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438节

"中国人这次派出的是最高级别代表团,"葛罗米柯说,"中国下一代领导人李思明将亲自率团,中国元帅黄容彪随同,并参观西方-81大演习......"

库纳耶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里根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一上来就激怒了中国,把中国人推到了我们一边,中国把下一代领导人派过来应该是想密切与联盟的特殊关系!”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我们应该如何回

应?"

"热烈欢迎!"葛罗米柯斩钉截铁地说,"那个演员太自以为是了,必须教训他,让他知道国际政治不是表演,这不是帮助中国,也是帮助我们自己,他们在波兰和阿富汗有太多太多的小动作,让人作呕!"

勃列日涅夫充满着渴望问道,“中国人会带什么礼物?他们会不会支援波兰?”

“总枢机同志,中国能够让李第一个访问苏俄就是礼物,而且我相信中国会在农业和日用品出口等问题上做出让步,现在的关键是我们的演习,我们不仅需要震慑住欧洲、中国,也需要震慑住美国人!”

三天后,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当中国领导人李思明的专机降落时,苏俄部长会议主席库纳耶夫罕见地亲自前往停机

坪迎接,李思明接过儿童的鲜花,走过红地毯,与库纳耶夫握手,闪光灯此起彼伏,这一幕很快传遍全球媒体。

当晚,克里姆林宫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古老宫殿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勃列日涅夫举起酒杯:"为中苏鲜血凝成的战略伙伴关系干杯....…"

就在李思明在莫斯科进行各种外事活动的同时,莫斯科特别安排的军用直升机载着各国军事观察团飞越演习场地,其中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元帅黄容彪。

这位老元帅目光如炬,静静俯瞰着下方浩瀚的军事景观,作为中国派出的最高级别军事观察家,他的每一个反应都被苏俄军方密切关注。

“元帅同志,这是我们的主力坦克集群,总

共为1500辆坦克,由苏军最先进的T-80坦克和T-72坦克组成!"苏俄陪同军官骄傲地介绍道,"这次苏军出动了十五万大军,包括海陆空三军精锐部队,而这只有苏军的三十分之一!”

黄容彪默默看着下面由一望无际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炮,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有一种强大的压迫感,他这样一个久经战事的老军人尚且如此,外面那些北约军人估计都被变色吧....

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白俄罗斯清晨的天空,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上校从T-72坦克的炮塔中探出半个身子,冰冷的晨风刮过他粗糙的脸颊。在他面前,绵延数公里的原野上,钢铁洪流正在苏醒。

“全体注意,”尼古拉对着无线电说道,声音因激动而略显嘶哑,“演习开始。”

刹那间,大地震颤T-80主战坦克的燃气轮机发动机同时轰鸣,尼古拉感到身下的钢铁巨兽开始颤抖,仿佛一头被唤醒的巨熊。

他的近卫坦克师只是这场宏大战争游戏中的一小部分——西方-81演习动用了五个集团军,超过十五万士兵,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前进!为了祖国!"无线电里传来集团军司令沙哑的吼声。

尼古拉看到前方地平线上,数百辆坦克排成楔形攻击队形,炮管统一指向西方。在他们身后,2S3"金合欢"自行榴弹炮群昂起粗壮的炮管,随着指挥所的命令,第一轮齐射开始了。

炮口喷出的火焰连成一片火海,炮弹撕裂

空气的尖啸声让尼古拉本能地缩了缩脖子,尽管他知道这些都是空包弹。模拟炮击的炸点在二十公里外的"敌军防线"上绽放,橘红色的火光即使在白天也清晰可见。

"空袭警报!"观察员突然喊道,"敌机来袭!”

尼古拉抬头,看见一队米格-23战斗机以超低空掠过装甲集群,机翼下挂载的火箭弹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几乎同时,后方的防空部队开始反应—一自行高炮旋转炮塔,萨姆导弹发射架竖起,雷达天线疯狂旋转。

"别紧张,同志们,"尼古拉对着无线电笑道,"那是我们的蓝军!”

米格机群在即将进入防空火力范围时突然

拉起,做出攻击动作后迅速脱离。这是演习预案的一部分,检验装甲部队在空袭下的生存能力。尼古拉满意地看到他的坦克连迅速散开,车与车之间保持战术间距,防空炮火形成交叉火力网。

“上校同志!"无线电里传来师部参谋的声音,“指挥部命令你部转向西北,突破第47号区域敌军防线。”

"收到。"尼古拉拍了拍驾驶员谢尔盖的肩膀,"听见了吗?西北方向,全速前进!"

T-80的GTD-1250燃汽轮机发出怒吼,985马力的力量通过传动系统输送到履带上。尼古拉的坦克如同离弦之箭冲出队列,整个坦克连紧随其后。通过潜望镜,他看到前方地形开始变化——平坦的原野被模拟成北约防线的反坦克壕、铁丝网和混凝土障碍物。

"工兵部队已经开辟通路,"谢尔盖报告道,“我们可以直接通过。”

尼古拉点点头。演习前,苏俄工兵部队已经用炸药和推土机在这些训练场上精确复制了西德边境的防御工事。现在,这些复制品正被真正的钢铁洪流碾碎。

“注意三点钟方向!"炮长瓦西里突然喊道,“疑似敌军反坦克阵地!”

尼古拉迅速转动潜望镜,看到远处树林边缘有几个伪装良好的射击点。没等他下令,瓦西里已经操纵125毫米主炮瞄准目标。

“高爆弹,装填完毕!”

"开火!"

坦克猛地一震,炮口制退器喷出巨大的火

球。虽然没有实弹发射,但激光模拟系统会记录这次射击是否命中。几秒钟后,观察员报告:“目标摧毁!”

装甲集群继续推进,尼古拉看到摩托化步兵师的BMP步兵战车已经跟上,车后的空降兵跳下车,在装甲掩护下开始清扫敌军阵地。这是苏联军队最擅长的战术——装甲矛头突破防线,机械化步兵巩固战果,空降部队深入敌后。

无线电频道里充满各部队的战术通话,但最让尼古拉震撼的是天空中的景象——一队图-22M逆火战略轰炸机在高空呼啸而过,机翼下挂载的导弹模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些轰炸机将模拟对西欧纵深目标的核打击,是演习中最敏感也最具威慑力的部分。

"上校同志,请看九点钟方向!"谢尔盖的

声音带着敬畏。

尼古拉转头,看到远处发射场上,几枚SS-20"先锋"中程弹道导弹正缓缓竖起。这些导弹能够携带三枚核弹头,射程覆盖整个西欧。虽然演习中不会实际发射,但导弹起竖的动作本身就是对北约的明确警告。

“上帝啊....…”来自乌克兰的装填手安德烈小声嘀咕,在胸前画了个十字。

尼古拉没有责备他的迷信行为。即使是久经沙场的老兵,面对这样的战略威慑力量也会感到敬畏。整个西方-81演习就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武力展示,每一个环节都在向西方传递同一个信息:苏俄红军有能力在七天内横扫欧洲。

装甲集群继续推进,已经突破了敌军第三

道防线。尼古拉看了看表——从演习开始到现在才过去四小时,他的部队已经推进了将近五十公里。按照这个速度,一周内饮马英吉利海峡并非虚言。

"全体注意,"集团军司令的声音再次响起,"演习第一阶段完成,部队集结休整,准备第二阶段两栖登陆作战。"

尼古拉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作战服已经被汗水浸透。虽然只是演习,但那种置身于历史洪流中的感觉无比真实。他望着无边无际的钢铁洪流,成千上万名和他一样的苏俄军人,以及足以毁灭整个欧洲的战争机器,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自豪感。

西方国家的军事观察员们面色凝重,频频

记录数据,拍摄照片。美国代表团成员低声交谈,神情中透露着某种担忧。北约国家的军官们若有所思,芬兰代表团面色苍白。这场军事表演的确达到了震慑的效果。

"苏俄同志们的装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在莫斯科的招待会上,黄元帅平静得对李思明同志说道,"但他们已经落伍了!"

“黄总,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吗?”

"苏俄还是老思维,忽视了战争的本质!"黄容彪轻轻摇晃着杯中的伏特加,"单从战役组织的角度,方面军级别的进攻演习,8天从易北河到敦刻尔克,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高峰,现在的解放军根本做不到,但苏俄敢将这打磨几十年的屠龙之技用出来吗?”

李思明听明白了,他点点头,很肯定的说道,“苏俄不敢,大规模核战争下,人类文明会遭受空前重创,可以说没有赢家!”

“问题就在这里,苏俄这些东西没办法用,既然不能用,那他们消耗无数国力,搞这么多东西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

我们的思路就很明确,有相当数量的核武器压制美苏,让两国不敢直接动武,再配置一些边防军加上机动能力很强的军队对付一些二流国家,这就足够了,再多完全是浪费!

现在苏俄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像一个凌空挥舞了太久的大锤,挥舞者已经不堪重负,不砸出去就只有放下,否则早晚有一天会因为挥不动这个铁锤而被落下的铁锤砸死!”

黄容彪望向窗外莫斯科的夜色,思绪飘向远方:"世界正在变化中,电子战、信息战、精确打击——这些才是未来!

苏俄那位杰出的总参谋长已经看到了趋势,开始做起了试验,但信息化装备非常昂贵,他们还有那么多经费装备吗?十年后,等到美国各种信息化武器一步步成熟,苏俄常规力量的落后将不可避免!”

“只需要十年?”

“美国从1978年开始发射GPS卫星,现在已经发射好几颗了,按照美国的发射速度,1985年美国的GPS卫星就可以形成初步的组网,再进行一番训练,十年差不多了......”

“那我们呢?这要看我们的实验结果!”

也就在苏俄花费巨资表演之际,中国也正在进行一次意义重大的测试,凌晨三点基地灯火通明,空军某试验团团长赵鹏少将正在指挥中心审阅最后的试验方案。

这是一次关键测试——使用刚刚成型的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引导轰-6B飞机发射新型巡航导弹,打击1500公里外的靶标。

"团长,气象部门报告目标区域天气良好,风速3级,能见度10公里以上。"参谋长汇报道。

“飞行员准备情况如何?”赵鹏问。

"王剑同志状态极佳,已完成200小时模拟训练。"

赵鹏点点头,目光转向另一侧的技术人员:“北斗接收情况?”

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站起身——这是从北京航天控制中心派来的技术专家陈明:"卫星信号稳定,导航精度在80米左右,符合试验要求。”

赵鹏的眉头却微微皱起,80米的精度,对于常规弹头而言,还是远远不够,但这次试验的意义不仅仅是命中目标,更是验证中国自主导航系统的实战能力。

几小时后,天际泛起鱼肚白,一架庞大的轰-6B轰炸机缓缓滑出机库,36岁的王剑上校——空军最优秀的试飞员之一,带领机组登上飞机。

这架经过改装的轰-6B挂载着一枚试验型巡航导弹,这枚重达2.7吨的巨大导弹搭载了北斗导航接收机,导弹的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占据了导弹成本的75%以上,这也让这枚导弹的成本显得异常昂贵,一枚上

千万人民币。

"塔台,这里是长空01,请求起飞。"王剑沉稳的声音在通讯频道响起。

"长空01,准许起飞。祝你好运。”

轰-6B四台巨大的发动机咆哮着,庞大的机身逐渐加速,最终稳稳地升入蓝天,指挥中心内,赵鹏和陈明紧盯着大屏幕。屏幕上,一个红点代表着轰-6B的位置,正在按计划航线飞行。

"我们的武器系统此前主要依靠惯性导航和地形匹配,"陈明解释道,"精度有限且容易受干扰。北斗系统提供的实时定位信息,再加上初级的图像匹配,将大幅提升打击精度。”

“只是有一样,这种导弹太昂贵了,一枚

上千万,咱们根本用不起,我看美国也够呛!”

“技术会进步,真要出现战争,大规模生产成本就降低了,现在是掌握技术!”

“也对!”

三小时后,轰-6B抵达预定位置。

"指挥中心,这里是长空01,已到达发射点,请求释放武器。”王剑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

“长空01,准许释放武器。"赵鹏下达命令。

在轰-6B下方,挂载的巡航导弹分离,小型涡扇发动机点火,导弹以900公里的时速向目标区域飞去。

指挥中心屏幕上,一个绿点代表着巡航导

弹,正沿着预设航线飞行,导弹使用北斗导航系统不断修正航向,向1500公里外的靶场飞去。

"导弹状态正常,航向172,高度600米,速度0.8马赫。”技术员汇报。

“还有五分钟抵达目标区域。”

指挥中心鸦雀无声,所有人屏息凝视。这次试验将直接影响中国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发展方向。

"导弹开始下降...…...进入末端制导.....目标锁定..."

赵鹏和陈明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撞击!导弹已到达目标区域!”

大厅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技术人员快

速敲击键盘,调取靶场传回的数据和图像。

"报告!导弹落点偏离靶心217米!未能有效摧毁目标!”

指挥中心一片寂静。217米的偏差,对于精确制导武器而言,无疑是失败的。赵鹏深吸一口气,转向陈明:"怎么回事?"

陈明迅速分析着数据:“初步判断是卫星导航精度波动导致的。北斗一号系统覆盖区域边缘,信号强度不够稳定,而导弹上搭载的接收处理算法和图像匹配算法也都需要优化。”

首节 上一节 438/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