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384节
卡特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将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在思索更宏大的战略。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关于几个国家的外交问题,而是冷战格局中的一场复杂博弈。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格局。
“我们可以撤出安达曼基地的大航程飞机,让中国人安心!”卡特最终开口,语气坚定,询问商业部长,“我们和中国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谈下来?”
“除了军事透明和中以建交问题以外,经济上还有农业、汽车、航天航空、电子工业、知识产权、金融、中美相互投资这六个迟迟未决的问题!”
卡特沉默了片刻,他想起了今天的种种见闻,又想起了国务卿的谈判结果,缓缓说道,“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要求中国人对双方多年协商积累的数百页协议进行逐字逐句,甚至每个标点的精确校对!”
第333章 入关
“总统先生,我们是否应该再进行一些试探?”
“不必再等了!”
卡特坚定地摇了摇头,“谈判已经进行了这么多年,所有可能的试探我们都已经尝试过,现在是时候向中方传递明确的信号,争取最后的让步。”
只要中国在最后几个关键问题上,尤其是农业问题上,能够做出令人满意的让步,我们就可以签约!”
“总统先生,我认为我们在金融上还应再争取一下!”
“这件事就留给未来的美国总统去处理吧。我与福特总统有过交流,他认为在金融方面我们很难实现目标,中国人对华尔街的防范意识非常强!”
事实上,就算中方让步,华尔街也不可能予取予求,中国不是拉美,也不是日本,华尔街把自己看的太高了!
“卡特看向几位重要幕僚,国务卿万斯首先表示赞同,然后布热津斯基,再然后是商业部长,见到几人陆续赞同,卡特松了一口气。”
随着美国谈判代表发出可以签约的政治信号,负责直接谈判的唐子容立刻意识到了这一次卡特是来真的,他立刻给总理孙运璇同志打电话报告,孙运璇指示他稳住美国代表,他会亲自参与谈判。
放下电话,孙运璇想了想,先给谷景生同志打电话,“顾总,离签约只有最后一步了,看来这一次卡特是来真的!”
“有时候还真得愣头青上阵!”
“农业问题可以让,汽车可以让,甚至航空也可以让,但一定要在电子工业上坚决咬住,谷枢机这个决定,肯定会引来不少争议的..”
“所以这是你我的决定!”
“瞒不住人的!”
“时间会给出答案,我相信谷枢机!”
“我准备让三个问题,若是再谈不下来,就需要您出面了!”
两人经过一番讨论后,孙运璇决定亲自出面,进入到最后的谈判环节,而美国商业部长科雷普斯闻讯后,也直接参加到最后的谈判。
科雷普斯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他们可以接受中国食品企业只允许合资而非独资的规定,但要求中国放弃大豆配额限制,并允许中国有十五年的保护期,分阶段降低关税。孙运璇毫不犹豫地点头回应:“我同意!”
唐子容并未参与最终的决策,他虽然信任孙运璇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但作为助手,他有责任提醒。
于是,他再次写下条子递给孙运璇,上面简短地写着:“国务院没有授权。”
孙运璇见状,迅速将条子抓在手中,紧握成拳。
接下来,科雷普斯提出了第二个要求:在汽车领域,美国希望中国允许外国汽车公司在华独资,并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要求的关税保护期由原来的十五年缩短至十年。
此前中方已经允许两家美国汽车巨头和三家英法德公司各一家汽车企业独资,作为交换中方的丰田汽车可以在欧美建厂,所以美方这一轮要求的本质并不是针对已经在国外低端市场表现不错的丰田汽车,而是中国众多的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
在美国人眼中,那些日本人主导的企业并不算中国本土企业,而且与中国也不是一条心,完全有机会拉拢一起打垮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孙运璇再次点头同意,这时唐子容再一次又递上了条子,孙运璇同样没看,就在此时,他问道:“我记得美国政府曾要求中以无条件建交,中方不再对埃及或其他阿拉伯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对吗?”
“是的,总理先生。这虽然不属于贸易谈判的范畴,但却是我方的正义要求,然而正方的态度一直让我们感到不满!”科雷普斯回答。
“我可以同意!”孙运璇毫不犹豫地说。
唐子容顿时急了,这涉及外交问题,非孙运璇|一人所能决定。他立刻写下条子递给孙运璇,上面写着:“中央没有授权。”
见状,孙运璇拍了拍桌子,怒声道:“唐子容,不要再递条子了!”
这一幕被科雷普斯尽收眼底,但他仍然提出了第四个要求,孙运璇用流利的英语说道:“这里是中国,东道主总要有一些优势。后面五个问题你们让步吧,不要再提出新要求。如果你们答应,我们就签约,结束这场大家都已经疲惫的马拉松谈判!”科雷普斯听完翻译后,并没有立刻反对,他知道中方已经到了让步的极限,心中也不禁松了一口气,这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谈判终于有了转机。
科雷普斯表示需要打电话向总统请示,孙运璇微微点头:“我可以等待!”此时,唐子容也如释重负。从孙运璇总理今天的表现来看,中央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只是将决策留到了最后时刻,由他出面解决,这是最好的!
科雷普斯可以通过特别铺设的专线电话与钓鱼台国宾馆休息的卡特取得联系,卡特得到汇报后,缓缓说道:“中国总理在放弃大豆配额和缩短汽车保护期这两个问题上满足了我们的要求,此外,中国总理还主动提到中以建交问题,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但要求我们在其他五个问题上让步,不得提出新要求,若同意便可签约!”
克拉克说,中国总理说并未获得相应授权,以至于中国谈判代表不断写条子提醒,他相信这应该是中方最后的妥协了!
“虽然身为政治人物,布热津斯基对经济问题并不算精通,但他清楚地知道,中国在农业和汽车领域做出了让步之后,中国已经不太可能再让步了。”
航天航空和电子工业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中国始终以军民两用的原则进行管控,担心开放民用产品会对军工发展造成过度冲击,影响国家安全,因此,这两条始终难以达成一致。
而金融、保险和知识产权,这些领域中国从一开始就坚决不退让,所以美方早已判断出这五个议题难以谈妥,因此卡特也没有再强迫中国做出让步的想法,所以布热津斯基点了点头,“应该可以签约了!”国务卿万斯与布热津斯基之间的关系紧张,两人围绕外交主导权展开了无休止的争斗。因此,万斯建议总统在与谷雨见面后,再争取争取。
卡特沉思了片刻,脸上露出一抹微笑:“我希望可以向中国的实际领导人请教一下如何应对苏俄,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像样的礼物,来庆祝这次签约!”1977年11月23日,卡特访华的第五天,经过二十多年的无数次谈判,中美两国终于在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共同出席了签字仪式。当两国代表完成签字并交换文书后,谷景生与卡特握手,镁光灯闪烁,掌声如潮,历史的瞬间在这一刻铭刻。
消息一出,华尔街瞬间沸腾,这段时间,一直是不怎么样的美国股市如同坐上了火箭,直冲云霄,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等主要股指纷纷大幅上涨,许多投资者在交易平台上忙得不可开交。
许多分析师甚至预测,随着贸易壁垒的降低,相关行业的股票将会迎来一波上涨潮,特别是与中国有关的科技、制造和消费品领域。
与此同时,商业人士的乐观态度也在广播电视、报纸上蔓延开来。许多企业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贸易协定的签署将为他们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市场。
一位农场主兴奋的要命,“我们终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嗷,天呀,那是十亿人,他们得吃多少牛肉,一倍,还是两倍?我要养更多的牛!”
通用电气的CEO表示:“我们一直在期待这样的时刻,现在终于来了!这将使我们能够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扩大我们的业务。”
另一位零售业的高管则兴奋地说:“大批廉价中国商品的涌入,必然会极大的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降低美国的通货膨胀!”
美国这边欢欣鼓舞,而中国这边则喜忧参半,一方面此举扫除了诸多出口限制,中国优势比较大的中低端产业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利润,但另一方面此举也必然会冲击中国的核心产业,虽然国家这几年做了不少努力,但真得能扛住西方企业的进攻吗?谁也不知道!
次日中国股市直接收绿,而且其后一个多月一直不怎么样,这里面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担心中国企业,尤其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企业竞争力,偏偏那种看起来很有竞争力的中低端企业上市的并不多,股市主要是所谓的中高端企业,股市不跌才怪.
..
股市走跌的同时,在中国的北方,在过去两年各种争取和压制陆续失败,眼睁睁的看着中美越走越近,现在更是达成入关协议后,苏俄高层本来就极其敏感的神经终于绷断了,中国人这是铁了心要投美,竟然做出了那么多让步,汽车工业和农业都不要了!
然后,然后,苏俄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对中国搞军事威胁?
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增加兵力,刚刚装备的图22M已经派到远东,中国压根不理睬,到现在,中国在边界地区压根没有增兵,苏俄还能怎么办?
制造军事摩擦?
那不是逼着中国向美国靠近吗?
苏俄根本没有这个胆子,1970年的南亚战争就是明显的证明,事先苏俄给了印度大量的武器弹药,按照苏俄的计算,除非中国陆军亲自下场,否则印度是赢多赢少的问题,而中国陆军下场,恰恰是美苏都欢迎,而中国极度避免的事情。
但中国却突然拿出了专门攻击电网的新式炸弹,印度最后只能撤军,要不然陆地上的那种收获根本扛不住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以及有可能引发的大乱。
七年前中国人能搞出这种东西,谁知道中国人有没有藏新的东西?万一与中国的军事摩擦,苏俄输了怎么办?
那就更加麻烦了!
限制从中国进口商品?苏俄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和日用品都是苏俄需要的,苏俄减少进口,苦的是苏俄,根本不是中国,随着美国对中国打开市场,对苏出口对中国的重要性进一步下降,这种自己损失大,中国损失小的方案,苏俄肯定不做!
甚至于中苏两国已经达成的一些协议,苏俄也不愿意动,这一块苏俄的利益不少,而能够切断的中苏油气管道,苏俄去年就停了下来.所以思前想后,苏俄高层把目光看向了埃塞俄比亚、印度、缅甸和阿富汗。苏俄决定给埃塞俄比亚更多的军事支援,让埃塞俄比亚骚扰中国的昆仑省,苏俄恰好可以抨击中国赶走黑人是种族主义,从而打击中国在非洲的扩张。
苏俄准备给印度和缅甸更多的支援,自然也是拉拢印度和缅甸,希望印度和缅甸更多的搞事,从而吸引中国的注意力,逼迫中国做出妥协。
而在阿富汗,当年赫鲁晓夫的方案又一次被翻了出来,美国人马上就要走了,到时候苏俄完全可以支持阿人党向南进攻,与印度会师,从而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也就在1977年底,在苏俄的南方伊朗发生了一连串示威抗议,而搞人权外交的美国政府却不断批评风雨飘摇的巴列维王朝,所以苏俄动心了,若是伊朗爆发了反美革命,苏俄不就彻底突围了?
苏俄高层又想起了1946年钢铁做得那些事情!
在苏共中央讨论时,谢列平又一次与勃列日涅夫出现了冲突,不,更准确的说这并不是谢列平挑起来的,而是勃列日涅夫发起了主动攻击。
勃列日涅夫指责谢列平在农业问题上不作为,造成苏俄迟迟没有解决对中国的粮食依赖,以至于现在这般被动。
勃列日涅夫还指责谢列平在很多问题上并没有与中央保持一致,屡屡做出不利于团结的发言,还不断打造自己的小集团.
.谢列平自然不能接受勃列日涅夫的批评,他不是不想多做事,可勃列日涅夫这样的老古董就是限制不让他做事,现在竟然倒打一耙,这也欺人太甚了!
而勃列日涅夫接下来的指责则摆明了要置他于死地,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当即反击,指责勃列日涅夫的糟糕工作是目前苏俄困境的根源!
两人争吵时,已经年迈的苏斯洛夫很长时间没有发言,等到勃列日涅夫要求他说话时,苏斯洛夫一针见血的问道,“有些问题已经积累很久,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中美靠拢,苏俄脖子上的缰绳立刻收紧,接下来苏俄必然会迎来一段困难时期,而勃列日涅夫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这就需要一个年轻的,能够团结绝大部分同志领导班子。
谢列平今年还不到60,他的资历最深,本来他是最合适的,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不行的,若是谢列平担任最高领导人,美国没打过来,苏俄自己就要先打起来!
这几年围绕着这个人到底应该是谁,苏俄高层内部争斗不休,迟迟决定不下来,大家伙头疼无比,不过就在前一段时间,中国的做法给了苏俄提醒,完全可以效仿中国搞三驾马车模式,找三个人培养。
所以苏共的资深高层们讨论之后,与谢列平同龄,苏斯洛夫的好友,对赫鲁晓夫政变的重要参与者费多尔·达维多维奇·库拉科夫担任中央局委员、中央枢机多年,思想沉稳,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可以作为第一枢机培养。
库拉科夫值得信任,政治过硬,最重要的是,他非常低调,人缘很好,与党内各大派系都没什么矛盾,大家都愿意认可他。
勃列日涅夫也不是没有收获,目前的乌克兰第一枢机谢比尔茨基被认为三驾马车的当然人选,一旦库拉科夫接班,谢比尔茨基可以担任中央第二枢机。
最后一名三驾马车人选则确定是1914年出生的维克托·瓦西里耶维奇·格里申,他性格强硬,这几年负责重工业,虽然能力比不上柯西金,但跟着柯西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大家普遍认为他是接替柯西金的人选。
格里申与谢比尔茨基稍稍有些不同,他虽然也算是勃列日涅夫认可的干部,但两人的关系不是很深,他长期在莫斯科工作,与国防工业部门关系模切。
这样三个接班人选,基本上代表着目前苏俄最强大的几路势力,大家都能认可,也都相信他们能够很好的维系苏俄目前的政治体系,不至于发生大的变化,说白了,库拉科夫、谢比尔茨基和格里申代表着庞大的志在维持现状的既得利益派。
考虑到三人中格里申已经年过六十,苏俄高层也做了另外一个安排,万一格里申出现意外,那就提拔相对年轻的罗曼诺夫,他可以担任总理。
罗曼诺夫在工业上有一些想法,但在政治上属于保守派,与格里申比较类似,他也属于强大国防工业体系的代表。
既然敲定了三驾马车,那么就必须做一番清理,第一个被收拾的就是谢列平,第二个就是利加乔夫,这两个人被收拾倒也不奇怪。
谢列平和利加乔夫是一类人,两人都对苏俄内部的种种问题十分不满,都有心改革,而他们的改革措施并不是那种狠狠收拾党内的腐败分子,以维系苏俄制度。
但这样两个人自然不被广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待见,既得利益集团一直担心他们上台会发动官场大清洗,自然要乘机赶他们下台。
在清理两个人的同时,同样有两个人进入到中央高层的视野,一个是在边疆区表现相当不错的戈尔巴乔夫。
苏共核心层实际上比较认可谢列平的农业方案,但谢列平的势力太大,又必须清理,所以既要打掉谢列平的人,又要用谢列平的办法。
而三驾马车中,勃列日涅夫占了两个人,库拉科夫肯定不放心,所以库拉科夫的小弟,一直在执行谢列平方案,且干得相当不错的的戈尔巴乔夫自然脱颖而出,被认为是可以担任负责农业的中央枢机,未来可以协助库拉科夫的领导。
勃列日涅夫也不是二哈,他之所以在接班人问题上做了让步,那是因为谢比尔茨基和格里申都是自己人,既然戈尔巴乔夫被提拔,强大的乌克兰帮也必须提拔一个年轻干部。
考虑到苏俄的国际形势愈发危险,在勃列日涅夫的坚持下,KGB主席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进入到中央局,担任候补委员,他生于1923年。
勃列日涅夫也曾经考虑到资历更深的内务部长安德罗波夫,不过苏斯洛夫一直认为安德罗波夫的思想有问题,当初也是苏斯洛夫把安德罗波夫赶出的中央局,所以最后折中选了切布里科夫。
对勃列日涅夫而言,切布里科夫长期在乌克兰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工作,他与谢比尔茨基的资历很类似,是他可以认可的干部。
而对于苏斯洛夫而言,切布里科夫不仅严格要求下属,也严格要求自己,凡事讲政治、讲纪律,与特立独行的茨维贡和行事张扬的齐涅夫比起来,他更加守规矩。
切布里科夫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这几年,在打击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中表现出色,苏斯洛夫和党内保守派一致认为他是值得信任的干这一系列人事任命的背后,实际上就是苏俄强硬派,或者说保守派在遇到巨大危机后的应对措施,那就是进一步打击党内的改革势力,尽可能的维系现状。
但老家伙们心里也明白,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后,中国融入西方经济体系,苏俄的日子必然越来越难过,也要留下一些种子,所以戈尔巴乔夫这种明显挺有想法的年轻人被提拔到苏共中央,好好观察一番。
也就在苏俄高层收拾谢列平的同时,美国总统卡特来到了谷雨的住处,10时整,身着深灰色总统。
中山装的谷雨站在福建厅门口屏风旁迎接卡特同往常一样,他容光焕发,笑容满面地同来访的美国政府代表团一一握手、问候,但宾主落座后的开场白却与以往不大相同。
谷雨心态平静、语气随和地说:“自小罗斯福之后的历任美国总统,我都见到过,卡特先生是第八位,广东人说八就是发,发财的发,果然没有说错,这一次总统先生访华,中美两国就签署了入关协议,大家以后可以一起发财!”
卡特听完翻译后,也说了一番漂亮话,希望中美两国的相互贸易和投资可以有长足的发展,谷雨表示他相信中美两国签约之后,世界各国的贸易额会突飞猛进,达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地球也将一步步变成一个真正的地球村。
卡特迅速说道,“主席先生,这可不是苏俄所希望的,苏俄一直很反对中美两国经济上的合作!”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