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388节

  所以就在1978年2月,在收到谷雨和卡特会面,刻意提醒美国注意伊朗后,苏俄高层决定召开一个伊朗问题的专题会议,谷雨这个老家伙钻空子的本事天下一流,他既然这么提醒伊朗有可能出事,那么伊朗就极有可能出事!

  不过听完汇报后,苏俄高层还是犹豫不决,现在的伊朗非常强大,1953年伊朗军队仅有10万人,到了1960年就增至19万,到1977年更是达到惊人的41万之众!

  这支庞大的军队不仅人数众多,装备也相当精良。

  尤其是伊朗的空军,不仅装备了美国第二代战斗机F4,F5,还装备了美国刚刚服役的第三代F14战斗机,这款战斗机公开的数据远远超过了中苏两国的现役战机,所以巴列维曾经在一次阅兵式上感慨道:“看到我们的战机飞过,我就觉得伊朗的未来一片光明!”伊朗政府还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同时组建了神秘的萨瓦克组织,这些东西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伊朗社会牢牢控制。

  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处处都有巴列维的眼线。有人曾开玩笑说:“在伊朗,你打个喷嚏,国王都能知道!”这话虽然夸张,却也反映了巴列维对国家的严密控制......

  虽然伊朗现在的问题确实不小,比如伊朗的贫富差距实在很大,又比如伊朗政府和伊斯兰教的矛盾很尖锐,还有巴列维与美国的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美国人开始批评伊朗的人权,伊朗内部也出现了大规模的示威游欲行,但苏俄还是不太相信巴列维会被推翻尽管如此,苏俄还是决定加大干预的力度,苏俄准备加大扶持伊朗信仰共产主义的政党,不过悲催的是这些政党的影响力实在太小了,苏俄有力使不上。

  不过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虽然苏俄并不喜欢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但霍梅尼现在和国王有了杀子之仇,当然也可以支持,要争取创建一个反国王的统一战线,先推翻亲美的反动国王再说……在听取了伊朗问题的报告后,苏共中央紧接着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波兰债务,在哥穆尔卡倒台后,新上台的统一工人党的书记盖莱克推行“积极借贷政策”,到了1977年,波兰已经累积了超过150亿美元的债务,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盖莱克执政时期还大搞福利补贴,政府财政赤字十分严重,而盖莱克虽然引进了大量的专利设备,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投资效果很差,总之一句话,波兰肯定还不上这笔巨额债务,而苏俄也绝不会帮助波兰还债!

  促使苏俄讨论波兰债务问题的起因自然是那本在美国很流行的《苏俄必然崩溃》,苏俄政府表面嗤之以鼻,但心里十分紧张,因为那本书对苏俄缺点的描述似乎真得很到位。

  更让人头疼的是,美国现在似乎正在按照那本书的方略在执行,就在1978年1月,沃尔克成为美联储新主席,他一上任就加息,短期利率上来就从6%迅速增加到8%,而且还要继续加息.

  ....

  .

  按照那本书的描述,只要美国一加息,国际市场的美元减少,大宗货物价格必然下跌,石油价格也会下跌,以原材料出口的苏俄必然受到重创。

  而与此同时,波兰债务危机必然爆发,波兰政府避免债务爆棚,只能减少补贴,到时候波兰工人肯定闹腾,而波兰一出事,其他东欧国家也必然会一个接着一个被拉下水,最终将苏俄拉下水!

  看到美国加息,柯西金的助手建议他关注波兰债务问题,柯西金了解一番后,提议召开一次会议,讨论一下波兰的债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勃列日涅夫现在身体不太好,坐不了太久,他听了一会,早有些不耐烦了,“波兰不能乱,在联盟不提供帮助的前提下,波兰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总枢*机同志,我们必须施压,不能再让波兰盲目借外债,这非常危险!”

  “波兰会听吗?”

  “估计不会听,但凡能借到钱,波兰一定会借,他们现在实际上就是在靠借钱过日子,除非联盟借很大一笔钱给波兰!”

  苏斯洛夫立刻反对,“那不可能!”

  “波兰人除了捣乱,什么都做不了,我们绝不能借钱给他们,那等于有借无还!”

  一个个中央局委员反对,开什么玩笑,这么一大笔债务,苏俄怎么可能帮着波兰还钱,苏俄每一分钱都有用处,不要说没这个能力,就算有这个能力,苏俄也不会还钱。

  “波兰若是借不到钱,还要被逼债,波兰会怎么样?”

  “波兰肯定要提高物价,到时候波兰工人会闹事,波兰政府满足不了工人,只能镇压,这会被西方批评,逼迫波兰还债!”

  “若是波兰出现了严重混乱,万不得已时,我们可以考虑军管,同时联盟举行大规模演习,阻拦西方干涉波兰内政!”

  勃列日涅夫皱眉,“波兰是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搞军管!”

  “波兰不会变出美元,更不会变出面包,一旦出现严重混乱,为了维持秩序,最后的办法就是军管,军管后,可以压缩各种开支,逐步解决债务问题!”

  “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没有!”

  勃列日涅夫怒道,“若是油价暴跌,联盟也出现财政问题,也要军管吗?”

  “总枢机同志,现在油价没有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破坏帝国主义国家的阴谋!”

  “我们可以给叙利亚和伊拉克更多的援助,让他们和以色列战斗,那会促使油价一直处在高位……”

  “伊朗也可以利用...

  ...”讨论了一番,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想办法让中东地区乱起来,只要乱了,油价就能保持,苏俄就能继续过好日子,而只要苏俄不乱,就算波兰乱了,也没什么!

  会议还没有结束,勃列日涅夫离开了,他太累了必须休息,勃列日涅夫离开后,老态龙钟的柯西金和苏斯洛夫也选择了立刻离开休息.....

  作为中央枢机,戈尔巴乔夫列席了这一次会议,他发现中央局委员们想的都是在外面搞事,就没有一个人想着进行改革,避免危机出现,他感到非常诧异,也非常担心!

  在会议结束后,戈尔巴乔夫忍不住向中央高级枢机库拉科夫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库拉科夫很严肃的警告他,“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你不能在中央谈论改革,一个字都不能提,列昂尼德·伊里奇会非常不高兴,这不利于你的未来!”

  “但我们无法忽视问题的存在!”尽可能维持,若是实在维持不住,再想办法!

  “戈尔巴乔夫突然想起了目前中央三巨头都是老同志,他们没等会议结束,就踉踉跄跄的离开,他突然明白,现在根本不可能改革,至少在他们退出政治舞台之前,不可能,他们既没这个意向,也没这个精力,所以谢列平才被迫退休......

在边疆区、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时,戈尔巴乔夫与内政部长安德罗波夫创建非常深厚的友谊,所以来到中央后,戈尔巴乔夫与安德罗波夫的关系越发走近。”安德罗波夫能力出众,在他的经营下,苏俄内政部这些年的发展非常不错,在打击各种异己分子、犯罪活动和地下黑市中表现不俗,虽然不如三四十年代的巅峰时期,但绝对可以与KGB分庭抗礼,安德罗波夫甚至可以在对外事务中插一脚。

  所以交谈时,戈尔巴乔夫就询问他,中国和中国周边国家会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然后安德罗波夫拿出了一篇来自于中国的报告,递给了戈尔巴乔夫。

  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的种种可能变化,先降息,然后加息,通过吸血全球,让美国渡过危机的同时,打击对手。

  然后列举了中国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中国不断削减各种外债;中国把石油收益的一部分拿出来对外投资,据说受益匪浅;中国与中东等迅速发展起来的产油国搞好关系,获得了大量订单,赚取大量外汇!

  中国积极争取入关,扩大引进外资,哪怕答应了美国的大量不合理条件也在所不惜,现在已经成功入关,中国对外出口必然会大幅度增加,这必然会大幅度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

  对中国周边的盟国,中国允许搞多党制,万一出现债务危机,可以推动当事国政府更迭,由新政府大规模裁员,若是老百姓不满,那就继续换政府,反正不背锅......

中国同样预见到美元加息带来的好处,接下来拥有大量外汇的中国将加大力度收购那些出现外汇紧张的国家资产,重点放在了拉美,理由是拉美债务危机很严重。

  中国也提到了苏东国家,认为苏东国家也会陷入到债务危机中,到时候中国可以乘机与苏俄再次商议修建更多的油气管道,可以获得更好的条件…………戈尔巴乔夫看完之后,十分吃惊,“中国人几年前竟然就有预料,这是真得吗?!”

  “这是联盟安插在中国政府智囊机构的间谍获得的中国领导人秘密讲话,中国人已经准备了好些年,中国应该早就判断清楚了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也就是说中国靠拢美国是早有预谋!”

  “安德罗波夫沉重的点点头,戈尔巴乔夫反倒轻松不少,既然早有预谋,那恰恰说明中国对苏俄并不多少敌意,未来即便出现危机,联盟也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得到缓解的机会!”

  “美国肯定会施加压力!”

  “但中国不会听美国的,不是吗?”

  安德罗波夫缓缓点点头,他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就在此时,戈尔巴乔夫若有所思的说道,“但要想彻底解决苏俄的危机,还需要改革,非常大胆的改革,这就需要一位坚定的改革者,可惜谢列平同志已经退休了,他本来是最合适的!”

  安德罗波夫笑着说道,“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同志,您也是非常坚定的改革者!”

第336章 无题

  1978年年初苏俄政坛的调整,两位都有心改革现状的同志被赶下台,而代替他们位置的要么是KGB的打手,要么是契尔连科这样的秘书,这也让苏共党内改革派失望无比,幸好戈尔巴乔夫这个新任的中央枢机很有朝气,所以不少人对他寄予了厚望。

  老登们虽然不做人,但他们总在老迈,等到他们完蛋,戈尔巴乔夫这样的年轻一代总会进入中央局,甚至成为党的领导……由于苏斯洛夫的阻拦,安德罗波夫上不去,他开始把注意到放在下一代身上,戈尔巴乔夫看起来是那么的出色,他自然寄予厚望。

  经历过太多苏共高层争斗的安德罗波夫警告戈尔巴乔夫,一定要以谢列平为鉴,当年的谢列平太早暴露了改革的意图,又不断给老登们提意见,最后壮志未酬,你现在的关键是上位,一定要讨好老同志。

  事实上,根本不需要安德罗波夫提醒,戈尔巴乔夫也知道应该怎么办,他非常小心的处理与各路神仙的关系,不断的讨好他们。

  但光光这样还不行,他必须想办法让苏俄的农业问题小一点点,想彻底改革,根本做不到,谢列平已经做到了目前制度的极限。

  不过和中国农业企业的合作,对戈尔巴乔夫帮助不少,他知道了不少缓解问题的办法,比如中国人大规模养猪、养鸡和养鱼,同样严格控制不愿意多养牛,从而最大程度的节约了饲料,而苏俄恰恰相反,傻乎乎得养了太多的牛,这消耗了太多的饲料。

  又比如中国很巧妙的改变了香肠的配方,既降低了香肠的含肉量,又没有太多的影响口感,所以中国的香肠可以买的比较便宜。

  戈尔巴乔夫一开始相当鄙视,这修正主义中国果然为了利润不择手段,但等他成为主管苏俄农业的中央枢机,屁股决定脑袋,他不得不大规模推广中国的做法.....

  谢天谢地,虽然中苏关系越来越不好,但在谢列平的坚持下,中苏农业合作还在继续,苏俄可以继续从中国进口农产品,中苏合作在苏俄大城市搞的那些蔬菜农场一直还在,所以戈尔巴乔夫可以与中国合作,引进中国钻空子的技术。

  而中国方面也没有拒绝戈尔巴乔夫的要求,很爽快的答应转让技术,也答应与苏俄扩大农产品和日用品交易,但前提是中国不能收一大堆卢布。

  中国可以接受苏俄增加对华出口各种原料,出口印度铁矿石,嗷,谢天谢地,中国还愿意买苏俄的直升机,所以1977年的中苏粮食谈判算是顺利进行,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震荡。

  而1978年的粮食谈判就要开始,戈尔巴乔夫也想与中国有一些私交,所以在与安德罗波夫交流了一番他处理农业问题的缓解之法后,他希望安德罗波夫领导的内务部放松对中国商人的打压,有些事情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边疆地区涌入苏俄腹地的中国商品可以解决太多的问题,最起码在1978年的粮食谈判达成前,不能搞大动作!

  提到这件事,安德罗波夫相当无奈,不要说戈尔巴乔夫提醒,哪怕不提醒,他都没有太多的办法,他能拦住小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姐姐吗?

  他能拦住KGB副主席领导的对华交易吗?根本不可能,不仅不能,为了拉拢内务部警察,他同样也在搞对华贸易!

  安德罗波夫知道,此时中苏两国边界地区的以货易货贸易已经达到了很大的规模,此时的西伯利亚铁路上行走的列车装载的货物要么是中国输入苏俄的轻工业品,要么是各种各样苏俄的工业品、矿产,有太多太多人收益,以至于KGB和内务府都不敢管,不能管,甚至还逐步参与进来。

  而大量中国商品涌入苏俄,对苏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效的满足了苏俄轻工业品缺口,让苏俄人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另一方面,苏俄的地下黑市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这对苏俄的计划经济是巨大的冲击。

  此时此刻的苏俄经济除了军事相关部门还有一些计划,民用部门的计划早就乱得一塌糊涂,但所有人都在装傻,计划部门一本正经的制定着根本没有意义的计划,企业稀里糊涂的生产着,商业部门接手之后直接丢在仓库里面......

天文数字一般的民脂民膏就这么浪费着,没有任何人心疼,也没有人负责,所以看到这一切之后,安德罗波夫痛心疾首,可他根本没机会改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收集各国改革的资料,提供给合适的人,为苏俄未来的改革提供参考。

  安德罗波夫这些年收集了不少信息,研究之后,他就发现中国模式并不符合苏俄,因为中国就没有搞过真正的计划经济,中国也一直是混合经济,而中国农村人多地少,一直是小农经济,这些都与苏俄有明显的区别。

  虽然现在中国发展的不错,但中国模式的后遗症已经发作,中国国企大面积破产,中国农村也变得越来越凋敝,与城市的差距拉大,以至于中国加大了在非洲的扩张,试图通过对外输出矛盾,这一套全部都是资本主义的玩法。

  虽然中国也在搞所谓的动态平衡,国有资本不断投资搞得好的私营企业,还坚持国家对核心企业的控制,但趋势很明显,中国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财富占比不断下降,经济决定政治,中国实际上已经变质,与法国等拥有大批国企,搞中央集权的国家并无大的区别。

  很显然,中国的路数是苏俄不能学习的,若是苏俄效仿中国,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必要存在吗?

  苏共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安德罗波夫本来以为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但现在他又发现并没有找到!

  在七十年代初,安总与阿塞拜疆一把手阿利耶夫进行了一番交流,阿利耶夫告诉安德罗波夫匈牙利早在1958年就进行了改革,而且发展很快….....

安德罗波夫实际上早就观察到匈牙利的发展,匈牙利改革确实比较成功,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增,成功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市面上的商品也不再是以前那种单一和数量种类匮乏需要配给的样子了,改革让匈牙利一举成为了华约国家经济的前列。

  匈牙利政府也不再追究56年事件的参与者,还大量释放此前被捕者,并让匈牙利的秘密警察机构尽量减少监视和抓捕,在文化上也大幅度放松审查,所以卡达尔改革不光得到了本国人民的支持,也赢得了西方的称赞。

  安德罗波夫相当高兴,他自认为找到了苏俄的未来之路,但随着观察的深入,安德罗波夫又敏锐的注意到,进入到七十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卡达尔的改革渐渐地失去了优势和魔力,匈牙利的经济开始放缓甚至出现停滞。

  不仅仅匈牙利发展一步步迟缓,一直加强与欧洲合作的波兰,一直搞工人自治的铁托南斯拉夫,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发展缓慢下来,只是波兰的问题最为突出。

  内务部对三国的分析时,不约而同的指出了这三国的出口增速下降,引发经济增长缓慢,而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除了西欧受经济危机影响,发展迟缓,进口减缓以外,也和来自于东亚的低价产品在西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有关,也就是说来自于中国的低价商品打败了这三国的商品。

  安德罗波夫一开始不是很懂这里面的逻辑,在仔细了解一番后,他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匈牙利的卡达尔和南斯拉夫改革本质上是钢铁那一套玩法的继续。

  作为钢铁时期的老人,安德罗波夫知道,当时的苏俄除了一大堆国有企业以外,还有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化的个体集体经济存在,由这个市场部分来提供计划经济无法高效满足的消费品。

  这个三元体制的问题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集体企业必然缺乏原材料和资金,他们就会与国有企业争夺资源。

  赫鲁晓夫时期就遇到这个问题,赫鲁晓夫选择加强国企,也就是地方党委领导下的地方国企吞掉大部分集体企业,然后严打资本主义苗头,而没有市场也就没有需求,但结果就是苏俄出现了越来越差的服务和供应,农业也一蹶不振。

  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做法与赫鲁晓夫恰恰反着来,他们的选择是让国企把自己的资源(资金、产品、原材料)也市场化,但所有制不变(匈牙利是国家的,而在南斯拉夫就是工人自治),同时鼓励与西欧加大贸易,大量对西欧出口。

  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做法实际上就是谷雨主义的经济路线,自然而然也会遇到谷雨主义类似的问题,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预期好能持续出口的时候,能不断获得外资,借到外债,然后滚动发展,然后经济形势大好,但一旦欧美出问题,这些国家的经济出口乏力,国企出现严重亏损...

更加要命的是,随着集装箱的不断推广,从中国运到西欧的货物成本不断下降,中国商品竟然比同在欧洲的匈牙利、南斯拉夫和波兰的出口商品价格还便宜,然后这三家出口就越来也糟糕,而外汇收入不够,债务就多了起来,相关国企开始出现危机。

  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给工人比较高的福利,也不可能让国企破产,所以哪怕国企下降,他们也都硬撑着,所以两国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发展逐步缓慢甚至出现停滞。

  而波兰压根没搞国企市场化,国企更加僵硬,自然抵抗风险的能力更低,所以波兰的问题最严重,已经到了莫斯科不得不讨论其债务危机的地步…….....

而相比于这三个国家,中国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增速,安德罗波夫也研究了一番,想搞清楚原因,中国不仅早有预料,有相应应对,但主要还是中国抗风险能力更强。

  中国不仅大量出口工业品,也出口无数原料,还不断扩大开放,虽然工业品利润下降,,但原料出口利润增加,外国投资增加,还不断把人不断往外送,有大量侨汇,这就保证了中国手里的外汇一直在增加,也有足够的经济增长。

  在发现国企大规模亏损后,中国压根没有硬撑着,而是选择搞反腐败,推动国企重组,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

  然后价格更好的中国商品又冲击了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商品,如此一来,中国的财政健康,可以不断加强基础建设,这又保证了经济增长!

  搞清楚这些内容后,安德罗波夫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要入关,并站在美国一边,现在的中国竟然是东欧对欧出口的竞争对手,中国越发展,东欧就越困难,这就注定了中苏关系只会越来越僵,那么若是苏俄改革呢?

首节 上一节 388/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