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66节
“总统先生,我觉得凯西先生的方案很好,推动沙特阿拉伯大规模增产石油,同时推动美联储加息,并接纳中国入关,利用低价石油和中国廉价商品降低美国的通货膨胀,在减少苏俄的外汇储备的同时,还可以拉爆东欧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引发东欧国家的经济危机。
一旦东欧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东欧的CP没办法稳定局面,苏俄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时间一长,苏俄在东欧的统治必然崩溃,苏俄必然会衰落,这将一举奠定合众国的领先地位!”
“大规模加息会严重削弱美国工业的竞争力,美国工业必然大规模流失,这会不断增加美国的失业率,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
“美国很多工业企业已经没有竞争力了,拖延越久,只会消耗美国更多的资源,就让那些企业的负责人去欧洲,去东亚投资吧!”
斯考克罗夫特将军说道,“总统先生,中国和欧洲在电子、核电、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要想迅速拉开与中国和欧洲的差距,需要大量的投资,但如果这些钱都被用来维持那些必然衰落的企业,美国的技术优势就会被拉近!”
“你有没有想过,中国会利用这个机会高速发展?”
“就算中国有一定的发展,也影响不到欧洲,而中国不是苏俄,其人口太多,资源难以自主,越发展,对西方资源的依赖越严重,而美国控制着世界主要航线,想要对付中国,还是比较容易的!
只要迅速打垮苏俄,美国完全有时间收拾中国,我认为可以要求中国相关外贸企业二选一,要么合众国,要么苏俄,我相信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会选择合众国!”
“中国政府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苏俄崩溃!”
“苏俄这一次组织的战略空运已经引发了中国的强烈不安,而且中国和苏俄有着严重的地缘之争,中国领导人一直不放心苏俄,担心他们对中国北方和西部的侵略,所以苏俄的衰落甚至于崩溃事实上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应该会顺水推舟!”
福特有些犹豫,随着《苏俄必然崩溃》一书公开,加之苏俄空前的大空运,美国共和党内部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人支持继续尼克松的外交政策,先解决美国内部问题,再收拾苏俄。
但保守派已经坐不住了,苏俄在欧洲方向搞缓和,却在其他方向,尤其是中东搞扩张,连中国都受不了,更不要说美国保守派,他们对现状非常不满,以前副国务卿凯南为代表的一批人,已经拿出了一套新方案到处在游说,这也让福特相当被动。
福特是温和派,不是很支持保守派的方案,这会激化与苏俄的矛盾,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任命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都在为保守派说话..
明年就要面对总统大选了,结果共和党内部却因为内外政策吵翻了天,福特自然头疼至极,但他还是不愿意做出根本性的政治改变,这不符合他的政治观点。
而与此同时,纽约联邦储备地区银行行长,这也就意味着他担任过联储会委员和开放市场委员会的副主席保罗·沃尔克正在一个美国大财团和大跨国企业代表参加的秘密会议上,侃侃而谈。
保罗·沃尔克有着辉煌的金融资历,早年在在联邦储备银行工作大通曼哈顿银行工作;1963—1965年任财政部助理副部长:1965—1968年任大通曼哈顿银行副总裁:1969—1974年担任过尼克松政府中负责金融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他是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和实行1971年和1973年美元贬值的主要设计师。也就是说,保罗·沃尔克有着丰富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政府金融官员的工作经验,他很清楚美国现在的问题,而他在这一次会议上,正在说明现在的美国内外政府压根解决不了美国的滞涨危机,美国必须改变。
保罗·沃尔克描述了美国陷入滞涨不可自拔的根源和过程,本质上是美国二战红利吃完,美国相对实力的下降,但美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却与日俱增,美国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要想摆脱滞涨的泥潭,常规办法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将遏制通胀为己任,坚定地加息和控制货币供给,通过牺牲“就业”换取“通胀降温”,以扭转失控的通胀预期。
沃尔克的方案首先明确了货币政策对于物价稳定的核心地位,不要不断加息,而且还要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
沃尔克的“定量”控制有效的简化了问题,不但解决了“应该加息多少”的争论,缓解了加息的阻力;更重要的是让大众看到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为改善通胀预期铺路。
其次,信贷控制也曾是沃尔克的武器之一。他要求对大银行的主动负债追加8%的准备金,并启动“特别信贷限制计划”,禁止银行向“投机”活动贷款,扩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缴纳范围,通过降低货币乘数,以抑制货币供应量。当然了,这样干,代价是巨大的,这几年,各种操作黄金、大宗商品是明显的赚钱渠道,而提高利率意味着信贷成本的提高,相当于断人财路,而不断加息导致美元升值,必然会抑制出口,必然会严重冲击出口厂商与工人。
而对任何政府来说,靠印钞机来为财政赤字和政府融资买单都存在着难以抗拒的冲动,特别是在政府支持率下降时。
马上又要面临美国大选,若是沃尔克的方案得到认可,必然会影响到福特的连任选举;美国国会议员们也会因为地方经济影响,抱怨不断。
而美联储内部很多委员都担心频繁且大幅的加息会引发衰退,乃至于经济停滞,到时候美国如何能够抵抗越来越严重的外部压力?
面对这些问题,保罗·沃尔克得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坚定坚持,威廉·约瑟夫·凯西提出了减税、减少政府开支、放松管制、放中国入关、强硬国防和外交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最终实现了无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
按照威廉·约瑟夫·凯西的说法,美元加息和强硬的对外战略,必然会出现强势美元,大量资本会涌入美国,恰好美国推行减税,增加军备,放中国入关,新增一个庞大市场等等方式,有利于美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美国高新产业的发展、
而与此同时,通过放中国入关,输入大量廉价商品的方式,进一步降低美国的通货膨胀,缓解美国大加息之后引发的就业等危机。
还可以严厉的打击竞争对手苏俄,甚至有可能引发苏东集团内部大危机,同时美国也可以打击这些年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比如拉美的巴西、墨西哥,谁让这些国家借了一大堆美债,到时候美国资本可以大规模抄底...
“威廉,有这么多好处,也肯定有缺点,缺点是什么?”
“这还用问吗?预算赤字和贸易逆差必然会大幅度增长,苏俄虽然遭到了打压,但中国会进一步崛起!”
“是的,但合众国的付出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苏俄一定会衰退,苏俄也必然会放弃东欧!”
“这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苏俄解决不了东欧的经济危机,还想长期控制东欧,东欧的反抗必然会越来越激烈,一旦苏俄损失远大于收益,苏俄就将不得不收缩!”
凯西举起那本《苏俄必然崩溃》,“先生们,请你们一定要仔细阅读这本书,这本书对苏俄的分析非常深入,我们完全可以针对性的击败苏俄,彻底击败苏俄!”
第319章 访苏
美国非常痛恨苏俄,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苏俄是美国诞生以来,唯一可以打到美国本土并彻底消灭美国的一个国家。
在洲际导弹发明之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对被两个大洋隔开的美国进行真正的攻击,但现在苏俄拥有数万枚核武器,还有数之不尽的常规武器,可以完完整整的灭亡美国。
又比如俄国同样也和西方白人不是一个种族,俄国人本质斯拉夫和蒙古人混血的民族。西方并不承认俄国人属于西方人,作为真正的种族主义者的央撒人,是绝对不会信任俄国人的。
事实上,苏俄的强大,不在于他以万为单位的坦克和核弹,也不在于他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达或者变态的理科教育体系,这些只是苏俄强大的表象,并不是苏俄强大的根本。
美国人怕的不是苏俄的核武器,不是苏俄的坦克核潜艇,苏俄能威胁的只有欧洲,而核战争打起来的概率微乎其微。
美国人也不可能因为苏俄身上有蒙古血脉,就对苏俄惧怕的要命,美国人恐惧苏俄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苏俄拥有一个足以彻底摧毁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才是苏俄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是空前绝后的,他有着巨大的号召力,整整统治着七亿人口,如果算上粉红色的中国,那就是人类的一半,也有数千万人甘愿为之付出生命。
这是一种巨大的号召力,曾经在中国东北的雪原上,在西欧的城市里,在拉美的雨林中,在非洲的高原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说着不同语言的同志们彼此握手,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世界观,愿意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一个万里之外的国家,可以有组织地不为任何利益来支援另一个国家的同志,这样的事情,在过去的历史上是没有发生过的。
与中国、日本和欧洲大陆上的民族主义国家不同,美国这个国家是没有什么民族认同感的,其复杂的民族成分让内部文化差异巨大。
维系美国存在的,同样也是意识形态,也就是所谓的立国价值观,你可以跟美国人吐槽他们生活不健康,没有文化底蕴,他们甚至会跟你们一起吐槽,但如果你对美国人质疑他们的自由制度,他们一定会急眼。
当自由遇见了民主,当极端利己主义遇见了共产主义,当普世价值遇见了人类解放时,才是美国人最恐惧的时刻,偏偏苏俄的成就是那么的耀眼,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完全不亚于美国。
苏俄在大萧条中迅速壮大,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而在二战期间,苏俄更是从灭国的边缘翻盘,一路打到了柏林,虽然有中国的士兵和西方的武器、工业设备和卡车,但苏俄表现出来的韧性,在战争后期的杰出表现,都让人叹为观止。
二战之后,苏俄的经济继续高速增长,苏俄的科学技术无可挑剔,第一个载人火箭,第一个人造卫星,第一个空间站,第一个月球探测器,苏俄有太多太多的第一个!
苏俄的领导层都出身于平民,党政高层几乎都是工农出身,苏俄证明了劳动人民从不低贱,没有了资本家,没有了贵族皇帝,没有了王侯将相,劳动人民一样可以创造出伟大的成就,所以苏俄把西方世界渗透成了筛子...... (小约翰这一段文案太漂亮了,借用一番)
如此一来,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就出现了,既然广大劳动人民能够自己治理好国家,我为什么还需要供养一群资本家老爷们呢?
偏偏在工业经济为主导的时代,苏俄的意识形态在工业发达,工人阶级的西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各个国家干的都是生产商品的活。
资本家想挣钱,就必须压榨本国或者殖民地的劳动力,劳资矛盾在各国都突出,而此时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劳资矛盾是相对缓和的。
而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苏俄看起来进一步膨胀,相反美国反倒陷入到滞胀的泥潭,无数人对美国的未来感到失望,他们认为这一场全面较量的胜利者会是苏俄。
虽然美国一步步陷入困境,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会去想那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供养资本家,所以美国统治阶级非常清楚,他们和苏俄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但东西方已经斗争了整整三十年,不管是惨烈的军备竞赛,还是疯狂的贸易和技术封锁,亦或者各种各样的反CP宣传,美国都拿苏俄没有办法,外部压力不仅灭亡不了苏俄,苏俄反而越来越强大,所以尼克松开始搞缓和,寄希望于通过和平演变引发苏俄内乱,不战自败!
但这样的方式明显是赌运气,谁知道什么时候能成功,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苏俄必将崩溃》一书在美国发表,这本书的“作者”深刻洞察苏俄的种种问题,其不仅剖析了苏俄经济上过分依赖石油和中国的日用品,还指出了苏俄的命门。
这本书告诉美国人,苏俄模式严重限制了创新,苏俄必须依赖外部的技术援助,而不是内源式的技术创新,才能取得发展。
而共产主义天然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一旦切断苏俄的外来技术来源,苏俄的生产力会逐步落后,这会引发严重的制度不自信。
这本书还告诉美国人,苏俄内部同样有一个特权阶级,特权阶级和人民之间有着无数的隔阂,而由于制度的限制,这个特权阶级很难攫取到足够,而且能够传承的财富。
他们对苏俄体制是不满意的,一旦出现危机,这种特权阶级就会煽风点火,通过内外勾结推翻苏俄而自肥!
这本书还站在非常高的角度,对美苏竞争做了一番点评,美苏两国最终的胜利者必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谁能够推动生产力,谁才是胜利者!
然后对资本家的存在价值进行了一番分析,其援引中国的理论创造指出资本家不仅仅剥削工人阶级,还不断的组织生产,而资本家对利益的贪婪又是创新的来源,而创新的过程就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相反苏俄负责企业管理的党政干部,其是官僚集团的一员,其并不能获得企业创造的利益,所以其关注的要点是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好升迁,其压根不在意创新。
创新也就意味着风险,而他们又天然拒绝任何风险,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意味着资本家是不可替代的,这等于从哲学的高度证明了资本主义的正确性!
最后这本书还给出了解决西方现在危机的办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劳动密集型这一类的烫手山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美国资本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来自于落后国家的大量廉价商品可以瞬间抹平美国的通货膨胀。
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文章还特别解释了一番,第三产业已经不仅仅是常规的商店和餐饮运输这一类,更是先进生产力。
文章举美国拍摄的科幻电影为例,别的国家拍不出来,美国拥有高科技,这玩意不就是先进生产力吗?
若是好莱坞大规模拍摄科幻电影,在全世界都有销售,其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票房收入,这会刺激美国影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每一部电影都会有一大批演员和后续的服务人员,这自然会产生大量的新增就业,这就是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而且非常强。
文章还把企业的研发、服装设计、金融法律服务、高端医疗服务统统归为先进生产力,这些又都是美国的特长,而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又会加持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美国做好了,美国不仅不用做太辛苦的活,也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然了,在这个转型期内,必然有一些不适应形势的变化,这就需要美国加强社会保障......
相反,苏俄是一种十分脆弱的平衡。由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限制,其压根不可能如美国一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只能在很微小的空间做一些调整,一旦若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挑战,苏俄的保守派又会习惯性的发展,这也会让苏俄的生产力不断落后。
有朝一日,当苏俄不仅仅落后于西方,甚至在一些领域,比如城市的生活日用品,又比如权贵阶级的生活等等领域落后于长期接触的中国,苏俄的特权阶级必然会怀疑苏俄制度,从而产生推翻苏俄制度的巨大渴望。
即便苏俄内部维系制度的人非常多,但东欧却是苏俄的阿喀琉斯之踵,东欧那些坐着苏俄坦克回国的人统治基础非常薄弱,东欧一旦动摇,苏俄内部就要翻天......
美国人一开始看到《苏俄必然崩溃》多少有些怀疑,但当美国精英们根据各种资料,不断验证其中的种种判断,越分析越激动,这本书的种种论断非常正确,我们根据其中的论断,对症下药即可。
随着不断的串联,终于凯西等人获得了一个大舞台,可以向美国真正的统治者们阐述他们的未来战略,不过美国的大资本家们还是比较犹豫,如此巨大的政策转变需要不小的代价,资本家不怕付出代价,但付出代价没有成果,那就亏大发了。
这一次,凯西等人拿出的方案太极端了,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而美国国内有着太多太多的利益集团,有大的,有小的,各有势力,哪怕是这些大资本家讨论通过了这一套方案,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立刻执行,这需要一个妥协的过程。
所以最终这一次会议并没有结果,不过在一些共同点方面,比如想办法压制油价,比如加大与中国的谈判,尽可能让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入关基本达成了一致。
但这个时候,悖论也出现了,到底是哪个总统来执行,最合适的自然是共和党总统,但前面刚刚出了水门事件,再不让民主党上台,民主党能答应吗?
问题是那些民主党候选人都不靠谱,他们不可能执行自己这一套政策,若是先执行这些共识,美国经济有所好转,那也意味着民主党可以干八年,凯西老了,根本等不及,他要的是1976年就把里根推到美国总统的宝座上!
凯南在二战期间,常驻伦敦,负责情报工作,与美军高层和情报机构等强力部门关系很好,只要得到这个集团的认可,希望还是很大的。
福特总统却一门心思想着从阿富汗撤军,缩减军费开支。民主党那边也是类似的玩法,所以凯南有信心,获得军工复合体的支持......
也就在凯南为代表的保守派忙活之际,福特开始了苏俄之行,坐在飞机上,福特却没有提及苏俄,反而问起了日本,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三个日本没有闹哄哄的,东京也没有变成柏林…………
“总统先生,三个日本是根据岛屿划分,而苏俄占据的北海道人口并不是很多,苏俄很容易控制,很难出现陆地上的冲突!”
“那中国控制的那部分呢?南东京一直都有中国驻军!”
“中国并不反对两个日本接触,九州的日本人可以通过东京,进入到本州日本,中国人并不阻拦,一开始走了很多人,不过后来反倒是本州岛的日本政府限制起九州的日本人进入!”
“这是为什么?”
“在日本人离开的同时,中国人也会毫无阻力前往九州岛,若是日本人大量离开,九州岛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多!
而在二战结束后的人口大迁徙中,中国把懂得日语的福摩萨人和琉球人全部迁到了九州岛,这些人中很多并不是真正的日本人,日本人对他们很担心。
中国在日本又抢占了一块地方,创建了一个省,他们赶走了日本人,然后迁徙了一大堆恨日本人入骨的人,日本人如果不限制人口流动,未来九州的日本人就会变成少数,生存空间会更小。
只是如此一来,两个日本的关系就产生了严格的隔阂,而为了避免九州日本与中国太过亲近,本州日本又不得不断经济援助九州日本,此举又可以被中国利用。
目前两个日本的关系上,处在被动的反而是本州日本,所以本州日本令直不愿意九州日本加入联合国,但如果不让九州日本加入联合国,中国和苏俄就不会同意本州日本加入联合国,最后本州日本不得不妥协......"
福特听完,皱着眉头点评道, “非常狠辣的做法!”
“是的,中国领导人谷一直非常重视移民,哪怕被全世界指责,哪怕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也一直在坚持,在他的任内,中国的主体民族在乌斯藏以外的所有地方,都占据了绝对多数,他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人!
“中国为什么不往乌斯藏大量移民?”
“乌斯藏的海拔很高,交通不便,中国的主体民族很难生存,不过乌斯藏人口很少,一旦出现问题,中国很容易镇压!”
基辛格也是有些头疼,他继续说道,“印度对乌斯藏很有野心,也一直想干预,所以中国人也一直非常警惕印度人打乌斯藏牌,据说谷曾公开告诉印度前总理德赛,印度人必须放弃对乌斯藏的觊觎,两国还有缓和关系的可能!”
福特微微颔首,“听说谷的身体不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