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51节
这种局面下,中国海军新一代舰船一个接着下水,尤其是五万吨级的辽宁级下水,自然引发了不少的轰动,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新下水的辽宁级比英国的大胆级航母还要强,毕竟英国人是五十年代搞出来的,中国是70年代新研发的,虽然吨位类似,但中国有后发优势。
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不过谷雨心里很清楚,他目前的逍遥日子差不多到头了,国际上,现在尼克松虽然还在强撑着,但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已经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下台在即。
目前的美国副总统是没有经过选举,直接由尼克松任命的福特,福特会不会与中国达成入关协议,谷雨要关心一下。
如无意外,1977年当选的美国总统很可能是卡特,这位老兄是难为的好人,如果福特时代不能解决入关问题,谷雨希望在卡特时代寻求突破,若是能够让这位老兄在1980年的总统大选中击败里根,那就更加美好了!
当然了,谷雨最为在意的还是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一些天灾,在谷雨的记忆中,1975年海城那一次因为事先种种发生了好些次小地震,老百姓根本不敢住在家中,在加上当时主要领导拍板,才实现了一次成功的预报,当然了,也可以说巧合的成分比较大。
而1976年那一次,虽然事先也有一些预警,但谁也不知道地震中心所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地震,所以农业县青龙县领导干部拍板,但大城市就没办法了,一天没有生产,代价则是空前的,这个决心太能下达了,或许只能是他来做这个决定了..
也就在谷雨思考之际,已经焦头烂额的尼克松告诉副总统福特,他将在明天正式辞去总统位置,结束这一场持续两年多的闹剧!
这事实上是一次交易,水门危机把太多太多政坛的黑幕捅了出来,直接损害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早在1973年下半年,尼克松又有些混不下去了,他就需要一个人赦免他,他好歹干过八年副总统,六年总统,总不能去大牢里面安度晚年吧。
那些把尼克松赶下台的幕后黑手们也知道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尼克松是老江湖了,真要是把尼克松逼到了绝路,他把一大堆黑幕捅出来,甚至动用总统特权,拼死一搏,大家都难看。
总不能干掉一个总统之后,又再干掉一个总统吧,所以在一连串的谈判和斡旋后,这些人也答应赦免尼克松,以后不再追究他的任何责任。
这就需要一个尼克松信任的继任总统,而尼克松并不信任原来的副总统阿格纽,恰好阿格纽在1973年下半年出现了贪腐事件,不得不辞职,然后尼克松就选中了共和党在众议院的领袖人物福特来收拾水门事件造成的烂摊子。福特在国会中人缘很好,被视为正直、稳重、坚定等德性的化身,这样的人做了一些承诺,自然不太容易反悔,他若是反悔了,以后就没办法在江湖上混了。
在任命福特担任副总统之后,保证后路之后,尼克松又勉强支撑了将近一年,终于支撑不下去了,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在退出历史舞台前,他和福特进行了一次密谈,除了再一次敲定特赦之后,尼克松还和福特交流了未来的内政外交。
外交上,福特承诺会继续尼克松的缓和战略,并沿用基辛格,虽然他不是很喜欢这个犹太人,但基辛格那一套还是很有用的。
福特真正的难题实际上还是经济,尼克松搞外交是一把好手,但对美国经济的滞胀这个全新的命题,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自艾森豪威尔威尔时代开始,美国就启动了高速公路和机场的大规模建设,到了此次此刻,已经搞得差不多了,如果继续搞基建,成本实在太高,得不偿失,很显然,凯恩斯主义玩不下去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
这两年,为了刺激经济,美国不断印刷美元,美元不断贬值,加之世界粮食危机,美国竟然出现了接近两位数的严重通货膨胀。
尼克松一直希望通过限制工会罢工和工人涨工资的方式来解决通胀问题,不过收效甚微,福特也想继续这项政策,他的决心很大,他表示会在任内全力解决这件事。
但尼克松并不看好,原来很简单,尼克松自认为不论是手腕还是能力,都超过福特,他都干不了,福特怎么行?
而且受水门危机影响,共和党的中期选举铁定完蛋,成了跛脚鸭的福特压根做不了太多事情,想打压民主党的基本盘,几乎不可能。
尼克松斟酌了片刻,“杰拉尔德,实际上你还有一个办法!”
福特看向尼克松,尼克松缓缓说道,“在1975年完成与中国的入关谈判,中国入关后,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廉价商品,这会迅速打压美国的通货膨胀!”
“您既然知道,为什么迟迟没有与中国达成协议?”
“中国的潜力太大了,我想逼迫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并在第二任期内完成中国入关谈判,但水门事件改变了一切,这件事只能交给你了!”
福特沉默了片刻,并没有做出回复,因为这是一件大事,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他很难做出决断,两人又默默走了片刻,然后握手告别.
1973年8月9日,美国各大报纸公开了尼克松的辞职信,一代枭雄退出历史舞台,福特寻即宣誓成为美国总统,而等待福特的是美国因为水门事件造成的社会割裂,美国不断的经济衰退,世界霸权的动摇,很多美国人都对未来失去了信心..
消息传到杭州,谷雨有些感慨地说道,“美国建国马上就要两百年了,从十三块殖民地到今天的世界霸主,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但很多人认为美国在衰落!”
“美国登顶世界霸主还没有一代人,怎么可能迅速衰落,等他们缓过气,你就知道他们多么难缠了!”
“老谷,你知道不知道,有人说你有恐美症!”谷雨笑了笑,没有回复,恐美症什么的,又如何?没有又如何?现在的中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现在要做的是默默积累,等到八九十年代再说吧!
中国1973年就搞出了程控电话交换机,加之基因工程领域取得的突破,谷雨现在相当的自信,或许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前世日本那么富裕,但绝对比小鬼子的基础扎实,国际环境也相对更好,再加上国家独立,又拥有本土庞大的市场,接下来的中国完全可以走得更好!
此时此刻的谷雨非常好奇,到时候美国用什么办法逼迫中国?到时候的中美贸易战又会打成什么模样?谷雨坚信他可以活着看到这一天!
第306章 相继来访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再一次访问中国,这位经济学家现在虽然还没有拿到诺贝尔奖,但在欧美很火,在中国也有一些人信奉他提倡的那一套东西,并把他那一套看成是中国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社科院做了一番讲演,后来又在各地走访了许多正在蓬勃发展的商品市场。弗里德曼真实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也看到了中国进一步改革面对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政府是否愿意为了经济发展而放弃自己的某些特权。
在离开中国前,米尔顿·弗里德曼意外的获悉中国总理孙运璇希望与他当面谈一谈,米尔顿·弗里德曼当然爽快的答应了。
两人的交谈从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人生经历开始,米尔顿·弗里德曼出身贫寒,拿到硕士学位后,恰逢大萧条,他曾经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的多个政府机构工作,广泛参与了税收、价格、收入等方面的政策制定。
这一时期,弗里德曼见证了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兴起和实践,他虽然认可以工代赈的政策,但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理论逻辑并不认同。
二战期间,弗里德曼担任罗斯福政府的战时经济顾问。这一时期,弗里德曼自嘲说自己是个绝对的凯恩斯主义者,他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逻辑能够完美解决战争的需要。
两人首先谈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孙运璇笑着说道,“我们现在的大基建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你的死对头!”
“不,总理先生,我认可中国的大规模基础建设,中国与西方不同,中国现在缺乏基础建设,各种基础建设虽然耗费巨大,但会很快收回成本,中国现在虽然有一定的通货膨胀,但中国经济总体是健康的,所以中国的经济才会连续高速增长!”
孙运璇点点头,“我们与美欧不同,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有太多的功课要补,我们的高速增长并不奇怪,但这更多的是数量的增长,而不是质量的增长,这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国企改革上,我们需要提高中国经济的效率..”
弗里德曼非常满意孙运璇的上道,但他认为中国做得还不够,应该加大私有化进程,应该推动中国骨干企业如银行、保险、电力、石油等核心部门的大改革,私有化改革越彻底越好!坚持小政府的老头非常看不惯中国的大政府模式,认为中国政府必须进行大规模收缩,否则时间一长,大政府的过分膨胀,再叠加凯恩斯主义的大基建,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就会出现较多的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和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还对中国的土地政策表示很不理解,中国搞国有土地,甚至连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转让都不允许,这会把很多农民锁在土地上..孙运璇作为基层出来的总理,他对中国的很多问题有自己的理解,他受谷雨影响很深,认可一定程度的自由主义,竞争性国企要逐步放手,但不能一下子放手,国家也必须有一定的调控能力,通过国有资本入股、参股,保持一定的影响力是必须的。
但他同样认为政府的管控也不可避免,也必须维持一个大政府,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现在是冷战时期,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至于允许土地私有制,孙运璇只能呵呵一笑,中国是什么人口规模,美国是什么人口规模,弗里德曼若是知道中国历史,压根就不会跑到中国宣传这一套。
在孙运璇看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一靠对外开放,市场规模越大,中国的好处也越大,这些年中国外贸对沿海地区的促进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靠生产力发展,也就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是经济内源式的增长,效率不断提升后,蛋糕也会逐步变大。
至于凯恩斯主义和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不过是外在特征罢了,凯恩斯主义会出现通货膨胀和大量债务自然不假,但自由主义也会让国家丧失对经济的管控,一步步沦为大资本的玩物,而弗里德曼那一套的结果是什么,中国明代的灭亡已经给出了答案。
但只要生产力不断发展,就算目前模式产生了不少通货膨胀和债务,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说到底一切都是度,把握好经济政策的度,把更多的财富用于提升生产力,中国的未来就会非常光明。
他之所以接见弗里德曼,事实上是有意表明对自由经济的支持,这也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愿意对中国打开大门的尼克松下台了,福特肯定更加靠近大资本,此时接见他更有利于获得西方的认可。
孙运璇做出了一番回复,他表示自己认可弗里德曼的一些看法,政府确实有必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他还举了一些地方政府乱作为的例子,他说地方政府有些干预把好企业都搞砸了.
但孙运璇同时认为现在中国维系大政府体制有其必要性,冷战的大格局下,美苏都在事实上强化政府职能,以随时应对可能爆发的世界大战,中国政府要对九亿中国人民的生存负责,同样不得不维系强有力的政府。
孙运璇还对中国的土地问题做了一番解释,中国的人口太多了,有太多太多人文化程度低,如果放在土地交易,马太效应下,必然会有不少人失去土地,这些人活不下去,跑到城市去,他们又能做什么?
中国人口太多,一旦放开管控,城市会立刻出现无数贫民窟,社会治安将异常糟糕,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不可避免会迅速膨胀,这样下去和旧中国压根没什么区别,而这必然会滋生知识分子对中国政府的不满..
孙运璇还说起中国目前一直在执行的移民以及计划生育等等被西方诟病的政策,中国政府当然知道这里面有违拗人民意愿的地方,但中国没有选择!
“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复杂的国情让很多事情变得极其复杂,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也只能摸索着前进,哪些是如劳动保障、社会救济这一类的政府合理干预,哪些是过分的干预,这实际上很难区分,只能一步步来!”
说到这里,孙运璇则有些苦笑,他告诉弗里德曼,要真正论起来,中国在劳动保障、社会救济这一类的政府合理干预领域做得比较少,中国政府看到了问题,但受制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进行大的推动。
孙运璇最后又指出,中国现在正在进行的对外开放和各类渐进式的国内改革,对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经济是好事。
现在美国处在严重的滞胀中,光靠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已经解决不了问题,此时中美扩大经济往来,大量输入中国的廉价生活用品可以迅速压制住美国的通货膨胀。
而与此同时,不断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对美国高端工业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孙运璇举民航客机为例,这一块中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不仅仅可以给西方带来更多的成品订单,也会给西方带来其他收益。
孙运璇说他前一代时间出席了新飞机的首飞,但这款中国新飞机实际上只有40%是国产零部件,其他都来自于欧洲,主要是英国。
英国的航空业现在衰落得非常厉害,但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保留了不少家底,接下来随着中国新飞机的逐步量产,英国航空工业也将会获得同步发展,可谓一荣俱荣。
孙运璇说很多美国人反对让中国入关,说会打垮很多美国企业,这是不对的,中国的开放不断扩大,这实际上也是美国相关企业摆脱目前危机的办法,那些竞争力下降的美国企业完全可以把生产迁到中国获得新生。
孙运璇举了一家美国运动鞋企业耐克为例,这个企业原来是亏损状态,厂子迁到中国之后,极大的降低了成本,迅速扭亏为盈。
在这个过程中,耐克是削弱了吗?恰恰相反,耐克现在专心于设计和销售,运营成本大幅度下降,不仅扭亏为盈,还扩张了市场,实力不仅加强了,还迅速扩张到东亚,在中国的专卖店收益一年比一年大!
孙运璇也驳斥了一些人所谓的工厂搬出去,会造成美国严重失业这些说辞,他提出产业革命的不断进步,会推动更多的新兴行业出现,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美国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新兴行业上,而中国则可以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大家都很美好!
弗里德曼听完之后,微微颔首,他迅速意识到中国总理是个真正做事的人,他的思考是正确的,虽然这并不是他完全所想,但他与哈耶克等人不同,他是真正做过事的,也知道政府的运作模式,他很清楚中国人不可能立刻接受他的意见。
不过孙运璇特意在他回国前接见他,应该与中国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有关,中国总理应该借此对外释放更加积极的信号,这倒是好事.
弗里德曼对孙运璇的说法表示了理解,但同时也提醒他,经济改革不能拖泥带水,不能因为中国国内的阻力大就拖延改革,中国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欧美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要想有更大的进步,必须给相关企业更多的自由。
孙运璇表示认可,他又想起了谷雨的提醒,主动提到了去年被政变的智利,阿连德被自己提拔的皮大帅赶下台之后,皮诺切利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虽然美国恢复了援助,皮大帅也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吸引外国投资等等,但政变之后的智利不可能迅速恢复,通货膨胀还是很高。
不过皮大帅在对付左翼,不断用直升机丢人的同时,也做了一件大好事,他把黑帮、毒贩杀的鸡飞狗跳,纷纷逃离智利,未来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西、墨西哥,一个个成为了毒贩天堂,唯独智利,毒贩不敢进去。
社会稳定了,智利经济的恢复是迟早的,说到底智利就那么点人口,资源又格外丰富,统治阶级只要不那么过分,国家坏不到哪里去。
经过阿连德一番闹腾,美国也不敢再搞大的逼迫,恰好现在美国大放水,各种大宗货物在涨价,铜价一下子上来了,智利的未来相当可期。
谷雨记忆中弗里德曼出名就是帮助智利搞自由化改革,他也不清楚弗里德曼到底有没有和皮大帅搭上线,就让孙运璇和弗里德曼说一声,建议他到智利搞一搞自由化改革,吹再多,也不如实践一番!
孙运璇委婉得说起了智利,然后提议弗里德曼前往做一番调研,智利的现状很适合他的学说发挥作用,同时也请他向智利政府表明中国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是相当大的,希望可以扩大在智利的投资。
孙运璇这番话在弗里德曼听来,自然是另外一个味道,你说自己那一套挺厉害,你去乱糟糟的智利试一试,想让中国借鉴你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
目前的皮大帅不仅仅很不被东方阵营待见,西方阵营也不是很喜欢他,智利是一个有一百多年民主传统的国家,他这么搞政变,创建军政府,太打脸了,很多人认为他和佛朗哥是一路货色!
对这样臭大街的角色,中国人竟然主动让他带话,弗里德曼自然比较奇怪,不过一想起谷雨前往西班牙访问,也不奇怪了。
那位已经退休,但还有巨大影响力的前独裁者除了披一身CP的皮以外,很多做法与佛朗哥很类似,也正是看到了这些,弗里德曼才跑到中国卖大力丸...
交谈了一番之后,孙运璇送弗里德曼出门,等他离开,他转过身,笑着对陪同接见的几位同志说道,“我现在做梦都想这个人的理论迅速在西方实施!”
“西方国家现在那一套解决不了问题,迟早要用他的理论!”
“弗里德曼对我们的一些问题看的很准,现在地方财政确实有不小的问题!”
有些东西是不可避免的,想维持大政府体系就需要有足够的人手,围绕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人,这些人说到底就是吃财政。中央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不可能下放太多的财权,你让地方怎么办?大城市还好,城市化卖地的收入可以分到一半,赚到不少钱,但非房地产发展地区就不行了,土地压根卖不了,不
仅不能解决财政问题,社会财富还不断往大城市集中,这些地方当然不干。
谷雨在台上的时候,地方不敢炸刺,但现在谷雨放权,地方就要讨价还价了,不断有人要求将现行的土地政策全面推广,坚决反对搞三六九等,凭什么大城市可以卖土地赚钱,我们就要吃瘪?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中央非常强调要发挥那些效益好的企业的带头作用,鼓励搞得好的企业扩张,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这项政策执行的并不好,所以这两年,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加深。
与前世中国的体制不太一样,这一世中国的体制下只有南洋、昆仑两个省的一把手才是中央局正式委员,其他的地方一把手只是候补委员。
而部委的主要领导则是中央局委员,所以在决策权,中央部委的影响力更大,但部委毕竟是条条,各项政策的真正落实还是要看执行,地方政府的态度极其重要,所以现在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变得越来越厉害。
作为总理,孙运璇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既要执行谷雨制定的大政方针,又要面对直面各种矛盾,他虽然做事诚恳,很能负重,但短短两年,他就觉得自己头发掉了不少,压力实在太大了!
不过孙运璇还是坚信目前党内国内出现的种种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加强新民主主义教育这一类的运动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更重要的还是发展,而国家要发展,关键是入关。
弗里德曼这一类的学者出现对中国是天大的好事,最好所有的西方国家和有些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他那一套来搞,那将非常有利于中国通过出口完成积累,房地产什么的本质上都是税,加在人民身上的税,税太重了,人民的日子会很难熬的...
孙运璇将今天会谈的结果,以及他的一些反思向谷雨做了一番汇报,谷雨批了两个词,坚忍、等待,孙运璇看到之后,唏嘘良久,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弗里德曼访问中国之后,苏俄农业代表团又来了,也就在去年,苏俄高层完成了一轮换血,谢列平担任负责农业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原来负责农业的波利扬斯基降职为农业部长。自1972年开始,谢列平就以KGB主席的身份搞农业部门的反腐,等正式主抓农业后,他一边严厉反腐,一边悄悄得再次扩大了农民自留地,同时他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解决莫斯科的蔬菜供应上。
谢列平知道指望不上本国那些集体农庄,他做了大量的努力,迅速落实了谷雨访苏后达成的农业协议,就在一大批中国北方农民前往苏俄打工的同时,苏俄农业部门也想尽办法,筹集了大批配套设施,然后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1973年的冬天,莫斯科群众不用再吃难吃的各种罐头,竟然有了不少新鲜蔬菜的供应,这是很多年的第一次,此举也让谢列平的威望直线上升。
不过或许是这个成绩过于突出了,谢列平想更进一步,对集体农庄进行更大的改革,不仅被杯葛,他甚至还被中央局狠狠得批评了一顿,有同志严厉指责他在搞资本主义,这也让谢列平非常愤怒,可又无可奈何。
事后,苏斯洛夫找到谢列平谈话,告诉他,“苏俄体系是一个平衡,柯西金的改革已”经捅出了不少篓子,威胁到体系的平衡,你再是再搞出大的动作,平衡就会被动摇,这是非常危险的!”
谢列平反问,“现在我们可以勉强维持着脆弱的平衡,未来万一遇到危机怎么办?”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