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413节

  尽管阿利耶夫提拔上来的人也不廉洁,但起码能做实事。在阿利耶夫治下,阿塞拜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工业、农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勃列日涅夫曾三次莅临视察,赞不绝口。当然,纪念品、礼物之类的也没少收。

  柯西金隐约听说阿利耶夫有改革的想法,他很早就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和匈牙利的做法,虽然两家都够资本主义,但到了今天这一步,柯西金已经判断未来党的高层若是想改革,十有八九会效仿匈牙利,那干脆把阿利耶夫提拔上来......

  苏斯洛夫反对改革,对柯西金推荐这样的人自然相当犹豫,柯西金都要退了,有些话也可以说了,“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人民可以接受落后于美国和西欧,但人民无法接受落后于中国,我们拖不下去了!”

  苏斯洛夫哑口无言,而就在这一次谈话两天之后,李耀文正在做出国前的准备,他一边翻看资料,一边询问几位陪同的同志,“我们的C909可以直航莫斯科吗?”

  “目前还做不到!”

  李耀文有些遗憾,“苏俄的伊尔62可以直接到达北京,这就是差距呀!”

  “我们一直想着和苏俄做一些交易,好尽快解决掉一些难点,但苏俄就是不乐意,希望这一次的交流能取得成功!”

  “希望如此吧!”

  李耀文又翻开一份资料,然后连连摇头,“我们去年和美国的贸易额已经接近五百亿美元,今年六百亿美元希望很大,可与苏俄呢,搞了多少年了,可哪怕加上印度、古巴转口的矿产,也才六十亿美元,也不过对美贸易额的零头,太少了!”

  “苏俄对外贸易主要是和欧洲,他们对我们一直很警惕,两国主要是边贸,而西伯利亚铁路的承载力实在有限,即便苏俄有心改变,未来上升的空间也有限!”

  李耀文又问道,“西域那边的铁路是不是好一些?”

  “难度很大,我们能和苏俄的贸易做到今天这个规模,已经非常难得,这还要仰仗小勃列日涅夫姐弟这些苏俄高层子弟的努力,要不然只会更低,现在勃列日涅夫身体不好,以后怎么样,还说不准呢!”

  “和我们都这么点贸易额,与美国肯定微乎其微,而没有贸易往来,美国收拾苏俄,自然没什么顾虑,好不容易遇到尼克松愿意搞一搞正常的贸易关系,结果竟然因为犹太移民问题错过了,我都不知道俄国人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总理,苏联人一直千方百计的防着我们,幸好我们是强大了,要不然他们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李耀文眉头紧锁,相比于这些随行同志,他掌握的信息更多,中央判断苏俄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肯定要进行一场较为激烈的改革,但苏俄这些年积累的问题不少,改革风险不小,若是出现重大问题,必然会对国际形势产生很大的影响。

  谷雨同志的判断极其不乐观,他认为东欧国家已经积重难返,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严重危机,甚至政权更迭,一旦东欧出事,苏俄的改革出现严重挫折,到时候苏俄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美国对中国越来越忌惮,最近美国国内骤然出现的中国热,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评估,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警惕。

  根据种种评估,以现在的高速发展趋势,也许过不了五年,中美关系就要出现一些斗争,未来的斗争或许会越来越厉害,而苏俄也肯定会非常忧虑,一旦被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迅速超过,必然会引发种种危机。

  可现在中国对信息革命的多项重要军事装备的攻坚还需要时间,大规模装备部队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站在中国的角度,需要苏东集团多撑几年,尽可能拉一拉,也是缓和关系。

  虽然美苏靠拢在一起,压制中国的可能性不算大,但中国还需要时间,适当与苏俄缓和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这一次访问苏俄,李耀文谈一些项目倒不是主要的,更多的试探未来的中苏关系发展,比如他将向苏俄高层提议,用中国研发的隐身技术交换苏俄伊尔76生产技术转让,这是试图更进一步推动两国军事上的互信。

  又比如他要和苏俄高层谈一谈教皇访问波兰的问题,天主教对波兰的影响很大,波兰又处在债务危机当中,苏俄到底是什么样的应对,是否如同五十年代一般,让中国帮帮忙,教一教这些个笨蛋到底怎么改革。

  同时他也需要向苏俄提议扩大贸易,第一个方案自然还是苏俄建设几条计划中的输华油气管路,中国增加输送苏东的消费品。

  东欧的经济体系普遍陷入停滞,波兰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物资匮乏、物价上涨、生活艰难,许多民众对各国党逐渐失去了信心,中国环太党好歹是CP党的一员,不希望看到这一点,但也不能做大头,苏俄扩大对华油气出口就成了必须......

  要是苏俄不愿意,中央经过研究,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中国愿意提供中国和周边国家多个基建项目,由苏东国家提供大批物资负责建设,中国则提供大量消费品,也就是基建换消费品。

  党内很多人反对对第二个办法,因为这是典型的亏本行为,钢铁、水泥、重工机械这些国内都能大量生产,凭什么限制国内的产能,却把基建的机会让给苏东国家,他们的要价高,效率慢,一大堆缺陷......

  但即便如此,中央权衡之后,还是觉得要拉苏东集团一把,他们愿不愿意是一回事,但中国的大门要敞开着,而这件事的背后,也是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

  由于历史的欠课太多,加之中国国土以及周边国家的面积太大,各种基础建设的投资需求是空前的,可搞基础建设本质是花未来的钱,搞现在的建设,财务上是欠债,若是项目好,几年内就能赚回来,若是项目不好几十年都未必赚回来。

  最典型的就是修铁路,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修高速铁路极其的划算,但在蒙古修铁路,则更多的是为了国防,如果光靠运送矿物产品,什么时候收回成本都不知道。

  目前中国国内各种高性价比的基础建设非常非常多,比如居民楼,比如各种电厂电站,比如高铁高速地铁,比如运河清淤,创建高标准航道,比如地铁等等。

  在这些基础建设中,真正赚钱的只有城市化扩张,居民楼的成本或许就是一块钱,但卖给老百姓就是五块,其余四块钱再加上各种税收、外贸收入以及外资大多用于各种政府开销、军事教育科技医疗等等投入和基础建设投资。

  经过三十年的不断摸索,这套发展模式已经成熟,带来了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虽然中国高精尖行业也有不少投资,但总体而言,过去三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经济,不断的扩张,不断的技术引进,内源性增长因素也有,但相对有限!

  而随着中国入关,外贸产生的收益越来越大,外国投资越来越多,再加上石油危机带来的种种收益,迅速出现了庞大的资本盈余。

  由于长期的经济惯性,加上资本对利益的追逐,这些资本大举涌入到房地产,引发了房地产的迅速上涨,这也让基础建设投资越来越疯狂。

  以钢铁厂为例,各种已建和正在建设的钢铁产能已经突破了四亿吨,用不了多久就能达到五亿吨,甚至更多。

  钢铁厂产生的效益是惊人的,但如果这么一窝蜂的扩产,必然会产生严重的经济过热,这些基建本身就是负债,谁出这个钱?当然是广大老百姓,而要想让老百姓的债务端增加,那就需要不断提高房价,这必然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

  站在国家的角度,就必须有所控制,但控制的难度又比较大,原因很简单,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地方可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他们就是要搞基础建设,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是地方最喜欢的,简单、粗暴、来钱快!

  中央希望地方做好服务,推动各种新技术的研发,除非是见到好处,否则地方并不怎么乐意,大家当官不是为了服务商人的,而且就算做了这些事情,也未必能够发展起来,很多时候费了无数心思,花了一大堆钱,屁都没有不少,反倒是一肚子狗屎!

  李耀文做过很长时间的地方官,他非常清楚地方的思路,他这个预备总理面对的就是这个大问题,而经过党内一系列内部磋商,中央已经决定用前所未有的决心压制基础建设投资的过快增长,必须将房地产等基础建设投资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

  国家要把大量的资本逼入到高精尖研发中,推动国家非常在意的电子信息、汽车、民航、液晶、新能源等研发,一步步实现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到科技推动型的重大转变。

  按照正在拟定的国务院相关管理条例,接下来的十年,在房地产端,国家进一步用计划的手段压制房价,所有房地产发展地区的两房出售价格必须报备,然后摇号。

  国家也将推动釜底抽薪之策,预收款不得超过住房总价的20%,银行的开发贷款不得超过住房总价的30%,其余50%以上是各个房地产一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而且又画了三条红线,严格限制债务率。

  (由于谷雨的骚操作,中国房地产一级开放商是各个国有房地产总公司,全国也就几十家,只有他们有资格拿土地项目,也只有他们有资格销售房地产。

  这些一级房地产将一个个土地项目拆分交给二级开放商,大多为各地的建筑企业,有国有,有民营,这样一番操作后,房地产绝大部分利润被国家拿走了。

  所以现在的中国房地产是典型的中央和地方博弈,中央要限制,地方就是不听话,我要多赚房地产的钱,越是大城市越是如此,所以国家下了狠手,逼迫一级开发商加大资金自筹力度,达不到50%不让开工。

  这事实上就是压制各省一级开放商,你先把风险推给银行是不行的,地方想盖更多的房子,想多融资,那对不起,你自己想办法,要是地方乱来,中央物税委扣转移支付款!)

  国家也要对二手房交易则严格征收增值税,同时强行要求房租按照格式合同,并严格征收房产所有人的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让房产所有人没办法轻松牟利。

  此时各种房地产数据已经处理了一部分,接下来监委和物税委会进行全国范围的大整顿,如无意外,将会有无数干部要被抓,有无数人要补税,若是没能力补税,就要强制强行收购这些人名下多持有的房地产,转为国家公租房!而对于非房地产发展地区的三线和县城,国家将派出一大堆巡视组,废除地方政府搞出来的种种土政策,减少这些地方小产权房的交易成本,只要不在大城市折腾,去小地方买块地盖房子成本低得很!

  而在债务端,国家进一步限制银行系统对房地产和那种需要将长时间收回成本的项目投资,严厉打击地方巧立名目发行带有政府担保性质的地方债,对钢铁厂、水泥厂执行更加严格产能控制,不允许增长太快,避免影响国际原料价格的大波动。

  同时国家将启动一波长达十多年的大跃进,中国股市要大规模扩容,然后不断搞波段,拉一段,压一段,缓缓上升,让长期投资者获益,争取吸纳空前数量的资金,并带动中国的经济转型。

  必然有一些上市民营企业老板不安安心心搞研发,将企业发展壮大,心思都放在割韭菜,然后跑路,国家也将制定比较严格的股权减持条例,同时对上市企业加强监管,国家给那么多好处,要的是创业,不创业,想搞歪心思,自有人对付他们......

  这样一番大整顿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被一定程度的压制,去年高达14%的经济增长率实在太吓人了,不要说美国,中国自己都吓得不轻,觉得经济太过热了!

  在高层眼中,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个10%左右好得很,这少掉的部分就是基础建设投资,这样干表面降低了发展速度,但实际上消除的是虚胖,并不影响到重要企业的发展,相反国家的基础更加扎实了,未来与欧美国家竞争时,才会有更多的战斗力。

  如果股市扩容计划胜利完成,中国的社会财富将主要出现在股市端,而不是房地产端,这样也比较方便国家征收各种直接税,那些三四十年代起家的资本家,到了八十年代基本老迈,很多人就要退出舞台,遗产税当然要好好征收一把!

  很明显,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经济改革,党内的阻力一直很大,但谷雨同志的决心更大,他在接见李耀文时,很明确的告诉他,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讲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先富堵住后富的路,搞阶级固化,这关系到党的命运!

  谷雨同志也说起了这样做的必要性,“接下来的十年,中美经济上的互惠互利的一面虽然还一直保留着,但中高端产品的竞争会加强。

  美国和欧洲国家肯定不希望我们在关键领域迅速追赶上他们,这也要求我们要让人民富欲起来,可以提供更多的国内市场,到时候就算美国压制,我们国内市场也能养活一大批企业!”

  而在两人的交谈中,谷雨同志还提到了一个很严重的事情,他指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和各种网络技术用于股市交易是迟早的事情,这方便了交易,但同样也方便了国外金融资本的入侵。

  所以这一次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乘着各种技术还不够成熟前,完成这一连串改革,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更是中国税收征管体系的大改革,只有变成以直接税征收为主,中国才能有效的控制贫富差距,长期保持国家的上升势头。

  李耀文将作为总理会同顾准一起完成这项关乎深远的改革,在感谢谷雨同志信任的同时,他也感觉到责任重大。

  所以推动苏东国家参与中国基础建设,让苏东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也是一种必要性,苏东等国能够多支撑一段时间,中国面临的压力就更小,改革就会相对更成功!

  基于这一点考虑,李耀文非常希望苏俄能够答应中方的种种要求,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准备,不仅仅他去谈,甚至还用到了一些很特别的关系,比如小勃列日涅夫。

  过去一些年,小勃列日涅夫为了中苏两国的贸易发展做了大量的贡献,当然了,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不仅在苏俄拥有很多东西,在香港、在多哈、在瑞士,小勃列日涅夫都有存款,这些存款只有小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妻子儿女才有资格继承。

  在勃列日涅夫身体比较好时,小勃列日涅夫可以活得比较滋润,他甚至在巴黎、在南东京还干了一些荒唐的事情,被欧美新闻媒体报道,要不是老爷子护着,他绝对不好过。

  但随着勃列日涅夫日益老迈,小勃列日涅夫越发的感觉情况不对劲,很多人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他和姐姐,他们好像在说,等勃列日涅夫死了,看你们怎么办?现在的一切不仅将化为乌有,他们极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每每想到这里,小勃列日涅夫就觉得未来没有曙光,为什么中国的高级干部子女可以活得那么自在,谷雨的大女儿处在核心部门,而谷雨的二女儿小儿子都是合法的亿万富翁,中国人并不仇恨他们,而他呢,压根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却被无数人仇恨,太压抑了,太憋屈了!

  不仅仅勃列日涅夫这么想,很多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十分害怕,一旦勃列日涅夫不在,KGB会不会对他们下手?

  所以当中方通过联系人递话,希望小勃列日涅夫和他的朋友们推动中国和苏东国家更深层次的合作,这可以在解决苏俄困难的同时,也有利于他的未来,比如说他可以带着妻儿,在中国主持一些项目,万一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他也可以有一定的选择......

  本来小勃列日涅夫还担心中国人要什么绝密资料,可了解一番后,竟然还是老一套,修建几条油气管路,苏东各国帮助中国搞一些工程,在推动苏俄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品解决内部的种种问题,这比苏俄搞一些毫无必要的项目要强得多,小勃列日涅夫觉得这是好事!

  这些天,勃列日涅夫心情非常不好,柯西金这个混蛋搞得他十分被动,偏偏党内一大批人为柯西金说话,他想赶人都赶不走,虽然苏斯洛夫提出了一个妥协的办法,但勃列日涅夫还是很不舒服。

  所以当小勃列日涅夫说起他听到消息,有人正在调查姐姐和那个“姐夫”,勃列日涅夫自然更加生气,“不要提那两个混蛋!”

  对女儿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勃列日涅夫相当厌烦,可也没有办法,他总不能不顾忌他们吧,虽然骂人,但电话还是要打的......

  打完电话,小勃列日涅夫还是表现得很不安,“父亲,您是总枢机,他们都敢这么对待姐姐,若是您...您已经是73岁的老人了,身体又很不好!”

  “你想说什么?不要吞吞吐吐!”“我想起了贝利亚的儿子!

  勃列日涅夫气得直颤抖,“那是叛国者,你怎么敢这么想?你怎么能这么想?你想叛变吗?”

  贝利亚担心被钢铁杀全家,制造了儿子遇难的假象,把独子送到了中国,后来又把儿媳妇送走,一开始苏俄高层还不是清楚,但贝利亚被抓之后,这件事就露馅了,所以贝利亚的罪行中自然又多了叛国罪,泄密机密罪。

  但不管怎么说,贝利亚的儿子得到了中国的保护,而且还活得非常好,小贝利亚是电子专家,一开始在中国一家研究机构工作,后来他和几个在中国研究机构合作的德国人、日本人一起出来创办企业,联手创办了一家电子元件厂。

  到了六十年代,这个电子元件厂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扶持,变成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电子厂,生产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及大大小小的电子元器件,因为质量不错,苏俄还有进口,等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这家企业在中国的创业板上市,小贝利亚成为了千万富翁。

  随着小贝利亚身份的泄露,最后通过一系列交易,小贝利亚的母亲来到了中国,一家人又得到团聚,所以相比于小赫鲁晓夫,小贝利亚日子过得爽歪歪的!

  这个事情虽然严格保密,但苏共高层很多人都知道,今天到了摊牌时,直接把老勋章气得全身颤抖,小勃列日涅夫则不以为然,“父亲,我并不想叛国,我也不会带走什么,我只想推动中苏两国间加深合作,从而获得一个驻外的机会,若是未来发生了很不幸的事情,您的孙子可以不用跟着我一起去西伯利亚!”

  “你在胡说什么?现在不是三十年代!”

  “好吧,就算我是胡说,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还能再住在别墅吗?您那些个豪华轿车保得住吗?还有姐姐那些钻石珠宝,早就不知道被多少人盯住了!”

  勃列日涅夫整个人软倒了,他喃喃问道,“你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我只是进口了一些中国商品,在黑市销售,很多很多人都这样做,这在国外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可在联盟,KGB和内务部肯定相应的档案。”

  “你老实说赚了多少钱?”

  “很多,很多,几辈子都花不完!”“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这句话您可以问一问即将来访的中国副总理,他的家人是中国钢铁大亨!”

第356章 改变

  勃列日涅夫被气得差点心脏病发作,他喃喃说道,“你为什么好的不学,非要学中国呢?”“父亲,中国不好吗?如果在中国,您现在可以住在自己的别墅里,一边享受着高额的养老金,一边养病,还可以对政治有很大的发言权,我则可以和姐姐一起创办一家企业,享受着富裕的生活,不需要再提心吊胆!

  而广大的苏俄人民不用再忍受永无休止的排队,排队,他们已经受够了,您难道还不警醒吗?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解决问题?还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勃列日涅夫颤抖着说不出话,等了好久,他才说,“人民迟早会杀了谷的后人!”

  “你的后人现在就有问题!”小勃列日涅夫为了生存也拼命了,“谷的后人就算有问题,也不会是下一代,中国人说他们知道这里面有一定的裙带关系,但谷的后人并没有胡作非为,他们做了很多有益于国家的事情,有太多人感谢他们!”

  小勃列日涅夫叽里咕噜说了很多谷雨后人的事情,他们先后参与创办的三家企业,真正属于谷后人的股份并不多,大部分钱都办了基金会,用来资助教育和科研,中国人都说相比于他们的贡献,这么点股份不多.

  “谷的儿子是著名的科学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你确定有他的能力吗?”

  “就算我有能力,在联盟有尝试的机会吗?这是问题,很大的问题,有那么多人叛逃,并不是他们不爱国,而是在苏俄的制度下,他们的才能被压抑了,只有平庸的人才会留在苏俄,而长期以往,苏俄还剩下的都是什么人?

  您不是不理解为什么苏俄会被中国超过吗?我想这就是原因,中国的制度可以吸引住有影响力的人,也可以吸引住有才干的人,而苏俄没有,根本没有!”

  勃列日涅夫嘴角颤抖着,“你也觉得苏俄会被中国超过?”

  “不是会被超过,而是已经被超过!中国经济的发展太快速了,工农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苏俄,接下来的几年将是苏俄的两三倍,凡是去过中国的都知道这一点!”

  勃列日涅夫似乎为自己辩解,“你不要忘了,苏俄有强大无匹的军事!”

  “父亲,中国早就在嘲笑苏俄了......”

首节 上一节 413/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