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392节

  “不,那太痛苦了,我不干!”

  程程则故作夸张地表演,引得一阵阵笑声,苏苏感慨道:“还是林晓厉害,早早就加入了华趣,以后肯定前途无量..”

  “这得多亏小妹,要不是她说游戏有前途,我也不会想着去游戏公司兼职!”

  “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华趣是你自己找的,是你眼光好!”

  “要不是这几年你一直鼓励我,帮助我,我肯定走不到今天!”

  林晓的声音中满是感激,听到林晓的感谢,顾小妹心中感慨不已。在她看来,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林晓却一直铭记在心。

  与苏苏的干部家庭和程程的富裕背景不同,林晓的家境最为普通,她来自山东的一个农村,刚上大学时,衣物寥寥无几,每个月的零花钱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难以满足。

  从小蜜罐子长大的顾小妹到现在还记得刚刚见到林晓的样子,她的头发有些干枯,发梢微微分叉,简单地扎成一个低马尾,额前的碎发随意地垂落,遮住了她略显疲惫的眉眼。

  她的衣服很朴素,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卫衣,袖口已经有些磨损,牛仔裤也显得有些宽松,仿佛是因为她的身形太过瘦削而撑不起来..询问之后,才知道林晓家虽然有十几亩土地,但上面两个姐姐,下面两个弟弟,父母连生了三个“赔钱货”,一定要生儿子,或许是补偿,第四胎来了一对双胞胎儿子。

  这么多孩子,生活压力本来就大,偏偏林家三姐妹成绩都挺好,都能读书,很多人家的孩子到了初中就不行了,林家姐姐却各个成绩好,大姐首先考上了师范。

  虽说师范国家有补贴,学费不高,国家又有助学贷款,但别人家的孩子初中就能赚钱,林家大姐却要隔好几年才能拿工资,林晓的父母自然很不高兴。

  所以林晓二姐初中毕业,离考上中专仅仅差一点点,父母就坚决不同意她复读,逼着她入城打工,二姐很生气,偷偷跑到移民办,主动报名移民。

  按照二姐的说法,她是文化成绩不错的女生,也通过了入城考试,完全可以前往边疆城市工作,也不会做农活,收入反而更高,到时候可以一边打工,一边自学,边疆中专要求的分数线更低,搞不好就能考上中专,还是有前途的。

  若是留在父母身边,就算赚到一些辛苦钱,也肯定被父母拿走,或许没过多久,父母就要收彩礼,逼着她嫁人,若是遇人不淑,那就是死路一条,还不如逃得远远地,让父母够不着。

  ..二姐还告诉小两岁的林晓,爸爸妈妈心思都在两个弟弟身上,顾不上她,她以后若想过上好日子,一定要想办法读书,读书才是出路,大姐出来就可以做老师,这可是铁饭碗,比种地强太多了,你要向大姐学习!

  二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去了昆仑省第二年就自学考上了昆仑省第二医专,三年后毕业后被分配到兵团某部担任护士。

  后来又找了一位解放军少校,丈夫退役之后,去了西非某公司,二姐也跟随,虽然很辛苦,但干了两年就赚了好些钱,现在已经可以回北京买房子了林晓看到大姐考上中专,出来做老师,二姐一次考试失败,就被迫前往万里之外,虽然后来过得很好,但中间经历了很多苦难,所以读书非常拼命。

  林晓天资是林家三姐妹中最好的,初三县里统考拿了第一,初中老师实在舍不得她上中专,几次来林家家访劝说林晓的父母,现在是苦了点,但前面两个女儿都上了中专,很快就要出头,林晓肯定能上大学,你培养好了,对双胞胎儿子也有好处不是?

  林晓的父母看到大闺女、二闺女都出头了,三闺女成绩更好,就算心里不乐意,也知道以后要靠女儿,最后同意林晓上高中。

  林晓的高中三年十分艰苦,她成绩一直非常好,一下子考上了北大,轰动了整个县城,县长都来慰问,父母听说大学有助学金,也有助学贷款,直接扣下了县长的慰问金。

  顾小妹没想到林晓的生活会如此艰难,这世上竟有那样奇葩的父母,顿时心生同情,在班级和宿舍里,她总是对林晓给予关照,而在林晓想要寻找工作时,她也提点了一番。

  她告诉林晓,国内的电子游戏企业正处于创业初期,急需法律人员来帮助处理专利注册的事务,林晓不妨去试试。

  听从顾小妹的建议,林晓大二就找到了当时还在起步阶段的华趣电子,这个公司是由几位曾在梦想电子工作的技术人员创办的,专注于电子游戏的开发。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林晓不仅协助公司进行专利注册,还参与了许多其他事务,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成为华趣电子前五十名的兼职员工。

  随着华趣电子两款游戏的成功推出,公司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知名的游戏公司,林晓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还未毕业,就已经拥有了可观的收入,并且找到了一个疼爱她的男朋友,顾小妹知道林晓和她的男朋友早已计划好毕业后结婚,甚至婚房也已经购置..想到这里,顾小妹心中一动,试探性地问道:“晓晓,这第一届电游大赛的决赛阶段会在香港举行,你五一期间打算去吗?”

  “我当然会去!”

  林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次香港电游大赛同时也是香港电游博览会,肯定会有很多外宾前来洽谈业务。我不仅是翻译,还负责法务,谈判少不了我,我一定要去的!”

  “那么你这么多工作会不会忙不过来?”

  顾小妹有些担心。

  “确实有些忙!”

  林晓立刻反应过来,兴奋地问道,“小妹,你想不想一起去香港?我们公司可以多报几个人!”

  苏苏和程程立刻兴奋地加入讨论:“小妹,这个提议太好了,我们也想去!”

  “当然可以!我们公司的小伙子们早就想见见我们寝室的三位大美女了。到时候你们可得注意形象,别笑得太欢,尤其是小妹!你的一颦一笑,能让无数人彻夜难眠,你要知道自己的魅力,别随便笑!”

  姑娘们哄堂大笑,苏苏感慨道:“小妹长得好,声音也特别好听,简直能勾魂。第一次见到小妹,再听到她的声音,我就明白了,我的大学生涯注定要黯淡无光..”

  程程也跟着起哄,“每当想到这几年我帮小妹递送的求爱信,我的心都像是被撕裂,痛苦得无法言喻,太凄凉,太感伤了!”

  在小姐妹们的调侃和夸奖中,顾小妹终于扛不住了,捂着肚子喊道:“我快受不了了,要吐了,姐妹们,饶了我吧!”

  三天后,顾小妹几人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华趣电子的编外人员,准备前往香港,当她试探性的母亲谈起这件事,说想借此锻炼自己,母亲毫无疑虑,顾小妹如释重负,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香港之行,他们会在香港相聚的!

  与此同时,陈新在辞职后迅速办理好了一切手续,飞往香港,凭借与老同学的关系,他顺利地面试成为了《南华早报》的记者,然而,新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香港的工资水平高于北京,但高昂的屋价和租金让他感到压力重重。《南华早报》虽提供一些补贴,但这点收入在香港的消费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在工作上,尽管香港普遍使用普通话,但作为连接内地与东南亚的枢纽,各种方言,尤其是粤语和闽南语,依然盛行。

  要想在这个多元的环境中立足,陈新必须掌握一门方言,才能更好地融入职场。

  不过,初到香港的陈新充满了干劲,他并不在意这些困难,面对高昂的房租,他决定选择一处简单的居所;而对于语言障碍,他则打算多去菜市场,与当地人交流,只要沟通频繁,自然可以解决语言的问题。

  《南华早报》也理解陈新的处境,为他安排了一些相对简单的采访任务,此刻,他正在采访一位在南洋德高望重的宗教界人士,期待着能从这位经历丰富的受访者那里获取一些有价值的故事。

  这是一座位于新界的清真寺,建成时间不长,清真寺也不大,青砖灰瓦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屋檐翘角,宛如展翅欲飞的凤凰,又似虔诚祈祷的双手。

  寺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新界清真寺”五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恢宏。门前的石狮威严地守护着这座神圣的殿堂,它们的目光炯炯有神,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个前来礼拜的信徒。

  步入寺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敞的庭院,地面铺着青石板,石板之间的缝隙中生长着几株顽强的小草,为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

  庭院中央是一座巍峨的礼拜大殿,里面一座巨大的真主塑像,而殿顶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大殿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中文书法,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与宗教的神圣。

  殿内悬挂着几盏古老的铜灯,灯盏上雕刻着莲花与祥云的图案,灯光柔和而温暖,照亮了信徒们虔诚的面庞。

  清真寺的四周环绕着几棵古老的柏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仿佛在守护着这座神圣的殿堂。每当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吟诵着古老而又新颖的经文。

  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窗洒在铺着红色地毯的地板上,五十多岁的阿訇头戴一顶洁白的小帽,帽檐下露出几缕银丝,显得格外庄重。

  他的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对信仰的坚定与虔诚。他身穿一件素净的长袍,袍角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摆动,仿佛每一步都在与大地对话。阿訇的手中捧着一本《古兰经》,书页已经泛黄,但每一页都被他小心翼翼地翻阅,仿佛在聆听真主的教诲,他的嘴唇微微颤动,默念着经文,声音低沉而富有韵律,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智慧与信仰。

  清真寺内,信徒们静静地跪坐在一旁,聆听着阿訇的教诲。

  他的话语如同清泉般流淌,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他讲述着真主的仁慈与宽恕,教导人们如何在纷繁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陈新默默的站在门口,等待着阿訇教诲的结束,他的目光不由得看向那座真主塑像,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塑像,出现在很多场合。

  不管是佛教的文殊菩萨,道教的玉皇大帝,基督教的上帝圣父,嗯,还有无数群众家中领袖的画像,他们的面容虽然各有不同,但仔细看来,都是一样的。

  那位伟大的政治家将中华民族从深渊中拯救过来,挽狂澜于既倒,内除贼寇,外拓疆土,人民的生活也蒸蒸日上,让中国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大国,仅次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他的贡献没有人注定会载入史册,根本没有人可以挑战,可是他嘴上天天说实事求是,反对个人崇拜,也主动退休,看起来非常像中国的华盛顿,但实际上,他的种种做法简直匪夷所思。

  他是党和国家的领袖,他的头像到处挂也就算了,他的头像不仅出现在各类经典上,还直接塑身为上帝真主菩萨玉帝,为此他篡改各种宗教经典,严厉镇压各路宗教人士,同时培养了一批奇奇怪怪的宗教界人士,还让他们对外传播。

  眼前这位他即将财富的阿訇就在苏门答腊传教|了二十年,而在过去的二十年,也是苏门答腊发生惊天巨变的二十年。

  资料上说,苏门答腊的华裔人口从不到一半,已经迅速增加到70%左右,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少数族裔80%以上已经改信中国回教,剩余的信仰基督教或者其他原始宗教,可以说绝大部分苏门答腊人已经通过对中国版的经书的学习,可以说汉语,写汉字想到这里,陈新的心情又格外的复杂,虽然他总觉得那位隐居在杭州的领袖太过虚伪,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所作所为极大的扩充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南洋群岛上虽然还有不少外国势力,但大部分地区已经变成了中国的后花园!

  等到信徒离开,陈新开始与阿訇交谈,“马先生,您是什么时候去的苏门答腊?”

  “那就早喽,五十年代中期就过去了!”

  “那个时代的苏门答腊环境很苦吗?”

  “那个时代的苏门答腊比国内要富裕,我运气不错,离巨港不远,苏门答腊最好的地方,没吃多少苦,就是太热了,一开始有些不适应!”

  “现在怎么样?”

  “现在也还不错,虽然不如咱们国家的东南沿海,但比很多内地要好,国内每年都有不少人自发迁徙过来,其中很多都是信徒,西域的,西北的,华北的,很多人,拖家带口的!”

  “他们从内地过来适应吗?”

  “就是怕热,其他都还好!”

  “听说有一些人会去附近的印尼和马来西亚?”

  “那两个地方穷得很,人又多,傻瓜才过去,那边的人总想着偷渡苏门答腊,不过苏门答腊政府不让进来,汉语都说不好,那是什么华!”

  “只有华人才能去苏门答腊吗?”

  “是的,苏门答腊原来是大明的巨港宣慰司,当然只会接纳中国移民,日本人、朝鲜人、南越都可以过来!”

  “苏门答腊的日本人多吗?”

  “有一些做生意的,总数不多,倒是朝鲜人和南越人比较多,他们大多有中国血统,通过中文考试后,就有可能成为苏门答腊的公民!”

  “这么多人过来,会不会有冲突?”

  “过去不通语言,确实有一些矛盾,有一些人跑到周边国家去了,现在好了,都会说中文,矛盾不多了!”

  “您传教时都做什么?”

  “阿訇一定要虔诚,虔诚不仅仅体现在言语中,更体现在行动上,每天清晨,我都需要早期,第一个来到清真寺,为信徒们准备晨祷。

  夜晚,当所有人都离去,我仍需要留在寺内,独自祈祷,直到深夜!”

  我们的生活必须简朴,不求名利,只愿为信仰奉献一生,唯有如此,我们才会获得信徒的认可,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

  “也就是说,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信仰的真谛,用无私的爱与关怀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阿訇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与安宁...”

  “陈记者说得非常好,你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阿訇,你可以报考回教学院,培训之后,就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阿訇!”

  “多谢您的关心,我不是回教信徒...”

  “可惜了,您放心了,我不勉强你,宗教自由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苏门答腊也有一大半人不信教,他们尊重我们,我们也尊重他们!”

  “除此之外,您还要做什么?”

  “要想做一个好阿訇,一定要想办法成为信徒的朋友与家人,要急信徒之所急,忙信徒之所忙,我要教信徒写汉字,说汉语,他们遇到困难了,我得劝说信徒帮助;出现纠纷了,要调节,生病了,我要给他们大病,我是赤脚医生,大病看不了,小病还是可以的...”

  “您这是多才多艺!”

  “想传教成功,这些都是基本功!”

  “怪不得您传教这么成功,您老真是谦虚,这一次您回来是为了什么?”

  “我在马来西亚的弟子被人打死了,庙都烧了,根本没人管,马来西亚政府严重违反了宗教信仰自由,我要在香港的报纸上揭发他们,你们《南华早报》一定要报道,要狠狠的批评马来西亚,我们也会向香港经合组织总部和各国领事馆请愿,怎么能违反宗教自由呢!”

  “好,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马阿訇把一叠资料递给了陈新,然后交代道,“小陈呀,你们报纸可得秉公说话,马来西亚这些年乱糟糟的,咱们的信徒吃了不少苦,总不能和平了,还要吃苦,这绝对不行!”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做好揭发工作,咱们都是中国人,自然会帮助中国人!”

  “对,就是这个理!”

  采访结束后,带着这些资料,陈新返回报社,一路上越看越生气,这马来西亚的教徒怎么这样?怪不得国内的教众都骂他们野蛮,都什么时代了还要搞割礼,不仅男孩受苦,女孩也受苦,这是一辈子的痛苦呀!

  中国信徒劝说,竟然被打死了,庙都烧了,马来西亚政府不仅不管,反而还纵容,这样下去,马来西亚刚刚开始的和平岂不是没有了?

  陈新虽然不喜欢那位领袖嘴上一套,背后一套,但领袖提升中国天主教徒的地位,让宗教更得更加温和一些的做法,他还是认可的,所以他自然看不惯发生在马来西亚的种种,绝不能坐视不理!

  陈新回到报社,根据收到的资料,一蹴而就,写了一篇揭发文章,周瑾看完之后,很赞同的点点头,“师弟写的很好,要写成一个连载,要引起整个南洋的重视,今天我们不管马来西亚教徒,哪一天苏门答腊就会受影响,然后国内也会被波及,一定要把道理说透!”

首节 上一节 392/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