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31节
所以当孙运璇询问时,余帅就忍不住提到新一代坦克的研发要加快,不能再修修补补了,这个钱总是要花的,而且这些年卖坦克赚了不少钱,卖坦克,研发新坦克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这么拖延。
孙运璇安慰了一番余帅,告诉他这一块寻帅说过好几次,相应的投入增加了不少,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比如被动红外、坦克炮和新式复合装甲都已经解决,火控系统也有了突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发动机不行。
要想搞出像样的第三代坦克,需要有非常好的柴油机,洛车集团技术上还是有一些不足,他们正在努力,但需要时间,这一块还需要耐心,等到这一核心技术突破后,第三代坦克就可以迅速拿出来。
“能不能学习苏俄让燃气轮机做动力?”
“我们不是不想,而是用不起,使用燃气轮机的坦克成本要增加好几倍,很不划算,对外出口肯定卖不动的!”
余帅微微叹了一口气,陆军现在已经成了后娘养了,陆军装备全部要考虑出口,甚至于出口武器要比国内先进,这都什么事。
看到余帅不高兴,孙运璇给他说了说中国坦克炮技术的突破,提到了中国在电渣重溶技术领
域处在世界领先水准,这也让中国可以造出高
品质的大炮!
“余帅,昔日我们造一门大炮难得很,但现在不同了,我们的火炮技术非常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知道咱们的大炮造得好,卖得比较多,但这么好有些想不到,科学家们厉害呀!”
孙运璇见余帅满意也稍稍松了一口气,这些战争中立功很大的元帅威望都很好,看着只比他大几岁,但差距非常大。
孙运璇又想起来电渣重熔技术,要没有这一块的突破,中国的工业化没这么顺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有其必然性。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技术工人水准一直不怎么样,偏偏随着机械、冶金、电力等工业的飞跃发展,重型机器需要量很大,如果只靠少数有大型铸锻设备的工厂来提供大型铸锻件是不可能的。
所以中国对各种先进的焊接技术极为重视,建国前就效仿苏俄成立了焊接研究所,并派出大批技术人员前往欧美和苏俄学习各种先进焊接技术。
苏俄科学家在1947年发明了电渣焊,当时中苏正处在蜜月期,苏俄也不完全清楚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也就顺利的引进了这一门刚刚出现的新式焊接技术。
中国技术人员引进之后,很快就发现这项技术可以“化大为小,并小成大”,是一项多快好省、自力更生解决大型铸锻件不足的好办法,所以中国在这一新技术领域投入巨大,并在五十年代初搞出了中国第一代电渣焊接机。
而随着电渣焊的突破,中国各种大国重器突破的非常快,一个又一个十分庞大的工业设备,比如国产新型万吨水压机,模锻液压机等等陆续取得突破,而这些关键设备的国有化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几乎各行各业都受益。
而在五十年代初进行电渣焊时,技术人员为了消除大型设备上无法避免的热裂缝,搞起了土办法,他们将低碳钢钢板涂上铁合金粉末作为自耗电极,进行电渣焊,竟然获得了成分均匀的合金钢焊缝。
技术人员受到启发,又进行了一连串小规模的实验,在1953年,中国制造了第一个150公斤级电渣重熔炉。
技术人员回收了一批报废的高速钢刀具,通过重熔法获得了高品质的刀具钢,后来又用类似的技术搞出了高品质的航空轴承钢,此事迅速引起了全国冶金行业的注意。
谷雨看到后,发现这不就是电渣重溶技术吗?
然后在他的关心下,中国在这一关键技术领域不断投入,电渣重熔炉越搞越大,各种理论和工程研究成果不断。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钢铁冶金行业也开始全面推广并广泛应用这种先进的冶金方式,然后迅速获得了一大批极高纯度和金属性能的钢铁。
这些钢铁不仅仅有优质的工具钢、模具钢、不锈耐热钢、超高强钢,那些超级合金如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精密合金、电热合金等等都用到了电渣重溶技术,这项技术也很早就被运用到了武器研发上,这也使得中国的炮钢水准非常高。
而国际上苏俄在1958年搞了第一个电渣重溶炉,而就在两年前的1969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届电渣冶金会议上,美苏宣布他们攻克了电渣熔铸技术,殊不知中国在他们之前好几年已经突破了这一技术...
每每想起这些,孙运璇都有一种特别的激动,建国后辉煌的工业发展可不仅仅是从欧美引进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更多的还是中国人民的发明创造,而美苏欧似乎都没看出来,竟然对中国这般小瞧,他们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
第290章 二货们
孙运璇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从北京出发,并没有直达埃及,而是从北京出发,首先来到了孟加拉国首都加尔各答访问,受到了孟加拉国高层的热烈欢迎。
孟加拉国这么欢迎中国代表团有多个原因:一自然是中孟传统友谊,如果没有中国的干预,孟加拉人想创建自己的民族国家将异常的艰难,毕竟印巴分治方案中,压根没有孟加拉人什么事,可以说,没有中国就没有孟加拉国。二自然是历次南亚战争中,中国都坚决站在孟加拉国一边,帮助孟加拉国挡住了印度的连番侵略,期间不乏出兵。
孟加拉国的军事装备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双方军事合作相当频繁,在中国的帮助下,孟加拉国的军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轻便火炮和轻型武器都可以自己生产,还在中国的帮助下,拥有了组装喷气式教练机的能力。
三则是中国和孟加拉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孟加拉国的铁矿石、黄麻原料不断出口中国,在中国得帮助下,孟加拉国的水稻种植技术迅速提升,得益于肥沃的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有少量出口。
中国除了大规模投资孟加拉国的矿业以外,六十年代之后,中国开始在孟加拉国投资纺织厂邓,并帮助孟加拉国创建起了初级的钢铁、纺 织、机械、化工等工业。
中国大规模投资孟加拉国,除了一定的援助以外,更多的是经济上的考虑,由于欧美的贸易配额限制,中国没办法大规模对美出口纺织品,不过孟加拉国不同,由于英属印度是关贸总协定最初的缔约国,孟加拉国建国后,也继续留在关贸总协定中。
所以当中国纺织产业受到美国限制,在解决了染料和人造丝等等问题后,中国就把孟加拉国作为绕过配额的中转国,中国企业大规模投资孟加拉国的纺织业。
那些要求比较高的纺织品通过设在孟加拉国的工厂绕一绕,再出口美国,那些低端纺织品则干脆在孟加拉国组织生产,中国将纺织机器,原料和染料等等源源不断的运到孟加拉国,加工成服装后,再出口欧美。
选择孟加拉国一点也不奇怪,孟加拉国人口众多,有加尔各答、达卡这样人口众多的沿海港口,孟加拉国是世界第一大黄麻出产国,而且孟加拉国在英印时期就拥有悠久的纺织业发展史,人民也算是吃苦耐劳,有着发展纺织业的先天条件。
由于印度这个土霸王在,加之中国与孟加拉国特殊关系,中国企业自然也不需要担心出现政治上的麻烦,相反在中国政府的督促下,孟加拉国还有隔壁的海德拉巴都效仿中国出口加工区模式,各搞了一个出口加工区,一大批中国纺织品企业云集于此。
就这样,从六十年代以后,中国就带着孟加拉国一起争夺世界纺织品市场,虽然纺织业发展受到几次南亚战争的影响,但孟加拉国的纺织业还是高速发展,这也给孟加拉国带来了大量外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有了钱,自然就可以搞基础建设,可以提升国防,而相应的中国企业自然也在孟加拉国扩张业务,所以这些年中孟两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两国都从中受益匪浅。
如果说一开始孟加拉国对中国窜出来,硬生生推翻了印巴分治方案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反感,到了此时此刻,孟加拉国与中国的关系就好了很多。
虽然中孟合作是中国吃肉,孟加拉国喝汤,但相比于动不动饿死几百万孟加拉人的大英帝国,还有格外喜欢干预内政的美苏不同,中国不干预内政,搞的是互利双赢,大家都有好处,不管是孟加拉国政府还是老百姓都从中获利,关系自然比较好。
或许是老天爷嫉妒孟加拉国人民的日子过得太好,就在1970年11月,恒河三角洲遭受了一场灾难性的旋风袭击。
黑夜之中,巨大的旋风以每小时150英里的速度,伴随着50英尺高的巨浪,猛烈冲击了孟加拉海岸及其岛屿,据估计,死亡的人数达到了30—50万人...
这场突然起来的大灾让孟加拉国人民损失惨重,虽然美英中都给予了大量援助,但孟加拉国政府在组织救灾的过程中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对现在的总理十分不满。
孟加拉国建国后并不是很安宁,名义上搞民主选举,但掌握政权的还是开国家族,虽然换了两个人,但总逃不过开国家族的小圈子。
而与所有搞小圈子的家族一样,随着执政时间日长,总会搞出一些事情,贪污腐败都是小事,所以孟加拉国各路反对派联合起来,推出了统一的候选人。
如果只是一般人也就罢了,现总理还能扛得住,但这位候选人是一位退役将军,原来为英印军中效力,在孟军中颇有影响力,本身也是西孟地方势力的代表,这自然让孟加拉国现总理十分不安。
孙运璇在这个时候到来,一方面是给予新一轮的援助,除了一些常规的军事和食品等等援助以外,主要还是提升孟加拉国自己造血的能力。
当然了,按照惯例,援助的都是中国希望的地方,比如升级孟加拉国的铁路网和港口设施,扩大孟加拉国铁矿的产能等等。
同时他还将见证中国洛阳车辆集团在孟加拉国投资建厂的仪式,这一次的投资高达八亿元,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进出口保险公司等提供金融服务,洛车将在加尔各答创建一个洛车产业园,生产轻型拖拉机和摩托车、廉价轿车等,并对南亚出口。
另一方面则与孟加拉国各派广泛接触,告诫他 们孟加拉国现在的大好局面并不容易,要保持 国内的政治稳定,和平解决内部的争端,万一 出现政治混乱甚至是内战,不仅目前良好的经 济发展会受到影响,也会引起印度的觊觎...
在孙运璇的劝说下,孟加拉国现政府态度好转了一些,答应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在1972年底 启动孟加拉国新一轮总理选举,而反对派一方 则答应一旦当选总理,则特赦前总理,不过前 提是前总理离开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目前的形势总体还不错,所以各派虽然矛盾尖锐了不少,但也没到刺刀见红的地步,而且双方手里都有枪杆子,也都各有顾忌,不至于彻底翻脸。
而对孟加拉国影响力比较大的域外国家,中国不希望孟加拉国出现内乱,引发混乱,被印度利用,而英美希望孟加拉国搞一搞所谓的民主选举,轮流执政...
虽然孙运璇劝说似乎有些效果,但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对孟加拉国的现状多少有些担心,虽然迫于印度的压力不至于出现大规模内战,但孟加拉国政局肯定要混乱一段时间,而且最后谁胜出还真说不准。
“现在形势似乎很明朗?”
“很难说,孟加拉国军队现在的影响力很大,虽然现任的陆军参谋长是现总理的同乡,政治野心不大,但那些控制军队的将军们却不一定,比如齐亚·拉赫曼将军,他是战争英雄,现在领导一个精锐的师团,就驻扎在加尔各答附近,这个人不是很安分..”
中国国安委对孟加拉国局势有一定的判断,认为孟加拉国军队高层极有可能搞一搞政变什么的,所以孙运璇并不奇怪,他给大使的指示是与各路人马都保持接触,中国不会干预孟加拉国内政,谁上台我们不管,但不能影响到中孟合作的大局。
结束了对孟加拉国的访问后,孙运璇直飞天方省考察,不过刚到天方省就得到一个消息,多哈市在一位持有外交护照的伊朗权贵携带的行李中搜到了一大堆鸦片。
中方要求伊朗取消这名外交官的外交豁免权,交由中方审判,这引起了伊朗政府的强烈不满,伊朗政府拒绝承认外交官犯罪,同时通过外交渠道提出抗议,还向外交部驻多哈市特派员公署提出抗议,指责中国警察违反了外交豁免权...
孙运璇听完非常恼火,“这个巴达维是昏了 头,竟然变成了中东头号毒品贩子,真以为自 己可以万万世,我倒要看看他能支撑几天!” “总理,我们现在和伊朗的关系很好,要不要 做一些让步?”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让步,有些原则不能 碰!”孙运璇摇摇头,“更不要说伊朗现在的态 度很嚣张,简直是倒打一耙,这绝不能接 受!”
中国对毒品的反感和坚决镇压的态度是一贯的,也是无比坚决的,在革命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毒品问题被枪毙,而在建国之后,中国也制定了空前严酷的打击毒品政策。
不仅贩卖毒品会被处死或者判罚重刑,吸食毒品者也一定会被流放,那些难以戒除的毒品吸食者则会被终生安置在没有毒品的南洋省腹地或者一些岛屿。
为了杜绝毒品,中国还鼓励举报,在1960年颁布的相关法律说明中,明确规定,凡是属实的举报,可以给自己或者直系亲属带来一个特别的好处,那就是参加高考,只要达到某所大学的招生分数线,可以优先选择专业,不受该专业在各省市招生限制。
众所周知,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收入,所以大学入学长期以来有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之分,其分数线甚至有可能相差几十分,所以这项规定一出,毒品吸食者就陷入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
凡是家里有孩子读书的人走路时都会小心观察别人,若是出现毒品吸食者的特征,往往会被举报,就算验证失败,也不会被处罚,为什么不试一试吗?
由于这些政策,中国国内的毒品吸食者可以说基本消失得差不多了,中国老百姓就把目光看向那些来到中国的外国人。
而在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蓬勃发展,西方各国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毒品的控制日益松弛,越来越多的人吸毒,这些人来到中国后,一旦被发现,如果仅仅是吸毒,也只是关大牢;但若是携带毒品,甚至于贩毒,那往往就会被处死。
而如果是外交官,中国会向当事国要求取消外交官的外交豁免权,若是当事国拒绝,中国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应对的方案,一般来说,中国会在不违反国际法的情况下,加大对该国外交官行为的监管,同时驱逐那些违反的外交官。
所以围绕着毒品问题,中国与欧美各国时不时撕逼,不过中国从来不会让步,欧美各国也知道中国的严厉态度,他们往往警告前往中国的人员,千万不要带毒品,万一被发现,那就彻底完蛋了!
不过即便如此,中国还是会时不时出现一些犯罪事件,多哈就是重灾区,并不是说多哈有多少中国人贩毒,而是多哈属于中东的交通枢纽,来自于伊朗的毒品贩子往往选择多哈中转,而更加奇葩的是,伊朗统治者们竟然带头种植和贩卖毒品,伊朗的头号毒品贩子就是巴列维的弟弟!
这一切一切都要从伊朗的白色革命说起,巴列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现代化方案,自然是进行了相应的土地改革,不过伊朗的土改相当的奇葩。
首先,当时的最大土地所有者是皇室,不在分配之列:其次皇室成员、贵族、官僚的土地也不在分配之列。
所以巴列维土改几乎没有遇到阻力,官员们的积极性爆棚,这些人打着土改的名头,对那些没什么地位的小地主和富农、中农进行了一番大掠夺,连二战后本州日本土改那种付给地主废纸一般专门发行的土改债卷这类的表面功夫都没做。
巴列维政府把收来的土地先进行内部分配,最肥沃、最平整,最连城块的土地先划入王室,其次一部分划入国有土地(等同于王室所 有),剩下的再在王室成员、贵族、官僚之中 分配。
最后剩下一些贫瘠、破碎且地形崎岖的土地,切成小块卖给农民,但价格一般是当时土地均价的15—40倍,最高是土地均价的70倍,分十五年付清。
也就是说第一年要付的首付就相当于所获土地的市价,还要求现款结算,农民要是有这个钱不早就买地了,压根轮不上巴列维出售,自然不可能买地。
怎么办?没关系,伟大的国王陛下早就想到了解决办法,他们联合美国资本,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以让农民们有钱首付,当然了,要缴纳利息的!
这个利息是多少呢?国王陛下规定的利率是20%,年息,不过如果你是个什么都没有的普通农民,官僚和银行经理人们会通过砍头息、手续费等方式把综合利率做得高高的。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这些人做不到了,中国最高36%的限额什么的,跟伊朗一笔都是小菜一碟,人家最高年息210%!
所以第二年的农业产出是一定还不上利息的更别说本金了,这些获取土地的农民为了偿还第二年的地价和第一年的首付的利息与本金,不得不再去贷款....
就这样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利滚利,本滚本,积累起来的债务与利息会吞并农民从土地里获得的所有产出,形成一个十分夸张的数额,很显然没有哪个农民能撑过三年。
看到农民们吃不消了,仁慈的国王陛下当然要体谅下情,要帮助农民脱离苦海,办法也早就想好了,组建合作社、国营农场、国营农业公司,把刚分配的土地再给你收回去,当然债务国王陛下是不要的,被解放的农奴得自己担,可不能不还国王陛下的贷款哦!
列宁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说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但是和巴列维相比,俄国沙皇绝对是“慈父”,是“沙 皇爸爸”。
毕竟“沙皇爸爸”可没有一两年后真的像“钢铁慈父”一样搞农业集体化,把土地再收归国有,而且地价相比之下没那么极端离谱。
“钢铁慈父”虽然搞集体化,但是人家分地的时候可没要钱,是无偿分配土地和其他财产的,只有巴列维兼具了两者的“长处”,巴列维之“伟 大”绝对在“沙皇爸爸”和“钢铁慈父”之上。
这就是伊朗的土改,在巴列维的努力下,伊朗的小地主、富农、中农和贫雇农几乎同出一辙,全部破产跑到城市的贫民窟,来到城市,找不到工作,又租不起房,在城市中游荡,抢劫盗窃、杀人越货的犯罪日益猖獗。
而伊朗的上层同样也不是一般人,在巴列维的支持下,这些人搞了14个大型农业综合企业,每一个超大型农场面积都超过了5000公顷。伊朗政府通过财政补贴、低息贷款、免税等手段大力扶持,除了伊朗上层人士投资以外,巴列维最亲爱的美国爸爸也下场了!
这些大型农企打破了自然村落的界限,组建了大型的机械化耕作的农场,并采用工资劳动的方式雇佣劳工,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些农场实行单一作物、以经济作物为主的专门生产,而其中一种,甚至是很赚钱的一种经济作物就是鸦片!
伊朗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绝大部分是山地、沙漠,真正能用来种地的地方并不多,偏偏伊朗搞出了这样的奇葩土改,那么结局也就注定了!
占据伊朗绝大部分人口的伊朗农村出现了普遍性的破产,无数农民涌入城中,伊朗这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国家则随着“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越发的缺乏粮食,对美国粮食依赖越来越严重,当然了,中国也顺势出口了不少小米。伊朗农民大规模进城,虽然给伊朗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巴列维的初级工业化根本吸纳不了那么多人口,伊朗的失业率非常高。
伊朗没有海外省可以吸纳剩余人口,也没有户籍制度,城市自然无比混乱,但与拉美不同,伊朗偏偏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宗教,而那个宗教偏偏又有一个极其聪慧的宗教领袖,所以此时的伊朗只差一个火星,就可以燃起熊熊大火!搞清楚伊朗白色革命的真相后,熟悉革命的中国自然看明白了伊朗巴列维王朝的未来是没有未来,所以中国与巴列维打交道时,就显得相当的有意思,或者说主要以追求眼前利益为主。
中国不断扩大对伊朗的各种出口的同时,还借助伊朗的金融开放,中国在多哈的金融机构,陆续在德黑兰还有伊朗其他大城市设置了金融机构,不断吸纳伊朗的存款,然后想尽办法换成外汇...
中国也很喜欢给巴列维好东西,凡是中国有的好东西,中国似乎都愿意和巴列维王朝分享,只要巴列维给钱,中国都愿意给。
几年中,中国与伊朗陆续签署了核电合作项目、导弹技术转让项目、军舰合作项目、坦克联合研发等等,从巴列维身上搞到了不少钱,中国通过伊朗接触了美国的飞机和各种现代装备等等。
除了军事合作以外,中国还和伊朗签署了多项民用合作项目,不断承接伊朗各种项目,但自始至终,中国都严格禁止任何企业提供伊朗长期信贷,价格可以便宜一些,但付款什么的一定要严格!
虽然薅伊朗羊毛很愉快,但中国也有烦心事,伊朗毒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按理说为了转到伊朗的前,可以做一些妥协,但这是原则问题,伊朗的态度非常不好。
若是这一次对伊朗做出了什么让步,绝对后患无穷,中国为伊朗例外了,以后沙特喊着到中国传教,中国是否让步?这是绝无可能的!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