饭都可以在厂子里吃,也有一笔稳定的收入,李大婶一家算是勉强维持住,但要盖房子自然不太可能。

  所以李大婶日子过得相当节俭,一日三餐两稀一干,平日也就吃一些蔬菜,要不是毛泽东同志到来,交了不少伙食费,她都不会买肉吃。

  毛泽东同志到达李家时,林大婶的小儿子已经回家了,看到母亲还没做好饭,他丢下书包,搬起一个小板凳就往外跑。

  林大婶看到了,走出厨房呵斥道:“小三,还没有喝汤哩,去哪里?”

  小三挺住脚步说:“我想去放电影的地方抢个好位置。去晚了,人家就把好位置抢走了。”

  林大婶说:“不行,喝了汤再去!”

  小三不情愿地嘟囔着:“你不还没烧中汤哩吗?”

  林大婶低声说:“马上就好,就剩炒一个肉菜,记住,不要再插筷子,那是给毛主席的!”看着母亲不容商量的严肃劲,小三只好放下小板凳,看母亲炒菜,一边看,一边舔舌头,就差口水没有流出来。

  毛泽东同志虽然听到了,但他没有说话,虽然赵滩总体比较富裕,但看到李文山一家过得紧巴巴的,他心里还是有些感触,生活不易!

  汤烧中了,小三迫不及待地拿起自己的小饭碗盛汤,毛泽东同志笑着说道,“小三,跟爷爷一起吃,过会跟爷爷坐在一起,爷爷的位置肯定是好的!”

  小三眼巴巴的看着母亲,林大婶连忙说道,“毛主席,小三不吃辣!”

  “不吃辣,可以吃肉嘛,小三正在长身体,多吃点肉好!”

  这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每一次林大婶都拗不过毛主席,最后小三就和毛主席坐在一起,毛泽东主要吃辣椒,肉片都给孩子……

  小三快速地吃完饭,见毛泽东同志还在慢慢喝汤,虽然着急,但也规规矩矩的等在一旁,好不容易,毛泽东同志吃完,他再次搬起小板凳,就跑向露天电影处,毛泽东同志笑着说道,“小三,慢一点,等爷爷一起!”

  小三嘿嘿笑了笑,“爷爷走路怎么慢?”

  “爷爷老了呀!”

  等到了地方,才发现,原本是一个宽敞的空地,一下子坐满了人,观看的最佳位置早就被人家抢占了,不过看到毛泽东同志过来,有人就主动让了座,毛泽东同志也不客气,抱着小三坐了下来。

  晚上七点,露天电影正式开始,先放映的是二十几分钟的加演片,要么是科教片,要么是纪录片,今年是国庆十五周年,所以这一次播放的建国十五周年各种伟大成就。

  军事岸上的成就斐然,原子弹爆炸,导弹冲天而起,喷气飞机发射导弹,两万吨两栖攻击舰在大海上翱翔,新型坦克发出了怒吼。

  建设成就同样非常伟大,牧民盯着的北疆铁路,刘家峡水利工程,八万亩杂交水稻示范田,还有刚刚诺贝尔奖提名,很有可能会获奖的激光器,当然了,最后是解放军的大阅兵,谷雨检验的场景……

  看到这些成就,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大家热情的鼓掌,掌声雷动,哪怕是毛泽东同志也相当激动,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在他们这十几年内实现的,有了这些,中国就大不一样了!

  也就在加演片之后,广告片出现了,而此时一个村放电影,往往会吸引周边村庄的村民孩子前来观看,所以整个露天电影现场,黑压压一片,里三层外三层的!

  等放映完了广告片后,人们期待的正片电影就开始了,原本放映的是武打片,可是最终并没有等来,这一点都不奇怪。

  在放电影的过程中,烧胶片、停电、等待交换的影片、电影放映机出现故障现场维修等状况经常发生,即使这样,人们也不急不躁,耐心的坐在现场一边等待着,一边聊着天,等待一二小时都是经常的事情。

  放映员老黑采取临时换片的方案,放映的电影是改编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的《画皮》,等看到电影中女鬼挖人心吃的场景,小三十分害怕,太恐怖了,太吓人了。

  毛泽东同志拍了拍他的背部,不断安慰他,这只是电影,最终好奇心战胜了心理恐惧,小三居然从头到尾看完了整部电影。

  电影结束后,小三一路上跟随着大人往家走,人多壮胆,也不害怕,可是当小三不得不一个人从大路拐到通往我家小路的时候,电影里的恐怖情节还是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尽管这段小路也就是30米,他还是紧紧抓住毛泽东同志的手,等到了自家的院子门口,他和毛泽东同志招了招手,然后一路小跑,快速地跑回家……

  毛泽东同志微笑着看着小三离开,然后再转身与秘书一起离开,等回到住处,他指示道,“赵滩处在平原的富裕地区,再看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你今晚和中办的同志联系一下,我们去西面的革命老区阜平看一看!”

  秘书有些犹豫,他没想到老爷子看了一家,还要看下一家,不过老爷子一般轻易不下决定,但一旦下了决定,就不会再让步,他也没劝说,而是立刻和随行的工作人员联系中办。

  第三天上午,毛泽东同志得到中办通报,已经完成了相关手续,可以去阜平了,毛泽东同志与王文启握手告别,临走时,他盯着胡松林修建的那么多二层小楼看了一会,然后又看了一会林大婶的土房子,然后缓缓钻入小汽车。

  即便是富裕地区,也有比较明显的贫富差距,一向在意公平的他自然有些担心,不过好歹不存在饿肚子的问题,并没有突破底线,他还能接受!

  不过他会一直盯着,之所以选择阜平这个山区县,就是想看看山区的真实情况,看看山区是不是也解决了温饱问题,哪怕绝大部分温饱也行……

  阜平和赵滩相隔两百多公里,平原地区情况还好,但进入山区之后,路况就明显不行了,道路不仅狭窄,而且不断在山中盘旋,既颠簸又比较难行。

  毛泽东同志的座车属于第一代皇冠,并没有空调,天气又热,秘书自然有些担心,不过老爷子神采奕奕的看着这些盘山公路,看了一段后,毛泽东同志突然问道,“这个路修建的成本不低,应该用了不少人力物力,阜平是不是有什么资源?”

  “阜平全境都是山,资源倒是有一些,据说用作建筑材料的花岗岩非常大,另外境内的铁矿、煤矿都有不少,嗷,还有几个石墨矿,不过国家没怎么开发!”

  “有这么多资源,确实要把路修好!”

  “毛主席,修路的原因倒不是为了利用阜平的资源,阜平除了煤矿有些开发以外,其他矿都只是当地政府组织做一些开发,但都不是很大!”

  “那是为了什么?”

  “革命时候红24军在当地活动过,红24军政委,现在的总政副主任谷雄一上将对阜平的感情很深,这个路据说是他联系一些红24军的老同志,捐了一些钱,省市县三级政府再加上阜平本地的同志一起努力,才把路修好的!”

  “原来是这样!”毛泽东同志点点头,“照顾革命老区的发展也是应该的,谷雄一做得不错,要说起来咱们的家底还是薄弱一些,现在只能优先交通便利地区的建设、

  地形不好的地区,除了那些资源丰富或者具有国防意义的地区以外,其他的,中央的投资很少,这样下去,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建设有先后,这也没办法,群众有意见,可以让他们移民,这样矛盾会少一些!”

  “移民本质是对外输出矛盾,但咱们这么多人口,而且现在增长非常快,四五年就会新增一亿人,移民只能缓和矛盾,解决不了矛盾,贫困地区的土地和资源能利用,还是利用的好!”

  “道理确实如此,但贫困地区的开发成本太高了,开放贫困山区的资源也很不划算,还不如进口!”

  “账不是这么算的!”

  虽然从经济上考虑,中国大规模进口海外资源,投入少,发展速度也很快,上下都满意,但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很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利用外部资源是舒服,但却受制于人。

  根据中央部署,沿海的华北钢铁、上海钢铁、广州钢铁、广南钢铁、鞍山钢铁、芜湖钢铁这六大钢铁基地未来的产量都应该在十年内做到六百万到八百万吨,要达到中国钢铁总产量三分之一强。

  六大钢铁基地,其中四个都在沿海,使用的基本都是进口铁矿石,现在连煤炭都准备大量进口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而外汇较多的华侨钢铁甚至跑到澳大利亚开发煤炭,这一切都超出了毛泽东同志的理解。

  如此依赖国外,若是被美国人封锁怎么办?为什么不增加内地铁矿石的开发,比如外蒙的铁矿石品质也不错,含铁量大部分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目前已经勘探出好几亿吨,完全可以优先开发。

  毛泽东同志问过这个铁矿的情况,有同志告诉他,只要加大投资,年产三百万吨铁矿石还是做得到的,他也和毛泽民同志交流过,毛泽民告诉他,不是中央不想开发,而是运输做不到。

  外蒙水资源不够,没办法围绕着铁矿创建大型钢铁企业,但若是把铁矿石运出去,就需要加大铁路运输,而当初修北方横贯线主要满足军事需求,标准并不高,现在如果想大规模开发外蒙的资源,运输这一块就需要加大投入,这比一个京九线投入还多,投资多少年都收不回来,只能留待以后。

  了解到这些后,毛泽东同志也有些无可奈何,要想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各种基础投资就必须尽快产生效益,在沿海大修钢铁厂是对得。

  但这样干,不仅存在着严重的国家安全隐患,也容易受制于美国,这也就不奇怪,谷雨同志要加大开放,与美国人交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了,这一切一环扣着一环。

  所以搞清楚之后,毛泽东同志最后选择的是默默看着,世上没有两全法,谷雨同志选择让人民的日子尽快好起来,也无可厚非,这不仅符合他的性格,人民也高兴,正如老三所说,他可以不在乎吃穿住行,但人民在乎,你没权利要求人民按照你的想法来!

  毛泽东同志摇摇头,现在只希望未来十年这个关键发展期能够顺利挺过去,家底富裕了,就可以加大艰苦地区的开发,到时候就不至于向现在那么偏科了!

  交谈了一会,车队拐入到新的道路,此前好歹还是石子路,现在就变成了纯粹的土路,毛泽东同志看到三批马牵引着一个大车,大车上用箩筐装着满满的石子,一个农民同志正赶着马缓慢得走着。

  毛泽东让司机降低速度,然后喊道,“老乡,你运这些石子,准备修路还是盖房子?”

  “不是盖房子,也不是修路,是用来修梯田!”

  “修梯田?”

  毛泽东同志十分好奇,让车停了下来,递了一根烟给这位老乡,和他聊起了修梯田的事情,阜平地处太行深山区,人们开门见山,抬头望山,四面八方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

  哪怕国家想办法从山区移民,阜平人口增长缓慢,现在只有十万多一些,但阜平还是穷,粮食不够吃,年年要吃国家的救济粮,穿着国家发放的黄衣服。

  而吃救济粮、穿黄衣服的代价就是国家会不断加大移民,虽说宣传的很好,但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土窝,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跑到那些热的要死的地方,虽然不少孩子赚到了钱,日子过得不错,但还是有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而随着平原地区的收入越来越高,阜平的困难就更加明显,巨大的差距逼着阜平人民努力,所以自30年代阜平解放后,阜平首先就是修路,一开始是土路,然后变成国防公路,虽然路况不算太好,但好歹出山没什么问题,用卡车到达北京也就一天的事情。

  随着公路的情况越来越好,阜平大山中的资源往外运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也有人跑到山里收购大枣、核桃、板栗这些,总算可以靠山吃山了!

首节 上一节 30/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