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44节
但即便如此,肯尼迪也没有在阿富汗北部战事问题上轻举妄动,原因很简单,阿富汗是苏俄的邻国,离美国实在太远太远了,花那么大的代价跑到群山之中折腾,肯尼迪又不傻,他自然非常谨慎。
事实上,即便同意在阿富汗折腾的艾森豪威尔威尔,也没有在阿富汗派多少军队,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一边是给援助,不断武装军政府,让军政府去镇压共产主义分子;一边则是派出军事顾问和少量特种部队,帮助阿富汗军政府稳定秩序。
美国人的办法实际上相当成功,阿富汗实在太原始了,得到美国加强的军政府不仅有能力震慑各路部族,骚扰骚扰苏俄,还搞了一些基础建设,比如修机场、修公路什么的,算是站稳了脚跟,
相反,苏俄支持的阿富汗人民革命党在不断的镇压后,早已经不堪一击,除了一些人跑到苏俄外,然后依靠苏俄为基地,时不时搞一些袭击以外,几乎没什么破坏能力。
所以获悉阿富汗人民革命党所谓的大胜后,美国人心知肚明这是苏俄军队换了一个马甲上阵了,此时美军如果上场,风险太大了,两个核大国之间的直接战争,肯尼迪怎么也没那么大的胆子,不仅他没有,美军高层和中情局统统不敢在边界地区打,甚至连派出飞机轰炸都不敢,万一误炸了苏俄,苏俄出兵怎么办?
此时美国人兵力太少,客观上,也不适合美国人做出激烈的表态,想做出有作用的反应,就必须增兵,但肯尼迪觉得在阿富汗增兵不划算。
所以权衡再三,他能做的就是派出空军做一些侦察,看看那个所谓的“阿富汗人民革命军”到底是搞搞偷袭,还是想再进一步?就算误入苏俄边界,也可以解释,反正现在俄国人打的是军政府的人,美国人也就个别顾问战死,这算不得什么,没必要太着急反应。
不过肯尼迪装聋作哑,却忘记了阿富汗军政府吃不消了,这帮人哪里敢和苏俄打,他们一方面迅速后退,与苏军拉开距离,一边发了疯一样请求美国的援助。
看到美阿这样的胆怯表现,赫鲁晓夫无比高兴,他知道自己的冒险成功了,美国人同样不敢和苏俄打,既然如此,当然要痛打落水狗。
此前,面对美国人的不断挑衅,赫鲁晓夫选择了退让,并没有硬扛,但他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若是纵容美国人在中亚不断折腾,时间一长中亚五国必乱,苏俄当然绝不能接受,所以能熬到现在,发现肯尼迪是怂包后,再动手,已经是赫鲁晓夫的极限。
弹簧被压缩得有多狠,反弹就有多厉害,所以苏军迅速增兵,多只中亚籍苏军打着人民革命党的旗号在阿富汗北部同时折腾起来,段段时间,苏军控制了多个地方,而且继续向南进攻。
赫鲁晓夫没有勋宗那么猛,直接颠覆阿富汗政府,甚至还想对巴基斯坦动手,他的打算是在阿富汗北部,中亚人种聚集区搞一块缓冲区,由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执政,未来就支持人民党与军政府长期撕逼,如此中亚地区也就稳定了。
而阿富汗的地形和民族结构也确实非常有利于搞缓冲区,苏军行动仅仅几天就实现了战略目的,但苏俄和美国人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他们处于优势时,往往不知道节制,类似于中国前世在对印和对越战争中的操作,老毛子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
发现阿富汗政府军一路跑,前线的老毛子多少有些忘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不顾美国人其后的一再警告,一路猛攻,朝着喀布尔就过来了,这也不算错,毕竟喀布尔就在塔吉克斯坦族和普什图族交界的地区。
赫鲁晓夫这么干,既是他瞧不起美国人,因为同样的事情,战后中国也干过,反正死活不承认在爪哇、在马来西亚有军队,就算被发现了,也说是志愿武装,如此硬是抢到了婆罗洲和半个马来西亚。
美国人虽然保住了爪哇岛和半个马来西亚,但却丢掉了大半个苏门答腊,可见美国人是非常软弱的,只要硬上,美国人都得服软。
甚至于与美军有些冲突,赫鲁晓夫也能扛得住,这一次苏军使用的是中亚裔士兵,虽然苏俄讲共产主义,在中亚的建设也还算上心,但内心深处,对死伤一些中亚裔也能接受,并不是非常在意。
再说了,过不了多久,就要和肯尼迪在维也纳见面,他也需要在阿富汗问题上占据优势,到时候可以更多的威胁肯尼迪,逼迫这个怂蛋让步,阿富汗问题再重要,也比不上欧洲。
同时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阿富汗北部的中亚族裔与苏俄的关系并不是很好,老毛子必须把战线尽可能往前推,战线向南多了,中亚族裔被吓唬住了,反而不敢抵抗,这就为人民党接下来的整顿争取时间,若只是在边界折腾一二,缓冲区未必能够顺利创建起来。
赫鲁晓夫这下子把肯尼迪就逼到了死胡同,要论起来,猪湾事件和这一次阿富汗北部战争性质是一样的,美苏两国处境也非常类似,但为什么美国人在猪湾丢人现眼,而苏俄在阿富汗北部却一路顺利?这说明什么?
国际舆论?苏俄这一次动手,美国同样策动了不少人攻击,安理会上也不少人攻击,但苏俄一口咬定没有苏军士兵,是阿富汗人民革命党反抗残暴的军政府所为,国际舆论又把苏俄怎么样了?
相反,美国人在猪湾输得一塌糊涂,国际舆论就好看了?现在古巴人又爆出俘虏里面有美国人,这又坐实了美国的罪名,可以说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美国上上下下觉得十分丢人,既然知道你们有美国人,注定要泄露,当初美军就应该上阵的,哪怕狠狠炸一炸把那些乌合之众接回来也好呀!
对方的警告?苏俄对美国边上的古巴警告,肯尼迪就软了?那为什么你肯尼迪对苏俄警告,苏俄就当没看见,继续进攻?难不成苏俄还比美国强大?
所以五月初,美国社会的统一认识是一头绵羊领着的一群狮子,绝对打不过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肯尼迪的照片更是和绵羊一起出现,很多人都跑过来说后悔为什么当初选择肯尼迪,因为竞选失败灰头土脸的尼克松又一次水涨船高,大家觉得没有选他是一个重大错误……
被各种抨击搞得快要崩溃的肯尼迪再也扛不住了,他在五月初宣布应阿富汗政府的邀请,利用总统权,下令海军陆战队大规模增援阿富汗,同时为了威慑苏军,驻阿美空军开始出动轰炸所谓的“阿富汗人民革命党”,既然苏俄否认,那美国军队自然可以上阵。
肯尼迪的决定获得了民主党政府高层的一致认可,美军也很满意,等了这么久,终于轮到我们上阵了,只有打仗了,美军才能大规模搞钱嘛!
而以小哈里曼和艾奇逊等为首的美国外交人员此时也已经充分意识到猪湾事件的失败,产生了空前严重的连锁效应,若是美国人在阿富汗挡住苏俄,接下来南斯拉夫、中东,甚至于拉美都要出大事,所以这会哪怕冒着与苏军开战的风险也得压住。
在宣布增兵之后,早就摩拳擦掌的美军立刻动手,连续轰炸了“阿富汗人民革命党”的前锋部队,狂轰滥炸了一番,阻止了“人民革命党”军队的进攻。
但即便如此,美国人为了避免苏俄的公开介入,也划了两条线,空军不允许越过赫拉特-迈马纳-马扎里沙里夫-法扎巴德这一条公路,避免刺激苏军直接参战。
同时为避免与“人民革命党”军队激烈交战,出现了重大伤亡,引发苏军增兵,美国人一直只是轰炸“人民革命党”的先锋部队,并没有出动地面部队,地面战斗交给阿富汗政府军,美国人同样承担不起与苏俄直接试探的巨大风险。
肯尼迪也没有取消六月份与赫鲁晓夫的见面,说白了,老美哪怕下决心要挡住苏俄的进攻,保住阿富汗军政府,也不愿意与老毛子彻底撕破脸,两方各占一块,打一打代理人战争是可以接受的,但美苏直接厮杀是不行的。
看到肯尼迪竟然真得增兵了,赫鲁晓夫立刻知道美国人狗急跳墙,但这会哪怕他想退,也根本退不下去了,更不要说,赫鲁晓夫也不准备退,在阿富汗打,总比在欧洲方向打要好得多,阿富汗到处是山地的地理位置对苏俄是有利的。
赫鲁晓夫非常严厉的警告美国人不得增兵阿富汗,赫鲁晓夫同时决定暂停裁军计划,并且提高军事预算,召开高级军官会议,火药味十足。
嘴上凶巴巴的,但赫鲁晓夫并不敢大张旗鼓的派遣苏俄红军进入阿富汗,而前线的苏军也没有再继续进攻,而是转攻为守,但若是美阿军队进攻,苏军则坚决反击。
看到美国空军参战,赫鲁晓夫命令苏俄空军先进的米格21上阵,与美国空军打一打,看一看美国空军那些战斗机到底怎么样,空战什么的,死伤毕竟是有限的。
此时赫鲁晓夫的想法是苏军先顶着,等到阿人革收拾控制区后,苏军再撤退,把阵地交给阿人革,未来可以在阿富汗打一场新的南斯拉夫战争,他的想法与美国人实际上比较类似,也是局部战争……
此时苏俄已经在阿富汗北部获得了缓冲区,可以说赫鲁晓夫在这一局中已经获得了胜利,虽然因为美军增兵,苏俄没有获得全胜,但赫鲁晓夫还是很满意的。
战报可以欺骗人,战线不会欺骗人,只要现在的战线维持住了,苏俄也可以骄傲的说,我们又一次打败了美国人,这会进一步打击那个怂包,接下来在柏林方向获胜的希望就更大了!
赫鲁晓夫高兴之余,也有不少烦心事,美国在联合国折腾攻击苏俄时,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竟然没有投反对票,而是弃权票,同时还如同猪湾事件一般,呼吁和平谈判,虽然苏俄一票否决,没有形成联合国决议,但中国的态度自然让赫鲁晓夫感到非常不安。
事后,苏俄驻联合国代表也抓到中国代表说了一通,你们这么干是不对的,你们应该支持革命,驱逐美国侵略者,中国代表则唱了一番高调,然后两人不欢而散。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就在美苏在阿富汗地区撕逼之际,四月底,中国竟然对外宣布中国环太党中央枢机、国安委副主席陈镜湖率团访问苏俄,理由是为谷雨今年九月的美国之行打前站。
而苏俄情报人员又获悉正在和美国进行谈判的中国经贸代表团告诉美国人,谷雨将在九月份访问美国期间宣布中国将增加营口、秦皇岛、沧州等若干个沿海港口城市,芜湖、安庆、九江、岳阳、重庆、梧州等若干个沿江开放城市,珲春、买卖城、漠河、伊犁等多个沿边口岸,并允许内地多个省会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经济政策。
至此,除了乌斯藏、昆仑省、富国、岘港、扶桑以外,中国事实上已经实现了近乎全面的对外开放,而为了能够迅速入关,中国人做出了加快削减进口关税、逐步取消若干非关税措施、取消部分出口补贴、增加财贸政策透明度、放宽引进外资的限制、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等六大承诺。
看到中国人做出重大让步后,处在困境中的美国民主党政府非常高兴,肯尼迪不仅干预美国谈判代表团加快速度,允许给予中国一些发展中国家享有的特别优惠,还迅速批准了多项原来对中国封锁的技术和设备转让,连原来一直作梗的中英VC10飞机项目合作也放行了……
获悉这一切之后,赫鲁晓夫自然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在美苏对抗加剧的现在,中国人现在大规模对美妥协,这是不是意味着一旦美苏决裂,中国会公然站队美国,赫鲁晓夫怎么敢和美国人撕逼太过。
无比恼火的赫鲁晓夫找到中国大使询问,你们在这个时候对美妥协到底想干什么?准备叛出共产主义阵营吗?霹雳巴拉说了一大堆,他对中国出口玉米的高兴,此时消失了大半!
中国大使强调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是任何阵营的一员,中国完全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思路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存在什么叛变。
同时又告诉赫鲁晓夫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一贯的,新一轮开放和加快入关谈判的动作都是早有计划的,跟美苏关系无关,早在年初中美谈判谷雨访美时就已经基本确定,这段时间分阶段拿出来,为的是与美国人讨价还价,并不是美苏在阿富汗撕逼后才全部拿出来的。
见中国大使信誓旦旦,赫鲁晓夫将信将疑,或许中国早有计划,但选择在这个时候蹦出来,中国这是乘机向美国示好,争取从美国套取好处,这是谷雨的老一套玩法了,他总是不放过任何机会,该死的,现在苏俄在与美国对抗!
不舒服的赫鲁晓夫继续抱怨中国的开放太快了,警告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中国大使则表示我们有所准备,同时也提醒赫鲁晓夫,虽然苏俄没有直接把汇率干到1:10,但中国已经受到了不少冲击,而且也发现苏俄有些产品出现了涨价,希望他注意一些……
赫鲁晓夫与大使交流后,还是非常不舒服,我指责中国,中国就指责我,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向对待美国一样对待苏俄呢?现在苏俄处在优势,中国竟然还向美国示好,真是气死人了!
恼火之余,赫鲁晓夫又有些心烦,虽然汇率只是1:6,但确实有一些商品出现了涨价,这也让有些担心谷雨那些屁话真正实现,他不得不做一些防范。
赫鲁晓夫心烦的还有古巴,而古巴人民社会党党内也出现了不同的政治派别,该党执行书记埃斯卡兰特同苏联关系密切,他认为可以通过组织罢工和参加选举等和平手段夺取政权,这与赫鲁晓夫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而劳尔·卡斯特罗和格瓦拉则深受中国影响,尤其是格瓦拉经常谈论效仿中国,先进行暴力革命的必要性,让赫鲁晓夫感到不安的是,卡斯特罗似乎愈益受到他弟弟和格瓦拉的影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古巴革命胜利后,当时赫鲁晓夫急切期盼卡斯特罗能够转变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而现在赫鲁晓夫却要忧虑卡斯特罗正在成为一个激情过头的极端革命者。
赫鲁晓夫最初希望革命的古巴成为拉丁美洲革命的灯塔和榜样,但是现在却在担忧古巴鼓动和支持的拉美游击队革命扰乱美苏关系以及他议程表上轻重缓急的顺序排列。
此时克格勃驻古巴专家发现,猪湾事件后,古美关系彻底破裂,古巴人正在加紧培训游击队,他们将要被派遣到委内瑞拉、危地马拉、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拿马、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其他拉美国家。
卡斯特罗认为,在拉丁美洲展开积极行动的决定性时刻来到了,他甚至公然对苏俄大使说组织革命是每一个革命者的义务,“我们打算帮助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和其他进步运动,以准备可能的游击斗争,再过两三年,在拉丁美洲就会掀起自发的革命风暴,共产党人应当准备去领导它。”
赫鲁晓夫事实上也清楚卡斯特罗这样做的原因,古美实力差距太大,苏俄又隔着太远,顶多给一些武器,根本保护不了古巴,卡斯特罗的办法就是在拉美煽风点火吸引美国的注意力,好挺过这一关,至于是否真的可以在未来2-3年内获得成功,卡斯特罗估计自己都不相信。
虽然赫鲁晓夫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热情绝不逊于卡斯特罗,他支持包括古巴革命在内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言行是众所周知的,他向古巴提供各种援助并且正在为保卫古巴苦思冥想,都是不言而喻的有力证明,但那是为了对付美国和英法等殖民者,是为苏俄战略利益服务的,。
而且他作为一个公开宣布“和平共处”政策的大国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策略上必须谨慎行事,在赫鲁晓夫看来,美国再次入侵古巴的可能性非常大,古巴首先必须尽力不让美国找到入侵的借口。
面对苏俄的劝说,古巴认为这种解释改变不了事实,因为古巴已经被指责参与所有与苏俄影响有关的恶事,不过我对外是否输出革命,美国人都要找我的茬子,狼要吃羊总能找到理由的!
古巴人还说,他们不能对拉美革命运动持冷漠态度,如果苏俄不想参加,就让苏俄政府去面对革命的良心吧,你们好意思?
如此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古巴还在中苏之间挑拨,古巴对苏俄不支持古巴输出革命感到不可理解,你们不是天天骂中国是修正主义吗?中国除了走资本主义以外,不对外输出革命是最大的错误,为什么古巴对外输出革命,苏俄竟然反对?难道……
此时中苏两国虽然各种合作非常多,但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分歧和矛盾愈益扩大和加深,而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虽然没有当面争论,但全世界都知道,这两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愿意公开撕破脸。
所以面对有关古巴党内出现亲华派和中国在古巴影响增强的传闻和说法,赫鲁晓夫只能煞费苦心地采取各种措施以阻止传言成真。
他既不能容忍卡斯特罗等古巴领导人成为“亲华派”,又要防止卡斯特罗变成拉美的“铁托”,否则,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就会由动摇而致坍塌。
他还担心他的党内对手会指责他在古巴问题上过分冒险却又无力保卫古巴,即使美国不侵入古巴,古巴党内与中国接近的倾向也足以令赫鲁晓夫惊恐不已。
鉴于美国新一轮入侵古巴的实际威胁,鉴于卡斯特罗等古巴领导人擅自推动拉美革命运动和向中国倾斜的可能,赫鲁晓夫必须采取某种切实有力的措施予以预防和阻止。
此时,赫鲁晓夫愈发相信在古巴部署导弹可能是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既能保卫革命的古巴又能收服桀骜不驯的卡斯特罗,从而维护和加强他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高领导人的地位……
第52章 左右摇摆
除了政治原因以外,军事上的问题也让赫鲁晓夫挠头,虽然赫鲁晓夫全世界吹牛,对外宣称苏俄会如同制造香肠一般制造洲际导弹,但事实上,苏俄的洲际导弹少得可怜,还没有实战价值。
因为南方设计局的团灭,苏俄实战型洲际导弹的研发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原定计划肯定要推迟至少两年以上,这个进程甚至比中国还要落后,中国过去两年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验,也在国庆阅兵展示……
无奈之下,苏俄只能尝试和中国进行技术交流,但又不敢泄底,中国人显然也不可能把自己看家的东西拿出来交流,需要苏俄下血本,所以这一领域一直拖延着!
在美国的核武器和各种核载具不断增加的现在,苏俄只能在靠近美国的古巴部署中程导弹,才能勉强维持核平衡,所以在古巴提出希望苏俄部署导弹后,军队将领兴趣非常大……
有些东西怎么想,怎么有理,但真要做起来又犹豫重重,原因自然很简单,美苏实力差距太大,苏俄把核武器部署在古巴,属于弱者对强者的挑衅,这事实上违反了他的“三和”战略。
过去十几年,苏俄对美是嘴上硬,身体软,根本不敢打,钢铁时代就不用说了,放弃了希腊和西欧CP,到了赫鲁晓夫时代更是一退再退,放弃了波斯、奥地利,南斯拉夫也不敢打,直接跑到古巴插一杆子,阿富汗被美国逼到家门口了,他也是犹豫再三才动手。
虽然肯尼迪是一个软蛋,但挑起冷战的民主党老家伙们可不是软蛋,赫鲁晓夫又怎么可能轻举妄动,直接在美国后院树一个竿子,万一引发美国人的激烈反应怎么办?
赫鲁晓夫犹豫再三,还是没敢动手,他决定先等一等,看看能不能乘胜先解决好西柏林,然后再决定是否在古巴部署导弹,还是一步步来比较好。
当然了,古巴也要拉拢,所以赫鲁晓夫又提供了一笔新援助,同时提供了在中国得到鉴定过的萨姆-2防空导弹,增强古巴的防御能力……
对于中国,赫鲁晓夫也相当头疼,思前想后,他又把和谷雨关系不错的勃列日涅夫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要求他前往中国一趟,在与美国人激烈对抗的当下,中国人乘机加强与美国的关系,苏俄也认了,反正中国人已经做了,他也拦不住。
但国际政治和军事上,必须争取中国站在苏俄一边,最起码也是善意中立,此时,赫鲁晓夫有一个大心病,中国了解苏俄核武器和核载具的家底,他非常担心中国泄露给美国,那就万事皆休了,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苏俄一定要稳住中国,为此赫鲁晓夫决定大出血。
鉴于中国此时的不稳定状态,赫鲁晓夫不愿意出口米格21这一款苏俄主力战斗机,但辅助米格21的战斗轰炸机苏7可以对华出口,并提供技术转让,帮助中国尽快进入到二代机时代。
在诱惑中国的同时,赫鲁晓夫自然也要做后手,他告诉苏俄名誉元首勃列日涅夫,必须好好观察中国,若是中国铁了心背叛社会主义阵营,苏俄必须进行政策调整。
不过考虑到勃列日涅夫拙劣的能力,赫鲁晓夫对他也不放心,他想来想去,决定让同样与中国关系不错的柯西金,再搭配他越来越喜欢的谢列平一起访问中国,这三个人一起观察中国,一同商议,应该问题不大了。
事实上,赫鲁晓夫更想亲自去中国与谷雨面谈,只是美苏维也纳元首谈判在即,赫鲁晓夫不仅要和美国人斗法,也要安抚东欧兄弟,说服他们接下来配合苏俄。
此时,赫鲁晓夫要做的事情太多,实在抽不出手,只好让勃列日涅夫去中国,这家伙虽然平庸,但人缘好,说话也柔和,和中国高层关系不错,赫鲁晓夫也知道自己的缺陷,脾气着急,说话容易上头,他也担心吵起来,那反而不好了!
在作出这些决定时,赫鲁晓夫忍不住又想起了古巴,受制于人的滋味实在太不好受了,若是古巴有几十枚瞄准美国的中程导弹,还是先观察一下肯尼迪再定吧……
赫鲁晓夫做事一向雷厉风行,他作出决定后,苏俄外交部立刻联系中国,中国的回应同样非常快,谷主席会在北京恭候苏俄客人,同时也在这一天,中方通报苏俄将进行洲际导弹的全射程试验,并接受苏俄技术人员参观,并主动提议,两国在洲际导弹领域做一些交流。
得到中方的积极回应后,赫鲁晓夫长出了一口气,立刻决定派出两架飞机,一架用于装载苏俄领导人,一架用于装载苏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在24小时内出发,好好看一看,谈一谈。
在这个关键时刻,谷雨不等老同志们催促,就把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同志请到京中,常委会讨论时也请他们列席,所以看到赫鲁晓夫的回应,列席会议的毛泽东操着浓厚的口音说道,“赫鲁晓夫很着急嘛!”
李强同志笑着说道,“美国人反应强烈了,赫鲁晓夫自然就慌了,家底不够,又看到我们在经济上对美让步,他自然又惊又急!”
听到李强提到经济,周恩来同志说道,“润民同志在与美国谈判前,把这一次让步的理由说了,我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我支持中央的决定,但具体操作是不是要注意一些,美国人不是那么好相与的,若是美国人继续得寸进尺,要求更多怎么办?我们已经让得非常多了!”
毛泽东同志听到这里,点点头,“我这个人不懂经济,但很多事情的道理是相通的,我们现在的做法多少有些上赶着,须知一个巴掌拍不响,送上来的东西人家不会珍惜的!”
毛泽东同志说完,刘天章等列席的同志等着毛泽民解释,不等毛泽民同志说话,谷雨微笑着开口解释,“老吴,我认为美国人一定会得寸进尺,而不是假如,之所以我国让步这么多,一是与其他欧洲国家的谈判比较成功,有些出乎意料,我们也需要对外表明我们的坚定决心和巨大的诚意,刻意把一堆让步放在一起,必然会让人印象深刻。
但事实上,这些让步也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需要,我们把关税降下来,与一些国家的双边贸易谈判就比较顺利,哪怕不能迅速入关,我们也能更多的扩大出口。
同志们,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做法,过去我们比较弱小,需要创建民族工业,关税很高是必须的配套;但现在我们的生产规模已经不小,生产力已经不低了,可以对外大量出口了,可以说我们在量上面一点都不差,但质量很一般。
现在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我们需要进一步开放,需要主动降低一些关税,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推动各项政策的透明化,这是培养有足够竞争力企业的必须!
高关税的存在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容易让企业躺着睡大觉,已经有一些行业的企业露出了这样的迹象,这是不行的,国内产业要发展,也需要有更加激烈的竞争,只有在竞争中杀出来的企业才是真正有活力的。
这同时这也是走向小康生活的需要,小康生活意味着人民不仅要吃饱,还要一步步吃好,孩子们多喝一些奶粉,多吃一些牛肉长得更高,绝对是好事嘛!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